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旅游开发区气候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

昆山旅游开发区气候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
李伟伦
【期刊名称】《浙江气象》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位于昆山市南、北两地的淀山湖、阳澄湖及沿两湖旅游区的气候资源及其差异。
同时利用位于两湖的水文观测站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对沿湖地区的风力和雨量建立相应的预报方程。
【总页数】3页(P47-48,56)
【作者】李伟伦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气象局!2153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9
【相关文献】
1.气象预报服务胡杨林旅游——阿拉善盟气象局服务旅游业工作纪实 [J],
2.基于宜居生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片区为例 [J], 邵咪
3.喜德县养蜂气候条件分析及预报服务 [J], 霍淑霞; 邓邦藻; 樊小华
4.旅游开发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客流量预报 [J], 李伟伦
5.对昆山开发区的发展前景及其金融服务的思考 [J], 蒋钰伟;王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水文条件

苏州市水文地质资料数据 根据苏州气象站资料统计,苏州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5.7o C,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7 o C,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4.9 o C。
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3o C,极端最高气温39.2 o C;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3o C,极端最低气温-9.8 o C。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无霜期年平均约240天,日平均气温在10o C以上的积温近5000 o C,年平均日照时数1937小时。
苏州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mm左右,降水日数平均每年达130天。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554 mm(1957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74.5 mm(1934年)。
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每年4~9月,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各月平均降水量为100~160mm,6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这期间的降水包括初夏的梅雨和夏秋的台风雨;10月到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各月平均降水量为40~85mm。
规划区周围有苏州、枫桥、西山和瓜泾口四个蒸发站,四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3.8mm。
苏州站多年平均风速为3.4m/s,常年主导风向夏季是SE、冬季是NW,6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约17.7天,影响本地区的台风每年约2~3次,风力8~10级。
苏州站1961年~2001年共41年的10分钟最大风速资料频率分析显示,50年一遇10分钟风速为19.1m/s。
苏州市区现有苏州站、枫桥站两个水文观测站,苏州站设在觅渡桥北;枫桥站位于枫江桥上游约1.1km处。
苏州站多年平均水位2.83m(吴淞零点镇江基面,下同),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水位2.94m,历史最高水位4.37m(1954年7月28日),历史最低水位1.89m(1934年8月27日)。
枫桥站多年平均水位2.95m,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水位3.11m,历史最高水位4.5m(1999年7月1日)。
苏州市区防汛警戒水位3.5m。
昆山市河道整治规划研究

水利规划与设计 江苏水利2021年2月40 J IT V N G S U W A TER R E S O U R C E S F e b.2021昆山市河道整治规划研究宋静1!柴伟伟2(1.江苏省昆山市财政局,江苏苏州215300; 2.江苏省昆山市水利局,江苏苏州215300)摘要:规划以《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苏州市水美乡镇(片区)河网水系规划大纲》为框架,在流域和区域相关规划以及《昆山市“十三五”水利水务发展规划》《昆山市城市防洪规划(2015—2030)》《昆山市河道蓝线规划》基础上,科学进行河道整治规划,优化调整河网水系格局,健全完善防洪除涝体系、修复河道水生态、提出水环境治理措施,从而实现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既保持江南水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发达先进的现代文明。
