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轻巧灵活的筷子》教学设计
2024年中班主题活动好玩的筷子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主题活动好玩的筷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主题活动,教材为《好玩的筷子》。
详细内容如下:1. 教材章节:第五章——《生活中的工具》2. 详细内容:介绍筷子的起源、种类、用途以及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筷子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种类的筷子,了解其用途。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筷子,了解筷子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筷子,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筷子、图片等。
2. 学具:每人一双筷子、练习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展示实物筷子,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筷子是谁发明的吗?它有哪些用途?”2. 知识讲解:(1)介绍筷子的起源、种类、用途。
(2)讲解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展示图片,让学生分辨不同种类的筷子。
(2)示范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使用筷子。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拓展:介绍筷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寓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筷子》2. 内容:筷子的起源筷子的种类筷子的用途正确使用筷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筷子。
(2)用筷子进行桌面游戏。
2. 答案:(1)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筷子。
(2)教师提供桌面游戏方案,学生尝试用筷子完成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对筷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使用筷子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筷子的历史。
(2)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中使用筷子,感受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筷子,了解筷子的文化内涵。
《轻巧灵活的筷子》教学设计——16中唐俊

《轻巧灵活的筷子》教学设计学校:库尔勒市第十六中学教师:唐俊学科:综合实践年级: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筷子的由来,能正确、文明用筷,从小养成正确使用筷子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夹花生米比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倡导节约、环保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文明用筷,从小养成正确使用筷子的习惯。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筷子的相关知识,倡导节约,自觉保护环境。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了解关于筷子的相关知识,倡导节约、环保的理念。
教学准备:筷子、花生米、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
”教师用谜语引起学生对筷子的兴趣,在学生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轻巧灵活的筷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们说说自己见过的筷子。
教师出示各种筷子,让学生大开眼界。
二、探究新知1、出示资料,引入筷子的由来。
教师简单介绍筷子的由来和用途,激发学生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2、探究学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1)出示教学资料,学生观察。
(2)教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和正确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自由练习。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
3、学习使用筷子的忌讳。
观看图片,看看他们在使用上哪不对?教师讲解在餐桌上用筷子的礼仪。
三、筷子乐趣多1、玩一玩(1)小组合作练习用筷子夹花生米。
(教师巡视指导)(2)各小组合作夹花生米比赛,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个小组夹的花生米多。
(教师强调比赛规则,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2、想一想(1)小组讨论:筷子除了可以当餐具,还有哪些用途?(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筷子的创意设计》教学设计

《筷子的创意设计》教学设计——简单结构的设计第2课时清流一中雷兰妹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2课时。
课时内容由“结构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两部分组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多方案解决问题。
而创客教学所提倡的是积极发现问题、充分感知细节、勇于尝试变化的精神。
创客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开拓联想、全局统筹、搜索信息、调动资源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内容对培养学生创客意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简单结构的设计充满了兴趣和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会设计出较满意的作品的类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次性筷子的设计的不同结构图片的展示,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学生用所给的筷子和皮筋,自行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构,分组进行设计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优化的能力,并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解决方案。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筷子设计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行创意设计。
2.教学难点:在筷子结构设计中如何准确的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是最有效的。
在明晰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制作筷子的创意结构,制定本组设计制作方案。
然后各小组成员在制作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完成筷子创意结构的设计和制作。
本节课要求学生用所给材料自行确定设计的结构,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与教案(完整版)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学校内部资源。
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
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
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
