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与原理(下)考试资料赵涛主编

合集下载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册考试重点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册考试重点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册考试重点•相关推荐染整工艺与原理下册考试重点填空1. 还原染料还原的干缸法,全浴法各适用于何种染料?全浴法适用于还原速率较高的染料。

P1172. 亲和力取决于染料和纤维的结构,与工艺条件无关。

标准亲和力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与体系的组成浓度无关,与染色平衡时染料在纤维上的活度和染液中的活度有关。

亲和力主要有染色热和染色熵组成(热力学因素)。

p293. 酸性染料与纤维的主要结合方式电解质的促染作用和缓染作用。

酸性染料常常借助离子键的结合而染着于纤维上,还存在范氏力和氢键。

若pH低于羊毛等电点,中性盐起缓染作用;若pH高于等电点,中性盐起促染作用。

P1414. 竞争上染的时候对染料配伍值的要求。

用配伍值相近的染料拼色,在染料上染的过程中,纤维上染各染料的比例始终相近。

P1915. 分散染料的加和性。

染料结构和性质差别较大时,混合染色的吸附等温线和上染速率与单独染色时基本一样,纤维中混合染料量基本等于它的单独染色上染量之和,这种性质称为染色加和性。

P1706. 一个水分子能形成4个带氢键的“类冰”结构,增加染料离子在染液中的化学位,提高染料上染的亲和力。

P347. 活性染料的水解活性染料利用率低的原因为了提高固色效率,应该提高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率,降低染料的水解速率。

P788. 什么染料的染料体系是熵增/减的、温度升高/降低的分散染料/聚酯纤维染色体系是熵增过程,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染色。

亲水性染料上染亲水性纤维是熵减过程,放热过程。

P1329. 阳离子染料上染的最重要的工艺因素是温度 p19910. 染料的聚集倾向首先取决于染料的分子结构,此外还与染液的pH值,电解质的浓度,助剂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P23选择1. 阳离子的配伍值是反映染料亲和力大小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

配伍值越小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就越高,上染速率就越快,不易匀染,竭染率高,适合染深浓色;配伍值越小,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就越低,上染速率就越慢,匀染性好,竭染率低,适合染浅淡色。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考试资料赵涛主编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考试资料赵涛主编

1.染色牢度:染色产品在使用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能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浸染:将纺织品浸渍在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3.轧染: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品组织空隙并去除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

染料的固着是在以后的气蒸等过程中完成的。

4.浴比:染液体积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5.轧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6.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沿着水分蒸发方向移动的现象,引起阴阳面等色差。

7.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此时,然也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也曾成为扩散边界层。

8.动电层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

9.动力边界层:一般把染液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成为动力边界层。

10.双电层电位:在水溶液中,纤维表面带负电荷与其带相反电荷的正离子由于热运动距离纤维表面远近一定的浓度分布。

因此产生一个吸附层和一个扩散层即所谓的双电层。

11.直接性: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一般可用染色平衡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12.平衡上染百分率:在一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吸附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比。

上染百分率: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总量的百分率。

13.平衡吸附量: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成为平衡吸附量。

14.染色饱和值:纤维在一定的染色温度下,所能上染的最大染料量。

15.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16.匀染:染料在织物表面以及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程度。

17.移染:使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提高匀染效果。

18.亲和力: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差值的负值。

19.染色热:无限小量染料从含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染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吸收的热量。

2019年青岛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范围

2019年青岛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范围

2019年全日制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范围物理科学学院:070200物理学:考试范围:《固体物理学》路栋,第一版,200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第一版,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关振铎,第一版,199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第二版,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加试科目:热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1—4章)》汪志诚,第三版,2001年,高教出版社。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常铁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统计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6—9章)》汪志诚,第三版,2001年,高教出版社。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四版,2000年,高教出版社。

经济学院:0202应用经济学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1、平狄克等著,李彬等译,《微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2、多恩布什等著,王志伟译,《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计量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1、李子奈、潘文卿著,《计量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2、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唐·C·波特著,费剑平改编,《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加试科目:1、国际经济学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统计学李洁明、祁新娥著,《统计学原理》(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商学院: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参考用书:1、高级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美)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格致出版社,2011年1月。