关键词:河道整治;防洪排涝;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规划;昆山市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839(2021)02-0040-04Study onriver regulation planning inKunshanCity(1.Kunshan Municipal Finance Bureau,Jiangsu Province,Suzhou215300,China;2.Kunshan W ater Conservancy Bureau,Jiangsu Province,Suzhou215300,China)Abstract:T he planning took13th F ie—Year Develop m e nt Plan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W ater AffairrCity,River Network Planning Outline of Beautiful W ater Town(Area)i Suzh o u C P# as the framework,and on thebasis of relevant river basi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 nd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oo W ater ConservancyW ater Afairs iv Kunshan City,Urban Flood Control Planning〇o Kunshan City(2015 —2030),Planning〇o Kunshan C fy,the river regulation planning w as scientifically carries out,the water system layout river networl^was optimized and adjusted,the flood control and waterlogging control system were improved and perfected,the river water ecology was repaired,and wa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to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11smooth river,clear water,green shore,and beautiful scenery"the river channel,which not only maintained the beautiful pastoral scenery of the Jiangnan water township,but also presented advanced modern civilization.Key words:river channel regulation;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ecological restoration;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planning;KunShan City本规划以《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 划》和《苏州市水美乡镇(片区)河网水系规划大 纲》为框架,在流域和区域相关规划以及《昆山市 “十三五”水利水务发展规划》《昆山市城市防洪规 划(2015—2030 )》《昆山市河道蓝线规划》基础上,结合各镇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统 筹解决好防洪除涝、河网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水环 境等问题,并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改变河道面貌,恢复、强化和扩展河道的防洪排涝、水环境、水景观 等综合功能⑴。
昆山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昆山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代荣霞摘要:随着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严重制约因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水资源调查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是取水用水的重要依据。
目前昆山市市区内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其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可为昆山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湿润地区前言地下水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质污染,在地表水使用功能降低时,地表水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作用。
地下水数量和质量的调查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基础和支撑。
浅层地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浅,包括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当地潜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弱承压水;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深,且与当地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的地下水。
本次评价对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昆山市的实际情况,由于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不对其做评价,评价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的重力水。
1、评价区概况昆山市平面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短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
低山、丘陵和台地集中分布于昆山市中南部,一般海拔为10~200m。
成土母质多属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少数属砂砾岩、砂页岩及石英砂岩等古代沉积岩、变质岩。
五桂山区是昆山市山地丘陵的主体,海拔在200-500m之间,主峰531m。
昆山市平原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属淤积浮生平原,成土母质是由西江和北江所带来的沉积物,土壤质地较粘,在轻壤土和中粘土之间,基岩以花岗岩为主。
