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加深对细胞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质膜、质网、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核仁、细胞核等组成的。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结构,位于细胞质外,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构成,是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壁分离与复原当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被处理时,质壁分离的现象就会出现,即质膜和内部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开来。
这个过程中,细胞内质膜变弱,使内部液体向外渗透,导致细胞体积减小。
当再度恢复到理想条件下时,细胞会重新生成细胞壁,形成新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1.用锋利刀片将新鲜洋葱叶片切成薄片,然后用显微镜准备查看。
2.用钳子将洋葱叶片放到叶绿体释放液中30-60秒,并将洋葱叶片取出清洗。
3.将洋葱叶片平放在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挤压叶片,使其表面变得光滑。
4.用滴管滴上一滴甘露醇在洋葱叶片上,然后用镊子在此处剥离细胞壁。
5.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同时记录下变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洋葱细胞在加入甘露醇后,可以明显地看到质膜与细胞壁的分离。
随着甘露醇的作用时间的延长,充满液体的细胞内体积逐渐缩小,最终质壁分离的效果明显。
但当加入足够的水进行复原后,细胞内渐渐恢复了原始形态,同时有一个新的细胞壁形成,表明质壁再次连接。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甘露醇对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可以使质壁分离。
2.植物细胞会在一定条件下经历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3.恢复过程中,细胞会生成新的细胞壁,形态也会重新恢复。
因此,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生物学实验的魅力和乐趣。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植物细胞是植物体内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其结构与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细胞质壁的质量分离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的质量分离和复原过程,以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实验材料:1.新鲜的水果或蔬菜(例如:苹果、土豆、柳叶菜等)2.刀子3.盐水4.导管巾5.显微镜6.盖玻片实验步骤:1.选取适当的水果或蔬菜样本。
将样本洗净后,用刀子切成薄片。
注意切片过程中要小心并保证切片的薄度均匀。
2.将切好的植物组织放入盐水中浸泡5-10分钟。
盐水的浓度在2%-5%的范围内。
3.将浸泡好的植物组织取出,并用导管巾轻轻把多余的水分擦干净。
注意要小心避免损坏植物细胞的结构。
4.将植物组织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并用一个称量瓶盖轻轻压在细胞组织上。
这样可以帮助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
5.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观察时要注重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可能会有多种变化。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观察结果:1.质壁分离阶段:在刚开始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并形成一个空的区域。
这是因为盐水的渗透作用会导致细胞质失去水分,进而收缩离开细胞壁。
2.质壁复原阶段:通常在较长时间的观察后,可以观察到质壁的复原过程。
这时,细胞质会重新吸水而膨胀,重新与细胞壁接触,细胞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细胞质壁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质壁的相互作用和细胞的生理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1.切片要尽量薄且均匀,以便更好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盐水的浓度要适中,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导致细胞损伤或变形。
3.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调整镜头的焦距和放大倍数,以确保观察的清晰度。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细胞是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原生质则是细胞中有生命的部位。
死、活细胞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别,如果细胞原生质的膜系统有半透性,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活细胞可以主动积累某些溶质等等,而死细胞的原生质则丧失了这些特性。
