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会直接影响:一是,技术学习的熟练程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二是,生理机能的负荷承载的锻炼程度,即:体质健康;三是,意志力磨练程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动负荷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1.相关的概念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

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

分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

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学术文献数据库)。

运动心理负荷的简称。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平接近,争夺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2.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1]。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又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如图1)。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水平,能使所教的对象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从实处做起,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上好每一节课。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国家提出的培养合格人材的标准。

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在工作中往往是难以掌握好的。

多年来,通过认真总结,有了一定收效,使得体育课安排合理,学生上课积极性高,效果显著。

具体做法如下: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中学体育课一般为45分钟,合理运用时间的41分钟,那就是:课的密度:41/45×100%=91%课间时间我们可分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措施、观察与帮助等。

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

?如:学生练习时间为840秒,那么一节课时间合成秒后即:45×60=2700秒,计算学生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比例,演算公式为:(学生练习时间)÷全课时间=(840/2700)×100%=32.1%所以力求一次课学生练习时间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我们知道一堂课中学生做练习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比例为课的练习密度,?那么在45分钟的一次课中准备活动练习时间为6分钟;基本部分练习时间为13分钟结束部分练习时间为3分钟30秒。

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就必须解决与此项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近两年我们对伊盟的初、高中7所城镇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观摩测试。

运动密度采用电子秒表计算每节课的实际练习时间,生理负荷采用心率遥测仪,对无疾病、没有经过训练、心率在60~90次/分的学生中,跟踪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试。

经过测试分析,7所学校12节体育课平均练习密度为初中11.1%、高中19.3%,课的基本部分练习密度为初中16.7%,高中16.7%。

平均心率初中为118.3次/分男,102.4次/分女;高中111.9次/分男,125.4次/分女;平均心率指数初中为1.4男,1.5女,高中1.4男,1.5女;各年龄段,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

如果能按照这些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心身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会较圆满地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像呼市地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45,平均心率144.3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8%,基本达到大纲要求。

伊盟地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项指数不但低于呼市,而且也低于各年龄段所规定的基本指标数,不难看出伊盟地区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低于呼市。

实践证明,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也不利于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的短缺,场地、气候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低,不能依据学生、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实际,科学地设计教案,预估并基本保证每节课学生所能承受的密度与负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体育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会直接影响:一是,技术学习的熟练程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二是,生理机能的负荷承载的锻炼程度,即:体质健康;三是,意志力磨练程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动负荷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1.相关的概念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

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

分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

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学术文献数据库)。

运动心理负荷的简称。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平接近,争夺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2.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1]。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又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如图1)。

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

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

知识文库 第14期129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梁键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体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体育训练密度与运动负荷对于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并把握好度的大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育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积极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之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 全面认识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及影响因素 1.1 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学生们练习的总时间与某体育课课时总时间的比例,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与掌握运动技能情况重要指标。

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合理地利用时间进行上述活动,并进行科学的合理安排,保证运动时间,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老师所授予的体育技能。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与运动强度,其又称为生理负荷,是指人体受身体训练的刺激而引发的生理反应。

由此而知,在体育训练之中,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自我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安排合理有效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积极有效的成果,将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2 影响因素(1)对练习密度的影响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体育课运动密度的因素有许多,因情况与背景的变化而也将会产生相应不同的结果。

在影响训练密度中最主要的两方面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积极学习,配合老师积极掌握体育技能,同时体育教师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与管理体制,才能增加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密度,实现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除了这两方面之外,同时,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天气情况、训练场所、环节、器材等方面也将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密度,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全面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合理有效安排训练时间。

(2)对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运动负荷包括运动强度与训练量,因此,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包括运动强度与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另一方面,训练时的速度与负重量又影响着训练的强度,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运动时间是指在某一次体育教学中的训练总时间或者是某一各训练的间歇时间,其持续的长短与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大小成正比。

十佳优秀教师颁奖词之令狐文艳创作

十佳优秀教师颁奖词之令狐文艳创作

林丽萍:她是学生又怕又敬又爱的班主任,是高语教研团队的中流砥柱。

她恪尽职守,孜孜不倦。

她的优秀不仅得益于自我成长,更成功于带动与引领。

这一切都缘于她的热爱和责任,一份执著与追求。

她不奢求有自己的印痕留下,只为一扫青天,让鸟儿展翅飞翔。

令狐文艳聂志君:她内心涌动着如火的热情,洋溢着青春飞扬的笑脸,像永绽不败的玫瑰红颜。

她永远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战士,慧眼熠熠,迎接挑战。

她用人格魅力抒写师之道——真心,爱心,也诠释了自己跃动、精彩的生命张力,用心谱写着她执着的教育志向。

郭琳洁:在工作中她如春雨——润物无声;在生活里她如花朵——灿烂绽放;他的一言一行恪守着职业的准则;她的一举一动诠释着团队的风采;她的一喜一忧牵动着孩子们的视线。

她孜孜以求,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用智慧锻造着美丽的课堂风景,自己也成长为优秀的班主任、教研带头人。

她的生命和教育一起翩飞成长。

金磊:她用音乐般的语言,帮助学生从容着紊乱的步伐,用振奋人心的号令,帮助学生挺拔着稚嫩的身躯。

她一次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娴熟振奋地指挥,热火朝天地排练,铿锵有力地朗诵,满满倾泻地都是为教育奉献一生的激流。

时间之水匆匆流去,但她在每一方水面上都激起了奉献而又美丽的浪花。

史雪琴:她却有着冬的宁静与洁白,无数个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瞬间的叠加,涤荡着你对生命最深刻的顿悟——实实在在每一天!有了她,就拥有了值得回味的感激和喜悦;有了她,就拥有了生机勃勃,盎然绿意。

阳光下快乐飞舞的她、用真心牵引着孩子们寻找着心灵的春天。

她始终以默默无私、执著淡定描绘着属于他的水墨人生。

朱海静:她韵致淑雅、淡泊从容、文雅睿智,她以四两拨千均的淡定从容将自己所带的班级、所领导的年级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作为数学教师,她积极投身教研教改,求实不忘创新,她把慈母般的爱都传递给了学生,却从不在意是否能有回报。

她是一朵清新淡雅的百合,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一位真正的忘我者。

陈敏:她清新的短发,尽显从容自信。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会直接影响:一是,技术学习的熟练程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二是,生理机能的负荷承载的锻炼程度,即:体质健康;三是,意志力磨练程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动负荷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1.相关的概念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

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

分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

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学术文献数据库)。

运动心理负荷的简称。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平接近,争夺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2.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1]。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又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如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两个指标。

令狐文艳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

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伍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

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种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安排得是否得当,应建立如下指标:
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负荷能力,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间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3、观察教学方法、技巧的应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

4、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是否发动学生相互保护和相互帮助,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

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可建立如下考查指标:
1、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遵守了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2、运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来安排。

3、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

4、运动负荷安排是否考虑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安排运动负荷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其他体力负担量、气候变化以及学生的生活制度等因素。

6、是否考虑到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的测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学生自我感觉法。

3、生理测定法。

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

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

课中学生的平均心率与课前相对安静时的心率比,叫心率强度指数。

该指数在2.0以上为最大,1.8—2.0为较大,1.5—1.7为中等,1.2—1.4为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