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与+ts16949以及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对应关系
八大原则与ISO 条款对应关系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和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持续改 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问题的改进需要持续性
领导承担着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的责任
最高领导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
a. 适合于组织的目的;b. 包含符合要求及持续改善品质管理,系统有 效性承诺;c. 提供一个建立及审查品质目标的机制;d. 在组织中被传 达及了解 e. 被审其持续适切性; 最高领导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
最高领导者应确保在组织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品质管理系统策划符合品质政策\目标和过程管理
7.2.3 顾客沟通
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以顾客关注为焦点 以顾客关注为焦点
管理系统方法
7 产品 实现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 设计和开发控制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7.5.3 标示和可追溯性
基于事实的决策
a适当的方法识别产品各阶段 b.识别监督和量测的产品状况 c.有追溯要求时,应管制和记录产品的
唯一识别
7.5.4 顾客财产
以顾客关注为焦点
应鉴别,验证,保护及保全顾客所提供使用 或组成产品的财产,假如任何 顾客财产遗 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时,应向顾客报告及 维持记录
ISO9001质量管理8项原则

资源管理
管理职责
测量、分析与改进
产品/服务实现
持续改进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确定持续的措施 评审改进措施 评价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
品质政策与品质目标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
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和效率。
监控改
进结果
确定过程 与职责
确定过程 测量方法
确定改进 方向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1年1月 3日星 期日上 午7时57分10秒 07:57:1021.1.3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1年1月上午 7时57分21.1.307:57J anuar y 3,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年1月3日星期 日7时57分10秒 07:57:103 January 2021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1.1.32021年1月3日星 期日7时57分10秒21.1.3
谢谢大家!
原则六:持续改进
P AD
C
P AD
C
P AD
C
TQM 顾客满意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 恒目标。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竞争对手信息 客户期望 管理信息
顾客满意 正确决策 真实资讯 统计技术分析
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 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7:57:1007:57:1007:57Sunday, January 03, 2021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321.1.307:57:1007:57:10J anuar y 3, 2021
TS16949与ISO9001差异对照表

5。5.1。1 质量职责
无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4
5.5。2管理者代表
5。5。2
7。3.4.1 监控
无
5.5。2.1 顾客代表
无
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7。3.5
5.5。3内部沟通
5。5.3
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7.3。6
5。6
管
理
评
审
5.6.1总则
5.6
7.3。6。1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补充
无
8。5。2.4 退货产品试验
无
7.6。3实验室要求
无
8。5.3预防措施
8.5.3
7.6。3。1 内部实验室
无
7。6.3.2 外部实验室
无
8。1 总则
8.1
8。1。1统计工具的确定
无
8。1。2基本的统计概念知识
无
8。2
8。2 监视和测量
8.2
8。2.1顾客满意
8。2。1
8.2。1。1顾客满意-补充要求
无
8。2.2内部审核
8.2。2
8.2.2。1内部审核计划
无
8.2.2.2 体系审核
无
8.2.2.3 过程审核
无
8。2。2。4 产品审核
无
8。2.2.5 审核员资格
无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8。2.3.1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补充要求
无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
8.2.4.1 接收标准
4。2。1
7。2.1。1 顾客指明的特殊特性
无
4.2.2质量手册
4.2。2
ISO质量管理体系

e
总
判断过程是否 有效
要 求
cdef
•监测顾客满意 •监测体系过程 •监测产品 •分析所收集信息 •评价分析结果
顾 输入 客
f
过程
实现过程 策划的结果
纠正/预防 措施验证 持续改进
PDCA循环
输出
顾 客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 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包括记录。
法律法规 要求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注 焦点
组织要求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体 系策划
策划
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代表
内部沟通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 策 划
评审输出
总则
5.1管理承诺关系图
5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客质 户量 焦方 点针
5.4 策划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5.4.1质量目标
5.5.1职责权限
5.4.2QMS策划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 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 (见1.2);
质量体系范围: 如:XXXX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安装; XXX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 成文件的程序或 对其引用;
删除任何条款的细节和正当理由。
c)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过 程的相互作用的 表述。
包含程序文件,或引用程序文件名称。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管理职责 资源管理 产品实现 测量、分析和改进
输出 顾客
•列出过程,包括影响产品的外包过程 •对每一个过程规定输入和输出 •规定过程的顾客及其要求 •规定过程的责任人
与ts16949以及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对应关系.doc

