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摄食与排泄障碍 PPT
合集下载
《排泄的护理》ppt课件

更换时机
在宝宝排泄后、尿布或纸 尿片湿透后及时更换,避 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皮肤受 损。
更换方法
轻柔地解开旧的尿布或纸 尿片,并涂抹适当的护臀 霜或护肤油,然后换上新 的尿布或纸尿片。
保持适当的饮食与水分摄入
饮食调整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需求, 提供适当的饮食,如增加 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 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
排泄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平衡的 重要机制,有助于维持机体健康 。
排泄的生理过程
消化系统排泄
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分解为小分子 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多余的 水分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体外。
呼吸系统排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呼吸系统排 出体外。
皮肤排泄
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表面的蒸 发和汗液的排出,调节体温。
饮食调整建议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增加粪便
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控制油脂摄入
适量摄入油脂类食物,避免过 量摄入导致腹泻或便秘。
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 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规律饮食
定时定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稳定,
促进排泄。
03
排泄的护理措施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治疗。
及时就医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加重 ,应及时就医,以免延
误治疗。
尿布疹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尿液和粪便长时间刺激皮肤。
使用透气性好的尿布
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避免使用塑料 布等不透气的材料。
涂抹防护霜
在更换尿布时,可以涂抹一些防护霜 ,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
消化吸收与排泄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场所)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场所)
(一)小肠的运动 ❖ 小肠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节律性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
形式。 ❖ 紧张性收缩:由小肠平滑肌完成,紧张性降低或增高时食糜
在小肠内的混合和转运速度发生变化。 ❖ 节律性分节运用:由小肠环状肌的舒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 肠液:呈弱碱性,pH值7.6。成人每日分泌1-3L。小肠液中
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 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
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 质。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1)口腔内消化 • (2)胃内消化 • (3)小肠消化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 口腔内参与消化的器官主要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 唾液腺: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分别为腮腺、颌下
腺和舌下腺。
分泌唾液(淀粉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
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食糜,这一消化过程 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 在消化道内,食糜与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 大分子营养素分解为小分子,这一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 ❖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 程。
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 排泄(Excretion):吸收后的营养素在体内参与代谢,会产
精神病学 第15-16章- 摄食与排泄障碍、睡眠-觉醒障碍

自我引吐;导泻;运动过度;服用食欲抑制剂和(或)利尿剂。 3. 有特异的精神病理形式的体像扭曲,表现为持续存在一种害怕发胖的无法抗拒的超价观念
, 患者强加给她/他自己一个较低的体重限度。 4. 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障碍:
在女性表现为闭经(至少持续3个月);在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及阳痿。 5. 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 6. 病程3个月以上。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
精神病学(第8版)
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 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进 食障碍。
此病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多数患者的贪食症 状是神经性厌食症状的延续,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可表现进食减少,但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社会功能损害明
显,自知力常常不完整,可供鉴别。
精神病学(第8版)
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
神经性厌食首先应纠正营养不良,同时或稍后开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恢复体重,挽救生命; ➢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心理功能,预防复发。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
精神病学(第8版)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
