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时-反比例函数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含答案)

合集下载

反比例函数考试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考试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考试题(含答案)1. 对于反比例函数 $y = \frac{k}{x}$,已知 $y = 3$ 时,$x = 6$,求 $k$ 的值。

解答:当 $y=3$,$x=6$ 时,代入原函数得:$$3 = \frac{k}{6}$$解出 $k=18$,因此反比例函数为 $y=\frac{18}{x}$。

2. 已知反比例函数 $y=\frac{6}{x}$ 的图像和 $y=-12$ 的水平渐近线,求该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方程和垂直渐近线方程。

解答:由于已知 $y=-12$ 是反比例函数的水平渐近线,因此 $y$ 趋向于 $0$ 时,$x$ 的值趋近于无穷大或负无穷大,即垂直于 $x$ 轴。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因此垂直渐近线分别为 $x=0$ 和$y=0$。

同时,已知 $y=\frac{6}{x}$,可得 $x=\frac{6}{y}$。

将其化简可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方程为 $xy=6$。

因此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方程为 $xy=6$,垂直渐近线方程为$x=0$ 和 $y=0$。

3. 已知反比例函数 $y=\frac{12}{x-1}$ 的图像和点 $P(5, 2)$,求 $P$ 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对称点 $Q$ 的坐标。

解答:首先,求出点$P$ 关于直线$x=1$ 的对称点$P'(p,q)$ 的坐标。

由于直线 $x=1$ 为反比例函数 $y=\frac{12}{x-1}$ 的渐近线,因此$P$ 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 $0$。

点 $P$ 到直线 $x=1$ 的距离公式为:$$d(P, x=1)=\frac{|\ ax+by+c\ |}{\sqrt{a^2+b^2}}$$将反比例函数化为标准形式 $y=\frac{12}{x-1}$,可得:$$d(P, x=1)=\frac{|\ x-1\ |}{\sqrt{1+0}}=5-1=4$$因此,点 $P$ 到直线 $x=1$ 的距离为 $4$。

点 $P'$ 在直线$x=1$ 上,因此其 $x$ 坐标为 $1$,根据点 $P$ 和 $P'$ 的对称性,其 $y$ 坐标应该等于 $2-4=-2$。

反比例函数问题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问题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问题及答案1. 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函数形式。

它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y = \frac{k}{x}$,其中 $k$ 是一个常数,$x\neq 0$。

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 $xy=k$ 的形式。

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常会形成一个叫做双曲线的曲线。

- 当$x$ 的值趋近于零时,$y$ 的值趋近于正无穷大。

同样地,当 $x$ 的值趋近于正无穷大时,$y$ 的值趋近于零。

- 如果 $x$ 的值为正,则 $y$ 的值也为正;如果 $x$ 的值为负,则 $y$ 的值也为负。

- 反比例函数是一个单调递减函数,即随着 $x$ 的增大,$y$ 的值会减小。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3.1 电阻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和电流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当电阻增大时,电流会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流会增大。

这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3.2 速度和时间在某些情况下,速度和时间也存在反比例关系。

例如,当你以恒定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行驶时间越长,速度越慢;行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3.3 人均产量和劳动人口在经济学中,人均产量和劳动人口之间通常存在反比例关系。

当劳动人口增多时,人均产量会减少;当劳动人口减少时,人均产量会增加。

4. 总结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确定常数 $k$ 的值来确定具体的函数形式和图像特点。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专题解析附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专题解析附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专题解析附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直线y=﹣x+b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相交于A(1,4),B两点,延长AO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连接OB.(1)求k和b的值;(2)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C= S△AOB?若存在请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将A(1,4)分别代入y=﹣x+b和得:4=﹣1+b,4= ,解得:b=5,k=4(2)解: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4或0<x<1(3)解:过A作AN⊥x轴,过B作BM⊥x轴,由(1)知,b=5,k=4,∴直线的表达式为:y=﹣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由,解得:x=4,或x=1,∴B(4,1),∴,∵,∴,过A作AE⊥y轴,过C作CD⊥y轴,设P(0,t),∴S△PAC= OP•CD+ OP•AE= OP(CD+AE)=|t|=3,解得:t=3,t=﹣3,∴P(0,3)或P(0,﹣3).【解析】【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即可得到结论;(3)过A作AM⊥x轴,过B作BN⊥x轴,由(1)知,b=5,k=4,得到直线的表达式为:y=﹣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列方程,求得B(4,1),于是得到,由已知条件得到,过A作AE⊥y轴,过C作CD⊥y轴,设P(0,t),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上方.(1)若点P的坐标是(1,4),直接写出k的值和△PAB的面积;(2)设直线PA、PB与x轴分别交于点M、N,求证:△PMN是等腰三角形;(3)设点Q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位于P、B之间的动点(与点P、B不重合),连接AQ、BQ,比较∠PAQ与∠PBQ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k=4,S△PAB=15.提示: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1,把x=4代入y=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 ,得k=4.解方程组,得到点A的坐标为(﹣4,﹣1),则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2)解: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B(4,1),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设P(m,),直线PA的方程为y=ax+b,直线PB的方程为y=px+q,联立,解得直线PA的方程为y= x+ ﹣1,联立,解得直线PB的方程为y=﹣ x+ +1,∴M(m﹣4,0),N(m+4,0),∴H(m,0),∴MH=m﹣(m﹣4)=4,NH=m+4﹣m=4,∴MH=NH,∴PH垂直平分MN,∴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3)解:∠PAQ=∠PBQ.理由如下: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直线AQ的解析式为y=px+q,则有,解得:,∴直线AQ的解析式为y= x+ ﹣1.当y=0时, x+ ﹣1=0,解得:x=c﹣4,∴D(c﹣4,0).同理可得E(c+4,0),∴DT=c﹣(c﹣4)=4,ET=c+4﹣c=4,∴DT=ET,∴QT垂直平分DE,∴QD=QE,∴∠QDE=∠QED.∵∠MDA=∠QDE,∴∠MDA=∠QED.∵PM=PN,∴∠PMN=∠PNM.∵∠PAQ=∠PMN﹣∠MDA,∠PBQ=∠NBE=∠PNM﹣∠QED,∴∠PAQ=∠PBQ.【解析】【分析】(1)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 与y轴交于点C,如图1,可根据条件先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把点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k,然后求出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A的坐标,从而得到OA=OB,由此可得S△PAB=2S△AOP,要求△PAB的面积,只需求△PAO的面积,只需用割补法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PB的解析式,从而得到点N的坐标,同理可得到点M的坐标,进而得到MH=NH,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M=PN,即△PMN是等腰三角形;(3)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Q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为(c﹣4,0),同理可得E(c+4,0),从而得到DT=ET,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QD=QE,则有∠QDE=∠QED.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就可得到∠PAQ=∠PBQ.3.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3n),点B的坐标为(5n+2,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3)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5,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1)解:∵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2×3n=(5n+2)×1=m,∴n=2,m=12,∴A(2,6),B(12,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解得,∴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 ,y=﹣ x+7.(2)解: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7﹣a,由,消去y得到x2+(2a﹣14)x+24=0,由题意,△=0,(21a﹣14)2﹣4×24=0,解得a=7±2 .(3)(0,6)或(0,8)【解析】【解答】(3)设直线AB交y轴于K,则K(0,7),设E(0,m),由题意,PE=|m﹣7|.∵S△AEB=S△BEP﹣S△AEP=5,∴ ×|m﹣7|×(12﹣2)=5.∴|m﹣7|=1.∴m1=6,m2=8.∴点E的坐标为(0,6)或(0,8).故答案为(0,6)或(0,8).【分析】(1)由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得到n,m的值和A、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由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得到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得到方程组求出a的值;(3)由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和S△AEB=5,求出点E的坐标.4.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点C(3,1)(1)试确定上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点D(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C作直线AC⊥x 轴于点A,交OD的延长线于点B;若点D是OB的中点,DE⊥x轴于点E,交OC于点F,试求四边形DFCB的面积.【答案】(1)解:将点C(3,1)分别代入y= 和y=ax,得:k=3,a=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x;(2)解:观察图象可知,在第二象限内,当0<x<3时,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解:∵点D(m,n)是OB的中点,又在反比例函数y= 上,∴OE= OA= ,点D(,2),∴点B(3,4),又∵点F在正比例函数y= x图象上,∴F(,),∴DF= 、BC=3、EA= ,∴四边形DFCB的面积为 ×( +3)× =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C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2)须数形结合,先找出交点,在交点的左侧与y轴之间,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求出DF、BC、EA,代入梯形面积公式即可.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B (m,-2)两点,交x轴于点C.(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k=4×(-8)=-32.∵双曲线y= 过点B(m,-2),∴m=16.