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合集下载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4.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出示课件1)二、整体感知,活动安排活动安排一:(出示课件3)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活动流程安排:(出示课件3)(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预设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预设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活动安排二:(出示课件4)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活动流程安排:(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一、活动背景:身边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见证。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深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增强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传承意识。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设计:1. 活动主题:身边的文化遗产2.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小组展示3. 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并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文化遗产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并珍惜它们。

第二步:文化遗产调研(20分钟)学生分组调研身边的文化遗产,可以选择家乡的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

每个小组至少选择一种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和文化价值。

第三步:文化遗产展示(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调研结果,制作文化遗产的展示板或展示物,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选择的文化遗产,包括相关的历史故事、特色技艺以及文化意义等。

第四步:文化遗产创作(4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感悟,进行文学创作或艺术创作。

例如写一篇关于家乡传统建筑的文章,或者绘制自己眼中的传统手工艺品等。

第五步:文化遗产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让大家共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并表达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珍惜。

第六步:活动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以及自己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还能够通过自己的调研和创作,更加深刻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动力。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该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设计1.阅读理解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身边的文化遗产》,并就文中提到的传统剪纸、京剧、江南丝绸等文化遗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文章中所介绍的文化遗产。

2.互动体验活动(1)邀请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业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身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例如剪纸、刺绣等。

(2)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实地参观和学习文化遗产,了解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特点。

3.创意制作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例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展板、手工制品等,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民间艺术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掌握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身边的文化遗产”。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分别挖掘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背景、历史、意义等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学习方法通过读书、观察、实地考察和集体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了解文化遗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先通过图片、视频或一些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等相关概念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从自身身边出发,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二步,实地考察学生分小组,到本地区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比如,可以前往文庙、庙会、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考察,了解文物的来历、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文化遗产的内涵。

第三步,集体探究学生回到课堂,分组向全班呈现这些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每个组员都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实现组员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引和引导。

第四步,总结通过集体探究和小组呈现的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让全班一起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和建议,让学生更好地总结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教学时间该教学建议用时两周左右,第一周进行实地考察和集体探究,第二周则进行总结、呈现及分享,同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禄丰县当地拥有锣鼓经、大刀舞、三跺脚等民族优秀文化和恐龙文化节、彝族情人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

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吧。

二、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四、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孟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

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有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五、禄丰彩云镇着力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云南楚雄网讯禄丰县彩云镇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挖掘本地非遗文化,弘扬本地民族文化,为创建乡村旅游文化小镇开拓了新的思路。

制定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方案,由分管民族、文化的副镇长牵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综治办、村规所统一组织,在全镇范围内对传统戏曲、舞蹈、音乐、杂技、习俗、人生礼俗、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竞技等传统民族文化及民族村落进行调查摸底、确认、记录工作,建立了9大类别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目录清单。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方法指导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文化遗产案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浓厚,但由于文化遗产的知识较为繁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学习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学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四. 教学重难点1.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我国主要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和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文化遗产的概念,阐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工程,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辩论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发现、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价值导入,唤醒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1.文化遗产课件出示: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学价值的文物。

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课件出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禄丰县当地拥有锣鼓经、大刀舞、三跺脚等民族优秀文化和恐龙文化节、彝族情人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

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吧。

二、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四、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孟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

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有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五、禄丰彩云镇着力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云南楚雄网讯禄丰县彩云镇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挖掘本地非遗文化,弘扬本地民族文化,为创建乡村旅游文化小镇开拓了新的思路。

制定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方案,由分管民族、文化的副镇长牵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综治办、村规所统一组织,在全镇范围内对传统戏曲、舞蹈、音乐、杂技、习俗、人生礼俗、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竞技等传统民族文化及民族村落进行调查摸底、确认、记录工作,建立了9大类别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目录清单。

深入挖掘罗川瓷窑址、淜溪戏台、东山寺、舞龙舞狮等优势文化资源,收集包装《广运厂的传说》《罗川街的传说》《东营周桂芬传》《名医罗继贤传》《赵学乾传》,加大民族歌舞创作力度,拍摄了形象宣传片《彩云之上·云花飘香》,将挖掘到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紧密相结合,确保民族文化元素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充分体现,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六、怎样保护文化遗产1、首先从自己做起,爱护它宣传它发扬它,做好承接与传承的桥梁。

2、让人们明白遗产是底蕴、是自、是民族的根基,没有遗传就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

只有传统的传承的才是民族的。

3、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持坚决的抗争。

4、开办遗产文化学习、讲座、竞赛等灵活积极的活动。

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存在的必要性。

5、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条文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七、课堂练习1、为使更多人知晓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以为采用哪些活动形式更能增强这些活动效果?明确:观看专题片、主题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印发资料、开展社会调查。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明确:①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②向周边的人们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③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等。

3、参加完系列活动,你有何感想?明确: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自觉养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等。

4、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明确:①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②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5、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

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

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

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

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6、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

请阅读下面的二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

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材料2: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

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

不超过20字。

明确: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课堂小结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华夏民众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2017年6月10日为中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

通过发现、了解、学习、传承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明,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激励每个人前进的精神力量。

习作例文1:我与文化遗产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文明的中国万里长城。

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

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

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样子在墙上写着"XXX,到此一游"......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路中间的小窄沟里。

可当我抬头正要走的时侯,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NO,NO!这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

这时刚才说:NO,NO!外国朋友再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very beautiful!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

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珍惜和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

等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召开时,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

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

习作例文2:无形的遗产--吆喝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

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的被取而代之……辉煌历史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

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悄然消逝解放后,国家经济得以改善,农民也都安居乐业,真是"百废俱兴"啊!可随时而来的文化大革命疯狂般席卷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刚兴办起来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损失;还间接的破坏了许多无形的遗产--吆喝。

天灾人祸啊!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啊!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上了科技时代,吆喝声业越来越被各种形形色色的广告词所取而代之。

顿时,吆喝声"求救",中国告急,世界文化遗产告急!刹那间人们才醒悟:无形的遗产的重要,吆喝声更是何等的珍贵啊!引以为戒面对已经失去的,不要伤心,要保存实力;面对现实存在的,不要高兴,要团结协作。

失去的已是不复存在,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的都将失去,生活从此不再进行。

不,不,我们不能这样消极处事。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现已存在的遗产。

要想保护和永久的继承着无形的遗产则需我们勤奋刻苦,早日成才。

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引以为戒,让那无形的遗产--"吆喝"变成你永久的动力,催促以及提醒我们不要破坏第二个"无形的遗产--吆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