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园林探幽漏窗》课件
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套课件

历 史 的 画 卷
—
外
国
《最后的晚餐》壁画(意大利) 达·芬奇(1452~1519)
历
知道《最后的晚餐》的
取材: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
史 、
故事吗?在耶稣的十二 个门徒中有一个叫犹大 的叛徒,你能把他找出
构图:作中者心用人科物学耶的稣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突出
名作欣赏
活动三《梅杜萨之筏》是习里柯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
结束放映
作。海军战舰“梅杜萨号”在开往非洲塞内加的途中不幸沉没作
品描写筏上的幸存者突然见到远处一艘轮船时,挣扎着起来呼救 的一刹那……请结合画面来感受下当时人们的心情。
重 复
的
魔
力
《梅杜萨之筏》油画 (法国)习里柯 (1791~1824)
册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什 么 是 历 史 画 ? 荷 马 史 诗
文活艺动复一兴
课后拓展
18活~1动9世二纪
名作欣赏 结束放映
活动三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西方美术史
中“历史画”的概念已不仅仅指那些以历
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还包括宗教和 神话故事。
历 史 的
画
卷
—
外 国 历 史 、 宗 教 画 赏 析
返回首页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课后拓展 名作欣赏
荷马史诗 古今中外的历史大事数不胜数,在现代媒
体式文18活活活~艺(展1动动动9复世一二三如现纪兴
影 或
像 记
技 录
术 这
) 些
发 大
明 事
之 ,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树木和山石的画法
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及 特征,在长期深入的观察和积累中,对于树木与山石 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
谢
谢
第四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中国画中称 为山水画。在中国国家眼里,大自然是可以和谐相 处的朋友。他们以诗人的情怀,用音乐旋律般流动 的线条,描绘出对山川景物的感受。中国水墨画的 绘画语言常被称作“笔墨”。这不仅因为毛笔和墨 是它的主要工具,更因为画家们总是从自然中提炼 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和墨韵来营造画境,用琴弦般敏 感的线条和变化丰富的墨色来和我们做心灵的交流。
谢
谢
笔情墨意抒胸臆
比工笔画更加简练概括的表达称为写意画。写意花卉蔬 果,常常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中直抒胸臆,寄寓画家的情 感、志趣。正是这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特点,使作 品的内涵、意蕴和情趣远远超出了画面本身的内容。
借植物寓品格
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 松、竹、梅又称“岁寒三友”,因其所 共有的人格化特征,自宋元以来就成为 画中常见的题材,画家通过它们来抒发 自己的感受。南宋画家郑思肖写无根兰 以寄托国土沦丧之痛;元代画家王览以 水墨梅花抒清高孤傲之情。此外,荷花 的“出污泥而不染”,水仙的高洁脱 俗……都是画家们乐于表达的主题。由此 可见,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是中国画的 一大特色。
对现实的记录
谢
谢
轻描重彩总相宜
中国画家当中,有人喜爱画雄伟壮阔的山 川 河流,另一些则热衷于细致精微地描绘花鸟、 草 虫。山水很辽阔,花鸟草虫很细微,但它们同 样呈现着大自然的丰富与优美。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 的 画种,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工笔画从 画法上,可分为自描、淡彩、重彩经典工笔重彩花卉作品, 绘制过程清晰易辨。将它分解为四个 步骤,依次学习临摹一遍,我们会获 得对工笔画绘制流程的一个较准确的 认识。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园林q探幽》教案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主备人:李朝英审核人:彭娴第5课《园林•探幽》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从苏州园林的造园元素中体验江南园林的艺术品质,了解园林的基本建造技巧和建造法则。
技能目标: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有新的认识。
情感目标:体验江南园林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对苏州园林多重艺术风貌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相关的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西方园林的各类图片资料。
其中以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为主,包括漏窗、题咏、砖雕、植物、花窗的局部图片。
第一课时:从漏窗说起一、教学目标1. 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
2. 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
3. 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
4. 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1. 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2. 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3. 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
4. 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5. 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1. 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
2. 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 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
学生创意草图。
4. 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5. 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四、课后延展1. 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2. 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园林中的元素再造一、教学目标1. 园林中建筑与园艺植物、山水的韵律与写意。
2.中国画中水墨与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
3. 基本完成与漏窗相结合的整体装置的创作。
二、教学要点1. 为什么苏州园林又被称作是“山水园林”?2. 山水在中国绘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3. 为什么山水画的形式会表现在苏州园林的园林建筑设计中?(精神因素和客观因素)4. 造园者又是通过哪些造园元素将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在园林建筑中的呢?5.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创作思考1. 叠山、理水、种树、植花,因势利导的园林建筑中有着怎样的中国写意绘画的神韵,怎样通过一个局部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2. 植物的选择在苏州园林中有何意义,人文的情怀和国画写意表现有怎样的联系?3. 中国写意绘画中“墨色”是如何应用的?4. 要求找出透过漏窗所看见的一个片段,运用水墨写意的方式,画一幅山水花鸟的局部写意作品。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园林·探幽

