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合集下载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 1 )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 ( 或 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机体在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 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这种情况可用科霍现象 来说明
科霍现象方法 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易感豚鼠皮下 ,10-14d 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淋巴结肿大, 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若将同样剂量的菌皮下注射于曾经感染过结核 的豚鼠,经2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烂。 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 70%-75% 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力 可能与下述物质有关: . 1 荚膜 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为脂质和蛋 白质。其作用 * 与吞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 3 结合 , 有助于 细 菌的粘附与侵入 * 荚膜中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 子 物质,供入侵细菌繁殖的需要 *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结核杆菌,还可抑制

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 从人和动物呼吸道分离出多种支原体,
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的 病原体,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占非细菌 性肺炎的50%左右。
一、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0.2-0.3μm 多形性:球形, 棒状, 分枝状, 丝状 细胞膜: 内,中,外三层结构(中层为脂质, 胆固醇) 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粘附),微丝 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 染色方法:Giemsa染色 淡紫色 革兰染色阴性
x-线改变:
肺门阴影增浓
支气管炎改变
间质性肺炎改变
均一的实变影像
mycoplasma
免疫性 人体感染支原体(细胞外寄生)后 可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以体液免疫为主。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加青霉素抑制杂菌生长
分离鉴定:
冷凝集试验:人体被支原体感染以后,血清中
产生的高滴度的寒冷凝集素。这种凝集素能和
自己体内的红细胞或“O”型血人的红细胞,在
0-4℃寒冷情况下产生凝集现象,温度升高后 凝块消失。
mycoplasma
二、解脲脲原体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副睾炎 等泌尿生殖道疾病,甚至不育症。
mycoplasma
引起不育的原因可能有:
①溶脲脲原体粘附于精子表面,影响精子 的运动; ②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干扰精子与卵 子结合; ③与精子有共同抗原,可因免疫损伤所致。
mycoplasma
丝状,长2-5微米,一端有顶端结构
mycoplasma
2、要求高、需10-20%血清,生长慢、2~7d 形成“油煎蛋样”小菌落(镜下)。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课件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课件

诺卡菌在农业、工业和医学等 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 用于生物防治和药物生产。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分类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均属于放线 菌门,是原核生物中的一大类。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在分类学上 属于不同的科或属,具有不同的
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分类依据 主要包括菌落的形态、染色反应 、培养特征、生化反应等指标。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鉴 定与分离培养
放线菌属的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
观察放线菌的菌落形态、菌丝分支和 排列方式、孢子丝形状等特征,进行 初步鉴定。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或DNADNA杂交技术进行放线菌属的鉴定。
生化试验
通过测定放线菌对不同碳源、氮源的 利用以及产生色素、水解酶等生化反 应进行鉴定。
THANKS
感谢观看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应用前景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作为抗生素 的主要生产菌,其应用前景仍然
广阔。
随着人们对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的需求不断增加,放线菌属和诺 卡菌属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也
十分广阔。
随着酶工程的发展,放线菌属和 诺卡菌属在酶的生产方面的应用
前景也十分广阔。
05
环境适应性
诺卡菌具有较强的环境 适应性,可在干旱、潮 湿等多种环境中生存。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态意义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放线菌可产生抗菌物质,对某 些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
可用于生物防治。
药物来源
放线菌和诺卡菌是许多抗生素 的重要来源,如链霉素、庆大
霉素等。
生态平衡
放线菌和诺卡菌在土壤生态系 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有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课件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课件
放线菌属的细胞形态
放线菌属的细胞形态为革兰氏阳性,呈棒状、杆状或螺旋状,有的 呈分枝状。
放线菌属的细胞壁结构
放线菌属的细胞壁结构较厚,由几层多糖类物质组成,具有抗酸、 抗碱、抗干燥的特性。
诺卡菌属的形态学特征
诺卡菌属的菌落形态
01
诺卡菌属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隆起、湿润、有光泽,有的
菌落边缘呈花瓣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系 统分类学研究
基于传统分类学的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分类研究
总结词
传统分类学是利用形态学、生理学等特征对放线菌和诺卡菌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宏观特征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 壁的厚度、鞭毛的数量和类型、芽孢的数量和位置等,传统分类学能够对放线菌 和诺卡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遗传与进化
放线菌属
具有复杂的遗传和进化历史,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括 极端环境。
诺卡菌属
也具有复杂的遗传和进化历史,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 括极端环境。
02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形 态学特征
放线菌属的形态学特征
放线菌属的菌落形态
放线菌属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隆起、干燥、有辐射状条纹, 边缘常有粉状物。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
分析当前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如数据 解析难度大、实验验证困难等。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新 技术应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等。
潜在应用价值
探讨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潜在应用价值,如新药 研发、环境保护等。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致病性
侵入途径:呼吸道或皮肤创伤 所致疾病:诺卡菌病(nocardiosis)
外源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
肺部:肺炎、肺脓肿、肺空洞 脑部:脑脓肿、脑膜炎 其他:肾、肝、脾、心包等
(慢性肉芽肿,瘘管) 好发于免疫缺陷患者
微生物学检查
1.硫磺样颗粒压片 2.取痰、脑脊液、脓汁:
涂片 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 3.分离培养:沙保弱或普通琼脂培养基 4.生化试验
初分离(粗糙) 生化特性:溶血(-)
葡萄糖(+) 甘露醇(+) 吲哚(-) 过氧化氢酶试验(-)
菌落特点
致病性与免疫性
放线菌:正常菌群 所致疾病: 1.内源性感染(放线菌病):软组织肉芽肿
性炎症(慢性,无痛,多发性瘘管,排出硫 磺样颗粒) 2.龋齿和牙周炎 免疫性:细胞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
主要:硫磺样颗粒(脓汁,痰,分泌物) 有颗粒:压片镜检:菊花状排列的菌丝 无颗粒:分枝菌丝,断裂的菌细胞
必要:厌氧培养(缓慢,37℃培养2w以上)
诺卡菌属
1.需氧 2.含分枝菌酸 3.分布:土壤中,多数:非致病菌 4.致病菌:
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 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 豚鼠诺卡菌(N. caviae)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以色列放线菌相似 革兰染色:阳性 抗酸染色:阳性 脱色时间延长 阴性(与TB区别)
放线菌属与诺卡Biblioteka 属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诺卡菌属(Nocardia)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分类(1)含分枝菌酸 诺卡菌属 分枝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2)不含分枝菌酸 放线菌属

