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篇虽有嘉肴(青海近年未考)
《虽有佳肴》中考文言文复习

第27篇 虽有嘉肴
返回目录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 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思维导图】
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 )
第27篇 虽有嘉肴
返回目录
好题精练
(万唯原创)阅读《虽有嘉肴》,完成1~3题。(10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B. 然后自反也/窥谷忘反
C. 教学相长也/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其此之谓乎/太守谓谁
今义:意义、目的 今义:困难,疲乏
(3)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教__与__学_____
今义: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
学生的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27篇 虽有嘉肴
3. 一词多义 ①然后能自反也
反 ②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③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④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返回目录
_反__思_____________ _返__回_____________ _同__“__返__”__,__返__回___ _同__“__返__”__,__往__返___
( A)
【解析】A项中“虽”都是“虽然”的意思;B项中“反”,分别是“反思”“同 ‘返’,返回”的意思;C项中“长”,分别是“推动、促进”“长度”的意思;D 项中“谓”,分别是“说”“为,是”的意思。故选A项。
第27篇 虽有嘉肴
返回目录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 第六篇 课内文言知识梳理 七上《虽有嘉肴》讲解

虽有嘉肴1.重点词语解释(1)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兑命》曰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5.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主旨 (3)教然后知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困难 (4)学.学半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习文章中心概括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第2篇虽有嘉肴课件(语文)

?”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 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 (新内容 )。②益:增加 ,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 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其 此之谓乎 . B.弗学 ,不知其善也 . D.学而 不思则罔 . 丘未得其 志也 . 孔子学 琴于师襄子 . 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
丘得其为人,黑而 长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食,不知其旨也。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 D )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 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学新内容, 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5.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 嘉肴: 美味的菜 食:吃 (2)弗食 .. 弗:不
最好的道理 (3)虽有至道 .. 至道:
(4)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 (5)然后能自反 也 .. (6)教学相长 也 .... 是故:所以 自反:反省自己 教学相长:
教和学相互促进, 教别 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21篇 虽有嘉肴

A. 虽有嘉肴,弗食
<zd>
<zd>/
食之不能尽其材
<zd>
</zd>
B. 弗学,不知其善也
<zd>
</zd>
不可知其源
<zd>
</zd>
C. 其此之谓乎
<zd>
</zd>
太守自谓也
<zd>
</zd>
D. 教然后知困
<zd>
<zd>/
困于心,衡于虑
<zd>
</zd>
【解析】A项“食”的意思分别为“吃/同‘饲’,喂”。B项“知”都是“知道”的
4.甲乙两文在结尾处都引用了《兑命》中的话,请分别分析它们在文中的 作用。(4分) 【答案】(4分)甲文引用《兑命》中的话目的是印证“教学相长”的观点, 强调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乙文引用《兑命》中的话目的是证 明学习重在课下勤奋练习并要持之以恒的观点。
【参考译文】【乙】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 必须有在家休息时的学习。(课外)不学习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 (课外)不学习各种音律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课外)不学习各 种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会礼仪;(可见)课下不重视学习各种技 艺,就不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于学业,课内受业要学好正 课,课外闲暇时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如此,才能安心学习并亲近师长, 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即使离开了师长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 诲。《兑命》中说:“(只有)谦虚恭谨,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他的学 业才会有成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复习02:虽有嘉肴-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中心】本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互 相促进的道理。 【现实意义】“教学相长”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 新的方法,即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 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1. 词语解释 (1)虽有嘉肴
(2)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虽有至道 (5)不知其善也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7)教然后知困
虽【F】:即使 嘉:好、美
食【F】:吃 旨:甘美 至:达到极点 善【F】:益处,好处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8)然后能自反也 (9)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反省自己 强:勉励
(10)教学相长也
长:增长,促进
(11)学学半
学:教
2. 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第2篇 虽有嘉肴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2)是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 然 后 知 困。 (3)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强也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文意理解 (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 最后引用《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 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 法叫做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八

虽有嘉肴【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2)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3)诚能如是(_________)(4)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七、答案:1.味美反思这,这样跑2.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2.结合句子的意思划分。
3.乙文文言文大意:写给外甥奉议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想念你。
(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虽有佳肴》(解析版)

专题2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虽有佳肴》(解析版)纂的。
⑴[旨]味美。
⑵[至道]最好的道理。
⑶〔困〕困惑。
⑷〔自反〕自我反思。
⑸〔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⑹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时间。
⑺ [学xiào]同“敩”,教导。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答案】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⑶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答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⑸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⑹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⑺《兑命》曰:“学学半。
【答案】《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⑻其此之谓乎?【答案】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案】教学: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三、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虽有嘉肴教学相长礼记一则

第篇虽有嘉肴(教学相长、《礼记》一则)(《礼记》)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课;◎语文八上第课;◎苏教七下第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è)命》曰:“学(à)学半”,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尚书·说命》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第①层: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第②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得出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第③层: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文章中心】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说命》中的话印证观点。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学学半同“”,意思为:.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意义、用意、目的()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不知其善也原意为:好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重点实词()虽有嘉肴嘉:肴:()弗食弗:()虽有至道至:道:()教然后知困困:()然后能自反也反:()然后能自强也强:()教学相长也长:()学学半学:.文言虚词()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也()其②其此之谓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二、重点句子翻译.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篇虽有嘉肴(青海近7年未考)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
乎?
第1层:用类比手法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第2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说明它们的相互
作用。
第3层:总结结论:教学相长。
【全文中心】本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
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写作特色】(1)比喻说理,生动形象。
文
中以吃菜(“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再好的学说,不
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言简意赅,富有
哲理。
【现实意义】“教学相长”为新时期教师教
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
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
词语例句意思
通假字兑《兑命》曰
“兑”通“说”,殷
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
虽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
虽然
旨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
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疲
乏
词类活用善弗学,不知其善也
原意:好的;句中
意:好处
虚词
意义
及其
用法
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1.《礼记》,__儒家__经典之一,由西汉__戴圣__对__秦汉__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记录,编纂而成,共十二卷,内容涉及西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研究古代社会情况、儒家思想和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嘉:__好,美__
肴:__用鱼、肉做的菜__
(2)虽有至道
..至:__达到极点__
道:__道理__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是故:__所以__
(4)然后能自反.也反:__反省自己__
(5)然后能自强.也强:__勉励__
(6)教学相长.也长:__增长,促进__
(7)《兑命.》曰命:__《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__
(8)学.学半学:__教__
3.重点句子翻译。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__
(3)故曰:教学相长也。
__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__
(4)《兑命》曰:“学学半。
”
__《兑命》上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__
(5)其此之谓乎?
__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__
4.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个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__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__
5.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__类比论证。
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理解不了,知道理解不了,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__
6.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__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__
7.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__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__
(2016安顺中考)阅读《虽有嘉肴》,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不知其旨.也旨:__甘美__
(2)学.学半学:__读“xiào”,教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不知其.善也其:__代词,指对象__
(2)其.此之谓乎其:__表示推测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一句。
__知道了不足,然后能自我反省。
__
4.本文说理上有什么特点?
__比喻说理,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富有哲理__。
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