园林探幽——水墨园林写生创作单元【单元内容分析】中国画单元整合了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第5课《园林探幽》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这一模块《园林·探幽——处处是画意》中园林写生创作单元,园林中可写生创作的题材很多,主要分山水(建筑)和花鸟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放在以山石、树木、建筑为主的园林创作,《园林写生创作——以山石、树木为主》这一单元又分成了四个环节:1、临摹画家园林写生作品2、评价临摹作品中存在的得与失(用笔、用墨、构图)3、借鉴画家作品学习构图4、对景写生完成创作,大约需3-4课时,以园林作为一个表现对象进入,通过园林中的元素、特征:山水、花鸟、建筑、漏窗、回廊等,运用国画的笔、墨来表现园林中的“意和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园林写生创作之前,进行了一单元4节课用笔用墨的练习,通过临摹传统文人山水画中的山石、树木来体悟国画中的用笔、用墨及构图。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园林写生创作,学生更能得心应手。
笔墨当随时代,这一模块中学生从临摹传统文人画到现代水墨画等山水画家作品中来学习笔墨、构图,最后通过写生、直接写生或者间接写生的形式来运用所来进行表达,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追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注重笔墨和意境,甚至突破时空限制。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欣赏视频及园林图片,感受园林的意境美,引导欣赏现代表现园林画家的作品,并从画家的作品中汲取取景与构图知识,学会运用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用笔的勾、点、皴、擦,染画出园林景物的特征,完成一件水墨园林写生创作。
过程与方法:学生临摹画家李可染、周京新、谢士强、孙宽、周尊圣等画家画园林的作品,分析每件作品表现园林的特点、笔墨、构图。
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启发学生构思,从眼中园林到心中园林,引导学生用水墨的形式来表现园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园林写生创作的完整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感悟到园林的幽、雅、闲、文等意境美,通过画面的构图、笔墨把个人的情感和意境联系起来。
第五课园林_探幽

第五课《园林·探幽》教课方案主备课教师边继君二次备课教师备课内容园林·探幽综合·探究教课班级八年级1.江南私人园林主要的建筑特点:江南独到的人文背景和地理条件造就了私人园林,从公元前 6 世纪发展到鼎盛成熟的明清。
时间与人文环境孕育了大量园林艺术家,也使江南私人园林的建筑别开生面,丰富多样,形成以山川为中心,粉墙黛瓦、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咫尺以内再造乾坤的整体建筑特点。
2. 江南园林中的重要建筑元素与园林境界的创建:在江南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有厅、堂、楼台、榭、轩、斋、廊、舫等,同时有墙、洞门、空窗、漏窗、铺地等建筑小品。
这些建筑组成不单拥有居住功能,更重要的是拥有艺术化的游赏空间。
于是建筑元素就有了创建园林境界的重要功能。
依照“意在笔先”的原则,江南园林在造园上就有了以入门避曲空间、以山川变换空间、用建筑分合空间、以植物呈现空间等表现形式,形成了开合有致,虚空交替,入门犹如世外桃源,咫尺间山高水远的视觉语言。
3. 江南园林中的传统画意:江南园林中布局修建成立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原则上,南北朝期间山川画、山川诗文流行,社会民风和人文民风对造园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宋此后文人画深入社会,教课内容也深深影响到江南园林的造园活动。
从园林的布局、造景到匾额、楹联都拥有了写意的中国传统绘画境界,使园林由“诗情画意”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同时画家文人对造园的介入更加强了园林中山川写意的人文气味。
4.江南园林中的主题和精神意味:江南园林的造园理念中,充满着老庄的思想。
这些“自然、无为”的隐逸之风成为当时社会的广泛现象,江南园林从发展脉络上看,其园林的主题正是表现了这类“隐于市”的隐逸主题。
园林中建筑景观的设计和题名也拥有隐逸的主题,更以楹联的形式来作进一步的解说。
造园者、参加者、园主等人所具有的隐逸精神形态,因其极强的人文特质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江南园林的造园有了洗尽铅华,回归自然的追求,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地。
2020—2021学年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园林·探幽