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鉴定细胞的死活。
本实验练习两种鉴定方法:质壁分离法及活体染色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质壁分离及活体染色结果的观察,了解原生物的某些特性,如黏滞性、荷电性等,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
一、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稀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技术。
中性红是常用的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6.4~8.0之间(由红变黄),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桃红色。
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
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1台;小培养皿一套;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单面刀片1片;尖头镊子1把;酒精灯1具;火柴1盒;擦镜纸、吸水纸适量。
[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1mol/dm3硝酸钾溶液。
[方法]1.选用洋葱鳞茎(或大葱假茎基部幼嫩部位)及小麦片作实验材料。
2.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纵横割划成0.5cm2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即可投入中性红溶液染色(注意应将表皮内側向下)。
若用小麦片为材料,可将叶片背面朝上平放在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上表皮细胞。
当刮到的只剩下少量叶肉细胞时要小心,用力太重容易损伤表皮细胞,甚至只剩下一层细胞壁,太轻又会留下过多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注意事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膜、质壁及细胞质等部分的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2.掌握植物细胞破壁和复壁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由细胞膜、质壁、质膜和细胞核组成,质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为细胞提供强度和保护。
在光合作用等细胞活动中,细胞需要进行物质的交换,故需要质膜和细胞膜两者的协同作用。
若将细胞放置在去离子水中,细胞质的水分子将流入去离子水中,而细胞核区内的物质会渗到细胞质中,细胞壁只能承受有限的肿胀和扩张,一旦水分子进入细胞内,无法再通过质膜和细胞膜排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区来会逐渐憎水,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
待细胞不再吸水,将细胞置放于保护剂或新鲜原液中,细胞就可以复原。
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青菜叶子,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随后用刀将菜叶切成3mm×3mm大小的小方块。
2.将切好的菜叶片放入去离子水中,静放2~3小时,取出后观察色泽和外形的变化。
3.将挑选出来的质壁分离的菜叶片放置在10%的蔗糖溶液中,静置12小时以上,观察菜叶变化。
4.去除组织间杂质,将观察好的菜叶片放入新鲜的保护剂中(0.1%的溴甘酸钠和0.1%的苯乙烯三羧酸钠),静置1小时以上,观察其在显微镜下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戴手套,避免将实验物体搞脏。
2.观察前需要光学调节显微镜,根据显微镜不同的物镜,更换适合的目镜,进行清晰的观察。
3.取新鲜的青菜叶子,避免叶片受损或者受到外力的伤害。
4.制作的蔗糖溶液需均匀混合,避免出现结晶而影响实验观察结果。
5.菜叶放入蔗糖溶液中,需在干燥、清洁、消毒、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或外来细菌的影响。
6.保持适宜的观察环境,避免实验物体的受损、变质或失效。
7.参照操作手册,具体操作实验前确认实验步骤。
8.随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操作工具或实验物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高中生物这门课啊,那可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就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老师把我们带到实验室,桌上摆满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还有各种试剂和新鲜的洋葱鳞片叶。
实验开始前,老师在讲台上详细地讲解着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实验器具,心里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动手操作了。
终于,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开始动手啦!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下一小块薄薄的表皮,生怕把它弄破了。
这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就像在雕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然后,我把这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用镊子轻轻地展平。
接下来,就是制作装片啦。