考试范围:供求均衡机制、生产与成本理论、厂商理论、非完全竞争理论、博弈论及其应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微观主体行为最优化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福利经济学等。

2、运筹学:参考书目——《运筹学》,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6。

染整工艺与原理试题库(新)资料

染整工艺与原理试题库(新)资料

第三题简答题1. 试述提高浸染染色匀染性的基本措施。

1) 增加染液与织物之间的相对运动;2) 上染速率的控制;太快容易造成染花;可以通过加入助剂、pH值控制、升温速率的控制来加以调节;3) 加入助剂,增加染料的移染(migration);4 )延长染色时间,增加染料的移染机会。

5) 染色前须消除内应力:棉织物润湿、合成纤维预定形处理等2. 简述影响连续轧染染色均匀性的主要因素。

1) 纤维与织物本身;2) 浸轧的均匀性——与设备有关;3) 织物带液率太高,引起泳移;(可以加入防泳移剂)4) 最好采用无接触式烘燥,能有效降低泳移现象。

3. 影响染料溶液中染料聚集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 染料分子结构。

染料分子的结构愈复杂,分子量大,线性芳环共平面性越强,含有的水溶性基团越少,聚集程度越高。

2) 染液中电解质浓度越高,特别是存在多价重金属离子时,染料越易聚集。

3) 一些助剂(表面活性剂)则会增加染料的聚集程度。

5) 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越不易聚集。

6) pH值影响染料聚集,pH值降到一定范围后,某些染料的聚集程度急速增高,甚至引起沉淀。

7) 亲水性基团在染料分子中间的比在两端的不易聚集。

4. 什么叫泳移?并指出其克服办法。

答:泳移是指在染色织物烘干时,受热不均,由于水分的不规则汽化,使燃料沿水分蒸发方向移动,产生阴阳面,左中右前后色差等染疵的现象。

克服方法:①采用无接触式烘干,避免受热不匀发生,并且控制烘焙速度。

②降低轧余率③添加防泳移剂5. 染料对纤维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哪三种类型,它们分别适合描述哪种纤维对哪种染料的吸附?答:Nernst(line type)能斯特型吸附等温线——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吸附固着。

如分散染料上染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及聚丙烯腈纤维。

Freundlich弗莱因德利胥型吸附等温线——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但增加速率越来越慢,没有明显的极限。

染整工艺与原理复习题

染整工艺与原理复习题

染整工艺与原理复习题名词解释:1、暂时硬度;2、永久硬度;3、临界胶束浓度;4、醇解度;5、带液率6、碱煮强力;7、有效氯;8、浴比;9、丝光;10、钡值 11、热定形;12、磨绒整理;13、舒适性整理;14、练减率;15、上蓝增白 16、荧光增白 17、砂洗整理 18、盐缩 19、洗呢 20、煮呢 21、缩呢 22、炭化 23、蒸呢 24、定幅整理 25、经向缩水率 26、减量率 27、轧光整理 28、松弛加工 29、碱减量 30、电光整理 31、轧纹整理32、拷花 33、硬挺整理 34、机械预缩法 35、织缩 36、拒水(拒油)整理 37、去污率 38、阻燃 39、限氧指数 40、卫生整理 44、表面张力 45、碱缩46、桃皮绒整理 47、仿麂皮整理 48、锡增重简答题:1. 水的软化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常用的软水剂。

