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二讲 文言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二讲 文言文

的诗句是:
,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词中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
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的句子是:
,
。
2.词中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
逐流的心境的句子是
,
。
《卜算子•咏梅 》1.词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
。 2.词中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词人至
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诗句是:
,
。
3.诗中描写战斗惨烈、天气奇寒的诗
句是:
,
。
《饮酒 》1.诗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
生活的诗句是:
,
。 2. 诗 中 反 映 诗 人
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3.诗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
诗句是:
,
。
《春望 》1.诗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诗句是:
4.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 (3)先天下之忧而忧: (4)后天下之乐而乐:
4.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作状语,北 面;南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4)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3.一词多义
(1)通
政通人和: 然则北通巫峡:
(2)和
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3)以
(4)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浊浪排空:\
(5)空
而或长烟一空:\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一《岳阳楼记》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
为北宋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前与包拯同朝。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
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文章背景及主旨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
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
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文章内容详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谪守”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政通人和”和“百废具兴” 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既写出了重修后的岳阳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又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
部编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九年级(上)第29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考情搜索:2008年第19题考查选文与《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曹刿论战》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单篇:重庆B卷、广州、云南、宁波、哈尔滨、吉林、娄底;对比:河南、盐城、遂宁。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 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1)越明年...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越过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制度;制作(3)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与“竖、直”相对(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准备(5)去国..怀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与“来”相对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6)微.斯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3.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原意为:无用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为:贤明,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意为:时间上在前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原意为:时间上在后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原意为:太守,即知州,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二讲 文言文PPT语文课件

2.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B.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C.沙鸥翔集
集:集会
D.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文人,大多在这里会聚,(他们)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15)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16)而或长烟一空:全 (17)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18)此乐何极:哪有尽头 (19)把酒临风: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指朝廷
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4.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 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觉。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 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二)古今异义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词语 1.会 2.亡
3.间
4.往往 5.身 6.怜
7.诚
用法举例 会天大雨 今亡亦死 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 卒中往往语 将军身被坚执锐 楚人怜之 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篝火
夜篝火
9.第 10.十六七 11.比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佳木秀而繁阴 野芳发而幽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局促一室之内 土膏微润 夫不能以游堕事 恶能无纪
至 往、到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指对书中的 内容有所领会 这,这样 得到 跑 这 指已成年 小跑,疾走 热水
两(顿) 离开 年轻人 第二年 景象 规模 详尽 离开 全 日光 古义 没有 弦乐器 管乐器 茂盛、繁茂 开放 离开 拘束 肥沃 坏、耽误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常用于颜色、光亮、无报 酬
今义
或许;应允;赞许
奔跑,飞奔 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 规划 罪过;乖张 制造 赞美,夸赞 指领会别人 没有明白的意思 判断动词 达到,实现 行走 判断动词 帽子 表趋向 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又一次,继续怎样 从甲地到乙地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今年的下一年 看 制度 具备,具有 从甲地到乙地 数词 景色,景观 今义 细微 丝线 竹子 秀气,好看 出发 从甲地到乙地 不自然 很稠的糊状物 落,掉;往坏里变 可恶
18.使 19.是
20.豆
21.钟 22.乡
23.是;已
24.或 25.国 26.于是 27.从容 28.是 29.安 30.请
31.云
32.师 词语 33.间 34.鄙 35.安 36.牺牲 37.加 38.狱 39.虽 40.情 41.忠 42.可以 43.从 44.再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崇祯.(zhēn) 拏.( ná)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讲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老师姓名学生姓名教材版本学科名称语文年级八上课时间课题名称《醉翁亭记》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A 层次学生(拔高型)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人,宋代文学家。
二、重点知识梳理:1、文章的主旨是(用四个字概括),把醉与乐统一起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文章第二段写景,其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描写山间四季景色的语句是,,,。
3、用四个三字短语概括文章第三段的内容,分别是、、、。
4、表明太守自号醉翁的原因的语句是。
5、文章围绕一个“乐”字,共写了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等。
6、太守所“乐”的事情有、、。
7、文中有很多的成语至今还在沿用,比如: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等。
8、重点字词句翻译:(1)环.滁皆山也(2)觥筹..交错(3)太守自谓.也(4)太守谓.谁(5)云归.而岩穴暝(6)伛偻提携....三、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滁州城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B 层次学生(基础型)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内容理解 1.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着重写滕 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周围的景色,引出 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点明 作记时间,与篇首照应。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文人,大多在这里会聚,(他们)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花 (8)风霜高洁:洁白 (9)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 (10)伛偻提携: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11)伛偻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2)泉香而酒洌:清 (13)山肴野蔌:菜蔬 (14)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1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6)射者中: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17)觥筹交错:酒杯 (18)觥筹交错: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19)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 (20)颓然乎其间者:倒下的样子 (21)树林阴翳:遮盖
今义:制度;制造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今义:准备 今义:国家
(6)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7)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 今义:集合;聚集 (8)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在朝廷做官 今义:向前移动
(9)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向后移动 (10)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轻微
第二讲 文言文
岳阳楼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美景 (3)横无际涯:边际 (4)朝晖夕阴:日光 (5)然则北通巫峡:如此……那么
(6)迁客骚人:贬谪、降职;泛指文人 (7)若夫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8)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光芒 (10)樯倾楫摧:倒下;折断 (11)薄暮冥冥:昏暗 (12)一碧万顷:极言广阔 (13)锦鳞游泳:代指鱼 (14)岸芷汀兰:小洲
2.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B.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C.沙鸥翔集
集:集会
D.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2.一词多义 (1)秀 (2)谓 (3)于 (4)归
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 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南极潇湘: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表示程度深
4.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作状语,北面;南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4)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5.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到
今义:越过
(2)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 (3)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 (4)前人之述备矣 古义:详尽 (5)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
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醉翁亭记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曲折、回环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弥漫的云气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
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
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
(15)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16)而或长烟一空:全 (17)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18)此乐何极:哪有尽头 (19)把酒临风: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指朝廷
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3.一词多义 (1)通 (2)和 (3)以 (4)观
政通人和:顺利 然则北通巫峡:通向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5)空 (6)或 (7)夫 叹 (8)极
浊浪排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感
4.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 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觉。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 一片青绿,广阔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