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核心的心理特征是特有的关于体型和体重的超价观念。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流行病学
➢ 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6~10):1。 ➢ 发病年龄多在13~20岁之间,30岁以后起病少见。
, 患者强加给她/他自己一个较低的体重限度。 4. 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障碍:
在女性表现为闭经(至少持续3个月);在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及阳痿。 5. 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 6. 病程3个月以上。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
精神病学(第8版)
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 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进 食障碍。
此病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多数患者的贪食症 状是神经性厌食症状的延续,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可表现进食减少,但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社会功能损害明
显,自知力常常不完整,可供鉴别。
精神病学(第8版)
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
神经性厌食首先应纠正营养不良,同时或稍后开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恢复体重,挽救生命; ➢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心理功能,预防复发。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
精神病学(第8版)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
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核心的心理特征是特有的关于体型和体重的超价观念。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流行病学
➢ 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6~10):1。 ➢ 发病年龄多在13~20岁之间,30岁以后起病少见。
排便障碍ppt课件

等无力,加上长期卧床及排便姿势改变使得 排便力量减低或排便反射消失,出现便秘。 2.大便失禁 控制排便的肌肉是肛门外括 约肌的深浅部,由于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 作用失常,,造成肛门括约肌的不受意识控 制而不自主地排便,或肛门外括约肌的深浅 部受损导致大便失禁。
三、排便障碍的检查诊断
1、粪便检查:应观察便秘者排出粪便的形态及有 无黏液或血液黏附。直肠性便秘为大块质硬的粪便, 由于常伴直肠炎症及肛门损伤,粪便常有黏液及少 量血液黏附。中老年患者经常出现少量血液时,应 特别注意大肠癌。结肠痉挛性便秘者,粪便坚硬呈 块粒状如羊粪。肠易激综合征者常排出多量的黏液, 但黏液中极少有红细胞、白细胞。2、直肠指检: 应仔细观察有无外痔、肛裂及肛瘘等病变 3、X线钡 剂灌肠检查及腹部平片 4、结肠镜检
四、排便障碍的评定
排便障碍与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碍相似,当病
人从脊髓休克中恢复后,呈现两种类型排便 状态:脊髓圆锥以上部位损伤会出现反射性 排便,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时会出现自主性 或非反射性排便。
五、排便障碍的治疗
排大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十分痛苦,在患者清
醒能够接受指导和能够进食时应即开始反射 性排便的再训练
部运动,如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起臀部 等,肌肉活动是极其重要的,能够每日站立 和进行训练的病人很少有便秘。自我按摩腹 部,可增加肠蠕动,把大便推向直肠。按摩 的方向:由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 腹。
6.注意饮食 要喝足够的水分,应常吃含纤
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类食物,以 促使大便之形成及增加肠蠕动。鼓励患者多 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多食香蕉、梨、西瓜 等水果,以增加大便的体积,少饮浓茶、咖 啡等刺激性强的饮料。可嘱患者经常口服蜂 蜜,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摄食直接训练ppt课件

20212021精选精选pptppt112220212021精选精选pptppt摄食直接措施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摄食直接措施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位食物的形态食团入口位臵食团性质一位食物的形态食团入口位臵食团性质一口量及进食速度和进食环境等并注意进食前后口量及进食速度和进食环境等并注意进食前后清洁口腔排痰
整理版课件
4
固体食物
3.食团在口中位置
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口腔 最能感觉食物的位置,且 能最适宜促进食物在口腔 中保持及输送。
最好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 部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利 于食物的吞咽。这种做法 不仅适合部分或全部舌、 颊、口、面部有感觉障碍 的患者,也适合所有面舌 肌肉力量弱的患者。
整理版课件
5
(四)摄食直接训练
整理版课件
1
摄食直接措施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 位、食物的形态、食团入口位置、食团性质、一 口量及进食速度和进食环境等,并注意进食前后 清洁口腔、排痰。
整理版课件
2
1.体位
一般情况下,卧位至少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 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 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 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 咽的危险。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 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 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上抬困难,从而容易发 生误咽。
整理版课件
7
6.喂食的注意事项
进食前排痰
体位>30度
选择爽滑、易吞、容 易消化的食物
喂食时要确认病人每 口食物吞完才能进食 下一口
控制每况, 有无延迟反应
进食半小时后才能躺 下或放低床头
进食后清理口腔、观 察体温、咳嗽情况 记录进食量(记录表)
整理版课件
4
固体食物
3.食团在口中位置
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口腔 最能感觉食物的位置,且 能最适宜促进食物在口腔 中保持及输送。
最好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 部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利 于食物的吞咽。这种做法 不仅适合部分或全部舌、 颊、口、面部有感觉障碍 的患者,也适合所有面舌 肌肉力量弱的患者。