2. 浆料对染整加工有什么影响,3. 引起蚕丝织物泛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 什么叫松弛加工,其目的是什么,5. 氧漂稳定剂的作用是什么,6. 为什么说氯化防毡缩工艺受到限制,防毡缩工艺有哪些新进展,7. “精练时,去杂程度越高越好”对吗,为什么,8. 双氧水漂白时需要加入哪些助剂,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9. 树脂整理为什么能起到防缩的作用,10. 丝织物皂碱脱胶后如水洗不净会产生那些问题,11. 分析双氧水漂白过程中织物产生破洞的原因,如何预防, 12. 试述棉纤维经丝光处理后其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13. 为什么碱退浆水洗较酶退浆水洗困难,而且耗水量大, 14. 在双氧水漂白液中为何要加入稳定剂? 水玻璃作为双氧水稳定剂的主要缺点是什么,15. 氨基有机硅整理的织物为什么有泛黄现象,如何防止或降低泛黄, 16. 煮练中常见的钙斑疵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17. 次氯酸钠漂白后为什么要进行酸洗和脱氯,18. 丝光纤维与未丝光纤维在性能上有何区别,为什么,19. 棉织物精练的目的是什么,20. 说明丝光原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染整工艺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处理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染整工艺主要包括染料选择、配方设计、浸染、固色、洗净、整理等环节。

以下是对染整工艺原理的详细阐述:1. 染料选择:染料是染整工艺的核心,其选择应根据纺织品材质、色彩效果要求、成本等因素进行考虑。

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等多种类型,每种染料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染色效果。

2. 配方设计:染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设计是染整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配方设计需要考虑染色效果、染色工艺参数、纺织品材质等因素。

其中,染色效果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染色工艺参数包括浸染时间、浓度、温度等。

配方设计要通过试验和经验总结,找到最佳的染色工艺。

3. 浸染:浸染是将染料和纺织品进行接触和相互渗透的过程。

浸染一般采用浴比、液浴比和浸渍时间等参数来控制。

浸染时间越长,染色越均匀,但浸染速度较慢;浸染液的浓度越高,染色越重,但易产生局部浓染和渗透不均匀现象。

4. 固色:固色是使染料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使染料牢固结合于纤维上的过程。

固色一般采用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不同类型的染料需要不同的固色剂,例如,还原性染料需要使用还原剂进行固色。

5. 洗净:洗净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游离染料和杂质的过程。

洗净过程包括清水漂洗、酸洗、碱洗、漂白等环节。

洗净的目的是提高染色的牢度,减少染后分离和脱色现象。

6. 整理:整理是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加工,使其具有所需的手感和外观效果。

整理可以包括压光、软光、丝光、罗纹、绒毛等各种加工处理。

整理的目的是优化纺织品的表现效果,提高产品附加值。

染整工艺的原理是基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穿透纤维结构并与纤维分子发生相互吸附或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目的。

不同类型的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例如,直接染料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酸性染料通过酸碱反应与纤维结合;活性染料通过共价键与纤维结合。

染整工艺复习资料

染整工艺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开幅将绳状织物扩展成平幅状态的工序。

2 丝光在施加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烧碱处理棉织物,使其获得丝一般的光泽的加工过程。

3 浴比织物质量(g)和加工液体积(ml)之比4 轧液率织物经过浸轧加工后所带加工液的重量占原来干布重量的百分比。

5 上染就是染料离开纤维而向纤维转移,并使纤维染透的过程6 直接性染料脱离染液而向纤维转移的特性。

7 上染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与原来染液中所加染料量的百分比。

8 固色率与纤维结合的染料量占原染液中所加染料量的百分比。

9 泳移浸轧染液后的织物在烘干时,织物内的染料会随水分蒸发而移向织物表面的现象。

10 干缸还原在水量较少(约染液用量的三分之一),烧碱、保险粉浓度较高条件下,还原10-15分钟,待染料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所需水量配成染液。

11 减法混色通过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在一起而得到所想要的颜色的混色方法。

12 硬挺整理又称为上浆整理,是将一种由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浆液浸涂到织物上,经烘干后,高分子物质成膜包覆在纤维表面上,从而使织物获得硬挺、厚实、增重、光滑的手感效果的整理过程。

13 拉幅整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将织物缓缓地拉至稳定或规定的幅宽的整理加工过程。

14 织缩是织物中纱线长度与织物长度之差对纱线长度的百分比。

15 机械预缩整理是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减少织物浸水后的收缩,降低缩水率的整理加工过程。

