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之一.docx
第四章 第四节 民国时期文化(二)人教版

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艺和教育成就。
3.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的发展: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
4.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指导学生搜集相关材料,训练其区分、鉴别、筛选作品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结合前一节的内容,比较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艺术和教育内容、发展方向的区别,来提高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4.通过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使学生认识其在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地位。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新阶段。
毛泽东不愧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2.通过分析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艺术成果,与前一节内容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文化战线成为军事战争的有力配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追求光明,宣传进步,反对独裁和暴政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流。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党的方针,热爱党、拥戴党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著作,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社会生活的一些变化,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但进步极其缓慢,从而加深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认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
(二)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和哲学。
(三)解决办法1.印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或节选),由教师介绍当时的背景后,学生分析:“文艺应该为谁服务?如何服务?”讨论后得出结论。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教师指导学生列表归纳,然后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和国统区的文化成就,讲清楚中国革命发展进入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文化界起了思想指导作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为社会服务,鼓舞人民追求光明、进步、独立、民主、自由和统一。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之四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16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一)——科学技术和教育张家口市一中高级教师杨润平(一)教学目的1.本节课应当把思想教育置于首位。
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竺可侦、茅以升、侯德榜,著名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为使祖国富强,献身科学与教育,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少小立志,勤奋读书。
青年时代留学国外,不为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所动,毅然归来报效灾难深重的祖国。
他们终生追求民主与科学,坚持不懈地在自己选定的专业领域探索、发现、发明,为使中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他们都是“学界泰斗,人生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要求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科学与教育发展的概况。
知道李四光、竺可侦、茅以升、侯德榜、蔡元培、陶行知及其伟大成就。
3.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政治反动,科学和教育发展缓慢。
爱国科学家与教育家使中国富强的抱负,都不可能实现。
4.把历史与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使学生初知地质、气象、桥梁、化工等近代科学常识。
5.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要求1.以科学为重点。
力求讲出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不在专业知识上过多耗时间。
2.由于作以上重点选择,难点则在于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李四光等六人的故事。
有条件的可利用壁报、团会等发表。
2.准备六人的肖像和格言。
也可以转录一部分有关录像。
应注意剪接和时间分配。
3.李四光等四位科学家跨跃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将他们1949年以前的贡献列成年表。
4.准备较详细的讲述提纲,有关科学部分力求简练、准确。
人物故事求生动、具体。
板书提纲第19课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李四光(地质力学)竺可帧(气象学)茅以升(钱塘江桥)侯德榜(制碱)蔡元培(北大)陶行知(晓庄师范)教学内容提示1918年,中华民国成立。
蔡元培(1868—1940)任教育总长。
李四光(1889—1971)任湖北实业公司司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word文档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
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包括“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板块的内容。
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
但是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中国人继续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
(重点、难点)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
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完整word版)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之一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17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张家口市一中高级教师杨润平(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课本内容与旧有知识联系起来,了解民国时期文学和艺术发展的概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出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2.了解无产阶级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伟大成就。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历史文献。
3.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1)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作家联盟。
(2)人物和作品:鲁迅杂文、郭沫若历史剧、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样子》和《四世同堂》。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赵树理、丁玲、周立波。
(3)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延安文艺座谈会。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效果分析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分辨和鉴赏能力。
教学建议1.以文学为重点,其中又侧重鲁迅杂文和郭沫若的历史剧。
2.难点是如何使学生了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要内容和伟大历史作用。
3.文学部分设计为谈话法,边讲边忆边讨论,在和谐气氛中施教。
音乐与美术调动直观教学手段,课上欣赏。
补充京剧和解放区文艺。
4,准备:(1)鲁迅像;(2)《屈原》、《子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录像片段,总计不超过10分钟。
或准备原书。
(3)准备《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录音带。
(4)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各一幅。
(5)如有条件,可将(3)、(4)都编入录像。
板书设计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一、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
二、鲁迅杂文三、郭沫若历史剧四、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五、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六、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之三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17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材分析本课接16课,主要讲述民国时期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和艺术革命的发展情况。
