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负荷

合集下载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14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
初中学生(12~16岁)的身心特征 骨骼快速生长,有机物含量高,弹性大,硬度小,易形变, 过大负荷可影响骨骺正常生长。
关节面软骨厚,关节囊和韧带薄且松弛,灵活性好,牢固 性差。
肌肉快速增长,特别是躯干肌、屈肌、大块肌肉领先发育。 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力量和耐力较差。
例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 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 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 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 等。
2020/12/7
20
(三)通过测试学生的机能指标进行判断
1.心率检测 测定: 运动后即刻,测10秒×6。将一节课中测定得到的
心率相加,除以测定次数,得平均心率。
2020/12/7
26
生理负担量指数评价表
生理负担量指数 2.0-1.8 1.8-1.6 1.6-1.4 1.4.1.2 1.2-1.0
2020/12/7
运动负荷等级 最大 大 中等 小 最小
27
评定:
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应随着课的进行呈 上升趋势,到基本部分(中期或偏后)达 到最高峰;
生理负担量指数应适中;
17
初中学段身心特点、教学要求及负荷量
学龄阶段 初中阶段
身体
青春发育 期,适合 发展速度, 有氧耐力 和灵敏性
心理
教学要求
兴趣开始分化,
情绪稳定性差、 意志薄弱、自 我意识初步形

培养速
度、有 氧耐力 和灵敏 性,意 志力
课的负荷
强度和密度要适宜, 负荷稍有提高,从 而磨练学生意志, 即:课的平均心率 中等,负荷中等
评定方法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时,机体的 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故这种程度的 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 开始缓慢下降;当心率增至160~170次/分之间时,虽无 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具有更好健身效果的迹象。

2实验二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

2实验二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
▪ 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 为负荷的外部数据。 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 数据是相对的。
▪ 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 能不同,反之也如此。
检查、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方 法与标准
(1)主观评定法 :学生的自我感觉,从在练 习后自我感觉轻松、较累、很累、头昏、 目眩、腹痛等方面进行检查与评定。
测量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心率,由于不同体育课的时 间、内容构成不同,所以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 量时间与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 5.结束部分及恢复部分的心率测量。
根据公式计算:
▪ 1、 ∑Xn=Nt+dt ▪ 2、平均心率=(∑X1+∑X2+∑X3+…)/t ▪ 3、求生理负荷量
▪ 4、根据运动强度指数表判断该次课的生 理负担量等级属。
运动量等级 最大 大 中等 小 最小
▪ 根据库柏报导,对心、肺功能锻炼的最 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的范 围内。这个范围的心率,多数报导在 140~150次/min之间。
▪ 有实验证明,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 间达20min以上,T细胞免疫功能即下降, 约需12h才能恢复。
▪ 因此,一般学校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 超过180次/min为宜。
实验二 体育课生理负荷 量的测量
冯红梅
1 实验的目的
▪ 掌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量方法,初步学 会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设置及适宜生理负 荷量的评定。
2 实验原理:
▪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到 高限的范围称为负荷阈。
▪ 体育课负荷阈的生理基础是心搏峰理论和 最佳心率范围理论,体育课中应有心率达 最高水平的心搏峰,提高心肌收缩力、每 博输出量;同时也应有最佳心率范围。

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强度...

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强度...

1.什么叫运动负荷?就是指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总和。

如:100米跑,最好成绩是12秒,12秒就是他的最大强度,100米跑4次,就是他的量。

2.什么叫运动强度?就是通过运动对人体技能刺激的深度。

刚才说的100米跑12秒就是他的最大强度。

举例:有一题目是:一名学生100米最好成绩是12秒,老师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按80%的强度跑4组,请问每组的成绩是多少?(12秒除以0.8等于15秒)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计算公式:径赛项目是用成绩除以强度,田赛项目是用成绩乘以强度。

如跳高2米,就是2米乘以0.8等于1.6米。

3.什么叫平均心率?就是一堂课中平均每分种的心跳次数。

一般地说,学生课堂平均心率在120-130次∕分为小运动量,130-150次∕分为中等运动量,160-180次∕分为大运动量。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安静心率有差异,所以,用心率指数来表示一堂课的运动量。

