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评定

实验方法和步骤
• 4、计算整个课的平均生理 负担量(M): M=(∑X1+∑X2+∑X3+…… +∑X15)/t
实验方法和步骤
• 5、计算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指数:
生理负担量指数值 =M/课前安静时脉率
实验结论与分析
• 一、生理负担量指数的评价 用计算出的生理负担量等级的数 值,在表中查出相应的运动负荷等 级。一般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等级以 中等较为合适。
高峰偏后型。 即课的开始,生理曲线 逐渐上升,到课的后半 部分达到最高,然后, 逐渐下降。 复习课,应以高峰偏后 型为好。
双高峰或多高峰型。 即生理曲线在课上出现 多次高峰。 综合课 ,以双高峰或 多高峰型为好。
1. 2.
3.
4. 5.
开始部分心率: 80次/min(3)、86次 /min(6) 准备部分心率:90次/min(9)、105次 /min(12)、110次/min(15) 基本部分心率:128次/min(18)、130次 /min(21)、142次/min (24)、146次 /min(27)、154次/min(30) 、158次 /min(33)、178次/min(36)、140次 /min(39) 结束部分心率:115次/min(42)、85次 /min(45) 课后10min的心率:80次/min(55)
表:生理负担量指数评定表 生理负担量指数 2.0~1.8 1.8~1.6 运动负荷等级 最大 大
1.6~1.4
1.4~1.2 1.2~1.0
中等
小 最小
实验结论与分析
二、对脉率曲线进行评价
若曲线从开始部分逐渐升高并在基 本部分达到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 课后10min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则 说明课的总负荷量及各个部分的负荷 量较为适宜。
评估幼儿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评估幼儿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运动量是指幼儿在活动时身体所承受的活动负荷。
幼儿体育活动应保持适宜的活动量,太小达不到运动目的,太大会造成疲劳甚至运动损伤。
主流的测定幼儿运动的方式,有测定乳酸阈值、运动靶心率心率和运动负荷观察法。
测定乳酸阈值测定乳酸阈值需要在运动过程前、中、后对幼儿进行多次采血,显然这种方法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进行,而且多次采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痛苦。
测定运动靶心率另一种方法就是测定幼儿运动的靶心率,即达到最佳运动效果的适宜心率范围,一般需要幼儿佩戴心率带,测定幼儿心率变化,但是心率测定的设备(心率带、心率表等)价格不菲,也不是家长和幼儿园能负担得起的。
简易运动负荷观察法但是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采用观察法来大致评估幼儿当前的运动负荷。
观察指标分为活动中和活动后两个过程,活动中主要有幼儿的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情绪6项指标,活动后主要有食欲、睡眠和精神状态3项指标。
我们把幼儿运动中的疲劳程度分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一般轻度疲劳是幼儿达到的理想锻炼效果,对机体发育有利;中度疲劳需要教师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并适时停止活动,重新设计活动符合;重度疲劳需要教师和家长立即停止进行的活动,让孩子休息,并观察孩子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并重新设计活动负荷。
以下就是这几项指标幼儿不同运动量的具体表现:一、活动中1.面色:稍红(轻度疲劳)相当红(中度疲劳)十分红或者苍白(非常疲劳)2.汗量:不多(轻度疲劳)较多(特别是肩带部分)(中度疲劳)大量出汗(特别躯干部分),颈部和衬衣上出现白色盐迹(非常疲劳)3.呼吸:中速较快(轻度疲劳)显著加大(中度疲劳)呼吸急促、表浅,节律紊乱(非常疲劳)4.动作:动作准确步态轻稳(轻度疲劳)动作摇摆不定(中度疲劳)动作失调,步态不稳用力颤抖,反应迟钝(非常疲劳)5.注意:注意力集中(轻度疲劳)能注意力集中,但不稳定(中度疲劳)注意力分散,已经转移(非常疲劳)6.情绪:情绪愉快(轻度疲劳)略有倦意(中度疲劳)精神疲乏(非常疲劳)二、活动后1.食欲:饮食良好食欲增加(轻度疲劳)食欲一般,有时略有降低(中度疲劳)食欲降低,进食量减少,甚至有恶心呕吐现象(非常疲劳)2.睡眠:入睡较快睡眠良好(轻度疲劳)入睡较慢睡眠一般(中度疲劳)很难入睡,睡眠不安(非常疲劳)3.精神:精神爽快,情绪好,注意力稳定(轻度疲劳)精神略有不振,情绪一般(中度疲劳)精神恍惚,心悸,厌倦练习(非常疲劳)最后说两句那么有朋友会问,这么多观察指标是否有等级评分?是否要根据总分来判断幼儿是否运动过度?请注意,这不是科研量表,只是方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活动及时观察幼儿运动量的简便方法,如果幼儿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指标中出现任何一项显示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的表现,那么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了。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中人体从应力、强度、时间以及其他因素获得的负荷程度。
运动负荷是一个主要影响神经机能遗传性和素质性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运动负荷测评是指通过测量学生体能素质的等级、计算运动负荷量、评定能力变化,从而确定调节运动负荷的相关措施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测评学生的运动负荷,需要合理的测量手段,并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负荷程度。
对于儿童学生,可以采用分类法或任务法来测量其运动负荷程度。
其中,分类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将学生分为差、中、好,尽量保证强度较高的学生和强度较低的学生组分比例相当。
任务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给学生分配具体的运动任务,依照不同任务而调整强度;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采用各种技术和表现手段。
除了运动负荷评估之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定制出特定的训练计划,以实现更协调、更有条理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调节训练强度,并且完善体育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和个人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动负荷测评和调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从而培养出一支有可持续竞技能力的学生队伍。
在此,我们强烈建议学校和教师采用运动负荷评估及其相关调整措施,正确和有条理地对待学生运动负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体育课获得健康及前景。
