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学习目标】

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体会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2.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物理实验》中两个活动)

学生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1)望远镜

①简介望远镜的偶然发明

②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物理实验》中活动4.7

对照完成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得出观察结果。

总结: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

学生看书:生活·物理·社会

(2)显微镜

学生活动: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物理实验》中活动4.8

学生讨论分析细小物体通过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

老师总结。

3.典型例题

例 1 德国天文学家制成了专门用于观察天体的望远镜,其物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通常的望远镜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镜,又可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内作业

班级姓名成绩

1.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2.将写有字母“b”的透明纸片移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b

B.p

C.d

D.q

3.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判断,选择以下正确的说法 (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最贴切的是()

A.物体经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成放大倒立的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亦可作物镜使用,因为它们都只是普通的并无规格的凸透镜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工作

D.物体经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比实际物体大了很多倍

6.在生物课上使用显微镜时,为了增大放大倍数,常常采用()

A.更换物镜

B.更换目镜

C.同时更换物镜和目镜

D.只要使物镜离观察物体近一些

7.在显微镜的视野左上方有一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怎样移动装片?()

A.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

8.有时通过改变平行光束的宽度(粗细)来改变光束的亮度。改变一束平行光的宽度,你有哪些方法?请画图表示。

(1)让光束变宽(粗)。(2)让光束变窄(细)。

第四章复习课

【学习目标】

对本章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突出重点知识,有效突破难点,加强本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训练。

【重点难点】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及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 学生完成本章复习课内练习中的知识梳理部分,完成后老师校对。

(重点内容要展开以达到复习课突出重点的作用)

2.典型例题

例1 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中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例 2 “海市蜃楼”这一自然景观,我们每一位同学并不陌生。请问这一现象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形成的?( )

A 光在海面上发生了反射

B 光在海水和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C 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D 光在不均匀的海水中发生了折射

例 3 根据下列光线的路径,在右侧方框中

填上适当的透镜。

例4. 完成表格

例5.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 处,可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6.九(1)班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 (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第四章复习课---课内作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1.透镜分 和 两种,_______透镜对光有

会聚作用,_______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在下图中属于凸

透镜的有: (填序号)。

2.在下图中标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的光路:

经过透镜前 透镜 经过透镜后 经过焦点 凸 平行主光轴 经过光心 经过透镜前 透镜 经过透镜后 经过焦点(延长线) 凹 平行主光轴 经过光心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顺次放置凸透镜、、。探究时,应调整使它们大致在,目的是。

物距u 成像性质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U=2f

三个范围

U>2f 2f>U>f U<f

5.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6.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当人看远近不同的景物时,需不断地调节晶状体厚度,这相当于调节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像距、焦距)。

8.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需用来矫正,其目的是使像往移;

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需用来矫正,其目的是使像往移。9.通常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由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

屏的中央。

(2)此时所在的像是_______、 ___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

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八年级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预习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例如细胞。 2.望远镜: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更大。 3.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叫做视角。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在A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课堂练习 知识点1 显微镜 1.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凹面镜(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2 望远镜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凸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选填“近视”或“远

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学习目标】 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体会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2.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物理实验》中两个活动) 学生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1)望远镜 ①简介望远镜的偶然发明 ②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物理实验》中活动4.7 对照完成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得出观察结果。 总结: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 学生看书:生活·物理·社会 (2)显微镜 学生活动: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物理实验》中活动4.8 学生讨论分析细小物体通过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 老师总结。 3.典型例题 例 1 德国天文学家制成了专门用于观察天体的望远镜,其物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通常的望远镜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镜,又可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第一章光学天文望远镜基础