园林,探幽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探索领域提出了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认识美术与文化与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教材以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为切入点,引出对园林艺术的探究。
园林艺术浓缩了建筑、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不仅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产物,同时折射出中国古代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寄情山林、大隐隐于市的人文精神。
本课在全册中的编辑排版别具园林特色,以一幅海棠花型洞门框景,左右分别简介苏州四大园林,而折页打开,又有移步换景之妙,一步一景,散点式构图一样编排着园林的四季美景,不仅渗透了造园美学、中国画意境也给学生较强的视觉感受。
全课以“文人的巧思、借鉴与模仿、处处是画意”三大部分展开,其中“文人的巧思”主要简述造园元素:建筑、山水、植物、门洞、花窗、铺地、陈设等,这些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代表着园林主人、造园者、文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设计理念,可游,可居、可赏的完美结合形成以山水为中心,粉墙黛瓦、曲径通幽、随形而变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园林特色。
“借鉴与模仿”主要以园林中的花窗门洞进行深入探究,设计应用园林建筑中的装饰图案,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美化生活。
“处处是画意”引出园林的布局、造景中充满写意的中国画意境,同时画家、文人对造园的介入更强化了人文气息,是一座文人的写意山水园。
本课之前的造型表现领域以中国画系列展开,为理解本课的中国画的意境做了铺垫,七年级上册的设计应用领域的图案装饰变化也为本课的花窗建筑图案之美做了铺垫。
以此来看,本课承前启后,可选择的切入点很多,综合探索性强,正如课标中对综合探索领域目标的描述逐步让学生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美术学科素养,本课教学目标着重在美术表现(水墨造型)、创意实践(花窗图案设计)、文化理解(园林文人气息)三方面开展,以此达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美育育人的目的。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春) 第课 园林·探幽-“衡水杯”一等奖

《园林•探幽》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涵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
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可谓“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教学中探求苏州园林的“精、巧、灵、雅、意、美”是课程的重心,建筑技巧和造园手法则是支撑园林精髓的基石。
教学目标1. 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
2. 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
3. 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
4. 完成漏窗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1. 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2. 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3. 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
4. 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5. 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1. 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制作一幅漏窗剪纸作品。
2. 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 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
学生创意草图。
4. 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5. 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四、课后延展1. 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我们身边的园林有哪些2. 课后思考园林背后更多的文化元素。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5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课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是的哪种造景手法? A、分景 B、框景 C、障景
“灌园鬻蔬……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闲居赋》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宋 苏轼
抚琴听雨
找找你周围的古典建筑,说说它的建造手法。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 什么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要素:
1.叠山 2.理水 3.植物 4.建筑
• 什么是园林?
利用改造天然山水或者人为 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 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 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 居住的环境。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拙政园漏窗 ——框景下 Nhomakorabea课
啦再
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漏窗》课件
2020/9/21
教 学
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 壹
目 标
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 贰
target
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 俗称 花墙头,花墙洞,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镂 空窗。通常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品,多在 走廊上成排出现。
Classical Chinese Style Templates
展现出多重景观和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不仅是墙面本事的装饰,更是美
景的延伸。
外
漏 窗 之 美
内
构景 图案
装饰墙面 漏景作用 连接内外
吉祥 风雅
漏窗造型
【几何造型】
【自然物拟形】
漏窗造型
【生活用品】
自然符号
漏窗造型
植物符号
动物符号
漏窗造型
器物符号
古琴
棋盘
画卷
书函
园 林 中 漏 窗 的 艺 术
沧浪亭 (宋代)
漏窗设计的方法
1、绘制细线条漏窗图案 2、把细线条加粗
提示
1、线条要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不能有孤立的无效线条 2、外框 和 窗格连接牢固 3、图案 寓意吉祥
折 纸 剪 刻 法
吹 塑 纸 刻 法
设计与制作:
尝试完成一件漏窗作品模型
要求:
1.利用恰当的材料工具。 2.用刀注意安全。 3.十五分钟内完成。
小结:
竹
院
松
庭
漏窗在建筑中、园林中的使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