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1. 最大摄氧量测定法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在运动中有效利用氧气的最大能力,它是评价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最大摄氧量测定法是通过使用特定仪器测量参与者在跑步、步行或自行车上运动时呼吸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来计算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这项测试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通过多个阶段的运动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测量最大摄氧量的目的。
2. 心率变异性测定法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之间的间隔变化,它是一种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指标。
运用HRV测定法,可以确保运动负荷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训练效果。
一般情况下,通过监测器测定参与者的心跳,然后通过软件计算出心率变异性。
3. 乳酸阈值测定法乳酸阈值是维持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稳定的最大运动强度,它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参与者运动时的血乳酸浓度,在阈值上或以下的运动状态下监测,可确定乳酸阈值。
4. 最大心率测定法最大心率测定法是通过运动测试减少心跳数目的方法,从而评估参与者的最大心率。
在测试过程中,参与者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直到达到最大心率为止。
5. VO2max预测测定法VO2max预测测定法是根据个人的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基本信息,使用特定的公式或设备来预测个体能量代谢最大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相对便宜,适合普通人群的运动负荷评估,因为它不需要运动实验室设备或专业技能。
6. 功率阈值测定法功率阈值(FTP)是一个人在最大耐力条件下所能维持的功率负荷,它通常用于骑车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评估。
由于肌肉在面对持续高负荷时的特性,功率阈值测定法被用来判断个人的身体适应性。
7. 心率峰值测定法心率峰值是指参与者的最高心率,这个值可以区分参与者在不同训练阶段难度系数的运动强度。
心率峰值测定法利用心率监测仪器测定参与者的心率,同时运动负荷逐渐加大。
8. 运动负荷测定法运动负荷测定法是通过识别参与者在运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来测定运动负荷的程度,从而设计最合适的训练计划。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1)量和强度是构成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2)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生理负荷的两个层面.学生做完身体练习之后,心率、血压等都会发生变化,测得这些变化的数据,称为负荷的内部数据,而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为负荷的外帮数据.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相对的.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能不同,反之也如此.在安排和分析负荷时,既要考虑外部数据,又要考虑负荷的内部数据
(3)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①休息的量是指在负荷后机体体力恢复前休息时间的长短.例如,在体育课、上跑60米×3,跑完第一次休息2分钟,跑完第二次休息3分钟,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等.休息的量不同,对机体的影响明显不一样.恢复
的强度是指在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过程的水平.例如上述实例中学生跑三次60米,跑完第一次后休息2分钟,心率从140次/分降到110次/分;跑完第二次后休息3分钟,心率从145次/分降到115次/分;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心率从150次/分降到100次/分,可看出机体恢复水平是不同的..。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手测脉搏。
运动负荷也被称为运动量,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的负荷量以及所消耗的热量,产生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强度与量。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运动负荷一般会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还有动作的准确性以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负荷的大小。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体育锻炼对于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而是运动负荷。
通常来说,运动量比较大的人,心脏会更加强壮,所以心率会比常人慢,肺活量也会相应的更大。
运动负荷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观察法 • 观察运动员运动 负荷后面部表情、 身体形体。如,运 动后脸色发白、嘴 发紫、不愿说话、 坐在地上不肯动, 这说明负荷过大。
诊断方法
• 技能诊断
• 如:武术中 马步 冲拳 刚开始练习 时马步四平稳健 ,冲拳有力,等 到达一定负荷时 腿发抖马步不稳 ,拳打无力,动 作变形。
以下两个特征表现
• 二:负荷强度可以通过练习速度、单次负 荷重量、练习时间的密度以及难度表现出 来。 • 如:举重50kgX3/组 • 50kg是负荷强度 • 100米X5组 间歇30s • 所用的时间大小是负荷强度
诊断方法
• • • • • • 生理 1.心率测量法(220—年龄)X60%~85% 如我(220—22)X60%~85%=118~168 超过说明负荷偏大,反之偏小。 2.血液中的酸碱度含量 正常情况血液中酸碱度含量 PH(7.35~7.45) • 负荷后会上升。
运动负荷诊断
•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 化主要是在训练负荷 的影响下产生的。运 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 绩以及竞技能力的变 化,都与其所承受的 训练负荷的质与量有 着密切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下两个特征表现
一:负荷的量可通过练 习次数、训练时间、 练习距离、负荷重量 等特征表现出来。 如:举重40kgX5/组 =200kg 这里的200kg就是 负荷总量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1. 心率监测:使用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根据特定的心率区间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可以使用卡尔沃氏公式计算出最大心率,并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