空间望远镜中的定位陀螺仪(作者保留版权) 空间望远镜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设计,它所采用的是经典的定位陀螺仪。现代陀螺仪主要是指激光光纤陀螺仪和集成电路式的硅片陀螺仪。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陀螺仪的原理和设计,我们很有必要对经典的陀螺仪的原理和设计作一些简单的介绍,这就是这个系列的主要任务。以后有时间,我还会对现代陀螺仪进行详细介绍。 图1飞行器中的坐标系的关系 在飞行器的运动过程中,飞行器有一个自身的坐标系b b b z y x 。另外在空间还有一个相对的固定坐标系e e e Z Y X 。这两个坐标系的原点是相同的,它就是飞行器本身的位置。在这两个坐标系中e e OY X 平面和飞行器所在的水平面重合,e Z 轴与水平面垂直,指向地心,e X 轴指向当地正北,e e Oy x 平面和飞行器自身的平面重合,e x 轴指向飞行器的正前方,e z 指向和飞行器相垂直的下方。飞行器自身的坐标系和固定坐标系的关系可以用三个欧拉角来描述,它们分别是飞行器的机身的翻滚角 (e X 轴的转角,英文中叫

roll ),飞行器前后的俯仰角θ(e Y 轴的转角,英文中叫pitch ),和飞行器的方位角ψ(e Z 轴的转角,英文中叫yaw )。从固定坐标系到飞行器坐标系的变换为简单的欧拉变换 ]][][[ψθφ。如果飞行器相对于b x ,b y 和b z 轴的角速度分别是P ,Q 和R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θψφ sin -=P φθψφθ sin cos cos += Q φθψφθ cos cos sin += R (1.1) 上面的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欧拉角的变化率,因此: θφθφφ tan cos tan sin R Q P ++= φφθ sin cos R Q -= θ φθφψcos cos cos sin R Q += (1.2) 上面的三个公式非常重要,通过这三个公式可以求出欧拉角的速率,这时如果它们的初 始值知道,则可以通过积分求出它们的瞬时值。 图2无约束陀螺仪的原理图 经典的陀螺仪一共有两个大类:无约束陀螺仪和约束式的速率陀螺仪,前者又叫做姿态陀螺仪,后者也叫做速率陀螺仪,前者测量角度,后者测量角速度。姿态陀螺仪的基本原理就是角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矩的情况下,高速旋转的转子的角动量的大小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⑵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师);放大镜(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幻灯片“显微镜和望远镜[小中大字体]”)对比前排和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移近或放大。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视角 ?(幻灯片“视角、图片”)视角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告诉学生: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板书: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问: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看清物体可以把物体放大,那么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凸透镜)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图示法)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f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2)掌握构建望远镜的光路和元件。 (3)测试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二、原理概述 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用来把远处物体的观察视角放大的仪器(望远镜所成像对人眼的视角大于物体本身对人眼的视角),由于物体位于距物镜很远的地方,故望远镜只能起到把物体拉近的作用,也就是它的线放大倍数通常小于一,而视角放大倍数是大于一的。如(图2-1)所示,物镜把远处物体成像在像方焦点附近(外侧),为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目镜进一步把此实像放大为虚像,以提高其观察视角。由前述可知,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是大致重合的。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Δ=0。当用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量。一般研究,可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不难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相关内容 P379-384)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tan 'tan 2 '1D D f f -=-==ωωΓ (2-1) 式中1'f 是物镜像方焦距,2'f 是目镜像方 焦距,D 为入瞳直径(也是物镜孔径),'D 为出瞳直径。 当物镜和目镜都为正焦距(0,0'2'1>>f f )的光学系统时,如开普勒(Kepler)望远镜, 则放大率Γ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当物镜的焦距为正(0'1>f ),目镜的焦距为负(0' 2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一、如何调试寻星镜 1、白天,先将主镜筒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约500米远),如烟囱、空调室外机等。装上低倍率目镜(如20MM目镜)寻找目标。将镜筒大致对准目标后,调节焦距系统直到目标清晰,并使之处于主镜中心点,然后将脚架全部锁紧。 2、小心调整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主镜看到的目标调到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3、更换高倍率目镜(如10MM目镜),重复上述的步骤。调试时,主镜里的目标始终控制在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寻星镜调准后,千万不要动它。观测月亮,尽量选择在“弯月”,这时能更清晰的看到环形山、月海等。 二、赤道仪的简介和调整 (一)赤道仪简介 赤道仪有三个轴: 1、地平轴。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赤经轴)。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与极轴成90o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赤道仪的调整 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将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4、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制紧螺钉。 5、松开赤纬轴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6、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7、拧动时角刻度盘,零时(0h)对准指针;拧动赤纬刻度盘,90o对准指针。 至此,望远镜就与地球自转轴、观测点子午面完全平行。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知识讲解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一、望远镜种类 (一)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折射式望远镜由两个透镜组成:固定在镜筒前端的是物镜(其口径大小直接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在镜筒尾端可以调换的是目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 90EQ 优点: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反差及锐利度较同口径的反射镜佳,摄影及高倍行星观测,效果都相当不错。缺点:有色像差(色差)问题,会降低分辨率。 (二)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牛顿式反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130EQ 优点:无色差、强光力和大视场,非常适合深空天体的目视观测。缺点:彗差和像散较大,视野边缘像质变差,操作不太容易, 维护相对复杂。 (三)折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星特朗Omni XLT 127

