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务谈判风格

合集下载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中美商务谈判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却时常被人忽视。

在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见解:第一,谈判风格的差异。

中美谈判风格不同,美国人倾向于直截了当和自信,讲求效率和结果,而中国人较为含蓄和“委婉”,倾向于和谐、稳重、关注关系和过程。

因此,在谈判中,常常出现双方交流的情况,例如:美方对中国方的谈判方式感到不舒服,而中国方则表示美方过于强硬和不尊重文化差异。

第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中,更加明显的是双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中方较为强调人情关系、灵活性和面子,而美方则更注重智力和客观实际。

这两种文化差异在谈判中的体现是在技巧上:中国人习惯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例如重复利用“兄弟,姐妹,朋友等同志称呼”,以仪式和礼节来表示尊重和亲近,而美方更善于利用权威和规则来施加压力,表达自己坚持的立场。

第三,谈判目标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的目标也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时候签署一份合同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加看重的是谈判过程中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这一点远比签署合同更加重要。

而美方更注重在谈判中获得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结果。

美方在商务谈判中强调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并以实现为最终目标,中国人则则更关注谈判各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达成共识和理解。

第四,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

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喜欢采用类比、比喻的方式,以及大量的口头禅,而美国人在表达时更多采取简洁明了的语言及直接、清晰的表达方式。

这就导致中美之间在交流时容易出现“跨文化沟通”的问题。

总之,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现象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在这些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已成为效益双方的关键。

双方应该在接受与尊重对方文化价值、加深双方之间的关系及在谈判目标和表达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应,以推动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各国谈判风格

各国谈判风格

什么是谈判风格谈判风格:是指谈判人员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建立在其文化积淀基础上的、与对方谈判人员明显不同的关于谈判的思想、策略和行为方式等的特点。

1,谈判中表现出的言行举止2,文化积淀的折射和反映3,对内的共同性与对外的独特性4,一定的稳定性5,成因的一致性影响国际商务谈判风格的文化因素☐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的差异(以东方文化和英美文化为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综合思维分析思维➢注重统一注重对立☐价值观➢客观性➢时间观念➢竞争和平等性➢人际关系一、美洲商人的谈判风格(一)美国商人的谈判风格*美国人的一般特征的形成(1)移民国家----顽强的毅力、勇敢的开拓精神;坦率;开放(2)富有发达—自信、霸气(3)深受犹太民族追求商业利益秉性的影响----追求商业利益。

*性格特点:外露、坦率、诚挚、豪爽、热情、自信、说话滔滔不绝、不拘礼节、幽默诙谐、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等。

*美国人的谈判风格(1)自信心强,有优越感。

谈判中表现为主动性。

喜欢直接批评别人。

(2)干脆利落,不兜圈子,追求实质利益。

喜欢很快进入主题,表达意见直接。

喜欢“棋逢对手”,与其谈判时要公正严谨、针锋相对。

一旦发生了纠纷,与美国人谈判必须十分注意谈判的态度,要诚恳、认真、不要发笑。

讲究末略,追求实利(3)重合同,法律观念强。

谈判中重视合同的签定。

一旦签定合同,履行效果较好。

中国人重视协议的“精神”,而美国人注重协议本身的条文(4)注重时间效率。

办事要预约,并且准时。

信守时间、尊重进度和期限。

谈判中不喜欢进行“毫无意义”的谈话。

(5)谈判风格幽默(6)谈判方案上倾向于全盘平衡的“一揽子交易”(7)不同地域美国人的处事方式和商业习惯的不同1)美国东部---按国际惯例办事,雷厉风行,寸利必争2)美国中西部---较保守、和蔼、朴素、易于交往;商业习惯---每年9-11月是黄金采购时间3)美国南部---直爽无欺但稍显急躁*加拿大商人的谈判风格☐谈判关系的建立:移民国家,民族众多,受多元文化影响。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中美方谈判者更好地互相了解,从而尽可能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下面店铺整理了中美商务谈判风格,供你阅读参考。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一:谈判策略的差异与思维方式中美谈判策略的差异是由各自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综合性思维和线性思维。

中国人重视综合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西周初期的《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综合性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进一步发展了综合性思维模式。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都把人和自然看作是相互连通的整体。

后历经两汉的宇宙论、魏晋玄学、隋唐佛教的本体论和宋明理学体系,综合性思维渐已成为中国人的思维特征之一(连淑能,22)。

受其影响,中国人倾向于从总体上观察事物的特征,即将宇宙视为一个整体,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

虽然中国人也习惯于把事物分成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对立面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谈判中,中方代表凡事“先谈原则,后谈细节”,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

美国人倾向于线性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其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西方哲学对世界的构成问题是从元素论起步的。

