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司马迁写史记-作文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最新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最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5篇司马迁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他忍受了命运的屈辱,发奋写成《史记》。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篇一师:(图画,音乐)同学们,知道今天学习哪课吗?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师:课文读了吗?读了几遍?生:三遍,五遍,十遍……师: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有没有回头想过,什么叫“发愤”?生:(举手,未及发言)师:先不要急着发言,一起读!(课题为:司马迁写史记)师:再读!(课题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发愤”变得粗、大、斜、红,并伴一声摔碎玻璃的声响)师:不用举手,凭你的直觉说。

生:发愤就是很坚决。

生:发愤就是很努力。

生:发愤就是决心做好一件事情。

生:发愤就是一定要完史记。

……师:(指投影)看到这里的“发愤”了吗?这样写是想表达我对它的理解,你想上来写吗?请。

生:(陆续有4个学生上黑板,根据各自的理解,写出“发愤”)师:(指“发愤”)意志坚定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态度坚决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义无返顾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不顾一切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面对司马迁的“发愤”,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想问什么?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生: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生: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师:《史记》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价值?(相机板书三个“?”。

)师:是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对司马迁这个人,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对司马迁发愤写出的这部著作,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生:受黄河文化的影响。

生:受父亲的影响。

生:他想记录2600年的历史。

生:他牢记父亲临终嘱托。

师:(出示父亲说的话。

)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

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临终临终嘱托的份量。

(自由读)师: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司马迁及史记篇一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鲁迅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二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

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

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三五年级时,老师给我们上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之后,我非常想了解司马迁和他的故事。

可是没有时间。

暑假终于到了,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司马迁的故事》,然后回家细细地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司马迁从出生到逝世发生的事情。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从小生性好奇,很有志向也很好学。

司马迁9岁时,通读《诗》和《书》,10岁时,能诵读《左传》、《春秋》、《国语》等古代史籍,还拜孔安国和董仲舒为师。

司马迁成年之后,四处游历,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

之后数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在“封禅”的路上,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去世了。

司马谈临终时拉着儿子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帮自己把这400多年来,应该列入史册的人物都记载下来。

有志者事竟成的作文司马迁六年级

有志者事竟成的作文司马迁六年级

有志者事竟成的作文司马迁六年级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有志者事竟成的作文:司马迁(六年级)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励志故事,关于一位叫司马迁的伟人。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写下了《史记》这部绵延两千多年的不朽巨著。

你们可能会问:"写一本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嗯,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记录了从上古时期到西汉初年130多年间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实。

想想看,要查阅那么多典籍文献,整理出上万字的内容,费尽了多大的心血啊!司马迁从小就很聪明好学,对历史特别感兴趣。

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毅然放弃生活优渥的机会,成为一名编修官。

可是,当时朝政腐败,权力斗争激烈,他为了说句实话,竟被无辜地阉割了!这对于一个男子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巨大悲剧。

你以为他就此放弃了吗?并没有!司马迁坚持自己的理想,耗尽十几年心血,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

尽管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对待,他仍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充分体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格言。

同学们,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司马迁那样,怀着坚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和挫折,也要百折不挠、坚持到底。

只要我们有过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路的重重阻碍,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司马迁先生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怀着不屈的志向,并为之付出持久的努力,任何困难和磨难都无法将我们击垮,我们终将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攻克重重难关,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圆梦成真!让我们像司马迁先生一样,永远怀有远大的理想,努力奋斗,终将成就一番事业!以上就是我写的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小学生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2标题:有志者事竟成的作文——司马迁大家好,我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你们知道司马迁是谁吗?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史学家,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作文600字左右(优秀3篇)

史记作文600字左右(优秀3篇)

史记作文600字左右(优秀3篇)史记作文600字左右篇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开头语,正好反映了我们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

今天,我就读了这本由历史学家司马迁,耗尽一生心血的著作《史记》。

史记主要叙述了三皇五帝到西汉灭亡,揭露了当时封闭社会君主的残暴,也有一代伟人英雄背后的故事,还看到了当今社会的影子,令人深思。

其中,我最敬佩也是最喜爱的人物是蔺相如。

他不仅口才一流,还懂得随机应变,令人信服。

带和氏璧与秦王见面时,让虎狼之国国君完璧归赵,廉颇妒忌蔺相如故意为难他,他却毫不计较,秦王对赵王发难,蔺相如让他自食其果。

不仅智勇双全,而且识大体,明大义,这样的英雄。

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学习。

君、臣、民,三者拧成一条绳,国家才能安定,才能长久。

可见,主心骨的力量最为关键。

我认为,这股力量的名字叫“善”。

以善行天下,以善治天下。

像纣王,像晋灵公这样的昏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昏淫无道,不正是无善、不顾百姓的疾苦吗?像尧、舜、重耳这样的善君王,身知百姓疾苦,便会救灾救难,国泰民安。