整理版课件
5
(四)摄食直接训练
整理版课件
1
摄食直接措施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 位、食物的形态、食团入口位置、食团性质、一 口量及进食速度和进食环境等,并注意进食前后 清洁口腔、排痰。
整理版课件
2
1.体位
一般情况下,卧位至少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 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 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 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 咽的危险。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 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 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上抬困难,从而容易发 生误咽。
整理版课件
7
6.喂食的注意事项
进食前排痰
体位>30度
选择爽滑、易吞、容 易消化的食物
喂食时要确认病人每 口食物吞完才能进食 下一口
控制每况, 有无延迟反应
进食半小时后才能躺 下或放低床头
进食后清理口腔、观 察体温、咳嗽情况 记录进食量(记录表)
进食障碍PPT课件

• 在人格方面,厌食症与贪食症患者都具有缺陷型人格特点。Marina 等研究发现进食障碍患者的共同人格特点为高神经质水平和低自我定 向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具有高持续性,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具有高 伤害回避性。在认知方面,厌食症与贪食症患者都存在体象障碍。体 象障碍于1962年首先由Bruch提出,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形象的歪曲认 识。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研 究发现,74.4%的患者起病原因在于自己觉得胖或者别人说自己胖, “怕胖”在该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5
-
6
诊断标准
1.1.1神经性厌食症(AD)
(1)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 或在青春期之前没有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2)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
②自我诱发呕吐;
③自我引发排便;
④过度运动;
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
(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 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值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合的或健康的体重;
(4)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3个连续 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 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代谢异常,及 胰岛素分泌异常;
-
9
生理现象解释
脑岛
厌食症患者的神经结构及功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有研究 者对厌食症患者品尝不同口味食物后脑岛的反应进行了观察, 实验设置饥饿和饱腹状态两组被试,让其均饮用巧克力牛奶, 结果显示, 饥饿状态下的厌食症患者脑岛激活程度低于对照 组。此外, 通过CT 和MRI, 人们发现部分厌食症患者的脑沟、 脑回、脑室、大脑灰质白质体积均有相应变化。体重过轻的 患者表现出灰质体积减少和脑脊液的增加。除了灰质, 患者 的海马、中脑及脑桥体积也显著减少将脑影像学技术应用到 厌食症的研究上在厌食症的研究范畴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5
-
6
诊断标准
1.1.1神经性厌食症(AD)
(1)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 或在青春期之前没有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2)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
②自我诱发呕吐;
③自我引发排便;
④过度运动;
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
(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 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值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合的或健康的体重;
(4)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3个连续 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 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代谢异常,及 胰岛素分泌异常;
-
9
生理现象解释
脑岛
厌食症患者的神经结构及功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有研究 者对厌食症患者品尝不同口味食物后脑岛的反应进行了观察, 实验设置饥饿和饱腹状态两组被试,让其均饮用巧克力牛奶, 结果显示, 饥饿状态下的厌食症患者脑岛激活程度低于对照 组。此外, 通过CT 和MRI, 人们发现部分厌食症患者的脑沟、 脑回、脑室、大脑灰质白质体积均有相应变化。体重过轻的 患者表现出灰质体积减少和脑脊液的增加。除了灰质, 患者 的海马、中脑及脑桥体积也显著减少将脑影像学技术应用到 厌食症的研究上在厌食症的研究范畴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最新摄食-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精品课件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
康复训练: 1.基础训练(间接训练)
2.进食训练(直接训练)
外科手术治疗: 1.吞咽机能改善手术
2.误咽防止手术
药物治疗:目前不明?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一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摄食 —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 经口腔摄取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其训 练安全,轻、重度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均 可进行。
最新摄食-吞咽功能障碍的 康复护理-精品课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美食 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摄食- 吞咽障碍是由于意识、认知、情感等因
