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引言:第二单元 生命和死亡
生命,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

生命,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①生命是寂静夜幕下划过的一颗流星;生命是蜿蜒在高山,跌落在深谷,奔流在原野,最后消失在大海的小溪;生命是千百年来碾出的小路。
风天起沙砾,雪天结冰霜,高山也崎岖,莽林也穿越,宽宽窄窄,坎坎坷坷。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人们希望如此珍贵的东西能够显现出应有的价值。
所以司马迁就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毛泽东则进一步说道: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由此可见,生命虽然珍贵无比,生命却是有轻重之分。
③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是的,生命是十分珍贵的,但生命的价值是可以选择的。
所以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生命其实是一道严峻的命题,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生命二字就价值千金,生命二字就彰显出强大的理性光辉。
④还记得那些经典的'故事吗?还记得那个严监生死到临头还肯放下的两根手指头吗?他的生命就是两根燃烧的灯心草。
还记得那双贪婪的目光吗?还记得那个在垂死之际仍将毕生的力气扑向银烛台的葛朗台吗?他的生命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我们还不能忘记西湖岳飞墓前日夜跪着的秦桧像,生命已逝,恶名犹在。
他的生命就是卖国求荣。
人们不肯认同生命有贵贱之分,但生命的过程确实分出了高低贵贱。
⑤生命其实就是一生一死。
既然选择了生,奈何畏惧死呢?既不畏死,又有何惧之?好好地珍惜生命,每一条生命都聚焦了太多的牵挂,每一条生命都蕴含了太深的感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爱深情浅;没有永垂不朽,只有铭刻在心。
⑥任何拥有生命的人都不配奢谈生命。
失去生命的人,又无法来与我们探讨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一缕蓝天中的白云,今天在你的眸中飘逸,却不知明日魂归何方;生命不是捧在手里的宝贝,生命是我们踏踏实实留在人生之路上的足迹,留下怎样的足迹,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范文点评)-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统编版)

习作:写读后感(范文点评)写读后感1.明确要求:(1)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3)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的表达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2.方法点拨:(1)审清题材: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
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应用文)(2)审清内容:本次习作请你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
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3)审清重点: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写读后感的兴趣。
3.思路引导:以习作读《狼王梦》有感为例来说明:以习作读《武松景阳冈打虎》有感为例来说明:【范文点评一】名师点评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对故事中的诸葛亮做出了准确的评价:神机妙算、心胸广阔。
这为下文联系实际谈感受打下基础。
其中,对“神机妙算”这一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心胸广阔”这一方面则写得比较简略。
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素材积累)-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统编版)

习作:写读后感(素材积累)写读后感这次习作是写读后感,选取自己读过的一本喜欢的、感受最深的文章、书籍,把你的体会感想写下来。
注意,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适当的引用相关的资料。
本次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写本单元课文的读后感,也可以写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
要密切联系实际,写出阅读中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或精湛的思想,引发的联想。
题目可以用原文的标题,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爱的教育……也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还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
可选择下面题目来写你的读后感,也可自拟有趣的题目。
如:积累好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当我们掌握更多的词汇,就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也可以更加自信地写作。
积累词汇可能有点枯燥,但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我们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并用好的语言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描写感受的词语:心花怒放刻骨铭心后悔莫及感慨万千感同身受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心潮澎湃潸然泪下热泪盈眶◎与见解有关的词语:谈吐不凡倾心交谈促膝长谈意味深长娓娓而谈直言不讳各抒己见语重心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与读书有关的词语: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逐字逐句倒背如流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描写书籍内容精彩的词语: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字字珠玑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韵味无穷精妙绝伦惊心动魄出神入化荡气回肠◎描写读书感受的词语: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受益匪浅身临其境历历在目意犹未尽感人肺腑耐人寻味思潮起伏感人至深积累好句段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它既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拓宽词汇量,使我们的文章更具有文采。
◎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却受到毁灭的厄运,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想。
这短短几行文字就是“感点”。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
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库,也破坏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
2023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悲悯与良知”作文导写

心怀悲悯,坚守良知——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悲悯与良知”作文导写[写作任务]本单元所选三篇戏剧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
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生。
单元学习任务二第四点要求,正式演出,评议总结。