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 三种类型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1)折射式:通常小型(口径80毫米以下)折射望远镜具有便携优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在旅行时随身携带。在拍摄要求不高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摄影需求,而且与相机连接简单可以作为长焦镜头使用。 (2)反射式:大口径反射虽然不便携,但比其他类型望远镜有很多优势。首先,造价低廉,很多爱好者可以自己磨制。其次,大口径成像效果更好,利于高倍观测,而且焦比较小,适合观测和拍摄深空天体。 (3)折反式:折反同时具备折射式望远镜的便携和反射式望远镜的成像优势,但价格较贵。 三种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折射式 优点:结构简单,便携,成像锐度好, 缺点: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有色差、球差,口径大的价格相对较贵 光学结构:物镜——目镜结构 反射式 优点:口径大,成像亮度高,无色差,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不便携,有球差,镜筒开放维护保养相对困难 光学结构: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折反式 优点:便携,成像质量较好,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5

课时训练 第5节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填空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靠 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______. 2.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处成像,显微镜主要用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如______、______. 3.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__透镜,______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 (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4.显微镜的物镜是由______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用______透镜制成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是,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 (选填“长”或“短”,下同),目镜的焦距较______ 5.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______,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______ ,也可制成______ 。若用来观察细小物体,必须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物镜,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目镜. 6.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__ (分别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了,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物体是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二.选择 7.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瓦特 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9.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人类制造的一种望远镜,能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它是 ( ) A.伽利略望远镜 B.开普勒望远镜 C显微镜 D哈勃空间望远镜 11.关于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是凹透镜,焦距较短 B.目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C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D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短 12.显微镜与开普勒望远镜比较,不同的是显微镜 ( )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

大物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目的 1.测量实验室提供透镜的焦距,选出适合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组 2.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显微镜 3.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望远镜 4.测量自组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出其测量光路。 5.估测出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仪器 GsZ-Ⅱ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薄透镜、分束镜(1:1)、可调支架、分划板(0.1mm、0.2mm和1mm)、白色像屏等。 三.原理 1.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无限远的物 经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自准直技术在光 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得处于无限远的物 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 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 通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自准 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示。当物y位于透镜 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 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最简单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个正焦透镜组成(物镜,目镜)。物镜作用是使物体成像于目镜物方焦点以内,并且靠近物方焦点或位于物方焦点处;目镜起放大镜作用。2.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微小目标的工具。选择两块合适的透镜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调整使光学系统共轴(等高共轴)。固定两透镜之间的距离L为18cm。 被观察的物y1处在物镜前面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它经物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成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自制天文望远镜(天文爱好者必看)

*自制天文望远镜* 第一章望远镜基本原理 黄隆 1.1 天文望远镜光学原理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接近景物的凸形透镜或凹形反射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那块叫做目镜。远景物的光源视作平行光,根据光学原埋,平行光经过透镜或球面凹形反射镜便会聚焦在一点上,这就是焦点。焦点与物镜距离就是焦距。再利用一块比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或目镜就可以把成像放大,这时观察者觉得远处景物被拉近,看得特别清楚。 折射镜是由一组透镜组成,反射式则包括一块镀了反光金属面的凹形球面镜和把光源作90 度反射的平面镜。两者的吸光率大致相同。折射和反射镜各有优点,现分别讨论。 O=物镜 E=目镜 f =焦点 fo=物镜焦距 fe=目镜焦距 D=物镜口径 d =斜镜 1.2 折射和反射望远镜的选择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 1.影像稳定