ISO9001:2000 和 ISO/TS16949:2002 标准条款与八项质理管理原则的对应关系ISO9001:2000 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管理与供ISO/TS16949:2002 基于事客为领导全员过程的系持续方互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的决关注作用参与方法统方改进利的—条文要素策方法焦点法关系0.引言0.1 总则0.2 过程方法0.3 与 ISO9004 的关系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0.5本技术规范的目的1.范围1.1总则1.2应用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4.1.1总要求—补充4.2文件要求4.2.1总则4.2.2质量手册4.2.3文件控制4.2.3.1工程规范4.2.4记录控制4.2.4.1记录保存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1.1过程效率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策划5.4.1质量目标5.4.1.1质量目标—补充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5.5.1.1质量职责5.5.2管理者代表5.5.2.1顾客代表5.5.3内部沟通5.6管理评审5.6.1总则●●○○●●●○●○○○●●●●●●○●●○●○●●●●●○●●●○●○●○●○●○●●○○○○○●●●●●○○●●○●○5.6.1.1质量管理体系业绩5.6.2评审输入5.6.2.1评审输入—补充5.6.3评审输出ISO9001:2000 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条文要素6.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6.2.2.1产品设计技能6.2.2.2培训6.2.2.3岗位培训6.2.2.4员工激励与授权6.3基础设施6.3.1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6.3.2应急计划6.4工作环境6.4.1确保人员安全以达到产品安全6.4.2生产现场的清洁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1 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7.1.2 接收准则7.1.3 保密7.1.4 更改控制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1.1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补充7.2.2.2组织制造可行性7.2.3顾客沟通7.2.3.1顾客沟通—补充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7.3.1.1多方论证方法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2.1产品设计输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管理基于事与供客为领导全员过程的系持续方互实的决关注作用参与方法统方改进利的策方法焦点法关系○●○○●○○●●○●●○●●●●●○○●●●○●○●○●○●○●●●●●●●●●●○●●●●●●●●●●●○●●●●●●○●○●●●○●○●○○○●○●●●○●●●●○●○●●●●7.3.2.2 制造过程输入○●7.3.2.3 特殊特性●7.3.3 设计和输入输出●●7.3.3.1 产品设计输出—补充●●7.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7.3.4.1 监视●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ISO9001:2000 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管理ISO/TS16949:2002 基于事客为领导全员过程的系持续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的决关注作用参与方法统方改进—条文要素策方法焦点法7.3.6.1 设计和开发确认—补充7.3.6.2 原型样件计划●7.3.6.3 产品批准过程●●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4 采购●7.4.1 采购过程●7.4.1.1 法规的符合性○7.4.1.2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7.4.1.3 顾客批准的供货来源○7.4.2 采购信息○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7.4.3.1 进货产品的质量●7.4.3.2 供方监视○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1 控制计划○●●7.5.1.2 作业指导书○●●7.5.1.3 作业准备的验证●○7.5.1.4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7.5.1.5 生产工装的管理●●●7.5.1.6 生产计划○●●●7.5.1.7 服务信息的反馈●●●7.5.1.8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1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补充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7.5.3.1 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7.5.4 顾客财产●●7.5.4.1 顾客所有的生产工装●与供方互利的关系●●●●●●●●●7.5.5产品防护7.5.5.1贮存和库存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1测量系统分析7.6.2校准/验证记录7.6.3实验室要求7.6.3.1内部实验室7.6.3.2外部实验室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1.1 统计工具的确定8.1.2 基本统计概念的知识ISO9001:2000 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条文要素8.2 监视和测量8.2.1 顾客满意8.2.1.1 顾客满意—补充8.2.2 内部审核8.2.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8.2.2.2 制造过程审核8.2.2.3 产品审核8.2.2.4 内部审核计划8.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补充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1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8.2.4.2 外观项目8.3 不合格品控制8.3.1 不合格品控制—补充8.3.2 返工产品的控制8.3.3 顾客通知8.3.4 顾客特许8.4 数据分析8.4.1 数据的分析和使用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8.5.1.1 组织的持续改进8.5.1.2 制造过程改进●●●●○●●●○●●●○●●●●●●●●●○○○●●●●●○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管理基于事与供客为领导全员过程的系持续方互实的决关注作用参与方法统方改进利的策方法焦点法关系○●●●●○●●●○●●○●●○○●○●●○○●○●●○○●○●●○●●●●○●●●○●●●○●●●○●●●○○●●○●○●○●○●○●●●○○●●○●○●●○●●●○●●○●●○●●○●●○●●○●●8.5.2 纠正措施○○●●○●●○8.5.2.1 解决问题●●○●●○8.5.2.2 防错●○○●○8.5.2.3 纠正措施的影响●○○●○○8.5.2.4 退货产品试验 / 分析●○●○●●○8.5.3 预防措施○○●●○●●○备注1、表中“●”主要,“○”表示次要。
ISO9001与TS16949内容的大概区别教学内容