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评议结束后,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说说对所排演的剧本的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可以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写作指津】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
同学阅读或观看这些剧本,着重思考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作观后感或读后感,行文思路:观剧心得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引、议、联、结。
(1)引:摘引作品中的关键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2)议:对“心得”直接的初步的论证。
(3)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可以联系作品,深化自己的论证。
(4)结:结尾归纳看法,呼应作品,总结全篇要集中某一点生发感想,或者是人物形象分析,或者是对剧本艺术的赏析,或者是对悲剧根源的分析,千万不能一篇800字的文章涉及几个人物,要集中评论某一个人物容易深入,也不应该所有人物都评论到,那样分散笔墨,不能把自己的心得写到位,写的深刻。
观后感或读后感的.“叙”要简明,突出重点。
“观”或“读”在表达方式上要以叙述为主,但观剧心得或读后感中的“叙”讲究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叙”的目的是引出“心得”,如果大量引述或转述原文,就成了“复述剧情”。
观后感或读后感要择其一点,深入挖掘。
看完一部戏剧后,感受可能有很多,但观剧心得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
第二单元 习作 写读后感 1课时 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教统编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示例
夏洛的网》 读后感
开头 中间
结尾
介绍《夏洛的网》主要内容
介绍印象最深的内容:夏洛救威尔伯,威尔 伯照顾夏洛的子女;直接抒发感受:学会了 帮助他人,学会感恩,也学会了珍惜友谊; 联系他人谈感想:杭州最美妈妈;联系自身实 际谈感想:同桌借我透明胶
帮助他人,学会感恩,珍惜友谊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识的妞妞从生死边缘救了回来。这件事感动了千千
“帮助他人” 写得很真实、
万万的人们,其实,我们能做的除了感动,还要将 很具体。)
这份感动传递下去,无论对方是朋友或是陌生人,
我们都应该伸出我们的手。
小猪威尔伯在夏洛去世后,义不容辞地承担 起照顾夏洛的子女的责任。威尔伯让我明白了 要学会感恩。受人滴水恩,当涌泉相报。当我 们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努力回报他人。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得真实、具体呢?
我们可以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感”是“读”的延伸,是对“读”的某个内容的认识和感悟。 读过的文章或书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最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表达时还可以引用 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鲁滨逊在孤岛生存长达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 九天,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我想,希望一定 住在鲁滨逊的灵魂里,那样可怕的荒岛都没有 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鲁滨逊首先想到的是 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 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
片段示例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 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 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第一次听到这 句话,我并没有在意,直到学了《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像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对这句话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头和结尾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大家好!欢迎来到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奇迹”。
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最神奇的事物之一,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这个单元,我们将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在山林中看到茂盛的树木,草地上听到鸟儿的歌声。
田地里,我们可以看到农民辛勤种植的庄稼。
而在水中,那些灵活的鱼儿也是生命的化身。
在城市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蓬勃发展的植物和勤劳的蜜蜂。
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命世界的美妙奇迹。
【第一部分】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植物的生命奇迹。
植物是大自然的绿色守护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
这种过程不仅让植物可以生存,也给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
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搭建起植物的骨架,叶子则负责进行光合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的植物通过种子、有的通过根茎和枝条,还有的通过花和果实繁衍后代。
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世界,领略它们的生命之美吧!【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动物的生命奇迹。
动物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命形式,它们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拥有各自独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和它们的特点。
从昆虫到鸟类,从哺乳动物到爬行动物,每一类动物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动物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彩纷呈的生命网络。
【第三部分】最后,我们将聚焦于人类的生命奇迹。
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人类有着独一无二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改变着这个世界。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
我们的大脑是思考和记忆的中心,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够看到美丽的世界,我们的心脏则不断为我们输送血液和氧气。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人类的不同职业和劳动成果,了解到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第二单元第二节珍爱我们的生命

2004年5月1日生效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 全法》第76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 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机动车一方责任。”也就是说, “撞了不 白撞”。
“撞了白撞”
“撞了不白撞” 你同意哪个观点?