折射式望远镜镜筒密封,避免了空气对流现象。 2.彗像差矫正 利用不同的透镜组合来矫正彗像差(Coma)。 3.保养 主镜密封,不会被污浊空气侵蚀,基本上不用保养。 折射望远镜的缺点 1.色差 不同波长光波成像在焦点附近,所以望远镜出现彩色光环围绕成像。矫正色差时要增加一块不同折射率的透镜,但矫正大口径镜就不容易。 2.镜筒长 为了消除色差,设计望远镜时就要把焦距尽量增长,约主镜口径的十五倍,以六吋口径计算,便是七呎半长,而且用起来又不方便,业余制镜者要造一座这样长而稳定度高的脚架很是困难的一回事。 3.价钱贵 光线要穿过透镜关系,所以要采用清晰度高,质地优良的 玻璃,这样价钱就贵许多。全部完成后的价钱也比同一口径的 反射镜贵数倍至十数倍。 反射望远镜的优点

1.消色差 任何可见光均聚焦于一点。 2.镜筒短 通常镜筒长度只有主镜直径八倍,所以比折射镜筒约短两倍。短的镜筒操作力便,又容易制造稳定性高的脚架。 3.价钱便宜 光线只在主镜表面反射,制镜者可以购买较经济的普通 玻璃去制造反射镜的主要部份。 反射望远镜缺点 1.遮光 对角镜放置在主镜前,把部份入射光线遮掉,而对角镜 支架又产生绕射,三支架或四支架的便形成六条或四条由光 星发射出来的光线。可以利用焦比八至十的设计减低遮光 率。 2.影像不稳定 开放式的镜筒往往产生对流现象,很难完满地解决问 题。所以在高倍看行星表面精细部份时便显出不容易了。 3.主镜变形 温度变化和机械因素,使主镜变形,焦点也跟改变,形成球面差,球面差就是主镜旁边缘和近光轴的平行光线聚焦于不同地方,但小口径镜不成问题。 4.保养 镀上主镜表面的铝或银,受空气污染影响,要半年再镀一次。不过一块良好的真空电镀镜面可维持数年之久。 折射望远镜由二块透镜组成,总共要磨四边光学面,反射望远镜只需要磨一边光学面,所以制造反射式望远镜花费较少时间。技术精良的话,一副自制的六吋口径反射望远镜质素随时超过市面出售的三吋折射望远镜。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

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科普 一、望远镜基本原理与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是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天文望远镜是望远镜的一种,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 下面是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图,不是说每一款望远镜都是这样的。有的天文望远镜没有寻星镜,有的在镜筒上还安装了中垂来调节平衡。还有会赠送很多其他的天文配件,比如太阳滤镜、增倍镜(巴洛镜)、更多倍数的目镜。 天文望远镜重要部位的作用: 1.主镜筒:观测星星的主要部件。 2. 寻星镜:快速寻找星星。主镜筒通常都以数十倍以上的倍率观测 星体。在找星星时,如果使用数十倍来找,因为视野小,要用主镜筒将星星找出来,可没那麼简单,因此我们就使用一支只有放大数倍的小望远镜,利用它具有较大视野的功能,先将要观测的星星位置找出来,如此就可以在主镜筒,以中低倍率直接观测到该星星。 3. 目镜:人肉眼直接观看的必要部件。目镜起放大作用。通常一部 望远镜都要配备低、中和高倍率三种目镜。 4.天顶镜:把光线全反射成90°的角,便于观察。 5. 三脚架:固定望远镜观察时保持稳定。

