中医食疗选修心得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 中西医结合b 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 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食疗学课后感想

食疗学课后感想第一篇:食疗学课后感想食疗学课后感想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我觉得中医营养学和食疗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与养生有关的课程。
再来,我觉得养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懂得养生的人活得更健康,学会一些基本的养生之法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平时,我所学的课程很少涉及到养生之类的知识,所以我选择了这门课程学习一些基础的养生知识。
十二周的课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零零碎碎的听了些有关营养元素、人每天所需营养以及认识了食疗中一些食物的名称、作用等知识。
有数据显示:如果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也就是说,你不能抱怨父母不好、不能抱怨生不逢时、不能抱怨没有好医生、不能抱怨环境污染;因为你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
也就是说,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
想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养生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养生对我们的健康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渴望获得有关养生方面的知识。
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在普通课上也开设有关食疗之类的课程,而不单单只是选修课那几节,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养生方法。
结合我所学的知识和我搜集的材料,现在我来谈谈中医食疗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一些知识。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本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等症范畴。
在中医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阴虚阳亢类、气血亏损类、痰浊中阻类和阴阳两虚类。
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
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
食疗的心得体会

食疗的心得体会食疗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手段,在我多年的实践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通过食物的搭配和食疗方的应用,可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下面我将分享我所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食物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来源,因此正确地选择和搭配食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摄取充足的各类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在食疗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平衡和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其次,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食物性味、属性和功效可以对应不同的脏腑和疾病。
比如,苹果性凉味甘酸,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辣,可以发散寒邪;蔬菜富含纤维素,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排泄等。
在食疗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物来调理和治疗身体。
第三,饮食的节制和规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有节制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此外,调整饮食的时间和规律也是必要的。
中医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该吃得饱,午餐适量,晚餐要少食。
这样可以适应人体的生物钟,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第四,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食疗往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含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绿茶、菠菜和红薯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苦瓜、黑豆和芹菜等。
对于肠胃问题,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软糊和面条等。
这些食物能够减轻疾病症状,促进康复。
第五,食疗需要搭配合理的运动和生活习惯。
单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度的运动和合理的睡眠。
运动可以帮助消化吸收,增加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而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可以保持精神和情绪的平衡,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食疗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坚持。
食疗并非一蹴而就的方法,往往需要长期的调理和坚持。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5篇)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5篇)第一篇: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在我们的身边,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的一生总要吃喝,那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
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
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记住这两句话十字,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更没法谈了。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希望本身拥有健康的身体。
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
会注意生活上的一些细节。
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很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会买点保健品补补。
时常在广告上出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保健品,什么减肥药,抗衰老药。
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是否符合营养学呢?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恢复健康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营养工作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需要有营养师的参与;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和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丧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能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合理的膳食调配: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要害在于调配多种差别的食物,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②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
食疗活动感想与收获

食疗活动感想与收获最近,我参加了一次食疗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食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此,我想详细地分享一下我的感想和收获。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食疗的概念。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食疗是一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健康的方法。
食疗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食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调理身体的健康,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食疗,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来维持身体的平衡,促进健康。
其次,我想说一下我在这次食疗活动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食物和健康的知识。
我了解到不同的食材对身体的影响,学会了怎样通过食物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食疗方法,比如决明子泡水可以清热明目,黄瓜可以清热解毒等等。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益。
除了知识和经验外,我还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一些感悟。
我发现自己以前对食物和健康的认识还很肤浅,以前很少关注自己每天吃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这次活动,我开始意识到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开始尝试用食物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我还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缺少疾病,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通过食疗,我认识到了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平衡。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这次食疗活动给我的启发和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食疗的重要性,学到了很多关于食物和健康的知识,收获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食疗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和态度上的不足,开始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始尝试用食物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通过这次活动,我还认识到了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平衡。
这次活动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启发,我相信它将对我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饮食调理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中医食疗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首先,中医食疗注重“治未病”。
中医强调人体的自愈能力,主张在人体未出现明显症状前进行治疗和调理。
而食疗正是这种“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冬季寒冷,人体容易产生寒邪,此时可适当食用温热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新陈代谢。
而当人体出现一些早期疾病症状时,通过食疗的方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中医食疗注重个体差异。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观念,即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
因此,中医食疗的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体质和疾病状况来推荐适合个体的食物和调理方法。
例如,针对体质偏热的人群,中医推荐清热解毒的食疗方法,如苦瓜、竹笋等;对于体质偏寒的人群,则推荐温补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
这种个体化的食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人的身体需求和预防疾病的需要。
此外,中医食疗也注重食材的性味和药性。
在中医食疗中,将食材分为寒、凉、温、热四性,分别具有不同的食疗效果。
同时,还将食材划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也能够对身体产生不同的调理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夏季天气炎热,我们常常能听到人们说“炎炎夏日要多吃些清凉食物来降温”。
这其实就是中医食疗的理论指导,通过选择清凉性味的食物来达到清热降温的效果。
最后,中医食疗强调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概念,即通过合理掌握饮食结构,确保身体能够得到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供给。
例如,中医认为五谷杂粮具有平衡营养和调养身体的作用,因此在饮食中应该适当增加五谷杂粮的摄入。
此外,中医也强调荤素搭配的原则,即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等。
这样能够保持肠胃健康,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本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医食疗,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将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有: “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 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精神乃殃”、“ 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中医食疗养生心得(共9篇)