同时,君主身边的大臣也应善。

只可惜真正像屈原这样的善臣有许多受到了冤枉,但像赵高这一类的奸臣,只会使国家走向灭亡。

我们虽然不能以善治天下,但可以以善行天下。

积善积德,过清白人生。

回顾历史,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们现在国泰民安,人与人和平相处。

而许多小国战火不断,那里的人民过着惊魂不定的生活,说不定哪一天小命不保。

我们的生活虽没有美国那么发达,但我们过得富足、美满。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生活,永远这样过下去。

善,人间的真善美,仁礼谦孝的传统美德,永远发扬下去。

史记作文600字左右篇2我从小大读过许多书,但有一本书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

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故事》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关于史记作文450字(精选5篇)

关于史记作文450字(精选5篇)

关于史记作文450字关于史记作文450字(精选5篇)关于史记作文45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史记作文45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史记作文450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关于史记作文450字篇1《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之一。

它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写的中国古代史实和传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史记》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简洁、质朴、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它也记录了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丰富了历史的内容,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生平和事迹,还通过他们的思想、性格、情感等方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同时,它也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传递了许多道德和价值观,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总之,《史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史书,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它的人物传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关于史记作文450字篇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经典巨著,被誉为“中国史学之最”。

它是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一部以纪传体为主,杂以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多种体例的通史。

史记的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哲学、医学、天文、地理、水利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史记的史料价值之高,在于其记述的翔实、准确。

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也向当时的学者请教,因此能够做到言之有据,不妄言。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故事一说到司马迁,我们不觉而然地会说到他的《史记》,而司马迁原本可以避开遭宫刑的惨祸,但却能直言直谏,替大将李陵说话,这样一来却得罪了汉武帝,汉武帝很生气,决定处死司马迁。

最后因为司马迁还有些利用价值,汉武帝对司马迁用了宫刑,就因为遭过宫刑的司马迁才会忍辱负重,客观地记述史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记述在里面,这就是《史记》的价值之处。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是公元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夏阳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韩城高门村人,他的祖先都先后当过史官,到了他父亲司马谈时,司马谈却在龙门附近务农,直到公元前135年,司马谈才到长安做太史令。

这司马迁十岁时便能诵古文,向董仲舒、儒家孔安国学习,司马迁从小就有鲤鱼跃龙门的理想抱负,张骞出使西域回国后,张骞的见多识广,令司马迁很钦佩,决定学司马迁游西域和全国各地。

于是司马迁到各地考察,记述了各地风土人情,记述了各地风闻趣味。

司马迁游历全国各地,归来后,司马迁考上了郎官,公元前166年至公元前122年间,司马迁目睹了封建社会的残暴,宫廷的昏庸无度,公元前110年父亲司马谈病逝,司马谈临终前希望司马迁完成自己的遗愿。

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封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41岁的司马迁开始写《史记》。

公元前99年李陵因为深入匈奴腹地,又因自己与李广利不和,李广利只让李陵带一千兵马,又不给他支援,导致李陵被俘,最后投降匈奴王。

李广利虽胜犹败,李广利轻视匈奴,最后还是损兵折将。

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求宽恕李陵,说李广利虽胜犹败,导致损兵折将,司马迁只是表明自己的看法,但是汉武帝却感到很愤怒,决定把他处死,司马迁被下在了死牢,最后司马迁家人以五十万钱赎身,但死罪难免,活罪难逃,汉武帝以腐刑惩罚司马迁。

司马迁受到如此大辱,本想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后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希望他把历史写完,于是司马迁便开始著《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司马迁不以成败而片面地论英雄,鲁迅曾经夸赞司马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司马迁与《史记》篇1(2023-01-02 10:51:12)韩兆琦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学问、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穿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独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雄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中最感动人心的思想在今日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

司马迁汲取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进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公平友好地和谐相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伴侣。

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

这包括强调进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对单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从政治上对工商业者的卑视,而歌颂他们的本事、才能,并特地为他们树碑立传等等。

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剧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

《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司马迁是先秦士大夫优秀思想人格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史记作文600字(通用21篇)

史记作文600字(通用21篇)

史记作文600字史记作文600字(通用21篇)史记作文600字篇1这个寒假我读了由司马迁传写的《史记》,翻开《史记》我就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无与伦比的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样,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

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饱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备受屈辱。

但值得赞叹的是,在那般恶劣的境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奋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倍心血,终于出色的完成了作为一个史学家最顶尖的杰作《史记》。

单凭这一点,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样受人景仰。

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而最让我感慨的是,《史记》中有其他史学家想都不敢想,写都不敢写的内容对开国皇帝刘邦和当朝皇帝汉武帝的揭露及批判。

记录当朝皇帝的历史已经是一些史学家不敢恭维的事了,更何况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负面的事迹,这很容易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然而《史记》却完完整整的将他们一一收入书中,犀利,深刻地把他们内心的隐秘剖析得十分清楚,让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朝代,绝不带半点阿谀奉承之味。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

这也许正是《史记》为何如此珍贵的原因所在。

史记作文600字篇2近日,我又回顾了《史记》。

在这次阅读中,我的收获及感受都与上次大不相同。

《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文学家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遂自荐》。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事,都要有勇气尝试,不能连推荐自己的勇气都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避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
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着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这些着名的着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

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着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着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

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

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

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

但他和他的着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