北部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略倾斜,沉积层厚度20-50m;南部金斗湾平原(三乡镇、坦洲联围)三面环山,周缘是冲积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微倾。
昆山浅层地下水简述

昆山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一、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1.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全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的湖积、冲湖积粉质粘土、粉土和粘土层组成,因区内各处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故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底板埋藏条件亦有所不同,昆山市潜水含水层按赋存条件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图2-1)。
图2-1 昆山市潜水含水层岩性分区①北区分布在正仪——昆山城北——兵希——蓬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含水层岩性多为全新统湖积相、湖沼相灰色、灰黄色、青灰色的粉质粘土,在该区东部的陆杨、石牌、周市等地普遍发育分布一层淤质粉质粘土,厚度2-17m不等,多为软塑—流塑。
潜水含水层厚度大于12m,向南逐渐变薄,单井涌水量小于5m3/d,水位埋深较浅,一般0.5—1.5m左右。
②中区分布在正仪——昆山城北——兵希——蓬郎一线以南,大市——淀山湖以北的水网地区。
含水层岩性多为冲、湖积相灰色、灰黄色、褐黄色的粉质粘土,可——硬塑,在陆家、花桥等地发育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
含水层厚8—13m,西部的张浦、正仪、千灯等地潜水含水层厚8—9m,陆家镇以东,潜水含水层厚度逐渐增加,表现为西薄东厚的规律。
透水性和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5-10m3/d,水位埋深一般1-1.5m。
③南区分布在周庄、锦溪、淀山湖的湖荡地区,该区含水层岩性以湖积相、湖沼相灰黄、灰绿色粉质粘、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
含水层厚度大于10m,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m3/d,水位埋深较浅,一般0.5-1.5m。
2.微承压含水层除玉山周围地带含水层缺失外,其它地区皆有分布。
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黄色的粉土、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夹砂、粉砂为主,多呈千层饼状。
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水砂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呈现出明显的南北薄、中间厚的变化规律(图2-2)。
正仪——玉山——兵希——蓬朗以南,大市——千灯——石浦以北微承压含水层较为发育,厚度较大,普遍大于20m,其中在张浦、千灯、陆家、花桥一线,含水层厚度大于25m,该条带南北方向,含水层逐渐变薄,石牌以北及周庄——锦溪——淀山湖一线以南区域含水层小于10m,石牌、阳澄湖及淀山湖等局部区域含水层小于5m。
昆山天气

昆山天气昆山天气昆山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部的一座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得益于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位置和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昆山拥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这种宜人的天气成为了吸引游客和居民的重要因素之一。
昆山的夏季通常从6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份。
这三个月是昆山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在28摄氏度至35摄氏度之间。
降雨相对较多,夏季的昆山常常出现雷雨天气,但天气并不阻碍人们外出。
在炎热的夏天,昆山的水乡景色格外迷人,游客可以乘船观赏昆山的河流和运河。
此外,夏季也是在昆山品尝当地美食的好时机,如昆山河鲜、糖醋鱼、糖醋排骨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能够消暑降温。
随着夏季的结束,昆山的秋天来临。
九月份是昆山转季的时间,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左右。
秋天的昆山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气候宜人,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在昆山的秋天,游客可以欣赏到迷人的红叶景观,尤其是位于周庄的载酒亭、古镇青龙镇的秋叶沙拉馆等地,都是观赏红叶的绝佳去处。
此外,秋天也是品尝昆山花蟹的时候,这种口感鲜美、肉质肥美的蟹类成为了人们秋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下降,昆山的冬天悄然而至。
十一月份是冬季的开始,昆山的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8摄氏度至16摄氏度之间。
冬季的昆山虽然较为寒冷,但是并不惹人讨厌。
昆山的气候宜人,湿润度高,冬季也较少见到刺骨的寒风。
冬季的昆山,街头巷尾弥漫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的香味,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热门选择。
此外,在圆明园等景点,游客还可以领略到冬季特有的美景。
昆山的春天始于三月份,此时的昆山气温逐渐升高,到五月份时平均气温达到20摄氏度左右。
春季的昆山是一个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季节,到处都是盛开的花朵和植被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是昆山举办各种花展、庭院展和园艺节的好时机,游客可以欣赏到百花齐放的景象,如周庄的万花楼、佑民公园的樱花园等等。