素导致的进食欲望的减低或消失或由于下颌 、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食 道等吞咽活动的器官结构异常,或神经肌肉 功能障碍,使食物从口运送至胃的过程出现 问题。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25%-40%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表现为进食、饮水困难、呛咳、误吸、呼吸道梗阻窒 息
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窒息、心理障 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留置胃管进行鼻饲
病人心理压力大 生活无法自理 难以完全满足营养的需求 无法从进食得到快乐
相 完成 吞咽的瞬间呼吸停止 吞咽完成后为呼 气相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误咽的四种方式
吞咽反射前误咽 吞咽反射时误咽 吞咽反射后误咽 混合性误咽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
摄食前的评定 首先检查基础疾病、全身状态、
意识水平、高级脑功能、摄食-吞咽 功能
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
康复训练: 1.基础训练(间接训练)
2.进食训练(直接训练)
外科手术治疗: 1.吞咽机能改善手术
2.误咽防止手术
药物治疗:目前不明?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一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摄食 —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 经口腔摄取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其训 练安全,轻、重度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均 可进行。
最新摄食-吞咽功能障碍的 康复护理-精品课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美食 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摄食- 吞咽障碍是由于意识、认知、情感等因
素导致的进食欲望的减低或消失或由于下颌 、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食 道等吞咽活动的器官结构异常,或神经肌肉 功能障碍,使食物从口运送至胃的过程出现 问题。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25%-40%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表现为进食、饮水困难、呛咳、误吸、呼吸道梗阻窒 息
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窒息、心理障 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留置胃管进行鼻饲
病人心理压力大 生活无法自理 难以完全满足营养的需求 无法从进食得到快乐
相 完成 吞咽的瞬间呼吸停止 吞咽完成后为呼 气相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误咽的四种方式
吞咽反射前误咽 吞咽反射时误咽 吞咽反射后误咽 混合性误咽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分。
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
摄食前的评定 首先检查基础疾病、全身状态、
意识水平、高级脑功能、摄食-吞咽 功能
饮食与便秘PPT课件

健康食谱举例与分析
1 2
早餐
燕麦粥+水果+酸奶,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益 生菌。
午餐
糙米饭+蔬菜炒豆腐+水果沙拉,提供足够的膳 食纤维和蛋白质。
3
晚餐
全麦面包+蔬菜汤+水果拼盘,保证膳食纤维的 摄入量。
食物搭配禁忌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
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可能导致肠道负担加 重。
注意饮食均衡
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硬,难以排出,从而 加重便秘症状。
每日水分需求量
一般建议每日至少饮水1.5-2升,具体需求量因个 人情况而异。
饮水注意事项
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晨起空腹 饮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控制油脂摄入,选择健康脂肪
油脂对便秘的影响
过多油脂摄入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加重便秘 症状。
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证 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控制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
如白面包、白米饭等,缺乏膳食纤维。
多喝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和促进 肠道蠕动。
05
生活习惯与便秘预防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预防便秘。
粪便干结、硬便或呈球状,排便后常 有不尽感。
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有不尽感或肛门直肠梗阻 感。
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痔疮
长期便秘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 容易导致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痔疮。
肛裂
干硬的粪便在排出时可能划伤肛门 皮肤,引发肛裂。
肠道肿瘤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环境恶化, 增加肠道肿瘤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第8版)
(二)鉴别诊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可以表现厌食和体重下降,但很少表现怕胖的超价观念、故意限制饮食及体像
障碍。 2. 抑郁症 抑郁症可表现食欲减退、进食减少,神经性厌食可表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情感症状,
但抑郁症患者没有对体重增加的过分恐惧,同时具有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特点。 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可表现进食减少,但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社会功能损害明
第15章 摄食与排泄障碍
第十五章
摄食与排泄障碍
作者:夏磊、刘寰忠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 第三节 暴食障碍 第四节 异食癖 第五节 排泄障碍
重点难点
掌握 各种摄食与排泄障碍的定义;4种摄食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要点;遗尿症和遗粪症的诊断要点。
熟悉 摄食与排泄障碍的治疗原则、熟悉常见心理治疗及药物选择。
了解 摄食与排泄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
精神病学(第8版)
定义
摄食障碍(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与排泄障碍(elimination disorders)是指由心
