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脑动脉解剖与临床演示ppt

合集下载

优选脑血管解剖(脑动脉系)演示ppt

优选脑血管解剖(脑动脉系)演示ppt

ACA
前床突
ICA
AchA PcoA
PCA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颈内动脉的终支之一。在位于视交叉外侧,正对 嗅三角处,呈直角或近似直角由颈内发出,在脑 底部水平向中线走去,近中线处两侧大脑前动脉 平行折入大脑纵裂,沿胼胝体沟由前向后至压部, 与大脑后动脉末梢支吻合,构成颈内动脉系与椎 -基底动脉系的另一吻合途径。大脑前动脉通常 分为近侧段和远侧段。近侧段指从颈内发出大脑 前动脉起到前交通动脉止,越过前穿质和视神经, 发出多条中央支。远侧段从前交通开始至楔前动 脉止,行于纵裂内,发出眶动脉、额极动脉及胼 缘动脉等。
– 胼缘动脉 callosomarginal artery 从胼周动脉向上发出 的分支,总称胼缘动脉。胼缘动脉可以有一条主干也可 以没有,由前向后可发出额内前、额内中、额内后以及 旁中央动脉,在内侧面上行,至半球上缘翻越到大脑半 球背外侧面,与同测大脑中动脉分支形成广泛吻合。主 要供应扣带回、额上回、旁中央小叶、额中回上缘以及 中央前后回的1/4。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为旁中央动脉, 主要供应旁中央小叶。中央支发自Wil源自is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邻近
Willis环的动脉主干上。
他们几乎垂直穿入脑实质,
供应间脑、纹状体和内囊,
又称穿动脉、纹状体动脉、
豆纹动脉。相邻中央支之
间存在解剖形态上的吻合,
但是功能上的吻合似乎要
差很多。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
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 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 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 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
皮质支
– 顶后动脉 posterior parietal artery 又称缘上回动脉 superamarginal artery,通常为双干型上干的终支, 从外侧沟上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 沿大脑外侧沟的后支上行,供应缘上回及顶上小叶的 下缘皮质。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01
02
03
脉络膜前动脉狭窄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表现 为脉络膜前动脉管腔变窄 或闭塞。
脉络膜前动脉瘤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 成像技术诊断,表现为脉 络膜前动脉局部扩张。
脉络膜前动脉卒中
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和神 经系统检查诊断,表现为 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 或出血。
02
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结构
脉络膜前动脉的定义和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定义
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主 要供应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内侧面。
脉络膜前动脉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于颈内动脉的末端 ,沿着大脑表面的沟回向额叶和颞叶 区域走行。
脉络膜前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在起始部发出若干分支,这些分支进入大脑表面,供应额叶和颞叶 区域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
脑动脉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脑动脉分为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特点
脑动脉具有不同的分支和分布区域,各分支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功能。
脑动脉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脑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关键,任何脑动脉的阻塞或狭窄都可能导致脑部 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疾病。
意义
了解脑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 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病变,可以有效地预防脑 梗塞等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 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诊断脉络 膜前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动态观察血流 情况,对诊断脉络膜前动脉病变具有很高 的价值。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们 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的背 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ppt课件
9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ppt课件
10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ppt课件
29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 )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 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
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
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
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
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
C1 C2
C3
C4
C5
ppt课件
22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ppt课件
23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 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 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 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 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 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 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 支。
ppt课件
11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ppt课件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ppt课件

2020/11/13
13
ICA
•• C1段再稍向前分为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 脑中动脉(M1段)。
C1+A1+M1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在脑血管造 影的前后位片上呈“T”形;在侧位片上, C2+C3+C4呈“C”形,即虹吸部
2020/11/13
14
ICA
••
2020/11/13
15
ICA
••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放射冠深部 皮质支供应区囊括了半球凸面的五分之四、额
叶眶面的外侧部、顶叶和颞叶的外侧部
2020/11/13
33
MCA闭塞综合征
•1•. 主干闭塞:1)三偏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上下肢瘫痪基本相等; 2)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主侧失语症,非主侧 体象障碍。
2020/11/13
27
••
2020/11/13
28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分布
••
2020/11/13
29
大脑中动脉的功能分布
••
2020/11/13
30
MCA深穿支
•• 主要分为: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的直径是内侧豆纹动脉的两 倍,行程较长
内侧豆纹动脉:苍白球外侧、壳核内侧、 内囊膝部、丘20/11/13
1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再绕到背侧面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甚少, 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者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薄, 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大脑动脉的解剖