生命是一种权利
原因:每个人的生命
齐唱一首歌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人 的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最神 圣的权利,是一个人所 拥有的一切权利的源泉。
• ①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珍 爱我们的生命权。 ②国家制定 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 命神圣不可侵犯。③社会和个人, 都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权。
法 律 是 怎 么 规 定 生 命 权 的 呢 ?
从赖东进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我要说,我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还 是跪着给他们喂饭;我还感 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 我磨难,给了我一份与众不 同的人生。
•
• 旭日阳刚组合由黑龙江小伙刘刚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 县“大叔”王旭组合。 王旭,1966年出生,高中毕业, 花45元买了自己的第一把吉他,唱费翔的歌。 • 在农场,他承包了15亩地种瓜果,2000年,经亲戚介 绍,王旭到北京烧锅炉。而后10年,他在北京和开封 之间游走,卖过水果、水煎包,唱过酒吧……一直游 历在生活的底层。王旭尝过太多艰辛,但他始终怀揣 着对音乐的梦想。最终还是拿起吉他,站在了北京的 地下通道,每到周末,王旭就带着吉他,到地铁站演 唱醉逍遥…… • 刘刚早年当过兵退伍之后去的北京,虽然没有很 高的文化,但在他流浪唱歌的6年里,刘刚说他最大 的收获是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感受到了人与人 之间的真情。他说,一些人冷眼看他,认为当流浪歌 手很愚蠢,是不务正业。亲戚也劝他回去做点正经事 儿。刘刚却说,他是陷入了“自己和自己打仗”的状 态。自己一无所有,年龄一天天增长,唱歌也许没有 什么出路……然而这些忧虑,都在他听到观众给予的 祝福和鼓励时被冲淡了
阅读点亮心灯,书香润泽生命

阅读点亮心灯 , 书香润泽生命摘要: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香滋润心田。
丰富的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特别是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和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氛围。
本文通过研究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教育等问题的培养,提出了小学课外阅读策略,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重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环境;方法指导引言:好书滋养生活。
阅读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发展,阅读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式,是可以维持一生的好习惯。
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解决不是靠补课,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阅读不仅对学生学习专业成绩有帮助。
并且阅读还可以带来成熟的思维能力。
许多学生不理解或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阅读和怎样进行阅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事实上,阅读并不困难。
寻找一本有益的、高质量的书,选择一本好的文学作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就能够简单快速地解决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出现的误区分析(一)课外阅读是看闲书,一些家长和老师经常把课外阅读误认为业余阅读。
只有通过背诵词语和听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这是由于家长和老师的这些错误想法才孩子受到传统义务教育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的教育学习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
1、为考试而读课外读物目前,部分家长和老师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认为光靠课堂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课外阅读的数量多少,是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片面提高,十分重视阅读的形式,而忽略了阅读的真实意义。
2、作业形式的课外阅读更有实效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犯了一些误区。
例如,学生每天阅读的内容一致,但是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阅读要求也应该不同。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周至少应从阅读内容中学会运用一些好词好句,这是一个长远发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亮心灯引言:第二单元 生命和死亡 第一课
-------------------------------------------------------------------------------- 1.“The body is the physical or animal degree of man. From the bodily point of view man is a sharer of the animal kingdom. The bodies alike of men and animals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held together by the law of attraction. Like the animal, man possesses the faculties of the senses, is subject to heat, cold, hunger, thirst, etc.; unlike the animal, man has a rational soul, the human intelligence.”
“肉体代表了人的生理或动物性状。从肉体的角度看,人属于动物范畴。人和动物的肉体同样都是由基本元素通过吸引力的法则组构而成的。和动物一样,人具有感觉能力,会感受到冷、热、饥饿和口渴,等等。但与动物不同的是,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即人的智慧。”
‘Abdu’l-Bahá, Paris Talks, p.96. 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第78页,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中文第一版。 2.“The soul of man comes into being at conception.”