放线菌属

放线菌属
*厌氧或微需氧,生长缓慢。
硫黄样颗粒
*病灶和脓汁中,肉眼可见黄色硫黄样颗粒, 是放线菌在病灶中的菌落。 硫黄样颗粒压片,在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 菌丝,末端膨大,形似菊花。
致病性与免疫性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病: 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局部形成肉芽肿 多发性坏死性脓肿 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
临床类型
1.面颈部放线菌病 2.脑膜炎和脑脓肿 3.肺部感染 4.腹部感染 5.盆腔感染 6.原发性皮肤放线菌病 7.龋齿与牙周炎
* 常见的对人致病的有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等属的细菌。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特性的比较
特性 抗酸性 培养特性 分布 感染性 代表菌种
放线菌属 非抗酸性丝状菌 厌氧或微需氧
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 泌尿生殖道
内源性感染
衣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 龋齿放线菌等
诺卡菌属 弱抗酸性丝状菌
专性需氧
土壤中
外源性感染 星形诺卡菌、巴西诺
微生物学检查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脓汁、引流液或痰等标本中查找硫黄样颗粒。 将硫黄样颗粒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放射状排列形似 菊花的菌丝; *必要时取标本接种沙保弱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特性 并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并进一步做抗酸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别; *取活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检。
卡菌等
第一节 放线菌属
*放线菌属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
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为人体或动物体正常菌群。 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引起内源性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衣氏放线菌
牛型放线菌 黏液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龋齿放线菌
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菌丝无隔、细长有分枝, 不形成气中菌丝。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3页
2. 培养特征 培养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首次分离加5%C02可促进其生长。在血平板 上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粗糙而不规则不溶血 菌落,在牛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上,经 37℃ 厌氧培养18~24h微菌落有利于判定放线菌。 显微镜观察可见菌落由长度不等蛛网状菌丝 所组成,称蛛网状菌落。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2页
二、微生物特征
1. 形态结构 放线菌以裂殖方式繁殖,常形 成份枝状无隔营养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 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G+无芽胞、荚膜 和鞭毛。
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分枝缠绕小菌落,即硫 磺样颗粒。制成压片或组织切片,镜下观察 发觉颗粒呈菊花状,由中央和周围两部分组 成,中央为G+丝状体,周围为粗大G-棒状体, 呈放线状排列。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9页
巴西诺卡菌可因侵入皮下组织, 引发慢性 化脓性肉芽肿, 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 性瘘管, 好发于腿部, 称为足分枝菌病。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10页
三、微生物特征
1.形态结构 G+杆菌, 有细长分枝菌丝, 形 态与放线菌相同, 但菌丝末端不膨大。色 素小颗粒压碎染色镜检, 可见颗粒呈菊花 状, 菌丝末端不膨大, 中心部位为G+, 边 缘流苏样棒状体为G-。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4页
3.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衣氏放线菌分解葡萄 糖、木糖、棉子糖、甘露糖和甘露醇产酸不 产气,不水解淀粉。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 酸盐(80%阳性)。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5页
四、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患者局部病灶、窦腔、瘘管 脓汁,痰液或活检组织。首先在标本中 仔细寻找有没有“硫磺颗粒” 观察判定。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九章分枝杆菌、放线菌、诺卡菌属【67页】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九章分枝杆菌、放线菌、诺卡菌属【67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 (郭霍)宣布发现结核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 菌,从而给防治结核病带来突破。此后,随着抗 结核药物研制成功,结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并在一些地区绝迹。
在纪念郭霍氏发现结核菌100年之际,1982年在 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下, 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 目前结核病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人类传 染病之一,全球人口的1/3感染了结核菌。死亡 人300万/每年。
❖ 对人有致病性的主要为人型、牛型和非洲型, 我国为结核大国,居世界第二位(解放前为世界 之首)。
❖ 耐药菌的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吸 毒、贫困、麻痹心理等原因 使结核病在二十 世纪末死灰复燃。
干酪样肺炎
慢性纤维空 洞性肺结核
Im X光N 片a 诊o 断ge
正常胸部 (右侧 )
右侧浸润型肺结核
No Image
2、肺外结核
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皮肤结核,肾结核,骨 结核等
双重感染
同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 结核菌的人称为双重感染者。其病死率 高,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均构成严重威胁。
No Image
No Image
生化反应
❖ 不发酵糖类

