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

合集下载

作文指导之“立意明确,中心突出”

作文指导之“立意明确,中心突出”
以“读书的意义”为主题,从读书对个人修养、语言表达、 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影响,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
05
结论
总结立意明确,中心突出的重要性
立意明确,中心突 出是优秀作文的重 要标志。
中心突出能够使文 章具有深度和广度 ,引发读者的共鸣 和思考。
明确的中心能够使 文章具有鲜明的个 性和独特的风格。
写作前要进行充分的 准备和积累,提高自 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 表达能力,从而更好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THANKS
和读者。
搜集素材
根据写作目的,搜集相关的素材 和资料,包括自己的经历、观察 和社会现象等。
分析素材
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析和筛选, 找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角度 ,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案例分析
案例
分析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
素材选择
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作文的 主题是“我的家乡”,因此中心思想应该是者要明确自己的写 作目的和意图,从中 心思想上把握好文章 的方向和主题。
重视文章的构思和结 构,使文章具有严密 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 手法,如对比、衬托 、渲染等,突出文章 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在写作过程中,要时 刻注意保持文章中心 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的 情况。
确定中心思想
在写作前就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思想,以及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不要偏离主题。
组织材料
根据中心思想组织相关材料,不要 堆砌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可 信度。
突出重点
在文章中把中心思想放在重要位置 ,不要东拉西扯,要集中笔墨突出 重点。
用段落分点
在文章中可以用段落分点的方式表 达观点和情感,使文章结构清晰, 易于理解。

概括中心思想的14法

概括中心思想的14法

概括中心思想的14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

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

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分析题目概括法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

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

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开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从过渡句段找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

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从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

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

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

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

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

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

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

《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

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

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

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

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

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四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四 状物类文章阅读状物文章,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

如介绍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的文章,属状静物文;介绍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的文章,属状动物文;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的文章,属状植物文。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描写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一分-总的顺序写。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

二、抓住重点语段和精彩片段描写。

在状物类文章中,常有一些重点语段和片段描写。

在这些地方常有一些好词和重要语句,我们要认真体会其中的含义和妙处。

在题目中常出现针对重点语段的理解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画出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等题型,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些重点部分的时候,做起题来自然就容易一些。

三、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

如《竹》一文中,先叙述竹的用途,再叙述竹的生长,最终为了表达竹的精神。

四、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还经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总要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

说明某个问题,总要对这个问题表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主什么,反对什么,都要通过对体裁的描述与议论表述出来。

这种通过对客观事物或某个问题的描述、议论,在一篇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

当然,有时候表述也可不求完整。

语文试题中的有关选择题,为求简洁,较多地使用不完整表述的形式。

1、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总体思维技巧(1)从核心词句角度思考如果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具体容是单句,注意从句子结构入手;如果是复句、句群,就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文段、全文,可以从标点入手,或从分层次入手,通过分析找出文中(或句中)的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也就是能体现文段(语句)主要观点、思想容的词句,用文中现成的词句来概括,这样既准确又省力。

(2)从结构、对应处思考遇到抽象的容如何阐发?关键在于紧扣容,抓住概念的涵,把它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准确具体,最基本的方法是注意分析句子、短语的结构关系,搞清楚它们前后的联系,并且理顺它们的关系。

同时应该注意分析它们的对应关系,注意与题目要求对应,依据对应关系,从原文中寻找相应语句,从而找出答案。

(3)运用文体特点进行思考说明文应注意其说明对象、特征,如果有多个对象,则注意相同点、相异点。

记叙文体,应注意记叙的对象,干什么,什么事,通过记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议论文体,应注意作者主什么、反对什么,证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概括的原则:要点不能丢,语言要简练。

具体来说,分析归纳文章的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怎么总结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怎么总结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怎么总结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要总结一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作者的态度等,可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总结。

总结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阅读全文:仔细阅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论点。

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可以提供有关中心思想的线索。

2. 确定作者的观点: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态度、意图和观点。

作者的中心思想通常通过他们所倡导或批判的论点来体现。

3. 寻找关键词:在全文中寻找关键词或关键短语,这些词语往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相关。

关键词可以是一些重复出现的词汇、重要的命题或概念。

4. 分析论证结构: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包括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了解这些论证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5. 总结中心思想: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确保总结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尽量保持简洁明确和准确。

总结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和作者的意图。

在总结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短语,以及作者的观点和论证结构。

最终的总结应该是一篇简洁明了的文章,精确概括了作者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主旨(讲义)

记叙文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主旨(讲义)

记叙文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主旨(讲义-带答案)教学目标:掌握概括记叙文文章内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时间:2h教学内容:巩固复习: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好在哪里?”2.“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进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记叙顺序①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使读者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④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二、内容理解与概括的方法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要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⑴段意合并法(最基本的方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A.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B.适用文章。

写作文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作文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作文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谓“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要集中和鲜明.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呢?首先,观点单一,明确中心.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

所谓“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要集中和鲜明。

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呢?首先,观点单一,明确中心。

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

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

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

否则“意多乱文”。

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

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

而有的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

如2021年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的是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

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

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

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

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

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

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

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5。

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

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

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6。

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7。

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

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8。

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

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

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9。

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只要肯动脑筋,一
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

”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10。

套路法。

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

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质、特点、思想、精神等。

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究竟反映了什么,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上细心琢磨、领会和思考,然后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

其语言组织形式因文体不一,其表现形式也不一。

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

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另外,有的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别了,可爱的祖国》等。

有的只要找准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水到渠成,如《詹天佑》《养花》等。

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就能感到有思路、有头绪,并能掌握一定的规律,解决了望而生畏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1。

写作背景法。

要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了解它的背景,是无法抓准的。

例如读高尔基的《海燕》,如果不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不了解1903年高尔基在彼得堡目击沙皇军警镇压、屠杀游行示威的学生后,立即愤怒地起草《控诉政府抗议书》这些史实,就很难理解高尔基在《海燕》中抒发的感情,也很难理解这篇散文诗所表达的深刻的中心思想。

12。

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

中心思想是从文章中归纳出来的,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就难以找到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也就难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3。

从“文眼”上寻找中心。

例如唐弢的《琐忆》,它的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而文章的中心正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篇文章的中心,正是在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4。

从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出发去归纳中心。

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归纳中心思想应从不同特点出发。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密切相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作品的写作对象和作者抒发的感情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