由直线y=kx+b过点A,B得:,解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2)解:观察图象可知,当0<x<4或x>1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解:∵O(0,0),A(4,-8)、B(16,-2),分三种情况:①若OB∥AP,OA∥BP,∵O(0,0),A(4,-8),∴由平移规律,点B(16,-2)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20,-10);②若OP∥AB,OA∥BP,∵A(4,-8),B(16,-2),∴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右平移1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③若OB∥AP,OP∥AB,∵B(16,-2),A(4,-8),∴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左平移12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P的坐标为(12,6)或(-12,-6)或(20,-10)【解析】【分析】(1)将点A(4,-8),B(m,-2)代入反比例函数y= (x>0)中,可求k、a;再将点A(4,-8),B(m,-2)代入y=kx+b中,列方程组求k、b即可;(2)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图象的位置可确定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的范围;(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直接写出.6.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与(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BD∥y轴,且BD⊥AC于点P.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1)当m=4,n=20时.①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②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答案】(1)①当x=4时,∴点B的坐标是(4,1)当y=2时,由得得x=2∴点A的坐标是(2,2)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解得∴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②四边形ABCD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由①得点B(4,1),点D(4,5)∵点P为线段BD的中点∴点P的坐标为(4,3)当y=3时,由得,由得,∴PA= ,PC=∴PA=PC而PB=P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BD⊥AC∴四边形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当四边形ABCD时正方形时,PA=PB=PC=PD(设为t,t≠0),当x=4时,∴点B的坐标是(4,)则点A的坐标是(4-t,)∴,化简得t=∴点D的纵坐标为则点D的坐标为(4,)所以,整理得m+n=32【解析】【分析】(1)①分别求出点A,B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表达示;②由特殊的四边形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是菱形和正方形,则可猜测这个四边形是菱形或是正方形,先证明其为菱形先,则需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运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会更好些;再判断对角线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2)要使m,n有具体联系,根据A,B,C,D分别在两个函数图象,且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或点C的坐标代入y= ,即可得到只关于m和n的等式.7.已知一次函数y1=x+m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1)求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C到x轴的距离为2,求△ABC的面积.【答案】(1)解:∵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点A的横坐标为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解得y=6,∴点A的坐标为(1,6),又∵点A在一次函数图象上,∴1+m=6,解得m=5,∴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5(2)解:∵第一象限内点C到x轴的距离为2,∴点C的纵坐标为2,∴2= ,解得x=3,∴点C的坐标为(3,2),过点C作CD∥x轴交直线AB于D,则点D的纵坐标为2,∴x+5=2,解得x=﹣3,∴点D的坐标为(﹣3,2),∴CD=3﹣(﹣3)=3+3=6,点A到CD的距离为6﹣2=4,联立,解得(舍去),,∴点B的坐标为(﹣6,﹣1),∴点B到CD的距离为2﹣(﹣1)=2+1=3,S△ABC=S△ACD+S△BCD= ×6×4+ ×6×3=12+9=21.【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x>1时,y1>y2,0<x<1时,y1<y2确定点A的横坐标,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纵坐标,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解答;(2)根据点C到x轴的距离判断出点C的纵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横坐标,从而得到点C的坐标,过点C作CD∥x轴交直线AB于D,求出点D 的坐标,然后得到CD的长度,再联立一次函数与双曲线解析式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ABC的面积=△ACD的面积+△BCD的面积,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8.如图,已知,A(0,4),B(﹣3,0),C(2,0),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D点.(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已知在y= 的图象(x>0)上一点N,y轴正半轴上一点M,且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求M点的坐标.【答案】(1)解:∵A(0,4),B(﹣3,0),C(2,0),∴OA=4,OB=3,OC=2,∴AB= =5,BC=5,∴AB=BC,∵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AB=AD,CB=CD,∴AB=AD=CD=CB,∴四边形ABCD为菱形(2)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D点的坐标为(5,4),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D点,∴4= ,∴k=20,∴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AN∥BM,AN=BM,∴AN是BM经过平移得到的,∴首先BM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N点的横坐标为3,代入y= ,得y= ,∴M点的纵坐标为:﹣4= ,∴M点的坐标为:(0,)【解析】【分析】(1)由A(0,4),B(﹣3,0),C(2,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5=BC,又由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可得AB=AD,BC=DC,即可证得AB=AD=CD=CB,继而证得四边形ABCD为菱形;(2)由四边形ABCD为菱形,可求得点D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由四边形ABMN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求得点N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点N的坐标,继而求得M点的坐标.9.如图1,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顶点为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直线的解析式;(2)段上一动点(点不与点、重合),过点向轴引垂线,垂足为,设的长为,四边形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有,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2)解:∵轴,,∴点的坐标为,∴,,,∵为线段上一动点(点不与点、重合),∴的取值范围是.(3)解:线段上存在点,,使为等腰三角形;,,,①当时,,解得,(舍去),此时,②当时,,解得,(舍去),此时,③当时,解得,此时.(1),;(2),的取值范围是;(3)或或【解析】【分析】(1)将A、B俩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M的坐标,再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M的值计算即可.(2)由已知轴,,可得点的坐标为,再根据即可求得t的值.(3)存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进行解答即可.10.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Q分别从起点同时出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所需时间为t秒.(1)当t=________时,PQ∥AB(2)当t为何值时,△PCQ的面积等于5cm2?(3)在P、Q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若将△PQC翻折,得到△EPQ,如图2,PE与AB 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能垂直,理由如下:延长QE交AC于点D,∵将△PQC翻折,得到△EPQ,∴△QCP≌△QEP,∴∠C=∠QEP=90°,若PE⊥AB,则QD∥AB,∴△CQD∽△CBA,∴,∴,∴QD=2.5t,∵QC=QE=2t∴DE=0.5t∵∠A=∠EDP,∠C=∠DEP=90°,∴△ABC∽△DPE,∴∴,解得:,综上可知:当t= 时,PE⊥AB【答案】(1)2.4(2)解:∵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出发沿CB 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PC=AC-AP=6-t,CQ=2t,∴S△CPQ= CP•CQ= =5,∴t2-6t+5=0解得t1=1,t2=5(不合题意,舍去)∴当t=1秒时,△PCQ的面积等于5cm2(3)解:【解析】【解答】解:(1) ∵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 从C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PC=AC-AP=6-t,CQ=2t,当PQ∥AB时,∴△PQC∽△ABC,∴PC:AC=CQ:BC,∴(6-t):6=2t:8∴t=2.4∴当t=2.4时,PQ∥AB【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PC=AC-AP=6-t,CQ=2t,根据平行线可得△PQC∽△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PC:AC=CQ:BC,即得(6-t):6=2t:8,求出t值即可;(2)由S△CPQ=CP•CQ =5,据此建立方程,求出t值即可;(3)延长QE交AC于点D,根据折叠可得△QCP≌△QEP,若PE⊥AB,则QD∥AB,可得△CQD∽△CB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DE=0.5t,根据两角分别相等可证△ABC∽△DP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据此求出t 值即可.11.综合与探究如图,抛物线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轴的另一交点为( ,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第二象限),设点A′是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连接A′B,试判断ΔAA′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问题(2)的基础上,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A,B,A′,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点(0,0)和( ,0),∴,解得:;∴ .(2)解:ΔAA′B是等边三角形;∵,解得:,∴A( ),B( ),过点A分别作AC⊥轴,AD⊥A′B,垂足分别为C,D,∴AC= ,OC= ,在RtΔAOC中OA= ,∵点A′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A′( ),AA′= ,∵B( ),∴A′B=2-(- )= ,又∵A( ),B( ),∴AD= ,BD= ,在RtΔABD中AB= ,∴AA′=A′B=AB,∴ΔAA′B是等边三角形(3)解:存在正确的点P,且以点A、B、A′、P为顶点的菱形分三种情况;设点P的坐标为:(x,y).①当A′B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②当AB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③当AA′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综合上述, , ,【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F的解析式;(2)先求出点A、B的坐标,利用对称性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可求出AB、AA′、A′B的值,由三者相等即可得出△AA′B为等边三角形;(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菱形的性质,可得出存在正确得点P,设点P的坐标为(x,y),分三种情况考虑:①当A′B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 的坐标;②当AB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的坐标;③当AA′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结论.12.如图,正方形、等腰的顶点在对角线上(点与、不重合),与交于,延长线与交于点,连接 .(1)求证: .(2)求证:(3)若,求的值.【答案】(1)解:∵是正方形,∴,,∵是等腰三角形,∴,,∴,∴,∴(2)解:∵是正方形,∴,,∵是等腰三角形,∴,∵,∵,∴,∴,∴,∴,∴,(3)解:由(1)得,,,∴,由(2) ,∴,∵,∴,在中,,∴【解析】【分析】(1)证出∠ABP=∠CBQ,由SAS证明△ABP≌△CBQ可得结论;(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F=∠ABP,可证明△APF∽△ABP,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Q=∠BAC=45°,可得∠PCQ=90°,根据三角函数和已知条件得到,由(2)可得,等量代换可得∠CBQ=∠CPQ即可求解.。

