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一、可读性中国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

虽然建筑的形式语言很抽象,我们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来形容它们。

但是,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

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等有着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等级制度等。

读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内涵。

二、可塑性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空间上都是以"间"为单位,这就带来了一种灵活性,人们可以随着使用过程改变其形态、功能,可随意拆、移、挪。

三、内向性外国建筑多数很讲究形式外观,而中国古代建筑有些虽然外形简单,比如四合院,进院后却发觉极为丰富,不论是视觉、心理感受或是内涵。

再比如苏州园林,也是这样,曲折回转,别有洞天。

四、超稳定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没有太大改变。

所以有人评价中国古代建筑千年一律、千篇一律。

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评价古代的遗存时,不应该简单绝对的褒或贬。

它们是历经几千几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判。

由于看待的角度不同,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延续久远,生命力极强。

五、容《易》性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人们思维方式多数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认为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可以发现它规律性的东西。

在建筑上,也是这样。

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喜用木构而不用石材,这并不是技术问题,是种社会文化现象。

"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生命,用于给生者建造房屋;而"土"即是砖、石,"此生归无,可再生",多用于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

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对中国古代建筑都有诸多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一、创始阶段这一时代包括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整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与西方建筑有所不同之处。

那么,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呢?以下是本文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建筑常常与背景环境融为一体,让观者感受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之一的“借景”思想,就是利用周边山水来增强园林的景致。

1.1 “静”是建筑的外在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经常以“静”为外在表现,颇具含蓄的美学。

例如,紫禁城中的角楼,借用卧蚕式建筑,避免白色穹顶显得过于突兀;武当山的建筑,采用石板和木板结合的形式,充满活力的场景却又不会破坏环境和谐的美感。

1.2 “融”是建筑的内在修养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常常以“融”为内在修养。

如云冈石窟,就是将洞窟建筑嵌入到山体之中,与山体景致相呼应,充满了大自然的神韵。

二、注重空间设计的精妙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精妙,建筑结构和功能划分明显,形式典雅高贵,并注重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空间不仅局限于房屋内部,还包括花园、院子等外部空间。

2.1 对称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对称布局,反映出中国古代的整体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

例如,长城的门楼通常会集中在中心位置,形成对称的美感;颐和园大花园的主体建筑三叠山,以中轴线为准,在左右对称的两翼上分布着诸多景点,形成了自内而外的气度。

2.2 区域分隔中国传统建筑善于将空间以地面平面分隔为不同的区域,形成错落有致的楼阁、庭院、走廊等。

如故宫的建筑便是明显的代表,从内到外分为内三宫、外三宫、紫禁城等不同区域,分别用散苑、皇室园林、同治花园等体现出以色彩和造型为主题的中国建筑美学。

三、注重材料及工艺的讲究材料和工艺是建筑的基础,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和工艺的选用上也予以了精心考虑。

中国传统建筑所用的鸟笼、窗棂、护栏、屏风、花瓶等,都是通过传统技艺精心的手工制作而成。

3.1 木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使用了木制结构,舍弃了石材等建筑材料。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提问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提问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提问一、什么是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是指中国历史上建造的古老建筑物,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时期,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的清朝晚期。

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有哪些?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称性:中国古建筑追求整体的对称与平衡,通过严格的布局和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2.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通过榫卯和斗拱等传统工艺技术,使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

3. 建筑材料:中国古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石、土坯等材料,这些材料天然环保且易于获得。

4. 园林式布局:中国古建筑常常与园林相结合,注重营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5. 艺术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瓦片、雕刻、彩绘等手法,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三、中国古建筑有哪些著名的代表性建筑?中国古建筑中有许多代表性的建筑物,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1.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杰作,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2.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3.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4.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

5.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郊区的颐和园是一座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四、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如何?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时期。

在此之后,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古建筑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化。

1. 古代帝王陵墓:古代中国帝王陵墓的建造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如秦始皇陵、汉阳陵等。