16 缩水是指经印染加工后,已干燥的织物在松弛状态下被水润湿后所发生的收缩现象。

17 防水整理是指被整理的织物不能被水润湿的整理加工。

18 固色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结合而固着在纤维上的过程。

19拼色:在印染生产中将几种染料混合起来,得到所需颜色的操作过程称拼色。

20盐效应:染色时硫酸钠或氯化钠对染料上染所起的促染作用称为盐效应。

二简答题1 退浆、精练和漂白的目的是什么?退浆的目的是去除原布上的浆料,同时去除少量杂质。

精练的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杂质,提高织物润湿性漂白的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色素,提高织物白度。

自-东华大学博士初试参考书目

自-东华大学博士初试参考书目
2.《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F. John,Springer, 1982
3.《常微分方程》,Jack K Hale著,候定丕译,人民出版社,1980;《泛函微分方程》,李森林等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
2.《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Davl J. Wetherall编著,严伟、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9999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张怡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053
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第一版),李蓓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5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一版),宋浩、田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055
残余应力与时效处理
不指定参考书
2071
经济控制论
1.《市场经济控制论》,汤兵勇,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汤兵勇、梁晓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产品设计--反求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技术》(第三版),Karl T. Ulrich, Steven D.Eppinger著,詹涵箐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3053
软件技术基础
《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沈被娜,清华大学出版社
3054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李友善,国防工业出版社
3055
现代表面工程
3043
酶工程
《酶工程》,罗贵民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3044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染色牢度:染色产品在使用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能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浸染:将纺织品浸渍在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3.轧染: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品组织空隙并去除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

染料的固着是在以后的气蒸等过程中完成的。

4.浴比:染液体积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5.轧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6.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沿着水分蒸发方向移动的现象,引起阴阳面等色差。

7.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此时,然也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也曾成为扩散边界层。

8.动电层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

9.动力边界层:一般把染液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成为动力边界层。

10.双电层电位:在水溶液中,纤维表面带负电荷与其带相反电荷的正离子由于热运动距离纤维表面远近一定的浓度分布。

因此产生一个吸附层和一个扩散层即所谓的双电层。

11.直接性: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一般可用染色平衡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12.平衡上染百分率:在一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吸附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比。

上染百分率: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总量的百分率。

13.平衡吸附量: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成为平衡吸附量。

14.染色饱和值:纤维在一定的染色温度下,所能上染的最大染料量。

15.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16.匀染:染料在织物表面以及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程度。

17.移染:使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提高匀染效果。

18.亲和力: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差值的负值。

19.染色热:无限小量染料从含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染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吸收的热量。

20.染色熵:无限小量的染料从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引起的物系熵变,单位kJ/(℃·mol)。

21.染色活化能:染料分子要靠近纤维表面,必须具有一定的能量,克服由于静电斥力而产生的能阻,该能量称为染色活化能。

22.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被强还原剂还原成可溶于水,且对纤维有亲和力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染色红再经氧化,恢复为原来不溶性的染料色淀固着在纤维上。

23.隐色体浸染:指把染料预先还原为隐色体,在染液中被纤维吸附,然后在进行氧化,皂煮。

24.悬浮体轧染:将织物直接浸轧还原染料配成的悬浮体溶液,再浸轧还原液,在气蒸等条件下使染料还原成隐色体,被纤维吸附、上染的方法。

25.干缸还原:染料和助剂不直接加入染槽,而是先在另一较小容器中用较浓的碱性还原液还原,然后再将隐色体钠盐的溶液加入染浴中。

26.全浴还原:染料直接在染浴中还原的方法。

27.隐色体电位:还原染料隐色体开始被氧化析出沉淀的电位,成为隐色体电位。

28.半还原时间;是还原达到平衡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29.内聚能:1mol物质气化升华所吸收的热量。

内聚能密度,单位摩尔体积的内聚能。

30.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指数K:反映染料亲和力大小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