中考反比例函数解答题典型题型(含答案)

中考反比例函数解答题典型题型(含答案)

中考反比例函数典型题型(含答案)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kx+m(k,m是常数,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n是常数,n≠0,x>0)的图象相交于A(1,4)、B(a,b)两点,其中a>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DC、CB.(1)求n的值;(2)若△ABD的面积为6,求一次函数y=kx+m的关系式.2.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A、B,P为AB上一点且PC为△AOB的中位线,PC的延长线交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于Q,S△OQC=,(1)求A点和B点的坐标;(2)求k的值和Q点的坐标.3.如图,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经过线段OA的端点A,O为原点,作AB⊥x轴于点B,点B的坐标为(2,0),tan∠AOB=.(1)求k的值;(2)将线段AB沿x轴正方向平移到线段DC的位置,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恰好经过DC的中点E,求直线AE的函数表达式;(3)若直线AE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请你探索线段AN与线段ME的大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和矩形ABCD在第一象限,AD平行于x轴,且AB=2,AD=4,点A的坐标为(2,6).(1)直接写出B、C、D三点的坐标;(2)若将矩形向下平移,矩形的两个顶点恰好同时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猜想这是哪两个点,并求矩形的平移距离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点C坐标为(﹣1,0),tan∠ACO=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B、C,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B.(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直接写出当x<0时,kx+b﹣<0的解集;(3)在x轴上找一点M,使得AM+BM的值最小,并求出点M的坐标和AM+BM的最小值.6.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过点A(0,3),且与反比例函数(x>O)的图象相交于B、C两点.(1)若B(1,2),求k1•k2的值;(2)若AB=BC,则k1•k2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7.如图,点A(3,4),B(m,2)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1)求k和m的值.(2)如果点C、D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8.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8),直线y=﹣x+b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4,m).(1)求上述反比例函数和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该直线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连接0P、OQ,求△OPQ的面积.9.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OB的顶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B在x轴上.(1)求点B的坐标;(2)求直线AB的函数表示式;(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OA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把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都写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Y轴和X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c(1,6)、点D(3,n).过点C作CE上y轴于E,过点D作DF上x轴于F.(1)求m,n的值;(2)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3)求证:△AEC≌△DFB.1. 解:(1)将A(1,4)代入y=,得n=4.(2分)(2)∵A(1,4)、B(a,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b=4.(3分)∴S△ABD=a(4﹣b)=2a﹣ab=2a﹣2=6.(4分)∴a=4,B点坐标为(4,1).(5分)将A(1,4)、B(4,1)代入y=kx+m得(6分)解得(7分)∴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5.(8分)2. 解:(1)设A点的坐标为(a,0),B点坐标为(0,b),分别代入,解方程得a=4,b=﹣2,∴A(4,0),B(0,﹣2);(6分)(2)∵PC是△AOB的中位线,∴PC⊥x轴,即QC⊥OC,又Q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2S△OQC=k,∴,(9分)∵PC是△AOB的中位线,∴C(2,0),可设Q(2,q)∵Q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Q的坐标为.(12分)3.解:(1)由已知条件得,在Rt△OAB中,OB=2,tan∠AOB=,∴=,∴AB=3,∴A点的坐标为(2,3)…(1分)∴k=xy=6…(2分)(2)∵DC由AB平移得到,点E为DC的中点,∴点E的纵坐标为,…(3分)又∵点E在双曲线上,∴点E的坐标为(4,)…(4分)设直线MN的函数表达式为y=k1x+b,则,解得,∴直线MN的函数表达式为.…(5分)(3)结论:AN=ME…(6分)理由:在表达式中,令y=0可得x=6,令x=0可得y=,∴点M(6,0),N(0,)…(7分)解法一:延长DA交y轴于点F,则AF⊥ON,且AF=2,OF=3,∴NF=ON﹣O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N=…(8分)∵CM=6﹣4=2,E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M=∴AN=ME…(9分)解法二:连接OE,延长DA交y轴于点F,则AF⊥ON,且AF=2,∵S△EOM=,S△AON=…(8分)∴S△EOM=S△AON,∵AN和ME边上的高相等,∴AN=ME…(9分)4.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平行于x轴,且AB=2,AD=4,点A的坐标为(2,6).∴AB=CD=2,AD=BC=4,∴B(2,4),C(6,4),D(6,6);(2)A、C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设矩形平移后A的坐标是(2,6﹣x),C的坐标是(6,4﹣x),∵A、C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2(6﹣x)=6(4﹣x),x=3,即矩形平移后A的坐标是(2,3),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k=2×3=6,即A、C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矩形的平移距离是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5.解:(1)过点B作BF⊥x轴于点F,在Rt△AOC中,AC==,则sin∠CAO==,∵∠BCA=90°,∴∠BCF+∠ACO=90°,又∵∠CAO+∠ACO=90°,∴∠BCF=∠CAO,∴sin∠BCF=sin∠CAO==,∴BF=1,∴CF==2,∴点B的坐标为(﹣3,1),将点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1=,解得:k=﹣3,故可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可得:,解得:.故可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结合点B的坐标及图象,可得当x<0时,kx+b﹣<0的解集为:﹣3<x<0;(3)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B A′与x轴的交点即为点M,设直线BA'的解析式为y=ax+b,将点A'及点B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故直线BA'的解析式为y=﹣x﹣2,令y=0,可得﹣x﹣2=0,解得:x=﹣2,故点M 的坐标为(﹣2,0),AM+BM=BM+MA′=BA′==3.综上可得:点M的坐标为(﹣2,0),AM+BM的最小值为3.,解得)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2,x+3=,整理得﹣,,∴﹣(﹣)代入得y=)分别代入得,解得x+6=AB=CD=x+n点坐标为(n)把点()代入反比例函数,得×y=)联立,解得或××的面积为,,)﹣b=2x+2.)))),)y=0y=2 2,解得,解得)由题意得,解得。