2. 古代宫殿建筑: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自己的宫殿建筑,如明清两代的故宫、唐代的大明宫等。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 建筑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注重虚实结合,精确的斗拱木结构、贴榫框架结构和石榴花园架构等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和精细度。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纵横比例,建筑空间非常舒适,适合人们的休息、学习和生活等各种需要。

2. 建筑造型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造型注重取自自然,形式精美而富有动感。

在城市建筑中,多以角楼、拱门、虹桥等形式经常出现,这些构造给予人们深刻印象,也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精神气质。

3. 艺术装饰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这些装饰包括精美的雕刻、壁画、彩绘、牌匾等,显示着文化艺术的典雅和优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多元性。

4. 环境生态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古代建筑中总是能看到许多关于风水的论述。

于是,建筑师会特别考虑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古代建筑生态友好。

“湖山园林”互动构筑和万园之园的理念都构筑了中国古建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性和和谐性。

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意义1. 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国人民无数的苦心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古代建筑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其历史价值十分深远。

2. 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这种精神说是:尊重天地、立足人伦、尊重道德等中国人独具的人品内部质事。

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者,表达出它的精神内涵。

这种基于文化底蕴的人文精神通过中华建筑得以全面展示和传承。

3. 体现了城市建筑文化的奇特魅力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严谨美观、博大精深。

在中国城市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彰显出与其他国家极具不同的城市魅力,能凸显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建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因此古建筑通常以天地人三者的和谐为设计原则。

建筑中的形式、布局、结构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例如,古建筑常常遵循“居中有正”的原则,即将居住空间布局在中心,周围环绕室内或室外空间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2.严谨的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严谨而富有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平衡。

古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并运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即利用榫头和卯榫使木材连接紧密而稳固。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还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发挥一定的防护作用。

3.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非常独特,常常呈现出流线型、弯曲型或拱形。

这些形式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首先,这种屋顶形式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雪,保证了建筑物内部的安全。

其次,独特的屋顶形式也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散热,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

4.厚重的建筑材料和装饰:中国古建筑常常采用厚重的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耐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的寒冷和热量。

同时,古建筑的装饰也非常丰富多样,以砖雕、木雕和石雕为主。

这些装饰图案多为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动植物等,不仅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5.高度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观念在古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古建筑常常利用自然山水、采用合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古建筑常常依山傍水,利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进行布局,形成独特的山水园林。

6.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中国古建筑包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形式,如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

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宫殿通常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凸显皇家权威;庙宇以宗教信仰为主题,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园林侧重于创造景观,运用景物、水池和假山等元素提供一种宜人的居住环境;民居则注重实用性,布局合理,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是指形制简单,轮廓分明,线条流畅,风格优雅的建筑,它们大多为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有着其特有的风格和特征。

1、建筑形制简单,轮廓分明:古代建筑大多拥有简单的形制和分明的轮廓,有时候古代建筑会以简约的线条,给人以负载的空间,也会用精细的雕饰,给人以宏伟的空间感受。

2、建筑线条流畅:古代建筑的线条非常流畅,建筑外形简练,线条优美,给人以柔和的视觉效果,使建筑看上去更加优雅。

3、建筑风格优雅:古代建筑的风格都非常优雅,大多有着苍茫的古意,有时候一个古建筑也会有着现代的感觉,使得古老的建筑看上去更加融洽。

4、建筑受传统文化影响:古代建筑是受到当时的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甚至有时候也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使得古代建筑十分独特。

总之,古代建筑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它们的特点是简单的形制和分明的轮廓,流畅的线条,以及优雅的风格,是十分有特色的建筑。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我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宇宙、社会的认识和审美追求。

我国传统建筑不仅在建筑结构、形式、装饰等方面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建筑理念上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形式和装饰以及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建筑结构1. 木质结构:我国传统建筑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梁、柱、榫卯等。

其中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榫和卯的精准连接,构成了稳固的建筑结构。

2. 坡屋顶:我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坡屋顶,坡度比较陡峭,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同时还能够适应我国的雨雪天气。