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以进食和排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摄食障碍主要包括: ➢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 ➢ 暴食障碍(binge-eating disorder) ➢ 异食癖(pica) 排泄障碍主要是指儿童期常见的遗尿症(enuresis)以及不常见的遗粪症(encopresis)。
自我引吐;导泻;运动过度;服用食欲抑制剂和(或)利尿剂。 3. 有特异的精神病理形式的体像扭曲,表现为持续存在一种害怕发胖的无法抗拒的超价观念,
患者强加给她/他自己一个较低的体重限度。 4. 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障碍:
在女性表现为闭经(至少持续3个月);在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及阳痿。 5. 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 6. 病程3个月以上。
病程常为慢性迁延性,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常常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和消瘦。
➢ 约50%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表现为体重增加,躯体情况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 20%患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 25%患者始终达不到正常体重迁延不愈; ➢ 5%~10%患者死于极度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或情绪障碍所致的自杀等。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生物学因素
1. 遗传因素 大量遗传学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 2.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主要集中在单胺类,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 3. 神经内分泌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性厌食存在多种神经内分泌异常。
精神病学(第8版)
(三)心理治疗
五、治疗
1. 心理健康教育 2. 支持性心理治疗 3. 认知行为治疗 4. 家庭治疗
(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部分神经性厌食患者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大多采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和少量抗精神病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强迫和体像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六、病程与预后
显,自知力常常不完整,可供鉴别。
精神病学(第8版)
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
神经性厌食首先应纠正营养不良,同时或稍后开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恢复体重,挽救生命; ➢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心理功能,预防复发。
(二)躯体治疗
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通过增加饮食、加强营养,逐渐恢复正常体重和身体健康。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并不明确,可能起因于心理、社会和生物学诸方面因素。
精神病学(第8版)
二、临床表现
➢ 反复出现发作性大量进食,有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 ➢ 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存在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行为。 ➢ 可伴有偷窃和欺骗行为的暴食行为。 ➢ 长时间持续可能造成水电解质紊乱,且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状态。
(二)担心体重增或变胖 (三)体像障碍
患者存在对自身体像的歪曲认识,即使骨瘦如柴,但仍认为自己过胖。
(四)神经内分泌改变
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起病患者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延迟。
精神病学(第8版)
三、临床表现
(五)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呕吐和滥用泻药可能导致各种电解质紊乱,最严重的是低血钾。 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营养不良、消瘦、疲劳和肌肉无力,严重者可 发展为恶液质,甚至死亡。
(六)精神症状
患者常有抑郁、焦虑情绪和强迫症状,心境不稳定、易激惹以及社交退缩。部分患 者有自杀倾向。
精神病学(第8版)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体重指数(BMI)小于或等于17.5,或体重保持在至少低于正常体重的15%以上的水平。 2. 有意造成体重下降,包括拒食和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
精神病学(第8版)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
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核心的心理特征是特有的关于体型和体重的超价观念。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流行病学
➢ 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6~10):1。 ➢ 发病年龄多在13~20岁之间,30岁以后起病少见。
(二)心理因素
主要的心理特点:害怕发胖、对体像歪曲的认识与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身体的羞耻感。
(三)社会文化因素
在现代社会文化观念中,以“瘦”为美。
精神病学(第8版)
三、临床表现
(一)故意限制能量摄入
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临床症状的核心: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过度关注。患者 体重常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体重指数(BMI)<17.5,BMI=体重(kg)/身高(m)2。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
精神病学(第8版)
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 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进 食障碍。
此病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多数患者的贪 食症状是神经性厌食症状的延续,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