重点介绍了在杂文、历史剧、小说、电影、音乐、绘画等领域涌现出的一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教材从几个侧面勾勒出了民国时期文学艺术革命的全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推动了解放区文艺的发展,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成为文学艺术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深远意义。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民国时期文学艺术革命发展的原因;著名的文学艺术团体;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鲁迅的杂文;郭沫若的历史剧;茅盾、巴金、老舍的小说;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及其作品;徐悲鸿和张大千、齐白石的绘画;解放区的文艺。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民国时期一批文学家、艺术家以革命的文学和艺术为武器同反动派进行的顽强斗争的事实,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斗争精神。
②通过介绍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教育学生要继承、珍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3.能力培养:①通过分析重要作品的背景、内容、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
②通过介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使学生理解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国时期的文学;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解放区的文艺。
难点:鲁迅的杂文和郭沫若的历史剧。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
教学过程提问:①民国时期有哪几位著名科学家?他们的杰出贡献是什么?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什么要创办晓庄师范?(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民国时期,爱国的炎黄子孙们为振兴中华,摆脱贫困落后,在各条文化战线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也包括文学艺术战线。
一、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革命随着不断深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批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或投身革命,或倾向革命,以文学艺术为斗争的武器,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像鲁迅、郭沫若等。
他们在20年代初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30年代成立了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等一些进步的文艺团体,团结和培养了大批文学艺术家,促进了创作的繁荣。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中华民国的创建》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国的创建》是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梳理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过程及主要人物;了解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民国的创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了解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重点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过程及主要人物。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检查学生对中华民国创建过程的掌握情况。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人教版(新教案)《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著名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工程建筑学家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电影艺术的发展;绘画艺术的发展及著名画家;著名的音乐家及代表作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及其教育主张。
.能力要求:()概括归纳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民国时期的教育。
.情感目标:民国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是我国的科学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科技研究工作,努力钻研的结果。
其中有些成果已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时期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构成了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
而蔡元培的全面教育观、陶行知为改造中国的教育作出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课时安排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重点。
学习前辈的教育思想,可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同时可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难点分析:如何认识民国时期出现的进步文艺。
课堂教学设计师:“民国时期的文化,”涵盖了~年近年中国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果,教育状况,哲学、史学的发展及生活习俗。
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本节内容提示。
生:(阅读、代表发言)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
(板书本节题目)一、科学技术的成就.数学师: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自然科学的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
但也有些成果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在数学研究方面,出现了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著名数学家。
生:(阅读课文,了解这些杰出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贡献).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师:请同学们看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材料)李四光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地质力学。
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是他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年出版《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创立。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建议_高二历史教案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建议_高二历史教案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建议地位分析民国时期,由于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
他们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作用。
但是在当时,他们的愿望和抱负却无法实现。
教学思路教师首选引导学生回顾:从商代开始,我国的科技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可是,到了明清时期,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科技的全面落后。
到了近代,我国开始引进、介绍、学习西方近代科技。
民国时期,由于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缓慢。
但是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
然后让学生讲述六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主要贡献。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要点,进行必要的纠正、补充。
讲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中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精神,从中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和立志成才的教育。
可通过列表的办法,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此表可以由教师列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
重点分析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我国科技发展缓慢。