3. 园林式布局:传统建筑的格局多呈现出对天地人和谐之美,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宏伟气势。

二、建筑形式和装饰1. 抬梁挑檐:我国传统建筑多以抬梁挑檐为特色,抬梁可表现出屋顶的轻盈和建筑的气势,挑檐则可以防雨又能起到遮阳的作用。

2. 青砖与琉璃:传统建筑大多使用青砖作为墙面,琉璃作为屋面的装饰,青砖和琉璃的运用表现出了对建筑材料的精湛处理和审美追求。

3. 木雕和砖雕:传统建筑在装饰方面常常使用木雕和砖雕,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手艺和对美的追求。

三、思想内涵1. 非物质性的宗教信仰:我国传统建筑背后承载着我国古代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崇拜、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等宗教信仰,因此建筑中常常体现了这些信仰的符号和意义。

2. 阴阳五行的体现: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许多设计元素都体现了阴阳五行的理念,包括屋顶的坡度、建筑的朝向、及装饰上的吉祥图案等。

3. 社会意义的体现:传统建筑在规划、布局等方面,都有着体现社会秩序和尊重家族、尊重长辈的思想内涵。

我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识与追求。

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和装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智慧结晶,也为今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审美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
一、淳朴宽厚的建筑性格模式
中国建筑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的思维,所有的建筑都是因
人而起,由人而造。

在中国的建筑中,这种实用性也能够说是中国建
筑性格中的淳朴宽厚感。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中国建筑材料
是以土木为主要材料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用梁架承重,整体
就是淳朴宽厚的气韵美感。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通常情况下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而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也就是房屋
包围院子。

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
(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

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


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其中的过渡空间,既富有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落周围建筑互不独立,又相互联系。

但合院建筑却不是作为群体出现的,而仅仅“一座”独立建筑而已。

民居村落中的多数建筑都是四合
院式,小型的二层阁楼式建筑是玉带房脊、白墙黑瓦的江浙风格,但
下层的窑洞式及瓦房建筑又是顺应了北方气候和地理环境。

且房屋的
古香朴色无不渗透着中国淳朴的自然风尚。

它就如同建筑创作的源泉,孕育出了以木结构为主要材质的建筑形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有建筑
形式,也是渗透着中国文化内涵的建筑样式。

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单纯
表征为木头本质上的材质性,而能突显出它的文化内涵。

同时,因为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之说的盛行,更是将这种内涵性发扬光大。

而中
国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发展比较成熟的建筑体系。


结构建筑体现了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中国文化精神。

在民居建筑中
它有抬梁式,还有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
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
托出檐的。

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但它不用
钉子,采用榫卯结构,线条边线为弧线形,柔和而优美。

曲折多变,
却又给人以平和、含蓄的美感。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注重尺度和节奏感,
也正由此才平添了它的人文色彩,再加上色彩和风格的使用,就尤其
显出它的节奏感了。

二、崇尚自然
中国古人讲自然,西方人则讲生态。

无论是哪一种,总归是一种好的
现象。

中国古人对待自然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

《周易。

乾卦》:“夫大人者,与天
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

先天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
无为”。

天也,自然也。

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就是这样始终以
一种敬畏与爱戴的态度来对待孕育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的。

自然是世
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人类是自然生命世界中的一部分。

中国的诗歌中讲自然,南朝的大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
同样也提到过自然,即使不是直接的字面表述,不过也间接指代出了
对于自然的崇尚之情。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崇尚
的最好佐证。

例如在园林建筑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尽量保有
原有的自然景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山脉和山势,也要在设计中注重它
的天然性,为了美而破坏原有的美是最愚笨的方法。

十分有幸我们中
国先民们懂得与自然接触的方式,也有水平与自然保持十分友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笔极为珍贵的财富。