中医食疗养生心得(共9篇)1、食补中医养生注重食疗,认为食物可以滋养身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中医推崇的饮食观念是“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食淡”,强调食物的养生作用。
2、五谷杂粮五谷杂粮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谷杂粮种类丰富,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
常吃五谷杂粮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防止生病。
3、食物疗法中医食物疗法,是通过食物的药用价值,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蜂蜜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喉咙疼痛、口干口渴等症状。
姜黄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
4、食用方式中医在食疗中也注重食用方式。
例如,中医认为快速进食,嚼不细,会影响消化和吸收,导致胃肠不适,因此建议细嚼慢咽,慢慢进食。
中医还建议不要饮食过度,而应该适量饮食,尽量不让饥饿和饱食交替出现。
5、季节饮食中医食疗也注重季节性饮食。
夏季炎热,宜吃清淡、寒凉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荷叶等,有助于降温解暑。
而冬季寒冷,宜吃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羊肉、海参、栗子等,有助于温暖身体。
6、食物禁忌中医认为有些食物对身体有害,应该避免或少食。
例如,肥肉、煎炸食品、辛辣食品等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应该少食或避免。
中医也建议少吃糖分过高的食品,如糕点、甜食、蜜饯等,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7、饮食结构中医食疗也注重饮食结构,认为要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搭配。
蛋白质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维护身体组织。
脂肪可以提供能量,维护身体功能。
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
8、调理饮食中医认为不同人体质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食疗调理。
例如,有些人容易上火,应该多吃清淡、水果蔬菜多的食物,如苦瓜、绿豆、黄瓜等;有些人易胖,应该控制摄入的脂肪和糖分,多吃高纤维、低卡路里的食物。
9、药食同源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以和药物具有相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中医食疗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提出你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1)“民以食为天。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
爷爷也从小就告诉我越是不好吃的东西越是健康,而我从小就挑食,家里做的菜只拣自己爱吃的。
越是长大,就懂得长辈的话有道理。
每天吃了什么,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
如果我们生病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而且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所谓食中有医,医中有食,幸福可以吃出来,健康可以吃出来,美丽可以吃出来。
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
而体形偏胖的我就更迫切希望能通过健康的方法来减肥。
中医食疗学也能够帮我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了解自身体质类型,根据自己的类型去安排每天的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更深刻地明白了中医食疗的优点,知道了如何通过个人体质的表现来判断体质类型。
也记下了很多老师PPT上的食疗方子。
不仅可以自己做了吃出健康,还能帮家里人改善身体条件。
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我有很迫切的愿望,去更多地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学,可是懂一点食疗后,也会多注意在饮食方面调理调理。
(3)可以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需求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可惜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健康的食疗方案,讲解后,老师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或是错误。
这能让学生对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和老师改正过的方案更加深刻。
二、根据自己的体质,制定一个适宜的食疗方案。
A.个人体质表现:我体形偏胖,脸上皮肤比较油腻,毛孔粗大,有时候会长痘痘。
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运动一下就容易出汗,平常穿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流鼻涕,一旦感冒就拖拖拉拉难以痊愈。
平常吃东西偏好辣的,控制不住,容易口腔溃疡。
喜欢暴饮暴食,肚子会特别胀,早晨起床经常会拉肚子。
B.体质类型:胃热湿阻型
C.食疗原则:清热祛湿
D.食疗方案:
1.茯苓饼:茯苓200克,面粉100克。
将茯苓研成粉末,与面粉和水混合后做成饼,烙熟即成。
经常食用,具有健脾化湿,养胃、适宜长期服用。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
将赤小豆、粳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煮至米烂成粥。
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湿,健脾、减重。
3.海藻薏苡仁粥: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
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液,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消炎软坚,适用于痤疮。
4.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
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
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
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