盖上盖玻片的时候,我特别小心,就怕有气泡产生影响观察。
做好装片后,我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开始调整焦距。
刚开始,视野里一片模糊,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哎呀,怎么还看不清呢?”我嘴里嘟囔着,手上不停地调整着旋钮。
终于,清晰的细胞图像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真的有种成就感。
我看到了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都清晰可见。
然后,我开始进行关键的一步——滴加蔗糖溶液。
一滴一滴地加,眼睛紧紧地盯着细胞的变化。
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开始分离,就像两个原本亲密的伙伴慢慢分开了。
看着那些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我不禁感叹生命的神奇和复杂。
在这个小小的微观世界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
等到观察完质壁分离,接下来就是让它们复原啦。
我又小心翼翼地滴加清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细胞,期待着它们恢复原状。
慢慢地,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又重新贴合在一起,就像和好如初的朋友。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幅图、一段文字,而是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后来的学习中,每当我遇到有关植物细胞的知识,我都会想起那次实验,想起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神奇景象。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实验细胞质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一个结构,它由多种多糖和蛋白质组成,起着保护、支持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在研究植物细胞时,常常需要将细胞质壁与细胞质分离开来,进行不同的实验操作。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一株鲜活的植物叶片;•磨砂玻璃纱布(50μm);•0.2mol/L CaCl2 溶液;•0.5mol/L 蔗糖溶液;•磨砂玻璃滴管;•显微镜和载玻片。
实验步骤第一步:制备植物叶片从植物上取下一片鲜活的叶片,并将边缘处的硬膜组织剪去,留下中央部分。
第二步:制备细胞外液将100ml的0.2mol/L CaCl2 溶液倒入250ml的锥形瓶中。
第三步:分解细胞质壁1.将叶片切成0.5cm * 0.5cm 的小方块,用凉水清洗,然后放入一个装有50ml 0.5mol/L 蔗糖溶液的烧杯中搅拌5分钟;2.将蔗糖溶液倒出,用蒸馏水洗涤约5次;3.将叶片放入100ml的细胞外液中,静置40~60分钟,让细胞质壁分解;4.将分解后的细胞质稀释至约10倍。
第四步:收集细胞质1.将磨砂玻璃纱布裁成适当大小,然后用塞子塞入磨砂玻璃滴管内;2.架起磨砂玻璃滴管,用熟水冲洗几次滴管,以保证无空隙且干净;3.将分解后的细胞质注入滴管中,然后将滴管悬垂在一只干净的烧杯中,收集滴下的细胞质。
第五步:复原细胞质壁1.将收集到的细胞质注入1ml的细胞外液中,放在室温下孵育2小时;2.用10倍的细胞外液冲洗1次细胞质。
第六步:观察细胞将经过分离与复原的细胞质滴到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稀释后覆盖盖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2.实验中所有玻璃器皿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实验过程尽量避免那些可能破坏细胞质壁的动作,比如剪、压等。
本实验步骤简单易行,适合初学者进行,同时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死活细胞鉴定

生物探究活动——鉴定植物细胞的死活【实验目的】学习用质壁分离法和用活体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实验原理】活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则为全透性。
选择透过性是质壁分离的先决条件。
因此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就表示是活的,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则说明是死的。
死活细胞间不仅通透性不同,而pH值等情况也不同,它们对某些染料的反应明显不同。
某些染料能在活细胞的细胞液中积累,但不能染活的原生质;另一方面,这些染料可使死细胞的结构染色,但不积累于液泡。
所以可根据某些染料活体染色的情况来鉴定细胞死活。
【实验材料和用具】洋葱及其它植物材料、酒精灯、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1M蔗糖溶液、0.01%中性红溶液等。
【实验步骤】1、用质壁分离的方法鉴定细胞的死活。
撕洋葱表皮细胞滴加1M蔗糖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这就是细胞活着的证据。
另把制取的同样制片,用冷冻、加热、干燥、酒精浸泡等方法将它们的细胞杀死,然后取代上述活材料,做质壁分离实验,结果看到已死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用尿素、硝酸钾、氯化钙溶液等来代替蔗糖溶液,能快速鉴定细胞的死活。
2、用活体染色的方法的鉴定细胞的死活。
取洋葱或其它材料,用镊子撕下表皮(如表皮不易撕下,也可在水中用锋利的刀片轻轻刮去多余部分),或用刀片做成切片若干,将表皮或切片浸入中性红溶液中,放置5-10分钟最后用清水浸洗后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活细胞的液泡内染成红色至紫色,原生质不染色,死细胞常呈橙红色,原生质和细胞核被染色。