反比例函数中考真题(含答案解析)

反比例函数中考真题(含答案解析)

反比例函数中考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2021·西藏·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面积为278,BA 垂直x 轴于点A ,OB 与双曲线y =kx相交于点C ,且BC △OC =1△2,则k 的值为( )A .﹣3B .﹣94C .3D .922.(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如图,矩形OABC 的面积为36,它的对角线OB 与双曲线y kx=相交于点D ,且OD :OB =2:3,则k 的值为( )A .12B .﹣12C .16D .﹣163.(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边BC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纵坐标分别为4,2,反比例函数ky x=经过A ,B 两点,若菱形ABCD 面积为8,则k 值为( )A .-B .-C .8-D .-4.(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菱形ABCD 的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1k y x=和2k y x=的图象上,若60BCD ∠=︒,则12k k 的值为( )AB .23C.D .13-5.(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y x =与双曲线()2ky k x=>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在第一象限.设(),2M m 为双曲线()2ky k x=>上一点,直线AM ,BM 分别交y 轴于C ,D 两点,则OC OD -的值为( ) A .2B .4C .6D .86.(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OA 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OC 边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4,2),反比例函数2(0)y x x=>的图象与BC 交于点D ,与对角线OB 交于点E ,与AB 交于点F ,连接OD ,DE ,EF ,DF .下列结论:△sin cos DOC BOC ∠=∠;△OE BE =;△DOE BEF S S =△△;△:2:3OD DF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填空题7.(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如图,ABC 的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顶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AB x 轴,AB ,BC 分别交y 轴于点D ,E .若32BE CO CE AD ==,13ABCS =,则k =_____.8.(2021·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 的顶点A ,B 在第一象限内,顶点C 在y 轴上,经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交BC 于点D .若CD =2BD ,△OABC 的面积为15,则k 的值为______.9.(2021·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如图,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函数y 1kx=(x >0)和y 22x =(x >0)的图象分别交于A 、B 两点,OA 交双曲线y 22x=于点C ,连接CD ,若OCD 的面积为2,则k =_______.10.(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如图,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0,0ky k x 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与x 轴交于点C ,且AB BC =,连接OA .已知OAC 的面积为12,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_.11.(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y x =与by x=(a >b >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分别为曲线C 1,C 2,点P 为曲线C 1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交C 2于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C 2于点B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S △AOB =_______.(结果用a ,b 表示)12.(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MN 垂直于x 轴,以MN 为对称轴作ODE 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MN 与线段DE 相交于点F ,点D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0,0)ky k x x=≠<的双曲线上.点O E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C A 、.若点A 为OE 的中点,且1AEF S =△,则k 的值为____.1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如图,一次函数2y x =与反比例数()0ky k x=>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点M 在以()2,0C 为圆心,半径为1的C 上,N 是AM 的中点,已知ON 长的最大值为32,则k 的值是_______.14.(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如图,一次函数y x =与反比例函数1y x=(0x >)的图象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OA ⊥,交x 轴于点B ;作1//BA OA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1A ;过点1A 作111A B A B ⊥交x 轴于点B ;再作121//B A BA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2A ,依次进行下去,……,则点2021A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三、解答题15.(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角ABC 的顶点A ,B 在函数()0,0ky k x x=>>图象上,//AC x 轴,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CB 于点M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点A 纵坐标为2,点B 横坐标为1,1CE =.(1)求点C和点E的坐标及k的值;(2)连接BE,求MBE△的面积.参考答案:1.A 【解析】 【分析】过C 作CD △x 轴于D ,可得△DOC △△AO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 △DOC ,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k . 【详解】解:过C 作CD △x 轴于D ,△BC OC=12, △OC OB=23, △BA △x 轴, △CD △AB , △△DOC △△AOB , △DOC AOB S S ∆∆=(OC OB )2=(23)2=49, △S △AOB =278, △S △DOC =49S △AOB =49×278=32,△双曲线y =kx 在第二象限,△k =﹣2×32=﹣3,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求出S △DOC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D 【解析】 【分析】过D 点作DE △OA ,DF △OC ,垂足为E 、F ,由双曲线的解析式可知S 矩形OEDF =|k |,由于D 点在矩形的对角线OB 上,可知矩形OEDF △矩形OABC ,并且相似比为OD :OB =2:3,由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S 矩形OEDF =16,再根据在反比例函数y k x=图象在第二象限,即可算出k 的值. 【详解】解:过D 点作DE △OA ,DF △OC ,垂足为E 、F ,△D 点在双曲线y kx=上, △S 矩形OEDF =|xy |=|k |,△D 点在矩形的对角线OB 上, △矩形OEDF △矩形OABC , △29()4OEDF OABC OD OB S S ==, △S 矩形OABC =36, △S 矩形OEDF =16, △|k |=16, △双曲线y kx=在第二象限, △k =-16,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过D 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构造矩形,再根据相似多边形的面积的性质求出|k |. 3.A【解析】 【分析】过点A 作AE BC ⊥,设,44k A ⎛⎫⎪⎝⎭,,22k B ⎛⎫ ⎪⎝⎭,根据菱形的面积得到AB 的长度,在Rt ABE△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过点A 作AE BC ⊥,△A ,B 两点纵坐标分别为4,2,反比例函数ky x=经过A ,B 两点, △设,44k A ⎛⎫⎪⎝⎭,,22k B ⎛⎫ ⎪⎝⎭,△2AE =,244k k k BE =-+=-, △菱形ABCD 面积为8, △8BC AE ⋅=,解得4BC =, △4AB BC ==,在Rt ABE △中,222AB AE BE =+,即22242BE =+,解得BE = △k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等内容,根据提示做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4.D 【解析】 【分析】连接AC 、BD ,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即可得出△BOC =90°,△BCO =12△BCD =30°,解直角三角形求得tan 30OB OC ︒==,作 BM △x 轴于M ,CN △x 轴于N ,证得△OMB △△CNO ,得到2()BOMCONS OB S OC∆∆=,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 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解:连接AC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菱形ABCD 的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1k y x=和2ky x =的图象上,A ∴与C 、B 与D 关于原点对称,AC ∴、BD 经过点O ,90BOC ∴∠=︒,1302BCO BCD ∠=∠=︒,tan30OB OC ∴︒=作BM x ⊥轴于M ,CN x ⊥轴于N ,90BOM NOC NOC NCO ∠+∠=︒=∠+∠, BOM NCO ∴∠=∠, 90OMB CNO ∠=∠=︒, OMB CNO ∴∆∆∽,∴2()BOM CON S OB S OC∆∆=, ∴12112132k k =-, ∴1213k k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菱形的性质.5.B【解析】【分析】根据直线2y x =与双曲线()2k y k x=>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在第一象限求得A ⎝,B ⎛ ⎝,再根据(),2M m 为双曲线()2k y k x =>上一点求得,22k M ⎛⎫ ⎪⎝⎭;根据点A 与点M 的坐标求得直线AM解析式为y而求得OC =B 与点M 的坐标求得直线BM解析式为2k y -=OD =OC OD -即可. 【详解】 解:△直线2y x =与双曲线()2k y k x =>相交于A ,B 两点, △联立可得:2,,y x k y x =⎧⎪⎨=⎪⎩解得:11x y ⎧=⎪⎨⎪=⎩或22x y ⎧=⎪⎨⎪=⎩ △点A 在第一象限,△A ⎝,B ⎛ ⎝. △(),2M m 为双曲线()2k y k x=>上一点, △2k m =. 解得:2k m =. △,22k M ⎛⎫ ⎪⎝⎭. 设直线AM 的解析式为11y k x b =+,将点A ⎝与点,22k M ⎛⎫ ⎪⎝⎭代入解析式可得:1111,2?,2k b k k b ⎨⎪=+⎪⎩解得:11k b ⎧⎪⎪⎨⎪=⎪⎩△直线AM的解析式为y x . △直线AM 与y 轴交于C 点,△0C x =.△2202C k yk -=+=. △C ⎛⎝.△2k >,△OC == 设直线BM 的解析式为22y k x b =+,将点B ⎛ ⎝与点,22k M ⎛⎫ ⎪⎝⎭代入解析式可得:2222?,2?,2k b k k b ⎧⎛+⎪ ⎪⎝⎭⎨⎪=+⎪⎩解得:22k b ⎧=⎪⎪⎨⎪=⎪⎩△直线BM的解析式为y . △直线BM 与y 轴交于D 点,△0D x =.△2202D k yk -=+ △D ⎛⎝.△2k >,△OD =.△OC OD -k k22842k k k k-=- ()22422k k k k -=-=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到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正确求出点的坐标和直线解析式是解题关键.6.A【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图中各点的坐标均可以求出来,sin CD DOC OD ∠=,cos =OC BOC OB∠,只需证明CD OC OD OB=即可证明结论△;先求出直线OB 的解析式,然后求直线OB 与反比例函数2(0)y x x =>的交点坐标,即可证明结论△;分别求出DOE S △和BEF S ,进行比较即可证明结论△;只需证明OCD DBF ∽,即可求证结论△.