三、天文望远镜的性能指标 评价一架望远镜的好坏首先看它的光学性能,然后看它的机械性能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是否优良。光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2.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7=10倍。 3.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4.放大倍数: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H1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5.视场:望远镜成像的天空区域在观测者眼中所张的角度,也称视场角。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 6.极限星等:是望远镜所能观测到最暗的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在黑暗、空气透明的场合最暗可看到6等星,而70mm口径望远镜的集光力是肉眼的100倍,能看到比6等星再暗五个星等的11等星。 因此,衡量望远镜的重要参量是口径。 四、天文望远镜的分类 (一)光学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位于镜筒的前端,来自天体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成像在焦面上,故称为折射望远镜。优点---使用方便,镜体轻巧,便于

0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助视光学仪器,是观察或测量时常用的仪器,它们有时也是其他一些光学仪器(如分光计等)的重要组件。因此,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能为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远处的目标,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增大被观察物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两者的光学系统比较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中间像,再通过目镜来观察。两者对物体的放大能力都是通过视放大率来表示(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关心放大率的大小,不考虑其符号)。 望远镜(telescope)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图 图1所示的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这称为视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形式与优缺点简介

望远镜的光学形式与优缺点简介 望远镜的光学形式分为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等三种。 折射望远镜 折射镜的镜片结构是由二片到三片所组合的消色差设计。 优点:焦距长、视野较大、解析力强、拍摄出的星点锐利,星像明亮,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观测月球、行星、双星表现出色,较大口径的产品易于地面观景、非常适合做月面及行星的扩大摄影。影像清晰锐利,高对比度、较好的消色差设计、极好的APO高消色差、好的镜片几乎无色差、使用寿命很长,但须注意不要让镜片发霉、易于设置和使用、保养容易,很少或不需要维护、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简单和可靠的设计、密封的镜筒避免了空气扰动图像并保护光学镜片、物镜永久固定式安装,无需校正。 缺点:价格高昂。大口径规格比较昂贵、较重、长度和体积比同等口径和焦距的牛顿反射或折反望远镜更大、存在一些色彩畸变(消色差双胶合透镜)、有残余的色差,从而降低了分辨率、优质折射镜的物镜是2片双分离消色差物镜或3片复消色差物镜。不过,消色差或复消色差并不能完全消除色差,所谓消色差物镜只是对白光中7种色光的2种色光(红和兰光)消除色差,而复消色差物镜除了对2种色光

消色差之外,还对第3种色光(黄光)消除了剩余色差。短焦的折射镜有周边像差的现象,但这些缺点现已可解决。口径无法做太大,增大口径的成本因素限制了商业产品的最大尺寸,经济的设计大多为中小口径产品、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反射式望远镜: 优点:口径较大,影像明亮。成本低,没有色差,可做较大的口径,适合做星云、星团的摄影。没有色差,能在广泛的可见光范围内记录天体发出的信息,且相对于折射望远镜比较容易制作。 缺点:口径越大,视场越小,光轴需常调整,反射镜面镀膜易氧化,物镜需要定期镀膜(三至五年),否则星星愈看愈暗,保养较为繁复。反射镜的慧差和像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周边像差使星象肥大。彗形像差,这已被克服。 常用的反射镜有牛顿式和卡塞格林式2种。 牛顿反射望远镜 光学系统简单、价格便宜,球面反射镜在后端,目镜在前端侧面;牛顿反射望远镜采用一面凹面镜作为主要物镜,光进入镜筒的底端,然后折回开口处的第二反射镜,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目镜焦平面。目镜为便于观察,被安置靠近望远镜镜筒顶部的侧方。牛顿反射望远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与望远镜”知识归纳练习题

5.5“显微镜与望远镜”知识归纳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B.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C.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D.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中,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是物镜,靠近眼睛的凹透镜是目镜 B.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所示的是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5.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下列关于显 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 C.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6.利用在离地面约为6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主要在于人类() A. 能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进入宇宙 B. 观察天体时的距离变近 C. 观察地球表面的清晰度得以提高 D. 观察天体时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干扰 7.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 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 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D. 物镜直径比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5望远镜 与显微镜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 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 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 增大观察的视角 2.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D.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4.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6.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A. 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 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 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人教版)初二物理3.5 显微镜和望远镜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3.5 显微镜和望远镜习题及答案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2.(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5.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6.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7.(2010湖北十堰课改区模拟)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8.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10.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A.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1.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