撕破的细胞,只剩细胞壁时,呈淡红色或淡紫色。
为进一步鉴别细胞的死活,可把玻片上的水溶液吸去,滴一滴1M蔗糖溶液,便可观察到活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及只剩细胞壁的空细胞都有没有这种现象。
可用加热、冷冻或其它方法杀死植物组织,然后用上面所述方法进行处理,比较与活组织有何不同。
注:1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实验一-植物细胞结构

(1)取洋葱鳞叶
0.03%中性红染色
10min
0.5cm2左右小片 蒸馏水冲洗
10-15min
自来水冲洗
撕内表皮 观察 馏 水
自 来 水
蒸馏水 死细胞
自来水
.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取中性红染色,自来水脱色的洋葱鳞叶
做装片 滴加自来水
1mol/L蔗糖 观察质壁分离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试剂:碘—碘化钾溶液、苏丹Ⅲ溶液 和0.03%中性红溶液 。
实验材料
1. 新鲜材料: 鸭跖草叶片、葱干鳞叶、辣椒 的红色果实、马铃薯块茎、藕根状茎、花生 种子、小麦籽粒、印度橡皮树叶片、各色月 季花,黄菊花、黑藻幼嫩叶片、紫竹梅花丝 和洋葱鳞叶等。
2.永久制片:松茎木材三切面制片、柿胚 乳制片、蓖麻胚乳制片及夹竹桃叶片横切片 等。
实验一:植物细胞结构与代谢
细胞质运动及活死细胞鉴定
1.实验目的
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了解电子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构象。 了解植物细胞中几种普谝存在的代谢产物。 掌握细胞质运动、活死细胞鉴定。 熟悉临时制片的一些方法。
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镊子、双面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等。
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二、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核与质体:紫鸭跖草叶下表皮撕片法做成临时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质体: ①白色体:紫鸭跖草叶下表皮(撕片法):表皮细胞或副卫细胞细胞核周围
的球形颗粒 ②叶绿体:紫鸭跖草叶下表皮保卫细胞中的绿色颗粒(花青素,针晶体) ③有色体:红辣椒果皮(刮片法)(单纹孔)、果肉,番茄果肉(压片法)观察细胞中的 有色颗粒 2、细胞壁、纹孔及胞间连丝 纹孔:洋葱鳞叶、红辣椒果皮制片观察单纹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细胞是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原生质则是细胞中有生命的部位。
死、活细胞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别,如果细胞原生质的膜系统有半透性,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活细胞可以主动积累某些溶质等等,而死细胞的原生质则丧失了这些特性。
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鉴定细胞的死活。
本实验练习两种鉴定方法:质壁分离法及活体染色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质壁分离及活体染色结果的观察,了解原生物的某些特性,如黏滞性、荷电性等,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
一、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稀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技术。
中性红是常用的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6.4~8.0之间(由红变黄),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桃红色。
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
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1台;小培养皿一套;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单面刀片1片;尖头镊子1把;酒精灯1具;火柴1盒;擦镜纸、吸水纸适量。
[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1mol/dm3硝酸钾溶液。
[方法]
1.选用洋葱鳞茎(或大葱假茎基部幼嫩部位)及小麦片作实验材料。
2.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纵横割划成0.5cm2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即可投入中性红溶液染色(注意应将表皮内側向下)。
若用小麦片为材料,可将叶片背面朝上平放在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上表皮细胞。
当刮到的只剩下少量叶肉细胞时要小心,用力太重容易损伤表皮细胞,甚至只剩下一层细胞壁,太轻又会留下过多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
除了小麦外,其他禾本科植物均可用此法制备表皮细胞纸片。
将刮好的纸片切成约0.5cm2的小块。
3.将制好的洋葱鳞茎内表皮或小麦叶片下表皮小块投入0.03%的中性红溶液中,染色5~10min取出1~2片,在蒸馏水中稍加冲洗,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小心地将制片平展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将可看到细胞壁被染成红色,而原生质和液泡均不染色,这是应为蒸馏水偏酸,在弱酸性条件下,细胞壁带负电荷和染料阳离子发生吸附作用的结果。