【详解】解:△OABC 为矩形,点B 的坐标为(4,2),△A 点坐标为(4,0),C 点坐标为(0,2), 根据反比例函数2(0)y x x=>, 当2y =时,1x =,即D 点坐标为(1,2),当4x =时,12y =,即F 点坐标为(4,12), △21OC CD ==,,△OD△24OC CB ==,,△OB△sinCD DOC OD ∠=,cos =OC BOC OB ∠, △sin cos DOC BOC ∠=∠,故结论△正确;设直线O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点B 代入则有:2=4k ,解得:12k =, 故直线OB 的函数解析式为:12y x =, 当122x x =时,1222x x ==-;(舍)即2x =时,1y =,△点E 的坐标为(2,1),△点E 为OB 的中点,△OE BE =,故结论△正确; △112CD AF ==,, △332BD BF ==,, 由△得:13122DOE DBE SS BD ==⨯⨯=, 13222BEF S BF =⨯⨯=, △DOE BEF S S =△△, 故结论△正确;在Rt OCD △和Rt DBF 中,32232OC DB CD BF ===,, △OCD DBF ∽,△::2:3OD DF OC DB ==,故结论△正确,综上:△△△△均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结合题意求出图中各点坐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18【解析】【分析】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通过设参数表示出△ABC 的面积,从而求出参数的值,再利用△ABC 与矩形ODBF 的关系求出矩形面积,即可求得 k 的值.【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AB x 轴,DBE COE ∴∽,DB BE DE CO CE EO∴==, 32BE CO CE AD ==, 32DB DE BE CO CO EO CE AD ∴====, 设3CO a =,3DE b =,则2AD a =,2OE b =,332DB a ∴=,5OD b =, 92a BD ∴=, 132a AB AD DB ∴=+=, 1113513222ABC a S AB OD b =⋅⋅=⨯⨯=, 45ab ∴=, 94551822ODBF a ab S BD OD b ⋅=⋅===矩形, 又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18k ∴=,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知识,涉及三角形相似及利用相似求长度,矩形面积公式等,难度一般.8.18【解析】【分析】过点D 作DN △y 轴于N ,过点B 作BM △y 轴于M ,可得2CN MN =,设OC =a ,CN =2b ,则MN =b ,根据△OABC 的面积为15表示出BM 的长度,根据CD =2BD 求出ND 的长,进而表示出A ,D 两点的坐标,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详解】解:过点D 作DN △y 轴于N ,过点B 作BM △y 轴于M ,△//DN BM , △CN CD MN BD= , △CD =2BD , △2CN CD MN BD==,即2CN MN = , 设OC =a ,CN =2b ,则MN =b ,△△OABC 的面积为15,△BM =15a, △//DN BM ,△CDN CBM , △DN CD BM CB= , △CD =2BD , △23CD CB = ,△ND =23BM =10a, △A ,D 点坐标分别为(15a ,3b ),(10a ,a +2b ), △15a •3b =10a(a +2b ), △b =25a , △k =15a •3b =15a •3×25a =18, 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8【解析】【分析】设A (m ,k m ),则B (m ,2m),D (m ,0),C (n ,k n ),由112=222OCD C m S OD y m n n ===△得出12n m =,再根据()1122OCD OAD ACD k S S S k m n m=-=--△△△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设A (m ,k m ),则B (m ,2m ),D (m ,0),C (n ,k n ), △112=222OCD C m S OD y m n n ===△, △12n m =, 又△()1122OCD OAD ACD k S S S k m n m=-=--△△△ 112m n k m -⎛⎫=- ⎪⎝⎭ 12n k m =14k = △124k =解得8k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10.8.【解析】【分析】过点A作AE△x交x轴于E,过点B作BF△x交x轴于F,根据AB=BC,可以得到EF=FC,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交x轴于E,过点B作BF△x轴交x轴于F△AE△x轴,BF△x轴,AB=BC△EF=FC,AE=2BF(中位线定理)设A点坐标为(a,ka),则B点坐标为(2a,2ka)△OC=OE+EF+FC△OC=OE+EF+FC=3a△11=31222OACkS OC AE aa==△解得8k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线定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1.12a 22b a- 【解析】【分析】设B (m ,b m ),A (b n,n ),则P (m ,n ),阴影部分的面积S △AOB =矩形的面积﹣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结论.【详解】解:设B (m ,b m ),A (b n,n ),则P (m ,n ), △点P 为曲线C 1上的任意一点,△mn =a ,△阴影部分的面积S △AOB =mn 12-b 12-b 12-(m b n -)(n b m-) =mn ﹣b 12-(mn ﹣b ﹣b 2b mn+) =mn ﹣b 12-mn +b 22b mn- 12=a 22b a-. 故答案为:12a 22b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的几何意义,矩形的面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本题利用参数表示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并结合mn =a 可解决问题.12.24-【解析】【分析】先利用轴对称和中点的定义,确定EG 和EO 之间的关系,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得到FG 和OD 之间的关系,设EG =x ,FG =y ,用它们表示出D 点坐标,接着得到B 点坐标,利用1AEF S =△,得到1xy =,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计算出B 点横纵坐标的积,即为所求k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GE =GA ,CG =OG ,BC =OD ,△点A 为OE 的中点,△AE =OA , △1244EG EG EG OE AE EG ===, △MN △y 轴, △14FG EG OD EO ==, △=4OD FG ,△1AEF S =△, △112AE FG ⋅=, △1212EG FG ⨯⋅=, △1EG FG ⋅=,设EG =x ,FG =y ,则OG =3x ,OD =4y ,△()0,4D y ,因为D 点和B 点关于MN 对称,△()6,4B x y -△1EG FG ⋅=,△1xy =△6424x y -⋅=-,△点B 恰好落在(0,0)k y k x x=≠<的双曲线上, △24k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中点的定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等内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相关定义与性质,能根据题意在图形中找到对应关系,能挖掘图形中的隐含信息等,本题蕴含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13.32 2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ON是ABM的中位线,所以ON取到最大值时,BM也取到最大值,就转化为研究BM也取到最大值时k的值,根据,,B C M三点共线时,BM取得最大值,解出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BM,如下图:在ABM 中,,O N 分别是,AB AM 的中点,ON ∴是ABM 的中位线,12ON BM ∴=, 已知ON 长的最大值为32, 此时的3BM =,显然当,,B C M 三点共线时,取到最大值:3BM =,13BM BC CM BC =+=+=,2BC ∴=,设(,2)B t t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BC ==,22(2)44t t ∴-+=, 解得:124,05t t ==(取舍), 48(,)55B ∴, 将48(,)55B 代入()0k y k x=>, 解得:3225k =, 故答案是:32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形的中位线、圆,研究动点问题中线段最大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利用转化思想,研究BM 取最大值时k 的值.14【解析】【分析】由点A 是直线y x =与双曲线1y x=的交点,即可求出点A 的坐标,且可知45AOB ∠=︒,又AB AO ⊥可知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结合1BA OA //可知11BA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知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求2021A 的坐标,即n A 的坐标(n=1,2,3……),故想到过点2021A 作20212021A C x ⊥轴,即过n A 作n n A C x ⊥轴.设1A 的纵坐标为()10m m >,则1A 的横坐标为2m +,再利用点1A 在双曲线上即可求解1A 坐标,同理可得2021A 的坐标.【详解】解:过n A 作n n A C x ⊥轴于点n C点A 是直线y x =与双曲线1y x=的交点1y x y x =⎧⎪∴⎨=⎪⎩解得11x y =⎧⎨=⎩ ()1,1A ∴1,45OC AC AOC ∴==∠=︒AB AO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OB AC ==1BA OA //∴11BA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11AC BC =设1A 的纵坐标为()10m m >,则1A 的横坐标为12m +点1A 在双曲线上∴()1121m m +=解得11m设2A 的纵坐标为()20m m >,则2A的横坐标为12222m m m ++=∴()221m m =解得2m同理可得3m由以上规律知:n m2021m ∴2021A∴2021A =【点睛】本题考察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交点坐标的求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和规律探究,属于综合几何题型,难度偏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做出辅助线,并在计算过程中找到规律.15.(1)()1,2,()2,2,23k =;(2)512 【解析】【分析】(1)由点A 的纵坐标为2,点B 的横坐标为1,可以用k 表示出A ,B 两点坐标,又//AC x 轴,AB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得到点C 的纵坐标为2,点C 的横坐标为1,由此得到C 点坐标,又由于1CE =,可以得到E 点坐标,因为EM 垂直平分AB ,所以AE BE =,根据此等式列出关于k 的方程,即可求解;(2)由(1)中的k 值,可以求出A ,B 的坐标,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AB 的长度,从而得到BD 的长度,先证明BDM BCA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M 的长度,即可求出MBE △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连接BE ,由题意得点A 的坐标为(2k ,2),点B 的坐标为(1,)k , 又//AC x 轴,且ACB △为直角三角形,∴点C 的坐标为(1,2),又△1CE =,∴点E 的坐标为(2,2),点E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EA EB ∴=,在Rt BCE 中,222EB BC CE =+,221(2)(2)2k k ∴+-=-, 2k ∴=或23,当2k =时,点A ,B ,C 三点重合,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23k ∴=, (1,2)C ∴,(2,2)E ,23k =; (2)由(1)可得,23AC =,43BC =,1CE =, 设AB 的中点为D ,AB =12BD AB ==, ABC MBD ∠=∠,90BDM BCA ∠=∠=︒,BDM BCA ∴△∽△, ∴BM BD BA BC=,53463BM ∴=, 1155122612MBE S BM CE ∆∴=⨯=⨯⨯=.【点睛】本题是一道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相关知识,熟知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中考《反比例函数》经典例题及解析