4.什么叫心率指数?指课堂的平均心率除以课前安静心率。

一般说心率指数 1.21-1.3属于小强度,1.4-1.5属于中等强度,1.6-1.8属于大强度。

5.什么叫练习密度?是指练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总时间之比。

一般说课堂练习密度掌握在30-35%为宜。

6.什么叫运动生理曲线?是指在体育体育课中,听课者随机抽几名学生作为代表,在体育课进程中,定时测量脉搏,并标在准备的曲线图上。

它可以反应一堂体育课中,学生承受生理负荷在不同时间段的大小,更可以反应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不同时段安排学生运动量是否科学。

根据多年的实践,体育课中的生理曲线,大致有以下几种:前低后高型、前高后低型、双峰型、踞齿型和不规则型一般地说,前低后高型和双峰型较为科学,而其它图型,特别是踞齿型和不规则型就明显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项目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明显不合理。

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学生活动时间较少,器材不足,影响学生练习次数,都有可能出现以上的不合理图形。

所以,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材教法是否科学合理,也要看学生在一堂课中是否承受了合理的运动负荷,这是体育课和其它学科的根本区别。

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

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

启迪·2019年第10期课堂纵横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小学崔静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亦称“运动量”、“运动刺激”。

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主要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方面,通常我们所说的运动负荷也指生理负荷,也就是我们身体在生理方面所承受的训练刺激。

那么在体育课中,怎样的运动负荷才是合理的呢?体育教学中,过大、过小的运动负荷都是不合理的。

过小达到不运动的效果,过大则超过学生身心所承受的限度,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呢?一、根据课的不同部分进行合理安排新课标要求全课平均心率至少要达到130次/分钟,一节体育课按照内容可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在开始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常规,宣布课堂内容的阶段,这时候的心率为安静时的心率,心率在60~90次/分;准备部分,是为了防止受伤,身体进行预热,心理做好准备而进行基本的身体练习,运动负荷为低强度,合理的运动心率在90-110次/分;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的运动负荷是中高强度,合理的运动心率为120~160次/分;在结束部分,主要进行整理活动和教师总结,是学生心率的恢复期,运动负荷为低强度,心率在90~110次/分。

我们平时一节体育课为40分钟,假设开始部分为2分钟,准备部分6分钟,结束部分4分钟,那么基本部分18分钟左右。

如果不合理安排,那么运动负荷则会低于新课标要求。

如何做好,那么就在于我们体育教师对于课堂每个部分时间以及内容的把握,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教学中精讲多练,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做到适度适量。

二、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主要有两方面规律,即生理规律和心理规律。

生理规律可细分为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运动规律等。

而体育课运动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息息相关,但是要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进行合理安排,应采取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

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谈体 育课 中的运 动 负荷
申艳 杰
体 育课 的目的在于通 过各 种形式 的身体 练习 ,使学生增 进健 康 ,增 强体质 。从 生理学 的角度来看 ,既使学 生身体 各器官 的工 作能力得到提 高,为 了实现 这一 目的,就要施 以条件负荷。 练 习密 度 、数量 、强度 、时间和完成质 量 ,在 体育课 中决 定 了运动 量的 大小。在 体育课 中运动负 荷的大 小要和 学生 的基 本条 件相适 应 ,运 动负荷 过小达不 到练习 的效果 ,也不 利 于运动技 能 的提高 ,尔运动负荷过大 ,则会对学生 的身体产 生伤害。 体育课 中 ,一般用 每分钟平 均脉搏来衡 量运动 负荷 的大小 , 但 由于心率 的测量 较麻 烦 ,一般 在体育课 的实 际教 学 时 ,常用观 察法 ,主要 从学生 的面色 、呼 吸 、出汗量 、联系积 极性来 观察 。 如 学 生 出现 面色 发红 ,出汗 量较 多 呼吸 幅度 显 著加 大 、运 动不 稳 、精 神 不集 中等现 象 ,为 运动 负 荷过 大 的反 应 ,应减 少运 动
块 砖 以最 快 的速度 从 一楼跑 到四楼 ,测 出 自己的做 功 、功率 和机 械效 率 。实验 由学 生 自己设计 案 ,自己进 行测量 、记 录 、计算 、 设计 表格 填数据 。学 生通过对 自己的 亲身感受 和确凿 数据进行 回 忆 、对 比 、联想 、分析 ,终 于明 白了道 理。这 比我 在课 堂 自己演 示 ,枯燥讲 学要好 得 多。这样 , 在教 师演示 的 同时 ,学生 也可 以 自己动手操 作 , 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注重 理论 联系实际 。使 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 量联系学 生身边 的实物 ,如 “ 摩 擦”一 节 ,教材用 推大衣 柜 的方式导 出 ,教 室里 没有 ,但有 电视柜 ,因此 ,让 学生 推电视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影响因素安排策略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所以体育课上就必须强调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认识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一般与运动负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组织措施,讲解示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5.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与评估