4.将步骤3中的活体染色制片取出几片放入pH略高于7.0的自来水中浸泡10~15min,再置于载玻片上镜验,将发现细胞壁脱色,而液泡却被染成深红色,这是因为在溶液pH 高于7.0的情况下,中性红分子的解离作用很弱,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不易被细胞壁吸附,但较易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进入液泡,而植物的细胞液多呈酸性反应,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于是发生解离,将液泡染成樱桃红色。
此时细胞核和原生质不染色。
为了确证中性红染色的部位,可将上述洋葱内表皮染片侵入1mol/dm3的硝酸钾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
然后取出观察。
由于硝酸钾能使原生质强烈膨胀,发生“帽状质壁分离”,因而能清楚地区别开无色透明的原生质和染成红色的液泡。
5.将步骤4中的活体制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以杀死细胞,再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原生质凝结成不均匀的凝胶状,与细胞核一起被染成红色。
6.在活染制片中仔细寻找,可能看到个别斯细胞,其细胞核因被中性红染色而成橙红色,清晰可辨。
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原理] 成长的植物细胞一般具有中央液泡,在中央液泡和细胞壁之间为细胞质的薄层及其内外膜——液泡膜和质膜。
液泡中的胞液具有一定的溶质势(或称渗透势),而活的原生质特别是液泡膜和质膜则具有半透性。
所以,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便与外液构成渗透系统,并可能发生水分的移动。
若外液的水势低于胞液的溶质势,则水分外渗的结果可使原生质随着液泡一起收缩而脱离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细胞与水或水势较高的溶液接触时,可重新吸水而是质壁分离复原。
受到严重伤害或被杀死的植物细胞,由于质膜和液泡膜失去了半透性,不能在低水势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因此质壁分离法可用来鉴定细胞的死活。
[仪器、用具、试剂] 见本试验项目一。
[方法]
1.取洋葱鳞片或小麦叶片按本试验项目一的方法进行制片和活体染色。
2.将染好色的纸片放在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
出液泡被染色,无色透明的原生质体则紧贴细胞壁。
3.从盖玻片的一边滴加1mol/dm3硝酸钾溶液而对边用滤纸吸水,将硝酸钾溶液引入盖玻片下使与制片接触并立即镜验,仔细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4.观察到质壁分离后,与盖玻片一边小心滴加清水,于对边用滤纸慢慢吸去硝酸钾溶液,反复几次,一洗净硝酸钾。
镜验,仔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的情况。
质壁分离复原缓缓进行时,细胞仍会正常存活,如进行太快,则原生质会发生机械损伤而死亡。
5.另取一部分纸片,置载玻片上,先在酒精等火焰上加热,以杀死细胞,镜验细胞染色情况,再引入硝酸钾溶液,观察有无质壁分离现象发生。
三、质壁分离的不同形式
[原理] 植物细胞因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结合的紧密程度或原生质的黏性大小而表现不同的质壁分离形式。
质壁分离的主要形式由凸形和凹形两种,有时也把特别严重的凹形质壁分离叫做“痉挛式”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最初一般由凹形开始,以后或保持这一形式或逐渐转为凸形。
保持凹形质壁分离的时间长短与原生质的黏性关系很大,凡是原生质黏性大的,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凹形,甚至成为“痉挛形”,而原生质黏性很低的,则较快地转为凸形质壁分离。
本实验观察由于Ca2+、K+离子对原生质黏性的不同影响而发生不同形式的质壁分离现象,Ca2+能降低原生质水合度,使原生质黏性加大,K+正好相反。
所以经Ca2+处理后,发生凹形质壁分离,经过K+处理后则发生凸形质壁分离。
当用KNO
3
的高渗溶液进行长时间质壁分离时。
由于原生质强烈膨胀,使原生质层变厚,似帽状质壁分离。
此时能清楚地区别无色透明的原生质和染成红色的液泡(图1)。
[仪器、用具、试剂] 本试验项目一。
另加1mol/dm
3
氯化钙溶液。
[方法]
1.按书本试验项目一的方法制取洋葱内表皮或小麦叶表皮活染制片各两份,分别置于
载玻片上。
一片滴加1~2滴1mol/dm
3硝酸钾溶液,另一片滴加1~2滴1mol/dm
3
氯化钙溶液,
盖上盖玻片立即进行镜,可见钾盐溶液使细胞发生凸形质壁分离,放置约10min后可见帽状质壁分离;而钙盐溶液处理的则发生凹形或痉挛形质壁分离,经较长时间(15~20min)后,可能有部分细胞原生质全部离开细胞壁,可与K+处理的相区别。
[作业]
将观察到的凹形、凸形、帽形等不同形式的质壁分离,选择典型的细胞个绘制一图,并
解释实验观察结果及原理。
[思考题]
1.渗透作用在植物生理上有何种意义?
2.质壁分离在细胞生理的研究上有哪些途径?
[参考文献]
[1] 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合编.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8页. 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
[2] O.A.华尔捷尔著,徐建安等译. 植物生理学附生物化学原理实验指导.14~19页、20~
22页,农业出版社,1966
[3] 张宪政等.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3~4页. 辽宁出版社. 1989
[4]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编.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28~30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