中考《反比例函数》经典例题及解析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成1y kx -=的形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反比例函数ky x=(k 是常数,k 自变量x 和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都是不等于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2)性质: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3.注意(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应多取一些点,(2)随着|x |的增大,双曲线逐渐向坐标轴(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连续的,因此时,在每一象限(第一、三象限)内y 当k <0时,也不能笼统地说y 随x 的增大而三、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反比例函数ky x=(k 是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值范围是x ≠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0)中x ,y 的取值范围 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所以,它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y =x 和y =-x ,,描点越多,图象越准确,连线时,要注意用平滑的坐标轴靠近,但永不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反比例函数因此在谈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都是在各自象随x 的增大而减小,但不能笼统地说当k >0时,y 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一切非零实数. 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由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x 的增大而减小. 大而增大.,对称中心为原点. 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函数ky x=中x ≠0且y ≠0. 各自象限内的增减情况.当k >0随x 的增大而减小.同样,1.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ky 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象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2.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ky x=(k ≠0); (2)把已知一对x ,y 的值代入解析式,得到一个关于待定系数k 的方程; (3)解这个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 ;(4)将所求得的待定系数k 的值代回所设的函数解析式. 四、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 1.反比例函数图象中有关图形的面积2.涉及三角形的面积型当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结合时,可通过面积作和或作差的形式来求解.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如图①,S △ABC =2S △ACO =|k |;(2)如图②,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ky x=交于A 、B 两点,且一次函数与x 轴交于点C ,则S △AOB =S △AOC +S △BOC =1||2A OC y ⋅+1||2B OC y ⋅=1(||||)2A B OC y y ⋅+; (3)如图③,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的两点,其坐标分别为()A A x y ,,()B B x y ,,C 为AB 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则S △AOB =S △AOC –S △BOC =1||2A OC y ⋅–1||2B OC y ⋅=1(||||)2A B OC y y ⋅-. 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1.涉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型当一次函数11y k x b =+与反比例函数12y 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只需观察下图,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x .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坐标(1)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①k 值同号,两个函数必有两个交点;②(2)从计算上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六、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解决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时,先确定函数.1.下列函数:①y =2x ﹣1;②;▲ (填序号) 【答案】②⑤.【解析】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逐一作出判③y=x 2+8x ﹣2是二次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时,是反比例函数,没有此条件则不是反比2.已知电压U 、电流I 、电阻R 三者之间的因此会有不同的可能图象,图象不可能是A . B .【答案】A【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电压U、电流5y=x-22k y x=相交时,联立两个解析式,构造方程组,需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高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部分所对A x >或0B x x <<;同理,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坐标例函数的交点由k 值的符号来决定.②k 值异号,两个函数可无交点,可有一个交点,例函数的交点主要取决于两函数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定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图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经典例题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③y =x 2+8x ﹣2;④;⑤;⑥中作出判断:①y=2x ﹣1是一次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数比例函数;④不是反比例函数;⑤是反比是反比例函数.故答案为②⑤. 之间的关系式为:(或者),实际生活中能是( )C .D .流I 、电阻R 三者之中任何一个不能为负,依此可得22y=x1y=2x a y=x 22y=x 1y=2x U IR =U I R=,然后求出交点坐标.针对分所对应的x 的范围.例如,如取值范围为0A x x<<或B x x <,可有两个交点; 的解的情况. ,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函数;②是反比例函数;是反比例函数;⑥中,a≠0生活中,由于给定已知量不同,此可得结果.5y=x-ay=x【解析】A 图象反映的是,但自变量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现实生活中函数图1. 2019年10月,《长沙晚报》对外发布长开的美丽姿态,该高铁站建设初期需要运送运输公司平均运送土石方的速度(单位是( )A .B .【答案】A【分析】由总量=vt ,求出v 即可.【解析】解(1)∵vt=106,∴v=,【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经典1.从,,,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例函数中,其图象在二、四象限的概率是【答案】【分析】从,,,中任取两个数础事件数,按照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析】从,,,中任取两个数其中积为负值的共有:8种, ∴其概率为【点睛】本题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件数,是解题的关键.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UI R=v 610v t=610v =610t1-23-4231-23-41-23-4y ax a =-自变量R 的取值为负值,故选项A 错误;B 、C 、D 函数图象的确立,注意自变量取值不能为负是解答此外发布长沙高铁两站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三湘四水,要运送大量的土石方,某运输公司承担了运送总量为单位: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的时间t (单位C . D .,故选:A . ,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经典例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作为,的值,得到反比例函率是______. 两个数值作为,的值,表示出基本事件的总数两个数值作为,的值,其基本事件总数有:共计12种;概率为:故答案为:. 性质,考查了概率的计算,能准确写出基本事件的总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3/m 26110v t =6210v t =a b a b a b 82123=23(0)ay a x=≠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解答此题的关键.,杜鹃花开 ,塑造出杜鹃花总量为土石方的任务,该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比例函数,则这些反比总数,再表示出其积为负值的基件的总数,和满足条件的基本事) 6310m aby x=A .B .【答案】D【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解析】当时,,则一次函数三象限,故排除A ,C 选项;当时,,则一次函数排除B 选项,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键.3.已知点(-2,a ),(2,b ),(3,c )A .a <b <c B .b <a <c【答案】C【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函数减小,则,. 【解析】解:,函数,,【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1.反比例函数经过点,则下列A .C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答案】C 【解析】【分析】将点(2,1)代入中求出0a >0a -<0a <0a ->y 0b c >>0a <0k >Q ∴ky =2023-<<<Q 0b c ∴>>0a <ky x=(2,1)2k =0x >y x ky x=C .D .图象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得解.次函数经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经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与函数图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 <c <bD .c <b <a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故选:.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D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求出k 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四个选项逐一分y ax a =-ax a =-ay =()0ky k x=>(0)ky k x=>(0)k x>a c b ∴<<C 0x >y x例函数经过一 、经过二、四象限,故函数图像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确的是( ) 在每一象限,随的增大而象限,随的增大而减小, 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即可. (0)ay a x=≠(0)a x≠y x y x【解析】将点(2,1)代入中,解得B .k=2﹥0,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C .k=2﹥0且x ﹥0,函数图象位于第一象D .k=2﹥0且x ﹥0,函数图象位于第一象【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关键.2.若点,在反比A .B .【答案】B【分析】由反比例函数,三种情况①若点A 、点B 在同在第二或第且点B 在第二象限讨论即可. 【解析】解:∵反比例函数①若点A 、点B 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②若点A 在第二象限且点B 在第四象限③由y 1>y 2,可知点A 在第四象限且点综上,的取值范围是.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不要遗漏. 3.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如图的增大而增大;③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也在该函数的图象上.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答案】3【分析】观察反比例函数y =(x <0)性质即可进行判断.ky x=()11,A a y -()21,B a y +1a <-11a -<<(0)ky k x=<(ky k x=a 11a -<<kxkx解得:k=2,A .k=2,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三象限,此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此说法错误,符第一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此说法正确,不符,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C .D .或,可知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二或第四象限;②若点A 在第二象限且点B 在第四象,∴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a-1>a+1,此不等式无解;象限,∵,∴,解得:且点B 在第二象限这种情况不可能. 故选:B .和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函数图象的四个结论:①k 线y =﹣x 对称;④若点(﹣2,3)在该反比例函数图的个数有_____个.)的图象可得,图象过第二象限,可得k <0,然后(0)ky k x=<12y y >1a >1a <-1a >0)<12y y >12y y >1010a a -⎧⎨+⎩<>1a -<; 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C . 象上的点与解析式的关系是解答,则的取值范围是( )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分四象限;③若点A 在第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 题的关键,注意要分情况讨论,>0;②当x <0时,y 随x 函数图象上,则点(﹣1,6)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a 1<【解析】观察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可知:图象过第二象限,∴k <0,所以①错误; 因为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②正确;因为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所以③正确; 因为点(﹣2,3)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所以k =﹣6,则点(﹣1,6)也在该函数的图象上,所以④正确.所以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3个.故答案为:3.【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经典例题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B (3,2),C (﹣6,m )分别在三个不同的象限.若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经过其中两点,则m 的值为_____. 【答案】-1.【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点在第二象限,求得点一定在第三象限,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其中两点,于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于是得到结论. 【解析】解:点,,分别在三个不同的象限,点在第二象限,点一定在第三象限,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其中两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是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交点的横坐标,再将交点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k 即可得到答案.【解析】令y=2x 中y=2,得到2x=2,解得x=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点的坐标是(1,2),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将点(1,2)代入,得, kxkx(2,1)A -(6,)C m -(0)ky k x=≠(0)ky k x=≠(3,2)B (6,)C m -Q (2,1)A -(3,2)B (6,)C m -(2,1)A -∴(6,)C m -(3,2)B Q (0)ky k x=≠∴(0)ky k x=≠(3,2)B (6,)C m -326m ∴⨯=-1m ∴=-1-2y x =2y x=ky x=2y x =ky x=122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A .y=B .y =﹣【答案】D【分析】设解析式y =,代入点(2,-4)【解析】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解得:k =-8,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答案】﹣12【分析】直接将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依题意,将点代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经典例1.如图,将一把矩形直尺ABCD 和一块含A 重合,点F 在AD 上,三角板的直角边直尺的宽CD =3,三角板的斜边FG =【答案】2y x =2x2xkxk x ky x=()3,4-()3,4-答案为:. ,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4),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C .y =D .y =﹣求出即可. ,将(2,-4)代入,得:-4=,析式为y =-.故选:D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只需要知道其过点,则的值是_________. 例函数解析式中,解之即可. ,得:,解得:=﹣12,故答案为:﹣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图象上的坐标与解析经典例题 反比例函数与平面几何综合 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EFG 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边EF 交BC 于点M ,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则k =_____.2y x=8x8xk 2k8x()3,4-k k y x=43k =-k kx例函数的解析式,正确计算解答 知道其图像上一点的坐标即可. :﹣12.与解析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系中,AB 在x 轴上,点G 与点的图象恰好经过点F ,M .若【分析】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比例函数k 的意义,确定点F 的坐标,进而【解析】解:过点M 作MN ⊥AD ,垂足为在Rt △FMN 中,∠MFN =30°,∴FN设OA =x,则OB =x +3,∴F(x ,解得,x =5,∴F(5,,∴k【点睛】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的坐标2.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图像经过、A .B .【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示求出OA ,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解析】解:如图,分别过点D 、B∵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易得CH=OABC A ()0,0k y k x x =>>C 84,3⎛⎫ ⎪⎝⎭9,32⎛⎫ ⎪⎝⎭OABC OABC 角形,求出MN ,FN ,进而求出AN 、MB ,表示出点进而确定k 的值即可. 