但是,由于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个人努力,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也由于他们有脚踏实地,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我们应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崇高信念。
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蔡元培和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一系列改革,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 17 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二)
——文学和艺术
张家口市一中高级教师杨润平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课本内容与旧有知识联系起来,了解民国时期文学和艺术
发展的概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出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2.了解无产阶级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伟大成就。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话》,指明了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历史文献。
3.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1) 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作家联盟。
(2)人物和作品:鲁迅杂文、郭沫若历史剧、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样子》和《四世同堂》。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赵树理、丁玲、周立波。
(3)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延安文艺座谈会。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效果分析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分辨和鉴赏能力。
教学建议
1.以文学为重点,其中又侧重鲁迅杂文和郭沫若的历史剧。
2.难点是如何使学生了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要内容和伟大历史作用。
3.文学部分设计为谈话法,边讲边忆边讨论,在和谐气氛中施教。
音乐与美术调动
直观教学手段,课上欣赏。
补充京剧和解放区文艺。
4,准备: (1) 鲁迅像; (2)《屈原》、《子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录像片段,总计不超过10 分钟。
或准备原书。
(3)准备《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录音带。
(4)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各一幅。
(5)如有条件,可将(3) 、(4) 都编入录像。
板书设计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
一、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
二、鲁迅杂文
三、郭沫若历史剧
四、茅盾《子夜》
巴金《家》
老舍《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五、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六、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
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15 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
1918 年,鲁迅(周树人)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聂耳、冼星海、徐悲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革命文艺团体的出现与发展,促进创作繁荣,团结进步力量,大大鼓励了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
2.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和文艺团体)
一、民国时期著名的文艺团体。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于1921 年。
前者由郑振择、
沈雁冰(茅盾)、叶圣陶等发起。
后者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
(允许学生活跃,回忆作家的作品。
)
193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茅盾、夏衍等参加。
联”作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逮捕、暗杀和围攻,写出大批革命作品,展开文化反“围剿”
有力地配合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军事反“围剿”。
“左
,
(挂鲁迅像。
板书:鲁迅杂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35 页。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在新文化
运动中,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知名。
后来,以杂文为武器向反动派顽强战
斗。
什么叫杂文呢?杂文是带有文艺性的议论文,短小灵活,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鲁迅的杂文是其典型。
他 1936 年病逝,有著译近 1000 万字,其中杂文 135 万字,汇为 16 集。
(板书:郭沫若历史剧。
指导读136 页。
)
郭沫若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五四时代以诗集《女神》开辟中国新诗的时代。
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周恩来领导下,为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了大量有显著成效
的工作。
为适应团结抗战需要,他写了《屈原》、《棠棣之花》等六部历史剧。
(放《屈原》录像。
暂停。
)
(板书: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
(放电视剧录像片段。
或依次展示原书。
)
《子夜》创作于1931— 1932 年。
作者以 30 年代上海为背景,真实塑造了黑暗统治下民
族资本家的典型吴孙甫。
他受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压制打击,又剥削压迫工人、农民。
作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中国社会,指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与命运。
翟秋白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成功的长篇小说。
”
茅盾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小说还有《林家铺子》、《春蚕》等。
(学生交头接耳议论情节和人物。
)
巴金的重要作品是《家》,《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通过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高老太爷专横、凶残、荒淫,觉慧兄弟在历史潮流推动下觉醒,展示了五四以后社会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
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丽酣畅。
先后出版 30 多次, 3 次搬上银幕。
(观看录像片段,与学生谈论情节。
)
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他的作品生老舍擅长运用北京方言,细腻地描写北京的风土人情,
活情趣盎然,语言生动幽默,是典型的京派小说家。
他写过《骆驼祥子》,一个拉车人的故事。
《四世同堂》,写出日伪占领下北平人民的苦
难和觉醒,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各类汉奸的无耻行径。
(主歌。
允学生哼唱。
)
解放区的文事也得到展,文工作努力工兵服,无政治服,
作了一批思想性性高的秀作品。
如理的《小二黑婚》、《李有才板》、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雨》。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敬之等笔的歌《白毛女》都是划代的杰作。
(板:耳《勇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播放音,体会作曲家心声中所反映的代精神。
)
《勇行曲》原影《云儿女》的主歌,“我万众一心,冒着人的炮火前⋯⋯”激励人民抗斗志。
中人民共和国成立,被定国歌。
19 世末,世界开始有影。
1896 年,上海首次放映影。
1905 年,中国拍第一部影《定山》。
1931 年,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牡丹》世。
我国第一部国荣誉(莫斯科国影)的影片是《光曲》。
京在民国期展繁荣,老一代有小叫天潭鑫培。
青年一代有所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北等。
各家流派,精采分成。
(学生欲,。
)
其中最著名的是梅芳。
他承前精,潜心践,勇于革新,造出多美
的形象,把京推向一个新的段;他最先把京介世界,被德国著名家布莱希特誉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地方曲也展起来,越、豫、粤、平、黄梅等都借京,百花争。
(挂徐悲、大千、白石作品。
板人名。
)
(主要依小字材料介人物品格。
)
(作品作介。
)
(板:毛《在延安文座会上的〈1942〉》。
)
1942 年,在延安召开了文座会。
毛同志在会上作了《在延安文座会上的
告》,是著名的克思主文理著作。
毛同志指出:文要人民服,首先
是工兵服。
号召文工作者学克思主,学社会,自地深入人民群众,站在无和人民大众的立。
革命的文当成“ 人民、教育人民、打人、消
人的有力武器。
”
此后,解放区的作者深入工群众,造出一批思想性、性俱佳的秀作品。
(引导学生回顾解放区文艺成就。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嘎然而止。
布置作业,整理:民国时期的作家和作品。
)
(简短总结全课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