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与评估

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与评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经常遇到如何安排运动负荷的问题。

运动负荷过小,学生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小,生理适应性变化也小,机体机能得不到提高,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引起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恰当地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提高教学质量,弱强学生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如何安排一节课的运动负荷1、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规律,一节课比较合理的运动负荷就是不规则的从低到高逐渐上升,一般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课后五至十分钟恢复到课前水平。

2、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以大多数学生的机体水平为准,个别学生区别对待,分别提出不同要求进行调整。

3、根据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材性质的不同组织教法也应不同,始终保持运动负荷适中,使一切练习均在有氧代谢的条件下进行。

二、如何正确测定一节课的运动负荷《体育理论》关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中指出,运动负荷的测定主要有观察法和生理测定法两种,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1、客观法仅从学生的外部表现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由于没有具体标准,所以不够准确,又较难正确掌握。

应结合《运动医学》中关于“疲劳程度的标志”比较准确又宜掌握。

2、生理测定法比较客观准确。

由于条件限制,通常只采用脉搏测定法。

但脉搏测定法也没有量化标准,只能从绘制的脉搏变化曲线图上分析,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应增加“中学生体育课运动量指数评定表”,有量化标准,比较确切。

详见下表:中学生体育课程运动量指数评定表(摘自《中学体育教学基本知识问答》)三、如何计算和评估一节课的运动负荷1、计算方法:采用《中学体育教学知识问答》中关于“计算运动量指数公式”。

运动量=使用“点算法”计算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

即:X=[X=课中学生每分钟脉搏频率的平均数。

X+X2+Xn……=上课后一至几次每分钟脉搏数。

n=课中测量脉搏的次数(不包括课前安静状态脉搏的次数。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的 概 念 ,适 宜 运 动 负 荷 的概 念 ,疲 劳 师 在 学 生 身 体 练 习 过 程 中 ,通 过 视 觉 法 。 观 察 既 要 注 意 发 现 学 外 部 的 运 与恢 复的过 程 ,超量 恢复理 论 ,以及 观 察 学 生 运 动 后 的 生 理 反 应 在 外 部 表 动 生理反 应 ,也要 注意 发现学生 内在
关 键 浏 :体 育课 ;合 理 安 排 ;调 节 ;运 动 负荷 ;方 法
中 分类号 :G6 3 3 . 9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弓
体 育 课不 但 要 有 运 动 负 荷 , 而 能 发挥理论 固有 的价值 ,才能指导 实 的结 果 ,其结 果是否 与预想 的效果一
且还 要 合 理 安 排 与 调 节 运 动 负 荷 。 那 践 。反之 ,就是纸 上谈兵 。如 :一些 致 ,表 征着运 动负荷 是否合理 。一致
体育课教学质 量
u F = ∽ m0一 l L] _ 0 【 f 【 编 者按 】 :本专题 的讨论主题是 “ 影响体 育课教 学质 量的运动 负荷科 学性 问题 ” 。体 育课 一味 追 求过 大的运动 负 荷 ,必将 淡化运动技术教 学,也会损 害学生健康 ,影响 学校正常教 学。建议提倡适 宜的运动 负荷 ,那 么,什 么才是体


理论法
、 教 师 , 由于这 方 面理 论 与知 识 缺 学 习 3 0 米 快 速 跑 ,学 生 经 过 几 次 练 习
体 育课合理 安排与调 节运动 负荷 乏 ,使 得 他 们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没 有 掌 之 后 ,如 果 学 生 都 没 有 出 现 “ 微喘、 的理 论法 ( 简称理论 法 ),是指在 合 握 理 论 法 ,不 知道 如 何 合 理 安 排 与 调 徽 汗 ” ,那 么 说 明 跑 的 距 离 和 强 度 不 理 安 排 运 动 负 荷 原 则 指 导 下 ,依 据 课 节 运 动 负 荷 ,将 体 育课 上 得 也 是 热 热 够 , 需 要 增 加 距 离 加 大 强 度 。 反 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