划分为5组,配伍指数越趋近于1,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高,上染速率越快,而配伍指数越趋近于5,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低,上染速率越慢。

31.染色饱和浓度:能是给定纤维达到饱和吸附所需商品染料的量,以相对于纤维或织物的质量来表示。

32.饱和系数f: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与染料的染色饱和浓度之比,是阳离子染料的特征常数,与染料的纯度和摩尔质量有关,而与纤维特性或种类无关。

33.纤维的染色饱和值:表征和评价纤维可染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纤维本身的一种特性常数,可以表征单位质量纤维上含有可容纳阳离子染料的阴离子染座数量。

34.直接印花:在白色或有色纺织面料上直接印制各种颜色的印花色浆从而形成印花图案的方法。

35.防染印花:先在纺织面料上印制能够纺织染料着色的色浆,然后染色或压印其他色的色浆。

先印花部位的色浆能够破坏和阻止后染或后印染料对所印纤维着色,从而形成花纹,这样的印花方法叫防染印花。

36.拔染印花:在已经染色或染色而未固色的面料上,印制能够破坏已染色染料结构或能阻尚未固色染料固色的印浆。

印花后经过适当处理如气蒸水洗。

印花部位染料能显色,形成白色花纹,这种印花方法叫拔染印花。

37.转移印花:将印花图案预先印制到特定的纸张上,得到所谓的转移印花纸,然后转移印花纸与所印纺织面料复合,通过热和力或者在一定的湿度下施加压力,转移印花纸上的图案便转印到纺织面料上。

38.印花原糊:指加在印花色浆中能起增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即印花糊料。

39.流变性:物体在切应力作用下的流动变形特性。

40.涂料印花:将带有颜色或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非水溶性物质颗粒用高分子黏着剂附着在纤维表面形成所需花纹图案的印花方法。

41.着色力:颜料以其本身颜色使被着色基质具有颜色的能力。

42.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与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分配关系曲线。

43.上染速率曲线: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染色,以纤维上染料浓度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可得。

44.孔道扩散模型:溶胀的纤维里存在许多曲折想通的小孔道,在染色时,纤维孔道里都充满着水,染料分子通过这些孔道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扩散中染料分子会不断发生吸附和解吸,孔道里的游离状态的染料和吸附状态的染料呈动态平衡。

特点:速率与染料分子结构、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纤维结构有关。

45.自由体积扩散模型: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合成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吸附在纤维大分子链上,当温度超过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以后,大分子的链段发生绕动,原来微小的空穴合并成较大的空穴,染料分子沿着这些不断变化的空穴,逐个“跳跃”扩散。

特点:适用合成纤维,扩散速率与纤维结晶度,微晶体大小和取向度等因素有关:加快扩散途径:加入少量低分子物质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

46.盐效应:利用盐的作用来控制直接染料的上染过程。

促染机理,中性电解质中的钠离子与纤维负电荷结合,使纤维与染料电荷斥力下降,活化能下降,上染率提高。

47.固色率:染料与纤维共价结合的染料总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百分率。

固色机理:(1)利用固色剂和染料生成不溶性色淀(2)利用固色剂在染物上的成膜性(3)利用固色剂分子的反应性基团进行交联(4)利用固色剂与纤维间的分子引力(5)利用固色剂的缓冲能力以提高染物的汗渍牢度1.提高浸染染色均匀性的基本措施?(1)控制好染液与被染物的相对运动(2)调节温度加入匀染剂,增加染料移染性能,获得匀染(3)使染浴温度均匀(4)为纠正初染率太高而上染不均,采用延长上染事件的方法(5)保温时间与温度相适应(6)染料化料要均匀(7)前处理效果要符合要求(8)促进剂的加入量与加入方式要正确2.吸附等温线类型?(1)能斯特型,线性关系,存在染色饱和值S,适用于液-固相分配型,适合分散染料(2)朗缪尔吸附,化学吸附/定位吸附,适用染料与染座一一对应,如阳离子染料对腈纶染色,酸性染料对蛋白质纤维染色(3)弗莱因德利胥吸附,物理吸附/非定位吸附;适合对象:纤维孔道中存在吸附与扩散模式,没有吸附饱和值,亲水型染料。