水、火和空气等多曾被视为宇宙的构成物。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后,伊壁鸠鲁和卢克来修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了西方古代宇宙观的中心学说。

原子论学说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对元素、结构和形式分析的注重,是其线性思维方法的体现。

15世纪下半叶后,以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事物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

此后,笛卡儿明确把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把“主客二分”作为哲学的主导原则开创了西方近代哲学。

线性思维方式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和个体研究的线性思维方式也就成了是美国人思维的特征之一。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际商务谈判是两个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从语境和文化角度来看,中美国际商务谈判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在语境方面,中美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文化,注重亲密感和信任。

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人更注重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在私人和商业之间建立信任,以便于进行有效的谈判。

而美国文化注重合同和法律,注重公平和自由竞争。

在谈判过程中,美国人更注重法律合规性和合同的执行,会更多地依赖法律和规则来规范谈判。

在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上,中美存在不同的习惯和方式。

中国文化注重间接表达和含蓄表达,重视面子和尊重他人。

在谈判中,中国人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和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和观点。

而美国文化注重直接和直白的表达,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谈判中,美国人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谈判的时间观念上,中美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长期发展和长远规划,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合作。

在谈判中,中国人可能更注重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稳定。

而美国文化注重短期利益和即时回报,注重效率和结果。

在谈判中,美国人可能更注重即时成果和快速达成协议。

在谈判策略和方式上,中美也有不同的偏好。

中国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重视以人为本和集体荣誉。

在谈判中,中国人可能更注重共识的达成和集体利益的实现。

而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注重个人成就和独立精神。

在谈判中,美国人可能更注重自己的利益和个人荣誉的实现。

中美国际商务谈判存在着不同的语境和文化差异。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是进行有效谈判和顺利达成协议的关键。

在谈判中,双方应该积极沟通和交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这主要源于两国的历史、传统、价值
观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交流方式、谈判风格、时间观念以及礼仪等方面来探讨中美商
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交流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间接表达,善于使用隐喻、暗示和比喻来传递信息。

而美国文化注重直接表达,强调清晰、明确的语言。

在交流过程中,中方可能会使用一些含糊其辞的措辞,而美方则更加直接,往往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
己的要求和观点。

谈判风格也存在差异。

中国商务谈判注重建立个人关系和信任,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利
双赢。

而美国商务谈判则更加注重竞争和个人利益。

中方在谈判中更注重与对方的关系,
而美方则更注重谋求自身的利益。

时间观念也是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一个差异点。

中国文化注重长期稳定的发展和谈判,
而美国文化更注重效率和速度。

在谈判中,中方可能会更加关注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合作,
而美方则更加注重快速达成协议。

礼仪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敬意,会倾向于使用更加正式和礼貌的措辞。

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和实用,会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中方在商
务谈判中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谦虚和尊重,而美方则更加强调自身的权威和能力。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十分明显。

了解并尊重双方的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
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谈判的顺利进行。

双方也可以借助文化差异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从而达到更好的商务谈判结果。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对比分析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对比分析

差异4.交流方式 直截了当还是拐弯抹角? 中方:中方谈判人员交流方式含蓄 间接(多采用委婉,模糊策略,用 语简洁含蓄) 美方:美方谈判人员交流方式则比 较直截了当(更注重准确,直接的 表达,多采用合作策略)。
解析:语境文化
中国:
1.属于高语境文化(High-Culture),高(强) 语境文化中,人们对于经验,信息网络等有 共识,信息可以通过手势,距离,甚至沉默 来传递信息,信息代码是间接的,隐性的。 2.言语表达比较隐晦含蓄,注重交流的环境。 3.高语境传播特征:重视“语境”而非“内 容”,谈判过程中不太重视时间,却拘泥于 形式。
2.希望通过商务谈判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 务关系。 3.签订合同代表着长期互利合作的开始。
美方:
1.谈判的终极目的是签订合同实现经济利益。 2.合同的签订是谈判的首要和根本的任务,是 其个人价值利益的体现。 3.更注重实际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友好合作伙 伴关系的建立。
文化解析
中美双方谈判目标差异的关键:中国文化的集体取向 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的差异。 中国: 集体主义思想根植于其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 家学说。 1.“仁”指人心;也指二人,从人从二;注重如何处 理人际关系;强调将个人纳入集体之中,和集体融为 一体。 2.“礼”指人的言行应符合礼的要求,从而使社会达 到和谐,达到“仁”。 3.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环境培养了人们善于忍耐的性格, 关注长远利益,“放长线钓大鱼。” 总结:中国人更倾向于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在中美 谈判中,中方对“关系”培养的重视自然在情理之中。
总结:中国注重等级制度,谈判者在做决策时 往往要请示上级,且决策通常是集体协商的结 果,因此决策方式是自上而下的。