垂足为N ,则MN =AD =3,MN AN =MB =83,M (x +3,,∴=(x +3)=40的坐标特征,把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是常用的方在轴的正半轴上,点在对角线上两点.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则点C .D . 析式,设出点C 坐标,得到点B 纵坐标,利用的面积是构造方程求即可. 作DE ⊥x 轴于点E ,DF ⊥x 轴于点F ,延长BC 交CH=AFx ()3,2D OB D OABC 152105,3⎛⎫⎪⎝⎭2416,55⎛⎫⎪⎝⎭6,a a ⎛⎫⎪⎝⎭152a 示出点F 、点M 的坐标,利用反用的方法. 上,反比例函数则点的坐标为( ) 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用表y 轴于点HB a∵点在对角线上,反比例函数∴ 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点B 坐标为故应选:B 【点睛】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根据题意构造方程求解.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圆上一动点,连结,为的中A .B . 【答案】A【分析】连接BP ,证得OQ 是△ABP 的中标为(x ,-x ),根据点,可利用勾股【解析】解:连接BP , ∵直线与双曲线的图形均关∵点Q 是AP 的中点,点O 是AB 的中点()3,2D OB 236k =⨯=DE BF P ODE OBF :△△DE 9OA OF AF OF HC a =-=-=OABC 1529,32⎛⎫⎪⎝⎭AP Q AP 12-32-(2,2)C y x =-ky x=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两点式为∴设点C 坐标为 ∴∴ ,点B 坐标为 解得(舍去) 形的综合问题,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的性质、反比例与双曲线交于、两点,是以点的中点.若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为,则的值为C .D . 的中位线,当P 、C 、B 三点共线时PB 长度最大,用勾股定理求出B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即形均关于直线y=x 对称,∴OA=OB , 中点∴OQ 是△ABP 的中位线,()0,0ky k x x=>>C D 6y x =6,a a ⎛⎫ ⎪⎝⎭OE BF OF=236OF a=6392a OF a ⨯==a -96,a a ⎛⎫⎪⎝⎭96152a a a ⎛⎫-⋅= ⎪⎝⎭122,2a a ==-y x =-ky x=A B P OQ 2k 2-14-两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关键是为圆心,半径长的值为( ),PB=2OQ=4,设 B 点的坐系式即可求出k 的值. (2,2)C 1当OQ 的长度最大时,即PB 的长度最大∵PB≤PC+BC ,当三点共线时PB 长度最大∵PC=1,∴BC=3,设B 点的坐标为(解得代入中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和正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 AD 平分,反比例函数18,则k 的值为()A .6B .12 【答案】B【分析】先证明OB ∥AE ,得出S △ABE △OAE=×3a ×=18,求解即可. 【解析】解:如图,连接BD ,∵四边形又∵AD 为∠DAE 的平分线,∴∠OAD=∵S △ABE =18,∴S △OAE =18,设A 的坐标为12x x ==k y x=12k =-OAE ∠(ky x=12k a最大,度最大,∴当P 、C 、B 三点共线时PB=2OQ=4,x ,-x ),则,B 点坐标为, 案为:A .用和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结合题意作出ABCD 的对角线AC 的中点与坐标原点重合,点E 的图象经过AE 上的两点A ,F ,且C .18 D .24=S △OAE =18,设A 的坐标为(a ,),求出F 点的坐边形ABCD 为矩形,O 为对角线,∴AO=OD ,∴∠AD=∠EAD ,∴∠EAD=∠ODA ,∴OB ∥AE , 坐标为(a ,), 3=⎝⎭0,0)k x >>k aka意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是x 轴上一点,连接AE .若,的面积为点的坐标和E 点的坐标,可得S ∴∠ODA=∠OAD , AF EF =ABE △∵AF=EF ,∴F 点的纵坐标为,代入反∴E 点的坐标为(3a,0),S △O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几何综合经典例1.如图,点,点都在反比点,.连接,,.若四A .B .【答案】C【分析】过点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2),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求S 2=4:3.【解析】解:点P (m ,1),点Q (−2∴m×1=−2n =4,∴m =4,n =−2,∵P (4,1),Q (−2,−2),∵过点P 分别作QK ⊥PN ,交PN 的延长线于K ,则2k a 12(,1)P m (-2,)Q n M N OP OQ PQ 12:2:3S S =12:S S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F 点的坐标为(2a ,×3a ×=18,解得k=12,故选:B . 何综合,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得出S △ABE 经典例题 反比例函数中k 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分别向轴、若四边形的面积记作,的面积记 C . D .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 ,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意义求得S 1=4,然后根据S 2=S △PQK −S △PON −S 梯形ONKQ ,n )都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 ,PN =4,ON =1,PK =6,KQ =3,k a4y x=P x OMPN 1S POQ △1:112:4:3S S =12:5:3S S =4x), BE =S △OAE =18是解题关键.意义、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面积记作,则( )标特征得到P (4,1),Q (−2,NKQ 求得S 2=3,即可求得S 1:,∴S 1=4,2k ay 2S∴S 2=S △PQK −S △PON −S 梯形ONKQ =×6×3−【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 =(k <0,x <0)与▱ABCD 的边AB 所在直线翻折,使原点O 落在点G 处,【答案】【分析】将点F 坐标代入解析式,可求双曲股定理可求EG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解析】解:∵双曲线 y =(k <0,∵▱ABCD 的顶点A 的纵坐标为10,∴∴点E 的横坐标为﹣6,即BE =6.∵△BOC 和△BGC 关于BC 对称,∴∵EG ∥y 轴,在Rt △BEG 中,BE =6,延长EG 交x 轴于点H ,∵EG ∥y 轴,∴∠GHC 是直角,在Rt 则有CH =OH ﹣OC =BE ﹣GC =6﹣m ∴m=,∴GC ==OC ,∴S △BOC【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12kx503k x 1031036×3−×4×1−(1+3)×2=3,∴S 1:S 2=4:3,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CD 的顶点B 位于y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 ,D 位于,AD 交于点E 、F ,点A 的纵坐标为10,F (﹣,连接EG ,若EG ∥y 轴,则△BOC 的面积是_____求双曲线解析式为y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CO 的长,即可求解.x <0)经过点F (﹣12,5),∴k =﹣60,∴双曲线BO =10,点E 的纵坐标为10,且在双曲线y =BG =BO =10,GC =OC .BG =10,∴EG =8. △GHC 中,设GC =m ,,GH =EH ﹣EG =10﹣8=2,则有m 2=22+(6﹣=××10=,故答案为:.的几何意义,折叠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确的121260x12103503503,故选:C . ,分别求得S 1、S 2的值是解题x 轴的负半轴上,双曲线y 12,5),把△BOC 沿着BC .性质可得OB=10,BE=6,由勾双曲线解析式为 y =. 上,m )2,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60x-60x-1.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数y =(x >0)的图象经过OA 的中点【答案】【分析】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利用△OCE ∽△OAB 得到面积比为1【解析】解:连接OD ,过C 作CE ∥∵∠ABO =90°,反比例函数y =(x ∴S △COE =S △BOD =,S △ACD =S △OCD ∵CE ∥AB ,∴△OCE ∽△OAB ,∴∴4×k =2+2+k ,∴k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2.(2020·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如图,()的图象上,且轴,A .3B .4 kx83kx12k OCS △1212830x >//BC y 中,Rt △OAB 的直角顶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中点C .交AB 于点D ,连结CD .若△ACD 的面积是利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S △OCE =S △OBD :4,代入可得结论. AB ,交x 轴于E ,>0)的图象经过OA 的中点C , =2, ,∴4S △OCE =S △OAB , 答案为:. 系数k 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中任取一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角形的面积是|k|,且保持不变.也考查了相似三,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垂足为点C ,交y 轴于点A ,则C .5 D .614OCE S =△△OAB 83kx126y x =0x >AC BC ⊥V 点A 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面积是2,则k 的值是_____. BD =k ,根据OA 的中点C ,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点C 在反比例函数的面积为 ( )122y x=-ABC【答案】B【分析】作BD ⊥BC 交y 轴于D ,可证四积,进而由矩形的性质可求的面积【解析】作BD ⊥BC 交y 轴于D ,∵∴S 矩形ACBD =6+2=8,∴的面积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点P ,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你,以点P P 的一个垂足和坐标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经典例1.如图,函数与函数的图A .或B .或【答案】D【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函数数图象之上的x 的取值范围.【解析】解:如图所示,直线图象在反比例故本题答案为:或.故选ABC V ABC V 1y x=+22y x=2x <-01x <<2x <-1y x =+20x -<<1x >可证四边形ACBD 是矩形,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的面积.轴,,∴四边形ACBD 是矩形,积为4.故选B .系数的几何意义,一般的,从反比例函数(及点P 的两个垂足和坐标原点为顶点的矩形的面积等角形的面积等于.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 经典例题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的图象相交于点.若, C .或 D .与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M 、N ,若,反比例函数图象之上的x 的取值范围为故选:D//BC y AC BC ⊥ky x=12k ()()1,,2,M m N n -12y y >1x >20x -<<01x <<2-22y x=12y y >2x -<几何意义求出矩形ACBD 的面, k 为常数,k ≠0)图象上任一的面积等于常数,以点P 及点综合,则x 的取值范围是( )或 ,即观察直线图象在反比例函或, k 0x <<1x >0<1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题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平移b 个单位长度,交y 轴于点B ,交反比A .1B .2 【答案】C【分析】解析式联立,解方程求得的横坐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的值【解析】解:直线与反比例函数解求得,的横坐标为OA//BC ,∴,∴,∴,∴把代入得,,将直线沿轴向上平移个单位长把的坐标代入得,求得【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式等知识,求得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直线与反比例函数8.(1)填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____A C y x b =+b Q y x =∴4x x=2x =±A ∴Q CBG AOH ∠=∠2OA BC =Q 2OA AH BC GC ==1x =4y x=4y =C ∴Q y x =y b ∴C 41b =+AB ky =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能利用数形结合求=x 与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交于点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 .若OA =2BC ,则b 的值为C .3 D .4的横坐标,根据定义求得的横坐标,把横坐标代入的值. 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坐标为2,如图,过C 点、A 点作y 轴垂线, ,,解得=1,的横坐标为1,, 单位长度,得到直线, ,故选:.次函数的综合问题,涉及函数的交点、一次函数平移.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2)求直线的函数关系式4xC 4(0)y x x=>A OHA BGC ~V V 22BC BC GC=GC C ∴(1,4)y x b =+3b =C (0)x x>AB 结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答此于点A ,将直线y =x 沿y 轴向上的值为( )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得, 数平移、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坐标为,的面积为关系式;(3)动点P 在y 轴上运()6,1AOB V动,当线段与之差最大时,求点【答案】(1);(2)【分析】(1)把点代入解析式,即可(2)过点A 作轴于点C ,过点点B 的坐标为,表示出△ABE 的面积到解析式;(3)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代入即可求值.【解析】解:(1)把点代入(2)如图,过点A 作轴于点形.设点B 的坐标为,∴∵点A 的坐标为,∴∴∵A ,B 两点均在双曲线上∴∵的面积为8,∴,∴.解得设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PAPB 6y x =12y =-()6,1AC x ⊥(),m n AB ()6,1A AC x ⊥(),m n mn ()6,1BE DE=11(1)(622ABE S AE BE n =⋅=-V 6(0)y x x =>AOB AOC BOD OCED S S S S =--V V V 矩形AOB V 132n m -23830n n --=123,n n =AB (y kx =+AB 12y =-求点P 的坐标.;(3) 即可得到结果;过点B 作轴于点D ,交于点E ,则四的面积,根据△AOB 得面积可得,得到点差小于第三边”可知,当点P 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可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C ,过点B 作轴于点D ,交于点.. . 上,∴. ,整理得.(舍去).∴.∴点B 的坐标为.,则.解得.. 4x +()0,4BD y ⊥,CA DB 616m n =-AB (0)ky x x =>6k =BD y ⊥,CA DB 6=6,1E BD m AE CE AC n -=-=-=-)m -16132BOD AOC S S ==⨯⨯=V V ABE S -V 1633(1)(6)32n n m n =-----=-8=616m n =-13=-2m =(2,3)0)b k ≠6123k b k b +=⎧⎨+=⎩124k b =-=⎧⎪⎨⎪⎩4x +则四边形为矩形,设得到点B 的坐标,代入即可的的交点时,有最大值为; 于点E ,则四边形为矩.OCED PA PB -6y x=OCED 12m(3)如上图,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当点P 为直线与y 轴的交点时,∴点P 的坐标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且【答案】2.【分析】联立方程组求出A 过A 作轴,交BF 于F 点,交根据的面积是的面积的【解析】联立方程组,解得,轴,过B 作轴,过AAB ()0,4xOy 12y x y x =+⎧⎪⎨=⎪⎩//AE x ABP △AOB V 12y x y x =+⎧⎪⎨=⎪⎩PE x ⊥BF x ⊥小于第三边”可知,有最大值为,把代入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准确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且的面积是的面积的2倍,则点,B 两点坐标,设,过P 作PE 于点E ,分别求出梯形BFEP 、△APE 、△ABF 的2倍列方程求解即可.,,,, 作轴,交BF 于F 点,交PE 于点E ,如图PA PB -AB 0x =1y =-1y x =+2y x=ABP △AOB V 2,(0)P x x x ⎛⎫⎪⎝⎭>PE1112x y =⎧⎨=⎩2221x y =-⎧⎨=-⎩(2,1)A ∴--(1,2)B //AE x ,得.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若点P 则点P 的横坐标...为________. 轴,过B 作轴,、△AOB 、△ABP 的面积,设,过P 作如图, 42x +4y =E x ⊥BF x ⊥2,(0)P x x x ⎛⎫⎪⎝⎭>。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附答案.doc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附答案.doc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附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四边形OP1A1B1、 A1P2A2B2、 A2P3 A3B3、、 A n﹣1P n A n B n都是正方形,对角线OA1、A1A2、 A2 A3、、A n﹣1 A n都在y轴上( n≥1的整数),点P1( x1,y1),点P2(x2,y2),, P n( x n, y n)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并已知B1(﹣ 1,1).(1)求反比例函数 y= 的解析式;(2)求点 P2和点 P3的坐标;( 3)由( 1)、( 2)的结果或规律试猜想并直接写出:△ P n B n O的面积为________ ,点P n的坐标为 ________ (用含【答案】(1)解:在正方形则B1与 P1关于 y 轴对称,∵B1(﹣ 1,1),∴P1( 1,1).n的式子表示).OP1A1B1中, OA1是对角线,则 k=1×1=1,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连接P2B2、 P3B3,分别交 y 轴于点 E、 F,又点 P1的坐标为( 1, 1),∴OA1=2,设点 P2的坐标为( a,a+2),代入 y= 得 a= -1,故点 P2的坐标为(-1,+1),则A1E=A2E=2 -2, OA2=OA1+A1A2=2 ,设点 P3的坐标为( b, b+2),代入 y= ( >0)可得 b= - ,故点 P3的坐标为(- ,+ )(3) 1;( - ,+ )【解析】【解答】解:( 3)∵=2 =2× =1,=2 =2× =1,∴△ P n B n O 的面积为1,由 P1( 1, 1)、 P2(﹣ 1,+1)、 P3(﹣,+ )知点 P n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1、(﹣,+ ).【分析】( 1)由四边形 OP1 1 1 1 1 1A B 为正方形且OA 是对角线知 B 与 P 关于 y 轴对称,得出点 P1(1, 1),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连接 P2B2、 P3B3,分别交 y 轴于点 E、 F,由点 P1坐标及正方形的性质知OA1=2,设P2的坐标为( a, a+2),代入解析式求得 a 的值即可,同理可得点P3的坐标;(3)先分别求得 S△P1 B1 O、 S△P2B2O 的值,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后依据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2.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