触酶试验 热触酶试验
结核分枝菌 +
-
非结核分枝菌 +
+
抵抗I 力m :因N 其细a 胞壁o 中g 含有大e 量的脂质,可防
止菌体水分的丢失,故对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在 干燥的痰内可存活6—8个月。
❖ 四怕 湿热 紫外线 乙醇 抗痨药物(链霉素、 异烟肼、利福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是原核细胞型生物,大多数不 致病。分为不含分枝菌酸的放线菌属和 含分枝菌酸的诺卡菌属等两大类。 放线菌是引起人放线菌病的病原菌,包 括衣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粘液放线 菌、龋齿放线菌及丙酸蛛网菌等5种。其 中衣氏放线菌最为多见。
一、临床意义
放线菌属于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减弱、 口腔卫生不良、拔牙或外伤时引起内源性感 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若无继发感 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并常伴有多发 性瘘管形成,排出黄色硫磺样颗粒,此即为 放线菌病。最为常见的是面颈部感染,约占 患者的60%。
巴西诺卡菌可因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 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 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腿部,称为足分枝 菌病。
三、微生物特性
1.形态结构 G+杆菌,有细长的分枝菌丝, 形态与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 色素小颗粒压碎染色镜检,可见颗粒呈 菊花状,菌丝末端不膨大,中心部位为 G+,边缘的流苏样棒状体为G-。
2.培养特性 培养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初次分离加5%C02可促进其生长。在血平板 上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粗糙而不规则不溶血 的菌落,在牛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上,经 37℃厌氧培养18~24h的微菌落有助于鉴定放 线菌。显微镜观察可见菌落由长度不等的蛛 网状菌丝所构成,称蛛网状菌落。
3.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衣氏放线菌分解葡 萄糖、木糖、棉子糖、甘露糖和甘露醇产酸 不产气,不水解淀粉。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 硝酸盐(80%阳性)。
分为星形诺卡菌、短链诺卡菌、鼻疽诺 卡菌、肉色诺卡菌、巴西诺卡菌、越橘 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 苦味诺卡菌等9种。引起人类疾病主要 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
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 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肺结核的症 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 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 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表现为 化脓性肉芽肿样改变,在感染的组织内及 脓汁内也有类似“硫磺样颗粒”,呈淡黄 色、红色或黑色,称色素颗粒。
四、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患者局部病灶、窦腔、瘘管 的脓汁,痰液或活检组织。首先在标本 中仔细寻找有无“硫磺颗粒” 观察鉴定。 2.分离培养 将标本(硫磺样颗粒)以无 菌操作捣碎,接种于葡萄糖肉汤,在含5 %CO2 37℃的厌氧培养18~24h观察菌落, 生化反应鉴定。
第二节 诺卡菌属
诺卡菌属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需氧性放 线菌。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菌。
2.培养特性
为专性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 养基中可缓慢生长,菌落大小不等,表面有 皱褶,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 如橙红、粉红、黄、黄绿、紫以及其他颜色。 星形诺卡菌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 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
3.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标本接种血琼脂培养基置 37℃培养。因星形诺卡菌在 45℃时生长, 故温度可有初步鉴别意义。 (2)鉴定:培养24—48h后有小菌落缓慢出 现,淡黄色粗颗粒样,边缘陷入培养基中, 表面干燥,白色或淡黄色。时间延长则菌 落皱折、堆叠如皮革样,表面有天鹅绒样 气中菌丝体,涂片染色为有G+纤细分枝菌 丝。
二、微生物特性
1.形态结构 放线菌以裂殖方式繁殖,常形 成分枝状无隔营养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 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G+无芽胞、荚膜 和鞭毛。
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分枝缠绕的小菌落,即 硫磺样颗粒。制成压片或组织切片,镜下观 察发现颗粒呈菊花状,由中央和周围两部分 构成,中央为G+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G棒状体,呈放线状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