3.还原染料染色工艺?特点?染色温度由哪些因素有关?(1)隐色体染色,适用纱线,组织结构疏松的针织物,卷染时出现“白芯”现象,匀染性透染性差(2)悬浮体轧染,适用于机织物,不会有“白芯”现象,匀染性、透染性较好,对染料的适应性较强,烘干过程易泳移,产生染班。

(2)靛蓝染色,适用于牛仔布染色,环染存在“白芯”现象,移染性差,湿摩擦牢度差,直接空气氧化,不许皂煮(4)催化加氢还原,降低了化学还原剂用量,洗涤用水可循环使用,成本低,但易燃易爆(5)电话学还原,化学物质用量少,减少污染,废水处理简单,成本低。

浸染的染色温度由染料分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其对染料的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及匀染性和保险粉的用量有很大影响。

4.分散染料主要有几种染色方法,特点?(1)载体染色,工艺过程:预先制备载体乳化液或分散液,染浴中加入染料,载体乳化液或分散液,分散剂等,控制ph在5左右,升温至沸,染色30~90min,水洗。

特点:改变涤纶染色病疵,载体容易引起染液分散稳定性下降,染料聚集而产生染疵,染色后载体去除比较困难,造成色牢度下降及织物对人体的刺激性,易污染。

(2)高温高压染色法,工艺过程:将分散染料用40℃温水化料,配置染液,然后过滤入机,50℃始染,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液良好循环,达到匀染目的,升温到120℃,保温30~90min,最后还原清洗再水洗。

(3)热熔染色,工艺过程:浸轧染液→烘干→焙烘→还原清洗→热水洗→冷水洗,特点:连续化生产,固色快,色泽稍差,适于中浅色。

5.腈纶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原理是什么?工艺过程?条件?(1)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的上染实际上是一个离子交换过程,阳离子染料离子主要借助于腈纶上的酸性基因以离子键的作用上染,此外,同事纤维上的极性基因以及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多种极性取代基等,使染料与纤维间存在氢键、范德华力,都是阳离子染料对纤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从而吸附在纤维上。

当温度达到或者超过腈纶玻璃化温度后,吸附在表面的染料很快向纤维内扩散。

(2)①升温控制染色法,50℃起染,分别加入醋酸、缓染剂与溶解的染料,调节ph至4~6,开始染色升温至98℃,保温30~60℃,染色结束后以1℃/min降温至55℃。

②恒温快速染色法,85℃将阳离子缓染剂加入染浴,调节ph4~6,处理10min,然后加入溶解好的染料,45~90min 后,以1℃升温至沸,保温30min,最后将至50℃,出浴。

6.影响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匀染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怎样提高匀染性?(1)对腈纶有较高亲和力,染色速率高,染色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10~15℃的较窄温度范围内,染料上染纤维速率发生突变,容易集中上染,而移染性低,造成染色不均(2)加入缓染剂,同时严格控制染色温度。

7.涂料印花色浆主要含有哪些助剂?作用?优缺点?组成:涂料,黏着剂,增稠剂,并酌情添加交联剂、催化剂、柔软剂、消泡剂等。

黏着剂作用,在印花部位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将颜料颗粒包裹并黏着在纤维和织物表面,起决定性作用。

交联剂作用,提高黏着剂薄膜的机械强度和耐热,耐溶剂性能,改进颜料印花的洗涤、摩擦牢度。

增稠剂作用,赋予印花色浆一定的黏度和可塑性。

优点:适用于任何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用水少,工艺简单,色谱齐全,色泽鲜艳。

缺点:产品手感较硬,湿摩擦系数大。

8.印花糊料(1)淀粉(2)海藻酸钠(3)乳化糊(4)合成糊9.原糊流变性包括哪些性能?对印花效果有什么影响?包括:(1)黏度(2)触变性(3)塑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