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让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探究过程,在动手中解决问题,亲近和改造社区环境,促进自我发展。
难点: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殊性,本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保证时间,投入足够的精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 21 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
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
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
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质量目标在科学研究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讨研究,体验探究乐趣、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筷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筷子生活中的工具——筷子筷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之一,尤其在东亚地区,筷子几乎成了人们餐桌上必备的餐具。
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载体,传承着千百年来的文化和习俗。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筷子这个主题,帮助学生了解筷子的使用方法、文化背景、制作工艺等,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一、筷子的起源与演变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和埃及,起初它是作为一种烹饪工具使用的,并不是专门用于进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筷子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方便的餐具。
在中国,筷子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这意味着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们学会了使用筷子来分食共享的现象。
而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筷子的使用也非常普遍。
随着社会的发展,筷子的制作工艺也逐渐丰富,从最初的竹制筷子发展到现在的木质、塑料、金属等材质的筷子,形状和长度也各异。
在很多地方,人们还会将筷子纳入餐桌礼仪中,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举止,尤其注重对长辈和客人的尊重。
二、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1. 饮食工具:筷子作为餐具的一种,帮助人们将食物从碗或盘中夹起来送入口中,支持人们进行进食活动。
与使用叉子和刀相比,筷子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同时也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
使用筷子能够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细致观察和尊重。
2. 文化象征:筷子在东亚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象征,它代表了人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学生筷子的文化背景,可以促使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灵活和自信。
3. 实用工具:除了饮食之外,筷子还可以用作调拨食材、搅拌、挖掘等操作。
筷子的简单结构和轻便的特点使其成为非常方便的多功能工具。
通过在实践活动中使用筷子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活动名称:探索筷子的奥秘活动目标:1. 了解筷子的起源、演变和文化背景;2. 学习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和餐桌礼仪;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表

2、筷子的其它作用
1、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2、筷子的其它作用
第
10、11
周
教材、
美丽的艾德莱斯绸
2
1、了解什么是艾德莱斯绸?
2、了解艾德莱斯绸的制作过程
正确认识艾德莱斯绸的制作过程
画画你心中的艾德莱斯绸
第
12、13
周
教材、艾德莱斯绸
劳动与技 术
美丽的编织
2
1、学会自己系鞋带
2、了解简单的珠串手工
我来认地图
2
1、了解中国的地图。
2、能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生活的城市
3、认识简单的地图标志
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生活的城市
认识简单的地图标志
学会简单的认识地图并运用到生活中
第
3、4
周
教材、地图
视频
土的乐趣
2
1、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2、土壤的种类及土壤的作用
3、自己动手制作土壤玩具
1、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2、土壤的种类及土壤的作用
自己动手制作土壤玩具
第
5、6
周
教材
认识蔬菜
2
1、认识生活中的蔬菜
2、了解蔬菜里含有的营养物质
认识不同种类的蔬菜
怎样辨别蔬菜
第
7、8
周
教材,图片
食盐用处多
1
1、了解盐的作用,了解盐在日常
生活中非常重要
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食盐的其他作用
第
9
周
教材、食盐
轻巧灵活的筷子
2
1、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2、筷子的其它作用
3、学会自己编辫子
自己系鞋带,编辫子
动手制作手机挂件
第9课 轻巧灵活的筷子教案(一年级新疆综合实践活动)

第9课轻巧灵活的筷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智能: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课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双筷子,用小杯子装好的豆子、玻璃球若干。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她先尝。
(筷子)筷子的来历: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
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
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于是就发明了筷子。
二、小组讨论1、把你带来的筷子和小组其他同学比一比和别人的一样吗?有哪些不同?长短一样吗?你喜欢哪双筷子,为什么?摸摸看,每双筷子是不是都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2、筷子有哪些作用?(用餐、敲打、制作玩具)3、各小组准备一样的豆子或玻璃球共同合作,把豆子或玻璃球从桌面上夹进容器里。
比一比哪个组夹的豆子或玻璃球最多,为什么?(各小组积极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加入学生的活动中。
)三、汇报预设1、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自由观察每双筷子的不同。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能力。
通过夹豆子或玻璃球的比赛让学生发现筷子太长太短都不好夹等。
以进一步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2、通过学习P24的小资料,培养学生少用一次性筷子,爱护环境的意识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P24的小资料,培养学生少用一次性筷子,爱护环境的意识教研组长审批意见: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筷”意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筷”意生活【教案名称: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筷”意生活】【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生活品味和饮食习惯,懂得珍惜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了解筷子文化:- 介绍筷子的历史、传统用途以及中国人对筷子的喜爱和尊重。
