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关系》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显著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①发明来源: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 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②范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 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③进程: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开始部门: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 为标志,各个领域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⑤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⑥影响:促使帝国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而 产生矛盾。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启示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单项选择题
1、读图判断, 属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成就的 是:( C )
A
B
C
D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6、认识
B.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 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 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C.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 客观上在全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 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场: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含义: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多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和扮演非常重要角色。
人类进入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紧密结合)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新发明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法拉第的为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
)国和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第四,的广泛应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生产技术](1)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
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电是一种高效的便于输送的能源。
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与蒸汽相比,更强大、更便捷。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1847-1931)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创制了新的交通工具、等。
(3)化学工业[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传统工业]的发展化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制成染料、塑料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科学技术推动了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工业取代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垄断组织的出现(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原因:,和出现集中趋势。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产生。
,②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干预国家政权,并逐步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瓜分世界。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在第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好)

4、化学工业的建立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大
大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丰 富
了
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人 们
的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生 活
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几乎整个非洲 亚洲大部分 整个拉美
世界第一台发 电机的诞生
1831年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 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这为制造发电机 创造了条件,也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 时代创造了条件。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是如何推动
世界市场发展的?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生产的空前发 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世界市场 得到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 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 进的物质条件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 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第二二次次工工业业革革命命同主第要一成次就工业革第命一相次比工有业什革命么主特要点成?就
四个方 国家及人 主要成就
面
物
电力的 德国人
广泛应 用
西门子
发电机
(电灯、电车、电 影放映机)
内燃机 德国人 和交通 卡尔·本 工具的 茨 创制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 船、飞机
新通讯 美国人 手段的 贝尔
B
属于第二次工 A
业革命成就的
是:( C )
C
D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技术、社
会变革,它是由新型科学技术基础下发展形成的工业新结构、经济新格局和社会新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末80年代初,在石油出现、旅游工业兴起以及机器和
金属成为流行原料基础等诸多要素的带动下,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进步催化剂,并不
断改变着社会的基本架构。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主要依靠新兴的科学技术,使得铁路、汽车、电影等成为可能,使城市经济有了更迅速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大大提高,高效的交通运输和技
术进步等都对城市经济社会有着重大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新机器技术、自动化设备大量投入生产,同时,由国家法律保
障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普及,使工作更具有社会保障。
经济的社会化和货币化的拓展,让工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实践还引发了其他诸多事件,例如,世界贸易惯例,国家
机构和技术文明的转变,世界石油供应以及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等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工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
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也是现代文明的根本,为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
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下,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新技术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在这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日等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发生于1870年前后,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总的特征是科学技术成就迅速地应用到工业上。
这时起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局部变化,垄断应运而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迅速被应用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时间:1870年—20世纪初2、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70年代,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新交通工具: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发明夫妻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并相应地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拍无线电报成功,从而、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科学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特点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影响:推动生产力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动,出现垄断组织*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指资本主义企业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第二次工业革命

4.最后,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 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二、成就:
新兴产业的兴起
新通信手段的发明
农业的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第一次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才素质 发明基础
工人或技师 劳动经验
手段: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亚洲进一步殖民地化,非洲被瓜分完,拉美实际上沦为殖 民地.) 主 要 内 容 物资和物种交流; 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 各种文化的交流和撞击 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和选择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几大要素:
①交通工具变革,远程运输更加按全、便捷; ②电信共聚创新,加速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各地生产、流通 、消费紧密相连。
这种调整没有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上的 变化
3、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经济.政治,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国家逐渐成为垄断 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帝国主义:自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 争夺霸权、侵略和掠夺殖民地的新殖民主义。 )
4、帝国主义掀起 瓜分世界狂潮:
讨论:垄断组织的出现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
(3)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①积极:
农业:促进人口流动、融和与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 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工业:生产社会化提高,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 工的基本格局;
文化:促进全球性政治、思想、文化交流的扩大
②消极: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之间:民族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结盟、对抗、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
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电的广泛应用。
1821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lO年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为电机(电动机和发电机)及一切有线电器设备的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电磁波的发现,则成为无线通信的科学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7O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从此电力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强电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的能源,而弱电能够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等)。
其次,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成为内燃机发明的科学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同时,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
[编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l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引起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关系等各领域的变化: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原理:电磁感应
电能
电动机
机械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 ——耐用电灯泡
美国发明家 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电 气 时 代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 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 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 命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策源地,扮演先行者角 色。
世界第一台发 电机的诞生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 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这为 制造发电机创造了条件,也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 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4、以电力、电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 志,电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能源,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
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
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
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1.垄断的方式
兼并或相互联合
2.垄断的表现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 价格和市场
2.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讯业兴起
莫尔斯(美)——有线电报 贝 尔(美)——有线电话 马可尼(意)——无线电报
3.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本 茨(德)——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美)——飞机
4.石油化学工业兴起 电能和石油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的新能源。
电力工业部门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 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支柱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设计人:董锋
第周第课时总计节课型:新授
授课人:备课组长签字:下组领导签字:
明确
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导与评
1.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2.难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实
施
目
标
(一)、复习导入 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新
由第一次工业革命入手。
(二)、自学新知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24—128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画出要点,比谁能正确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2.电力技术方面,哪俩个国家走在前列?
3.爱迪生在那一年研制的电灯?
4.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谁设计出内燃机?什么时间汽车试制成功?
5.何时?谁?哪国人制成飞机?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
以知识竞赛形式分组进行回答,比比哪组回答得好!
(四)、拓展延伸
1.看课本p125页动脑筋
2.看课本p127页动脑筋
(五)畅所欲言
谈谈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
方法指导:
1、独立思考、自主勾画。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展示,相互评价,补充订正。
4、教师点拨。
落
实
目
标
课内检测
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