2. 累计距离:累积跑步、步行、骑车等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单位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在跑步中,可以根据每公里的时间来计算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3. 主观感受:体育和健康专家认为,个体主观感受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自我评估量表,如Borg RPE(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量表,让个体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评估运动强度。
4. 加速计:加速计可以测量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计算出每个时间段中的加速度和变化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使用手环或运动手表采集运动数据,评估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简便方法并不是精确的,因为它们无法较好地考虑个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史等因素,而运动的负荷也受伤害、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多个方法结合起来评估运动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的把握事关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质发展的大事,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宜的负荷量,首先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再确定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练习的次数。
在体育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引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
望,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如若学生精神饱满,运动欲望较强,可以适当的增加预定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减少运动负荷。
在练习过程中也要再仔细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调整运动负荷。
闻,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这里我们主要用“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负荷情况,在教学中听到学生在运动中呼吸比较急促,喘息的比较厉害,则应降低他们的运动负荷。
相反,则增加其运动负荷。
问,其实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练习者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负荷量的大小。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询问学生练习的感受。
另外,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作息、饮食及学习时间等情况,对制定适宜的运动负荷也是有帮助的。
切,在运动过程中,除去环境、心理刺激或疾病等因素外,心率和运动强度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用心率(脉搏)来换算运动强度是非常简便且可靠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比较适宜的运动负荷,最好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自测心率,然后采用年龄减算法(运动适宜心率=180-年龄)来判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
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
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
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
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
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
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9.作业安排:教师在下课前要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果大多学生额头出汗,气息不平,则表示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也可和部分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问他们感觉如何,活动内容等。
最科学的方法是检测学生(运动水平一般)的心率,一般可以估计出,心率如果在每分120次左右,说明有中等运动负荷,心率在100——120次左右表示低运动负荷。
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心率,可以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
实践中,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主要体现在根据运动任务、对象的水平、年龄阶段及规律这些方面做相应的构思,切忌盲目的加大负荷,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相对的,对于绝对值同等的运动负荷,其对不同人体的刺激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这是人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及个体在不同时期承受负荷最大限度的能力具有变异性特点所决定。
所以,体育作为学校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对增强体质、掌握与提高运动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锻炼只有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防病和健身的效果,但运动负荷超出一定上限就可能出现危险。
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时,必须遵循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则,一定要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1.自我问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控制练习的数量和次数,适当延长和提高休息时间和频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冬季大课间活动如果进行大运动量的长跑要注意进行集体恢复,做好
整理活动,比如跑三圈可以走一圈在回教室或上体育课;紧接着上体育课的班级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控制运动量,以提高体育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