美国(low power distance): 1.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力差距型文化。 2.美国文化中平等观念,“权利意识”深深 扎根,因此比较忽视地位和权力的差异,更 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 3. 各种法律肯定和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及 受个人主义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的强烈而突 出的个体意识,更注重个人签字。 总结:美国注重平等,谈判者是有决策权的, 因此其决策方式更偏向于自下而上。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中美商务合作日益频繁,商务谈判成为了双方进行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方式。

中美两国的商务谈判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会影响谈判的进程,还会影响谈判的结果。

了解和理解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对于双方的商务合作至关重要。

一、谈判风格的差异中美商务谈判中最明显的文化差异之一就是谈判风格的差异。

中国的谈判风格通常是间接性的,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更注重谈判的过程;而美国的谈判风格则更为直接和务实,偏向于注重结果和商业利益。

这种差异在谈判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中国代表团通常会在谈判中使用一些比喻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而美国代表团更倾向于直接陈述自己的诉求和要求。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时间观念的差异也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人通常重视长期的规划和发展,更注重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在谈判中往往会更加灵活、耐心,注重耐心的磨合和协商;而美国人则更加注重效率和时间的紧迫性,他们在商务谈判中通常会更注重快速的达成一致,并且更加注重时间表的执行。

三、信任和合作的理念差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信任和合作的理念差异也是另一个十分明显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人在商务谈判中更加重视信任和合作,他们更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更注重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而美国人更注重个人利益和竞争,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化,更注重个人的实现和成功。

四、礼仪和交际的差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礼仪和交际的差异也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人注重礼仪和尊重,在商务谈判中会更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会更注重在交际中的细节和礼貌;而美国人则更注重实事求是和公正,他们更倾向于在谈判中更加注重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而不太注重在交际中的形式和礼节。

五、冲突解决方式的差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冲突解决方式的差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人通常更倾向于避免冲突,并且更注重通过和解和妥协来解决问题;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直面冲突,并且更注重通过竞争和博弈来解决问题。

中美在商务谈判中的风格比较

中美在商务谈判中的风格比较

中美在商务谈判中的风格比较★张红霞 随着国际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国与国之间经济和贸易谈判作为一种进行商贸活动的载体,始终是贸易双方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而被最为广泛采用和最为常见的行为。

由于不同的国家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行为方式和习惯不同,反映到谈判桌上,往往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

中美两国在社会政治制度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体现于商务谈判中,需本着中美联合公报精神,本着和平共处原则以及通行的国际惯例,既各自维护自身利益,又求同存异,努力达成协议。

而同时又由于中国人和美国人往往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反映在谈判风格上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对时间的态度上看,美国人缺乏耐心,中国人富有耐心。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

美国的谈判者和生意人有句格言,“不可盗窃时间”,他们对时间非常吝啬,在他们的观念中,时间也是商品。

如果你占用、浪费了他的时间,就等于偷了他的美金。

他们在谈判中连一分钟也舍不得去作无聊的会客和毫无意义的谈话。

美国人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因而保证了谈判的高效率。

商务谈判的过程大体上分为:不涉及具体谈判的调查,与谈判任务相关的信息交流、说服对方和妥协成交四个阶段。

美国人认为说服是谈判的核心、关键。

他们倾向于迅速结束前两个阶段。

双方见面后,稍事寒暄,也谈论天气、家庭、体育等话题,但不过是蜻蜓点水,迅即便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做到简洁、明了、迅速,很少有废话。

他们回答问题简短,对要求给予更为详细的答复缺乏耐心。

中国人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相互介绍和了解方面。

在主场谈判时,他们并不急于谈判,而是耐心地认识和熟悉对方,并尽可能地建立起一种长久而牢固的信任关系。

美国人的谈判很少出现长时间的停顿;中国人的谈判经常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

沉默、拖延等说服战术,都可以使美国人作出让步。

在他们看来,让步是推动事物更快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美国,看手表能推动事情的进展,而在中国则被视为不耐烦、缺乏理解、不合礼仪、层次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中美方谈判者更好地互相了解,从而尽可能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下面整理了中美商务谈判风格,供你阅读参考。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一:谈判策略的差异与思维方式
中美谈判策略的差异是由各自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综合性思维和线性思维。

中国人重视综合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西周初期的《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综合性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进一步发展了综合性思维模式。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都把人和自然看作是相互连通的整体。

后历经两汉的宇宙论、魏晋玄学、隋唐佛教的本体论和宋明理学体系,综合性思维渐已成为中国人的思维特征之一(连淑能,22)。

受其影响,中国人倾向于从总体上观察事物的特征,即将宇宙视为一个整体,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