大脑动脉的解剖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
发自颈内动脉, 沿胼胝体沟直 达胼胝体压部 的后方,与大 脑后动脉末稍 吻合。
大脑前动脉
脑血循的正中矢状面观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发自颈内动 脉,进入大 脑外侧沟, 在岛叶与颞 叶之间斜向 后上。
大脑中动脉 脑血循的外侧面观
椎-基底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 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发自锁骨下动
脉,经枕骨大
孔入颅后,左
右椎动脉渐靠
近,多在脑桥
椎动脉
下缘会合成基
底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行至脑桥上缘,分成 左右大脑后动脉两大 终末支。
脑动脉的解剖
提纲
一、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系 2、椎-基底动脉 系
二、3相、关大临脑床动脉环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端脑前2/3 间脑的前部
?椎基底动脉系
端脑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小脑
颈内动脉系
颈内动脉
发自颈总动脉, 经破裂孔入颅。
主要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意义 是一种代偿的潜在 装置。缺血性脑血 管疾病时,侧枝循 环最充分的供血来
大脑动脉环 (Willis 环)
?组成
前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前动 脉 颈内动脉分叉 部 双侧后交通动 脉
相关临床
大脑中动脉狭窄
65岁女性患者, DSA示左侧大 脑中动脉狭窄 达90%,病变 长约6mm。

脑血管解剖(脑动脉系-颈内动脉系)

脑血管解剖(脑动脉系-颈内动脉系)

C1 C2
C3
C4
C5
颈内动脉
•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绵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颈内动脉
•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 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 入海绵窦之前止。此段 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 骤然转弯以近乎水平位 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 动脉管内口至破裂孔, 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 为海绵窦段。特点:全 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翼管支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 入海面窦时形成一个正 常环状狭窄。分支:颈 鼓动脉、翼管支。
颈内动脉
• (5)终段(C1)
指颈内动脉参加
Willis环一段而
言。此段短,但 ACA
是颈内动脉所有
主要分支,包括 C1 后交通动脉、脉
C2
络膜前动脉、大 脑前动脉和大脑
MCA
中动脉均由此段
发出。
C4 C3
大脑后动脉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 颈内动脉闭塞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初发血栓多起于颈动
中央支和皮质支
•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中央支和皮质支
•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脑前、中、后动脉邻近
Willis环的动脉主干上。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 眼动脉 ophthalmic artery为颈内动脉的第一个较大的分 支,起源于颈内动脉的前面,初位于视神经外下方、动脉 及外展神经内侧,然后在视神经和上直肌之间通过,分为: 眼支,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体动脉,供血视网膜及脉 络膜;眶支,泪腺动脉及无名肌支(供血眼外肌及眶部骨 膜),泪腺动脉供血泪腺及结膜,其重要的分支为脑膜返 动脉,向后穿过眶上裂与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吻合;眶外支, 眶上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鼻背动脉、睑动脉、额 内动脉及滑车上动脉。这些动脉与颈外动脉有广泛的吻合 支,其中筛前动脉发出大脑镰前动脉,供血大脑镰。其中 最重要的一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artery of retina。

脑血管解剖图解

脑血管解剖图解
前后位
anterior view
1.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Basilar artery
1. 丘脑穿动脉 2. PCA P1段 3. PCA P2段 4. 颞下动脉 5. 顶枕动脉 6. 距裂动脉
侧位:
前后位
颈动脉窦
穿入硬脑膜进入海绵窦,穿出硬脑膜行于蛛网膜下腔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
1. M1分叉前段 2. M1分叉后段 3. MCA膝部 4. 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 5. M2段 6. M3段 7. M4段 8. 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 9. 脉络膜前动脉
Willis环
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 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P2:PCA环池段 SCA:小脑上动脉 OA:眼动脉 ON:视神经 CNIII:动眼神经 CNIV:滑车神经
脑动脉分段、分支与图解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A1:水平段
A5:终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M1 :水平段