所以,中
国的古代园林建筑很多都利用叠石造山,尤其注意对水景的“借用”,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水流、山势再加上植被和内外空间的虚实变化相
结合,从而达到一种既藏且露的含蓄美感和虚实相生的朦胧美感。

所以,人们学会了因地制宜,知道如何利用花草、如何利用树木,中国
的建筑已经不再单纯是遮风避雨这种单一的概念性建筑了,而是诗情
画意的特别文化体现。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在建筑
中同样如此。

建筑能够说是画,也能够说是诗,在迂回曲折中,花草
山水间体味着中国园林的淡雅意趣和犹如山水画般的妙趣横生。

中国
园林能够说成是山水画,实际上中国建筑本身就能够说成是山水画。

它同样讲究虚实相接,它就像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能彰显出勃勃的
生机。

这也才有了诗人所吟诵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三、整体为美
整体意识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

所谓”整体意识”概括来讲就
是以“整体为美”。

以“整体为美”既是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也是艺术
创造原则,也是中国审美原则。

中国人讲究“整”,庄子以前说过:“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之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协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由此看出,在中国古人眼中,天、地、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

艺术
的使命就是反映、体现、参悟这个整体,而中国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在这种对于整体效果的追求过程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一个重
要原则,它具体表现为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的使用。

不过即便
是这样,也无法完全体现出中国建筑中所具有的精妙特点,因为这个“借景”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角度的,有远借、近借、仰借、俯借,等。

古代的园林之所以需要“借景”,并非是无聊之至所为的无心之作,而是用心刻意而为之:打破传统,打破单个建筑的有限性,突破
自身的有限性,将大千世界引进园林中来,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营造一种取之自然的纯天然的意境美感。

而意境美感所
带给人的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即“韵外之致”,她会让人在景色之中
感受到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长远的且让人回味无穷的整体美感。

此外,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四合院也是比较常见的形态,即内向的
外封闭的空间形态整个就是一个整体,像是一个火柴盒,以围院空间
的整体布局作为其主要的特点。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传统建筑
是以整体为美的,可它丝毫不吝啬对于变化多样的装饰性的追求,从
重檐殿顶到五脊四坡,就连边角部分都饰有琉璃小兽,这既增加了建
筑的艺术魅力,又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且这丝毫不影响中国传统建
筑对于整体美感的追求。

四、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

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而两侧的建筑物也多以对称实行布置,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而所有这些“规矩”主要受中国传统社会、家庭
的观点太重的影响,折射到建筑中就形成了轴线的空间艺术,它同时
更是中国“周礼”思想的具体显现。

一般来说中国的住宅和坛庙都是
以厅室、享堂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发展,天井院落组合变化。

这是小的民居布局。

寺庙也是在这种影响下从廊
院式布局变为以佛殿为中心的中轴布局形式。

这种轴线空间艺术更多
的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

其中最
为典型的当属北京故宫建筑群。

故宫所在地区称为皇城,整体形态为
不规则方形。

皇城规模巨大,四向辟门。

故宫同三海、太庙、社稷等
共同组成皇城的主要建筑群。

整个宫殿群的轴线和北京的全城轴线合
二为一,以此来体现出帝王宫殿的至尊地位。

在这种轴线的空间艺术
形式中,表现出的是明清帝王重视至高无上的王权体现,它布局主从
有序,院的灵活使用和空间变化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

这是等级的分别,是主次的区分,在高低错落有序中得以规范使用。

当然,中国传
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
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但不论怎样,这种轴线式的建筑设计样式,从布局的严谨性上就可看出它与宗教、权利或风水思想相关。


其说它是一种建筑样式,倒不如说它是文化的体现。

总来说之,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能够看出,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是多
样的,它所折射出的文化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即使在本文中没有尽
情论述,但我们依然能够简略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某些特点——那淳朴的性格特征,崇尚自然的美感形式、对于整体美感的追求、轴线的权利象征,等等。

这些特点十分深入地揭示出了中国传统建筑
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研究把握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将有
助于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同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

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