此外,春季的昆山还是爱好户外活动的好季节,人们可以在公园里散步、郊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江苏区域水位

江苏区域水位区域水位苏州市区 (1)常州市区 (1)金坛 (2)昆山市区 (2)太仓地区 (2)江阴地区 (3)常熟地区 (3)苏州市区(85高程)1.河水位苏州市河水历史最高洪水位为2.49m(1954年),最低枯水位为0.01m(1934年),年平均水位0.88m(1951至1992年统计资料),1999年觅渡桥水文站记录到的最高水位为2.55m。
2.潜水根据苏州区域水文调查资料,潜水历史最高水位为2.63m,潜水历史最低水位为-0.21m,最近3~5年来,最高潜水水位为2.50m。
3.微承压水甪直区域:粉土、粉砂(埋深7~8m左右,层顶标高-6.57~-4.83m),根据苏州区域水文调查资料,该微承压水历史最高水位为1.74m,历史最低水位为0.62m,近3~5年最高水位1.60m左右,年变化幅度0.8m左右。
4.Ⅰ承压水:赋存于深层(埋深20-40m左右,参考《吴江东西快速路勘察资料》)粉土、粉土夹粉砂的孔隙中,其水量也不大,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水位埋深约在3.0~6.0m间,年变化幅度0.38m?。
5.Ⅱ承压水赋存深层(埋深50m左右,参考《吴江东西快速路勘察资料》)12层粉土夹粉砂、14层粉土夹粉砂的孔隙中,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水位埋深约在22~26m。
常州市区(黄海高程)常州地处江南平原,市区浅部0-6m分布可塑-硬塑黏性土为主,6-15m较多分布稍密-中密的粉土、粉砂(Ⅰa层承压水),其下至30m仍以可塑-硬塑黏性土为主,往下为30-35m为中密-密实的粉土、粉砂(Ⅰb层承压水)承压水工程承压水分为第Ⅰa、Ⅰb 和第Ⅱ层承压水。
第Ⅰa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层粉土、粉砂中(埋深5~8m),勘察期间测得该层承压水头埋深约为地面下3.3~3.5m,相当于黄海标高0.8m,与长江水、运河水呈补、迳、排关系,近几年最高水位约为黄海标高1.5m,最低水位约黄海标高-0.5m,年平均水位约为黄海标高1.0m。
【最新2018】江苏省昆山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江苏省昆山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昆山自秦代置娄县至201X年已有2200多年。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江苏省昆山市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江苏省昆山市的气候特点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
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1X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
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
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
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
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
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
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
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
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
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
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
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
“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
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
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
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
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
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
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
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
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
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
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
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
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
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
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
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
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1983年),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2007年)。
平均日照百分率45%。
一年中以7、8月份最多,日照百分率可达50-52%,6月较少,日照百分率仅36%。
30年中日照最少月份仅62.2小时(2008年6月),仅占可照时数的15%。