脑动脉解剖图PPT课件

脑动脉解剖图PPT课件
症状
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
病因
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
治疗
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04 脑动脉影像诊断技术
CHAPTER
血管造影
总结词
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的形 态和血流情况。
详细描述
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或超 声波等设备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细节,对 于诊断脑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等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总结词
MRI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磁共振成像 技术,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详细描述
MRI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磁共振成像 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细节,对于诊断脑动脉病变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
总结词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 的影像诊断技术,通过高频声波显示 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脑动脉的功能
01
维持脑部正常生理功能
脑动脉通过输送新鲜血液来维持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思考、运动、
感觉等。
02
调节体温和代谢
脑动脉中的血管舒张和收缩可以调节脑部的温度,维持体温的稳定。同
时,通过调节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激素水平,可以影响身体的代谢过程。
03
保护脑部免受损伤
脑动脉中的血流可以带走脑部代谢产生的废物,避免废物堆积对脑部造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脑动脉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 或器械输送到病变部位,以达到直接治疗病变的目的。
介入治疗种类
包括血管内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变 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A
C1段再稍向前分为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 脑中动脉(M1段)。
C1+A1+M1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在脑血管造 影的前后位片上呈“T”形;在侧位片上, C2+C3+C4呈“C”形,即虹吸部
ICA
ICA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1. 眼动脉:自C3段发出,经视神经管入眶。 2. 后交通动脉:自C1段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3. 脉络丛前动脉:自C1段发出,经脉络裂入侧脑室 下角,形成脉络丛。 皮质支:供应海马和钩; 中央支:供应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 特点是口径细、行程长,易发生栓塞,所以临 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较多。
广泛的皮质和皮质下供应区 与ACA和PCA之间有广泛的吻合 髓质动脉有自己的供血区,彼此之间并不吻合 其与豆纹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的分支之间也没
有相互吻合 有自身的边缘带,位于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即
放射冠深部 皮质支供应区囊括了半球凸面的五分之四、额
叶眶面的外侧部、顶叶和颞叶的外侧部
MCA闭塞综合征
B. 基底支,供应视交叉和下丘 脑。
大脑前动脉的功能分布
RHA
RHA平均直径0.8到1.0mm,长20-23mm 是ACA最大最长的穿支 供应:尾状核头、内囊前肢的前下部、苍
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壳核前部以及下丘脑前部
RHA
RHA平均直径0.8到1.0mm,长20-23mm 是ACA最大最长的穿支 供应:尾状核头、内囊前肢的前下部、苍
(优选)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再绕到背侧面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甚少, 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者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薄,
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
ICA闭塞综合征
1. 病灶侧一过性黑蒙,偶为永久视力障碍(眼动脉缺 血)。
2. 病灶侧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 3.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脑中动脉或
大脑中、前动脉缺血)。 4. 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
体象障碍。 5. 发作性晕厥或痴呆。
MCA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分布
大脑中动脉的功能分布
MCA深穿支
主要分为: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的直径是内侧豆纹动脉的两
倍,行程较长 内侧豆纹动脉:苍白球外侧、壳核内侧、
内囊膝部、丘脑前核和外侧核。 外侧豆纹动脉:壳核外侧、外囊及内囊后
肢前3/5和尾状核。
MCA
MCA供应区的主要特点
脑动脉体系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左侧)
ICA
颈内动脉的行程和分段 1. 颅外段(颈段): 直且无分支。 2. 颅内段:颈动脉造影一般分其为五段: C5, 岩骨段(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 C4, 海绵窦段; C3, 前膝段,发出眼动脉; C2, 视交叉池段(床突上段); C1, 后膝段,发出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 前动脉。
MCA可看作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是颈内分支中最粗大且最复杂的一支 供血给大脑半球外侧面广泛区域 皮质动脉之间没有相互发出的小分支,而
是各自逐级分支形成小动脉网,与大脑后 动脉(P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软 膜血管形成端端吻合,构成分水岭区
MCA
行程和分段
M1 段,眶后段(水平段);
M2 段,岛叶段(回旋段),发出颞前动
脉,呈“U”形;
M3 段,外侧沟段,为M2基部发出向中央
沟上升的升动脉;
M4 段,分叉段,发出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
颞后动脉处;
M5 段,亦称终末支,即角回动脉。
M2+M4+M5称大脑外侧沟动脉组。
MCA
MCA
MCA分段
MCA-M1段的分叉方式
MCA M1段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分叉 后段。分叉方式:
1. 主干闭塞:1)三偏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上下肢瘫痪基本相等; 2)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主侧失语症,非主侧 体象障碍。
2. 皮层支:上分支: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和上肢重 于下肢,broca失语(主侧半球)体象障碍(非主侧半 球);下分支: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 等,而无偏瘫。
白球和壳核前部以及下丘脑前部
RAH
ACA闭塞综合征
1. 主干:发生于前交通动脉之后可有:1)对侧中枢性面 舌瘫及偏瘫,以舌面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 碍;2)尿潴留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3)精神障 碍(额极与胼胝体受累),常有强握与吸允反射(额叶 病变);4)主侧半球可见上肢失用,也可出现 Broca失 语.
ACA
分支及分布
皮质支:
额底内侧动脉; 额前内侧动脉;
额中间内侧动脉; 额后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
中央旁动脉;
楔前动脉。
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
面的一部分,额、顶二叶上外侧面的上
部。
大脑前动脉的皮质分布
ACA
分支及分布 中央支,即纹体内侧动脉,包括:
A. 返支(Heubner 动脉),供 应壳、尾状核头及内囊前下部;
经常出现损害对侧的触觉和痛觉障碍。 视野障碍常见,经常为对侧同向性偏盲或上象
限盲
优势半球:Gerstmann综合征
非优势半球:对侧偏侧忽略、结构性失用症和 行为改变
MCA皮质支
分支与分布 额底外侧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颞极动脉; 颞前动脉; 颞中间动脉; 颞后动脉; 角回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
分为二干:下干和上干(78%) 分为三干:下、中和上干(12%) 继续延续为无主干的多个小分支(10%)
MCA
MCA上干
上干非常短(26-50mm) 供应皮质和皮质下区包括顶叶前部和额叶
凸面的大部分 病变:累及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MCA下干
运动无力经常是轻度或短暂的,但不孤立出现, 运动无力的分布以面部、上肢为主
3. 深穿支:1)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 舌瘫;2)有时可出现对侧同向性偏盲。3)主侧半球可 出现皮质下失语。
ACA
行程和分段: 动脉造影时分其为五段。 A1 段,水平段; A2 段,上行段; A3 段,膝段; A4 段,胼周段; A5 段,终段,为楔前动脉。
ACA分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