反比例函数经典中考例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经典中考例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经典中考例题解析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反比例函数y =xn 5图象经过点(2,3),则n 的值是( ).A 、-2B 、-1C 、0D 、12、若反比例函数y =xk (k ≠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A 、(2,-1)B 、(-21,2) C 、(-2,-1) D 、(21,2)3、(08双柏县)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4、若y 与x 成正比例,x 与z 成反比例,则y 与z 之间的关系是(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D 、无法确定5、一次函数y =kx -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y =xk满足( ).A 、当x >0时,y >0B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C 、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D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6、如图,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Q 交双曲线y =x1于点Q ,连结OQ ,点P 沿x 轴正方向运动时,Rt △QOP 的面积(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Q pxyot /h v /(km/Ot /h v /(km/Ot /hv /(km/Ot /hv /(km/OA .B .C .D .7、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m 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V 时,气体的密度ρ也随之改变.ρ与V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ρ=Vm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气体的质量m 为( ).A 、1.4kgB 、5kgC 、6.4kgD 、7kg8、若A (-3,y 1),B (-2,y 2),C (-1,y 3)三点都在函数y =-x1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1<y 2<y 3C 、y 1=y 2=y 3D 、y 1<y 3<y 29、已知反比例函数y =xm21-的图象上有A (x 1,y 1)、B (x 2,y 2)两点,当x 1<x 2<0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0B 、m >0C 、m <21 D 、m >2110、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是( ).A 、x <-1B 、x >2C 、-1<x <0或x >2D 、x <-1或0<x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某种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可使用天数y 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12、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则在一次函数b kx y +=中,y 随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13、若反比例函数y =xb 3-和一次函数y =3x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6,则b = .14、反比例函数y =(m +2)x m 2-10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 的值为 .15、有一面积为S 的梯形,其上底是下底长的31,若下底长为x ,高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16、如图,点M 是反比例函数y =xa (a ≠0)的图象上一点,过M 点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若S 阴影=5,则此反比例函数解析 式为 .17、使函数y =(2m 2-7m -9)x m2-9m +19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可列方程(不等式组)为 .18、过双曲线y =xk (k ≠0)上任意一点引x 轴和y 轴的垂线,所得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19. 如图,直线y =kx(k >0)与双曲线xy 4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2x 1y 2-7x 2y 1=___________.20、如图,长方形AOCB 的两边OC 、OA 分别位于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B (-320,5),D 是AB 边上的一点,将△ADO 沿直线OD 翻折,使A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 上的 点E 处,若点E 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 式是 .三、解答题(共60分)21、(8分)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2,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3、(10分)如图,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双曲线y =xk 在第一象限内的分支上的两点,连结OA 、OB .(1)试说明y 1<OA <y 1+1y k ;(2)过B 作BC ⊥x 轴于C ,当m =4时,求△BOC 的面积.24、(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x8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和点B 的纵坐标都是-2.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OB 的面积.25、(11分)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k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26、(12分)如图, 已知反比例函数y =xk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a x +b 的图象交于M (2,m )和N (-1,-4)两点.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MON 的面积; (3)请判断点P (4,1)是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C ;4、B ;5、D ;6、C7、D ;8、B ;9、D ; 10、D . 二、填空题11、y =x1000; 12、减小; 13、5 ; 14、-3 ;15、y =xs 23 ; 16、y =-x5; 17、⎩⎨⎧---=+-0972119922>m m m m ; 18、|k|; 19、 20; 20、y =-x 12.三、解答题21、y =-x6.22、举例:要编织一块面积为2米2的矩形地毯,地毯的长x (米)与宽y (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x2(x >0).23、(1)过点A 作AD ⊥x 轴于D ,则OD =x 1,AD =y 1,因为点A (x 1,y 1)在双曲线y =xk 上,故x 1=1y k ,又在Rt △OAD 中,AD <OA <AD +OD ,所以y 1<OA <y 1+1y k ; (2)△BOC 的面积为2.24、(1)由已知易得A (-2,4),B (4,-2),代入y =kx +b 中,求得y =-x +2;(2)当y =0时,x =2,则y =-x +2与x 轴的交点M (2,0),即|OM|=2,于是S △AOB =S △AOM +S △BOM =21|OM|·|y A |+21|OM|·|y B |=21×2×4+21×2×2=6.25、(1)将N (-1,-4)代入y =xk ,得k =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4.将M (2,m )代入y =x4,得m =2.将M (2,2),N (-1,-4)代入y =ax +b ,得⎩⎨⎧-=+-=+.b a ,b a 422解得⎩⎨⎧-==.b ,a 2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2.(2)由图象可知,当x <-1或0<x <2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26、解(1)由已知,得-4=1-k ,k =4,∴y =x4.又∵图象过M (2,m )点,∴m =24=2,∵y =a x +b 图象经过M 、N 两点,∴,422⎩⎨⎧-=+-=+b a b a 解之得,22⎩⎨⎧-==b a ∴y =2x -2.(2)如图,对于y =2x -2,y =0时,x =1,∴A (1,0),OA =1,∴S △MON =S △MOA +S △NOA =21OA ·MC+21OA ·ND =21×1×2+21×1×4=3.(3)将点P (4,1)的坐标代入y =x4,知两边相等,∴P 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时《反比例函数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知识讲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故也称双曲线y=kx(k≠0).2.反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1)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在反比例函数y=kx中,其解析式变形为xy=k,故要求k的值,•也就是求其图像上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之积,•通常将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的坐标当作某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运用两根之积求k的值.(4)若双曲线y=kx图像上一点(a,b)满足a,b是方程Z2-4Z-2=0的两根,求双曲线的解析式.由根与系数关系得ab=-2,又ab=k,∴k=-2,故双曲线的解析式是y=2x-.(5)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和函数y的值都不能为零,所以图像和x轴,y•轴都没有交点,但画图时要体现出图像和坐标轴无限贴近的趋势.◆经典例题:例1(2006,上海市)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纵坐标是横坐标的3倍,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像经过点A,(1)求点A的坐标;(2)如果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且OB=AB,•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例2 如图,已知Rt△ABC的顶点A是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且S△AOB=3.(1)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否能完全确定?如能确定,•请写出它们的解析式;如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2)如果线段AC的延长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另一支交于D点,过D作DE⊥x•轴于E,那么△ODE的面积与△AOB的面积的大小关系能否确定?(3)请判断△AOD为何特殊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强化训练:一、填空题1.(2006,南通)如图1,直线y=kx(k>0)与双曲线y=4x 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2x1y2-7x2y1的值等于_______.图1 图2 图3 2.(2006,重庆)如图2,矩形AOCB的两边OC,OA分别位于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B(-203,5),D是AB边上的一点,将△ADO沿直线OD翻折,使A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若点E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3.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m,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4.若y=2131a aax--+中,y与x为反比例函数,则a=______.若图像经过第二象限内的某点,则a=______.5.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上有一点P(a,b),且a,b是方程t2-4t-2=0的两个根,则k=_______;点P到原点的距离OP=_______.6.已知双曲线xy=1与直线y=-无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7.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点P(a,b),其中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4=0的两个根,那么点P的坐标是_______.8.(2008,咸宁)两个反比例函数y=kx和y=1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如图3所示,•点P在y=kx的图像上,PC⊥x轴于点C,交y=1x的图像于点A,PD⊥y轴于点D,交y=1x的图像于点B,•当点P在y=kx的图像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ODB与△OCA的面积相等;②四边形PAOB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③PA与PB始终相等④当点A是PC的中点时,点B一定是PD的中点.其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少填或错填不给分).二、选择题9.(2008,济南)如图4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位于第一象限,AB=AC=2,直角顶点A在直线y=x上,其中A点的横坐标为1,且两条直角边AB,AC分别平行于x轴,y轴,•若双曲线y=kx(k≠0)与△ABC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A.1<k<2 B.1≤k≤3C.1≤k≤4 D.1≤k<4图4 图5 图610.反比例函数y=kx(k>0)的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如图5所示,P为该图像上任意一点,PQ垂直于x轴,垂足为Q,设△POQ的面积为S,则S的值与k之间的关系是()A.S=4kB.S=2kC.S=k D.S>k11.如图6,已知点A是一次函数y=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2x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OA=OB,那么△AOB的面积为()A.2 B.2CD.12.函数y=mx与y=mx-m(m≠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13.如果不等式mx+n<0的解集是x>4,点(1,n)在双曲线y=2x上,那么函数y=(n-1)x+2m的图像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4.(2006,攀枝花)正比例函数y=2kx与反比例函数y=1k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不可能是()15.已知P为函数y=2x的图像上一点,且P,则符合条件的P点数为()A.0个B.2个C.4个D.无数个16.如图,A,B是函数y=1x的图像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平行于y轴,•交x轴于点C,BD平行于y轴,交x轴于点D,设四边形ADBC的面积为S,则()A.S=1 B.1<S<2 C.S=2 D.S>2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反比例函数y=-8x与一次函数y=-x+2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求:(1)A ,B 两点的坐标; (2)△AOB 的面积.18.(2006,广州白云区)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8x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和点B 的纵坐标都是-2,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 的面积.19.已知函数y=kx的图像上有一点P (m ,n ),且m ,n 是关于x 方程x 2-4ax+4a 2-6a -8=0•的两个实数根,其中a 是使方程有实根的最小整数,求函数y=kx的解析式.20.(2006,北京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中,直线y=-x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 .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的一个交点为A (a ,3),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1.(2008,南通)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y=k x 与直线y=14x 相交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 (m ,n )(在A 点左侧)是双曲线y=kx上的动点.过点B 作BD ∥y轴交x 轴于点D .•过N (0,-n )作NC ∥x 轴交双曲线y=kx于点E ,交BD 于点C .(1)若点D 的坐标是(-8,0),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k 的值; (2)若B 是CD 的中点,四边形OBCE 的面积为4,求直线CM 的解析式;(3)设直线AM ,BM 分别与y 轴相交于P ,Q 两点,且MA=pMP ,MB=qMQ ,求p -q 的值.2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CD ∥AB ,CD=6,AD=10,∠A=60°,以CD •为弦的弓形弧与AD 相切于D ,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可以与B 重合但不与A 重合,DP •交弓形弧于Q .(1)求证:△CDQ ∽△DPA ;(2)设DP=x ,CQ=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DP 之长是方程x 2-8x -20=0的一根时,求四边形PBCQ 的面积.第20课时《反比例函数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答案)◆经典例题例1(2006,上海市)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纵坐标是横坐标的3倍,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像经过点A,(1)求点A的坐标;(2)如果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且OB=AB,•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1)用含一个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点A的横坐标,纵坐标,把点A的坐标代入y=12x可求得a的值,从而得出点A的坐标.(2)设点B的坐标为(0,m),根据OB=AB,可列出关于m的一个不等式,•从而求出点B的坐标,进而求出经过点A,B的直线的解析式.【解答】(1)由题意,设点A的坐标为(a,3a),a>0.∵点A在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像上,得3a=12a,解得a1=2,a2=-2,经检验a1=2,a2=-2•是原方程的根,但a2=-2不符合题意,舍去.∴点A的坐标为(2,6).(2)由题意,设点B的坐标为(0,m).∵m>0,∴m=103,经检验m=103是原方程的根,∴点B的坐标为(0,1013).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1013.由于这个一次函数图像过点A(2,6),∴6=2k+103,得k=43.∴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43x+103.例2 如图,已知Rt△ABC的顶点A是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且S△AOB=3.(1)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否能完全确定?如能确定,•请写出它们的解析式;如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2)如果线段AC的延长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另一支交于D点,过D作DE⊥x•轴于E,那么△ODE的面积与△AOB的面积的大小关系能否确定?(3)请判断△AOD为何特殊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AOB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面积是两条直角边之积的12,•而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一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积就是反比例函数中的系数.由题意不难确定m,则所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就确定了.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过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该点与两垂足及原点构成的矩形的面积都是大小相等的.【解答】(1)设B(x,0),则A(x0,mx),其中0>0,m>0.在Rt△ABO中,AB=mx,OB=x0.则S△ABO =12·x0·mx=3,即m=6.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6x.(2)由66y xyx=+⎧⎪⎨=⎪⎩得x2+6x-6=0,解得x1=-x2=-3∴A(-,D(-33.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对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P(x,y),有y=6x.即xy=6.∴S△DEO =12│x D y D│=3,即S△DEO =S△ABO.(3)由A(-和D(-33可得即AO=DO.由图可知∠AOD>90°,∴△AOD为钝角等腰三角形.【点评】特殊三角形主要指边的关系和角的关系.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借助代数运算验证,便不难判断. ◆强化训练答案:1.20 2.y=-12x 3.y=100x4.2或-1;-1 5.-2;6.0≤b<4 7.(-2,-2),8.①②④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A 16.C17.(1)由82y x y x ⎧=-⎪⎨⎪=-+⎩,解得1142x y =⎧⎨=-⎩,1124x y =-⎧⎨=⎩ ∴A (-2,4),B (4,-2).(2)当y=0时,x=2,故y=-x+2与x 轴交于M (2,0),∴OM=2.∴S △AOB =S △AOM +S △BOM =12OM·│y A │+12OM·│y B │=12·2·4+12·2·2=4+2=6.18.(1)y=-x+2 (2)S △AOB =619.由△=(-4a )2-4(4a 2-6a -8)≥0得a≥-43, 又∵a 是最小整数,∴a=-1. ∴二次方程即为x 2+4x+2=0,又mn=2,而(m ,n )在y=k x 的图像上,∴n=km,∴mn=k ,∴k=2,∴y=2x . 20.依题意得,直线L 的解析式为y=x .∵A (a ,3)在直线y=x 上, 则a=3.即A (3,3).又∵A (3,3)在y=k x 的图像上,可求得k=9.∴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9x.21.(1)∵D (-8,0),∴B 点的横坐标为-8,代入y=14x 中,得y=-2.∴B 点坐标为(-8,-2),而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 (8,2). 从而k=8×2=16.(2)∵N (0,-n ),B 是CD 的中点,A ,B ,M ,E 四点均在双曲线上,∴mn=k ,B (-2m ,-2n),C (-2m ,-n ),E (-m ,-n ). S 矩形DCNO =2mn=2k ,S △DBO =12mn=12k ,S △OEN =12mn=12k ,∴S 四边形OBCE =S 矩形DCNO -S △DBO -S △OEN =k . ∴k=4. 由直线y=14x 及双曲线y=4x,得A (4,1),B (-4,-1), ∴C (-4,-2),M (2,2). 设直线CM 的解析式是y=ax+b ,由C ,M 两点在这条直线上,得 42,2 2.a b a b -+=-⎧⎨+=⎩解得a=b=23.∴直线CM 的解析式是y=23x+23. (3)如图所示,分别作AA 1⊥x 轴,MM 1⊥x 轴,垂足分别为A 1,M 1.设A 点的横坐标为a ,则B 点的横坐标为-a ,于是p=111A M MA a m MP M O m -==. 同理q=MB MQ =m am+, ∴p -q=a m m --m am+=-2. 22.(1)证∠CDQ=∠DPA ,∠DCQ=∠PDA . (2)y=60x(.(3)S 四边形PBCQ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