- 分享筷子与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七夕节等的关联性。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筷子的使用心得和观念,激发学生对筷子文化的兴趣。
2. 制作个性化筷子架:- 引导学生收集废旧材料,如纸板、胶水,彩色纸等。
-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筷子架。
- 帮助学生理解环保意识和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3. 学习使用筷子的正确姿势:- 指导学生正确握筷、夹菜的方法,注意手型和力度的掌握。
- 进行筷子夹取小物件练习,如小纸团、豆子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灵活性。
4. 筷子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生可结合自己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筷子为载体进行创作。
- 引导学生制作有创意的筷子艺术品,如筷子画、筷子编织等。
- 学生可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欣赏。
5. 体验中国传统菜肴:- 邀请家长或厨师向学生展示制作中国传统菜肴的过程。
- 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菜肴的文化和特点。
- 学生可品尝到家长或厨师亲自制作的中式小吃,并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验。
【教学步骤】Step 1: 了解筷子文化1.1. 向学生介绍筷子的历史、用途和中国人对筷子的重视。
1.2. 引导学生讨论筷子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Step 2: 制作个性化筷子架2.1. 向学生展示制作筷子架的材料和示范步骤。
2.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制作个性化的筷子架。
2.3. 学生互相分享和欣赏彼此制作的作品。
Step 3: 学习使用筷子的正确姿势3.1. 向学生详细示范和解释正确握筷和夹菜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巧灵活的筷子》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了解筷子的传说与来历。
2.了解筷子的功能,从小养成正确使用筷子的习惯。
活动分析
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多种功能,既轻巧又灵活,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文明”。
本活动主题是从学习正确使用筷子入手,通过看、想、玩、说、做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筷子的传说与来历和使用中的礼仪,关注一次性筷子的利弊。
课时建议
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活动过程建议
(一)导入谈话导入,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5亿人在使用筷子,足以证明筷子的魅力。
考考你对筷子的知识知道多少。
(二)活动的组织1.想一想。
筷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可以分组模拟一次家庭聚餐,同学之间
相互观察在餐桌前的表现。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筷子,充分发挥筷子轻巧灵活的功能。
同组之间可以互相纠正,让每个学生都能正
确使用筷子。
通过交流明白使用筷子中所包含的特殊的礼仪文化。
2.你知道吗?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我们还使用哪些餐具,如:
勺等。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西方人吃饭不用筷子用什么?请知道的同学表演给大家,餐具怎样摆放?使用时有什么讲究?3.玩一玩、说一说。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夹豆子(弹子)比赛,看谁夹得又稳又快。
请取胜的同学把他的“小窍门”讲给大家听。
还可以在游戏中,互相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
4.小资料。
关注一次性筷子的命运。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一次性筷子使用后的命运告诉大家。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次性筷子与树木、绿化、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5.做一做。
用筷子、牙签、火柴棒等做一个小模型,采取分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制作完成后教师应组织一次评比活动,以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参考资料筷子使用禁忌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
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但要绝对禁忌以下十种使用筷子的方法。
1.仙人指路: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这在人们眼里叫“骂大街”。
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地指别人,人们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
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是不允许的。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时用筷子指人。
2.品箸留声: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地发出声响。
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
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声音,更是令人生厌。
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允许。
3.击盏敲盅: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予施舍。
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4.执箸巡城: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翻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极其令人反感。
5.迷箸刨坟: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地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
这种做法同“执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6.泪箸遗珠: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
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7.颠倒乾坤: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颠倒使用,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8.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根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
9.
当众上香: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
中递给对方。
这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民间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0.交叉十字: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
这是不对的,因为人们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