虽然中国人也习惯于把事物分成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对立面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谈判中,中方代表凡事" 先谈原则,后谈细节",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

美国人倾向于线性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其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西方哲学对世界的构成问题是从元素论起步的。

水、火和空气等多曾被视为宇宙的构成物。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后,伊壁
鸠鲁和卢克来修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了西方古代宇宙观的中心学说。

原子论学说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对元素、结构和形式分析的注重,是其线性思维方法的体现。

15 世纪下半叶后,以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事物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

此后,笛卡儿明确把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把"主客二分" 作为哲学的主导原则开创了西方近代哲学。

线性思维方式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和个体研究的线性思维方式也就成了是美国人思维的特征之一。

由于受线性思维方式的影响,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因此,美国人往往对具体细节给予极大的关注。

他们讲究实际,一开始就急于讨论具体款项,他们认为合同是一套完整的、应被遵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款。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二:.谈判决策的差异与权力差距文化不同决策机制的形成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

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力差距型文化(high power distanee),即人与人之间由于阅历、职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上下级式的纵向关系。

人们比较看重地位的差别,以及自己在上下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这种纵向的上下级关系时刻影响着个人的言行举止。

中国文化着眼于伦理本位, 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为儒家思想滋生和成长造就了丰沃的土壤。

这是因为农业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加强了个人对家族的依赖, 使得血缘关系进一步巩固。

而建立于血缘关系之上的集体(家族)是一种立体状的等级结构。

其中,父对子,长对幼有着绝对的支配权,在他们之间不存在所谓的平等。

具有先验性和等级性的血缘是一种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也无法摆脱
和超越的。

建立于血缘宗法关系基础之上的儒家学说的中心在于伦常治道,在于确立和论证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

孔子思想的影响加强了社会等级制度,在中国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始终有某种程度的盛行,并影响着个人的言行举止。

总的说来中国人也接受了在社会生活包括商务谈判中缺乏自主权或自主权不高的情形。

中方谈判组成员只能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事,最后的决定通常由未参加谈判的上级做出。

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力差距型文化(low power distance) 。

在美国受平等观念的影响,人际关系一般是呈横向状态的,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

谈判人员之间是业务横向(平等) 关系。

他们不拘礼节,平等相待,对正统的商务礼仪、客套、座次等关注较少。

美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深深扎根于西方文明。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基。

古希腊商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商业文明,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迅速解体而为新型的利益关系"契约"所取代。

契约关系的建立意味在此关系中人人平等,因为契约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保护商业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使商业真正按照经济规律运转。

同时,随着建立在平等和契约基础上的古希腊民主制的城邦制国家的确立,服从权威被公民民主政治所代替。

社会组织的变化标志着社会组织结构不再以等级身份为核心,而是人人平等。

1776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把"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视为人与生俱来的人人平等享有的三大权利,人人平等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体现。

由于人人平等,加上又
有各种法律肯定和保障每个人的合法的权益,造就了美国人的强烈而突出的个体意识。

所以在美国文化中人们以个人自我的实现视为人生的第一要则,形成了追求人生意义的价值张力,他们崇尚自由、平等、竞争。

谈判时美方突出个人的作用,往往会指定某个人全权负责谈判,有其负责制定必要的决策和完成必要的任务,同时行使其相应的权利,在其职权范围内自行做出决策。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三:谈判目标的差异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取向中国文化的集体取向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的差异是理解中美双方谈判目标差异的关键。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collectivist culture)。

中国文化的集体取向与儒家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中心。

"仁"指人心,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是二人,从人从二。

其目的是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达到和合。

要达到"仁",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之中,和集体溶为一体。

"礼"是行为的尺子,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人的视听言行都要符合礼的要求,从而使社会达到和合,达到"仁"。

受集体取向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人们相互依赖达到几乎万事必须凭"关系"的地步。

因此,中美谈判中,中方对"关系"的培养的要求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美国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individualistic culture),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

西方的基督教所崇尚的是个体,基督徒主张为了个体而牺牲" 类"。

在基督教的教义里,每个人都是单独地、直接地面对上帝。

通过持之以恒的个人灵魂深处追求与奋斗而获得新生的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个人主
义的思想源泉(朱永涛,22)。

在美国,个人主义是从欧洲移民踏上北美大陆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的。

新教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历史根源。

而后的美国革命、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及多次的移民浪潮加强了这种个人主义的传统。

可以说,无论美国历史还是当代美国社会,个人主义体现在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

尽管也存在着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和认同,但这是处于自己的选择,是有自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且是以自己个体的目的和利益为前提的。

所以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美国谈判者更注重追求实际的内容,签订合同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