“人的灵魂自受孕那一刻起存在。” Shoghi Effendi, Lights of Guidance, p.536. 守基•阿芬第,Lights of Guidance,第536页。 3.“The spirit of man has a beginning, but it has no end; it continues eternally.”
“人的精神有开始,但无终结;它永续长存。” ‘Abdu’l-Bahá, Some Answered Questions, p.151. 阿博都巴哈,Some Answered Questions,第151页。 4.“...the rational soul, meaning the human spirit, does not descend into the body-that is to say, it does not enter it, for descent and entrance are characteristics of bodies, and the rational soul is exempt from this. The spirit never entered this body, so in quitting it, it will not be in need of an abiding-place: no, the spir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as this light is with this mirror. When the mirror is clear and perfect, the light of the lamp will be apparent in it, and when the mirror becomes covered with dust or breaks, the light will disappear.”
“„„理性的灵魂,即人的精神,并非降入肉体,也就是说,它不会进入到肉体之中,因为降入和进入只是肉体的特性,理性的灵魂不受其制约。精神不会进入肉体,因此在离开肉体时,它无需另寻住所;不,应该说,精神与肉体紧密相连,就像光线与镜子的关系。如果镜子光洁而完整,那它就能明亮地反射光线,如果镜子布满灰尘且破损,那镜子里的光线就会消失。” Ibid., pp.239-240. 阿博都巴哈,Some Answered Questions,第239-240页。 5.“The spirit does not need a body, but the body needs spirit, or it cannot live. The soul can live without a body, but the body without a soul dies.”
“精神不需要肉体,但肉体却需要精神,否则肉体就没有生命。没有肉体灵魂也照样生存,但没有灵魂肉体便会死亡。”
‘Abdu’l-Bahá, Paris Talks, pp.86-87. 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第86-87页,伦敦:巴哈伊出版社1995年英文版。 6.“The whole physical creation is perishable. These material bodies are composed of atoms; when these atoms begin to separate decomposition sets in, then comes what we call death. This composition of atoms, which constitutes the body or mortal elements of any created being, is temporary. When the power of attraction, which holds these atoms together, is withdrawn, the body, as such, ceases to exist.
“整个被创造的物质世界必定灭亡。这些物质本身由原子组成;一旦原子开始分解,腐烂便继而发生,然后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亡。构成创造物本体或其灭亡因素的原子组合是暂时的。将这些原子凝聚起来的吸引力一旦消失,物体便消亡了。
With the soul it is different. The soul is not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it is not composed of many atoms, it is of one indivisible substance and therefore eternal. It is entirely out of the order of the physical creation; it is immortal!”
而灵魂却并非如此。灵魂不是元素的组构,不是由许多原子结合而成的。灵魂属于一种单一且不可分割的存在,因此是永生不灭的。它完全超乎物质创造的范畴;它是不朽的!”
Ibid., pp.90-91. 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第72-73页,新纪元国际出版社 1999年中文第一版。 第二课
-------------------------------------------------------------------------------- 7.“Know that the power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human spirit are of two kinds — that is to say, they perceive and act in two different modes. One way is through instruments and organs; thus with this eye it sees; with this ear it hears; with this tongue it talks. Such is the action of the spirit,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reality of man, by means of organs — that is to say, the spirit is the seer, through the eyes; the spirit is the hearer, through the ear; the spirit is the speaker, through the tongue.
“须知,人的精神力量和理解力具有两种类型——也就是说,它们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和行动。一种是通过工具和器官,即用眼看,用耳闻,用舌言。此即借助于器官功能的人的精神活动和人的实际感知——也就是说,用眼看,精神为观者;用耳闻,精神为听者;用舌言,精神为讲者。
The other manifestation of the powers and actions of the spirit is without instruments and organs. For example, in the state of sleep without eyes it sees; without an ear it hears; without a tongue it speaks; without feet it runs. Briefly, these actions are beyond the means of instruments and organs. How often it happens that it sees a dream in the world of sleep, and its signification becomes apparent two years afterward in corresponding events. In the same way, how many times it happens that a question which one cannot solve in the world of wakefulness is solved in the world of dreams. In wakefulness the eye sees only for a short distance, but in dreams he who is in the East sees the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