总的来说,本地光照条件比较优越。
五、风历年平均风速3.1米/秒,各年变化在2.0-3.6米/秒之间。
春季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
一日中以瞬时风速大于17米/秒(8 级)以上为大风日,统计历年平均出现大风日数为5.6天。
夏季出现大风的机率较高,冬季较少。
自1994年有自记记录以来,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曾达到25.0米/秒,出现在1997年8月18日。
2007年9月12日也曾记录到22.9米/秒的大风记录。
六、雷、霜、雪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8天,最多年份达48天(1987年),最少年份仅21天(3年次)。
雷暴较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雷暴日数的65.5%,个别年份冬季也会有雷暴天气出现。
雷暴平均初日为3月18日,最早为1月15日(2002年),平均终日为10月2日,最晚在12月7日(1992年)。
我市沿湖地区为雷暴多发地区,尤其要注意防范强雷雨天气,引发局部地区冰雹、龙卷风灾害。
历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13日,最早出现初霜在10月25日(1992年),最迟出现初霜在12月5日(1994年)。
终霜平均日期为3月27日,最早终霜为2月25日(2001年),最迟为4月16日(3年次)。
历年平均无霜期230天,最长达264天(2004年),最短191天(1992年)。
历年平均初雪日为1月4日,终雪日为2月27日,最迟终雪日为4月24日(1980年),统计全年降雪日数平均为7.0天,2008年降雪日数多达16天。
2007年则未降雪。
历年中仅在1985年和2008年出现较大积雪,最大积雪深度分别达到20和23厘米,造成雪灾。
主要气象灾害一、雨涝纵观昆山地区形成涝灾主要是由于较短时期内暴雨强度大引起,或因阴雨时间长、雨量大积水内涝。
气象上将日降水量≥50毫米定为暴雨, ≥100毫米为大暴雨。
统计本地历年年平均出现暴雨7.9次,但各年差异较大,统计一年内出现5次或以上暴雨的有5年次,最多2008年出现6次暴雨,但也有如1997年未出现暴雨的。
出现大暴雨有12年,占总年数的40%,日降水量超过150毫米的特大暴雨仅2次(1985、1991年)。
最早出现暴雨的是1989年4月28日,最迟在1985年10月13日。
按月份统计,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7、8月份。
暴雨引发涝灾的机率大约三年一遇,出现梅雨期雨涝的有1980、1991、1996、1999等年。
夏涝年份有1986、1993、2006、2007、2009等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洪涝灾害频发,最严重的如1991年6月23日-26日连降暴雨,加之上游客水压境,引发大面积洪涝灾害。
近几年中则以2009年8月2日的大暴雨,排水不及,受灾严重。
二、高温以一日极端最高气温≥35℃定为高温日统计,历年年平均为8.1天,主要发生时段集中在出梅后到8月上半月,高温天数最多的2003、2006年多达20多天,但也有如1981、1982、1989等年未出现高温日,另有五年仅出现1天。
从资料上看,从2003年以来,高温日数明显增多,平均达16.7天,且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8℃左右,酷暑天气造成供水、供电紧张等危害。
三、干旱因本市范围多湖塘低田,地势低洼,常年地下水位偏高,易涝少旱,常有“小旱大丰收”之说。
但逢久晴无雨或较长时段雨水异常偏少,也会引起干旱,主要是秋旱会影响秋播出苗和活棵,其次盛夏蒸发量大,长时间无雨,引发高温伏旱。
春季发生干旱较少,如1998年4月中旬—5月上旬的春旱。
1994年7月全月无雨,伏旱明显。
秋旱发生机率可达30%,严重的如1991、1992和2006年,尤其在2006年9月17日-11月15日的近2个月中仅降雨15.2毫米,是近三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长时间秋旱。
四、连阴雨气象上将连续5天以上的阴雨过程称为一次连阴雨。
统计我市以5-7天的连阴雨过程较多,大于10天以上的长连阴雨较少见。
初春3月出现连阴雨的机率较高,如1981、1998、2002、2009等年,对春季秧苗播种出苗不利,对小麦赤霉发生蔓延极为有利,影响夏熟产量。
初夏连阴雨会影响夏收,近几年较少发生。
秋季连阴雨会影响到水稻抽穗扬花,10-11月则影响到秋收秋种,如1981年和1989年。
近几年中在2005年和2006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冬季连阴雨雪天气,如2005年1月下旬~2月中旬雨雪日数达21天,总降水量164毫米。
又如2006年1月12日-21日间连阴雨,降水量多达122.5毫米,创历史同期极值。
五、热带风暴(台风)本地夏秋季节几乎每年都要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但多数是受外围影响。
统计30年中有明显风雨影响的共有36次,其中只有大风(雨量不大)危害的有14次,大风暴雨兼有的10次,8次下了大暴雨。
历史上受灾严重的如8506号台风过程雨量225..2毫米,风速最大达22米/秒,造成我市30多万亩农田受淹,多家工厂进水停产,损失重大。
近十年来,多次台风在登陆后经太湖附近北上或正面袭击我市,如2001年2号台风、2004年7号台风(蒲公英)、2005年9号台风(麦莎)和15号台风(卡努)、2007年13号台风(韦帕)和16号台风( 罗莎)等都造成较大的风雨灾害,损失严重。
六、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引发局地冰雹、龙卷风、雷暴、大风等,其发生突然,范围小,时间短,但危害严重。
这种天气在本地出现的概率不多,并以局地性雷雨大风为主,冰雹以小冰雹为主。
30年中记录到本市范围内出现冰雹有7年次,如1999年5月10日下午昆北局部地区出现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
又如1988年3月14日前春意浓浓,15号强冷空气南下,天气突变,气温骤降由13日平均气温18℃降至4.3℃,电闪雷鸣,雨中夹冰雹,继后大雪纷飞,冰雹一般如蚕豆大小,大如鸡蛋,蓬朗发现最大雹块重1.5公斤。
突发性龙卷风在本市局部地区亦有发生。
30年中出现龙卷风有7年次,受灾严重的有1983、1991、1994、1995等年。
其中1994年昆南十个乡镇局部地区遭受龙卷风危害,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八百多万元。
1995年6月3日下午南港、张浦出现龙卷风,倒毁房屋,多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