ISO9001与TS16949内容的大概区别重点在过程方法和五大手册的应用。
.TS一般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
而9001只有质量管理体系内审。
ISO9000族标准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ISO)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
现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
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国家标准足GB/T19000族标准。
一般地讲组织活动由三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
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
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
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
具体地讲ISO9000族标准就是在以下四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1、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职责权限。
2、程序:组织的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并使之文件化。
3、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点的控制。
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材料,到生产、检验、包装和储运等,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
并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
4、总结: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
通俗地讲就是把组织的质量管理标准化,而标准化上质量管理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其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ISO9000族标准的推行,与我国实行的现代企业改革具有十分强烈的相关性。
两者都是从制度上、体制上、管理上入手改革,不同点在于前者处理组织的微观环境,后者侧重于组织的宏观环境。
由此可见,ISO9000族标准非常适宜我国国情。
因此,国家明文规定“九五”期间全面推行ISO9000族标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旨在帮助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国际标准。
以下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
1.客户导向:组织应该满足客户需求并努力超越其期望。
2.领导力:组织领导者应该确立并维护一个统一的方向,以促进组织的目标
实现。
3.员工参与:全体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共同推动组织的
发展。
4.过程方法:组织应该基于过程方法管理,理解和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5.持续改进:组织应该不断寻求改进,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效能。
6.事实和数据导向:决策和活动应该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
7.供应商关系管理:组织应该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8.组织综合管理:组织应该将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实现
优化效益。
这些原则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以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实现长期的成功。
2008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解析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我们依存于顾客,体系的目的是达到顾客满意,以获得效益。 质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宗旨和方向从上往下传达和贯彻 质量是全员的事情,人人都是质量管理的主角 过程是输入转化成输出,以及之中有效配置资源,得到高效产 出的活动 系统是管理相互关联的过程,以提高效率 充分理解和运用戴明环(PDCA),保持改进 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是提供决策的基础,靠事实说话、靠数据说话 强调与供应商的合作共赢,不能只讲控制
《采购控制程序》;《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产品储存和防护控制程序》 ;
《危化品控制程序》等
您了解岗位相关物料的详细信息吗?产品储存、检验是否严格实施?效果如何?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法
建立并遵循生产过程中的规章制度
✓ 建立各类标准、方法、规程、制度以控制人、设备、物料、环境 。
✓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进行质量控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岗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我的要求?
对于生产性岗位,我们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五因素(4M1E)方法
机
环
人
料
法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人
招聘、培训、管理员工使其满足岗位要求
✓ 明确的岗位职责,确定了岗位要求,包括专业、经验、经历、相关素质等 。 ✓ 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招聘? ✓ 如何进行培训,体系相关知识是否纳入培训范畴。 ✓ 培训达到效果了吗?我的岗位能力评估。 ✓ 特别地,我具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意识吗? ✓ 5.5职责权限沟通、6.2人力资源、《培训控制程序》、《新员工培训制度 》
批评。;如果P哪a天rt我早些时间做好作业,母亲也不让我
闲着:;奥数做几题,再把倍思特英语网上作业给发了, 对了,把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3.3.1产品设计输出—补充
●
●
7.3.3.2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
●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
●
7.3.4.1监视
●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
●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
●
ISO9001:2000和
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条文要素
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4.2.3文件控制
○
4.2.3.1工程规范
4.2.4记录控制
○
○
●
●
4.2.4.1记录保存
5.管理职责
●
5.1管理承诺
●
●
●
5.1.1过程效率
○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
5.3质量方针
○
●
○
●
●
5.4策划
●
●
●
5.4.1质量目标
○
●
●
●
○
5.4.1.1质量目标—补充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
○
●
○
●
●
○
ISO9001:2000和
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条文要素
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
作用
全员
参与
过程
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
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6.资源管理
○
●
○
6.1资源提供
○
●
○
○
●
6.2人力资源
●
○
●
6.2.1总则
●
○
●
●
●
●
7.产品实现
●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
●
●
●
●
●
○
7.1.1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
●
●
●
●
●
●
○
7.1.2接收准则
7.1.3保密
7.1.4更改控制
●
○
●
●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
○
7.2.1.1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
○
7.2.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补充
○
7.5.1.4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
●
●
●
7.5.1.5生产工装的管理
●
●
●
7.5.1.6生产计划
○
●
●
●
7.5.1.7服务信息的反馈
●
●
●
7.5.1.8与顾客的服务协议
●
●
●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
●
●
7.5.2.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补充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
●
●
7.5.3.1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
7.5.4顾客财产
●
●
7.5.4.1顾客所有的生产工装
●
7.5.5产品防护
●
●
7.5.5.1贮存和库存
●
●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
●
●
7.6.1测量系统分析
○
●
●
●
7.6.2校准/验证记录
○
●
7.6.3实验室要求
●
●
●
●
7.6.3.1内部实验室
●
●
●
●
7.6.3.2外部实验室
○
○
○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
●
●
8.1.1统计工具的确定
●
●
8.1.2基本统计概念的知识
○
ISO9001:2000和
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条文要素
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
作用
全员
参与
过程
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
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8.2监视和测量
0.引言
0.1总则
●
0.2过程方法
●
0.3与ISO9004的关系
0.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0.5本技术规范的目的
1.范围
1.1总则
●
1.2应用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
4.1总要求
○
○
●
●
●
4.1.1总要求—补充
4.2文件要求
○
●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7.2.2.2组织制造可行性
○
7.2.3顾客沟通
●
○
●
7.2.3.1顾客沟通—补充
7.3设计和开发
●
●
○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
●
●
●
○
7.3.1.1多方论证方法
●
○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
●
7.3.2.1产品设计输入
●
●
7.3.2.2制造过程输入
○
●
7.3.2.3特殊特性
●
7.3.3设计和输入输出
●
○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
○
5.5.1职责和权限
●
●
○
○
5.5.1.1质量职责
○
○
5.5.2管理者代表
○
●
5.5.2.1顾客代表
●
●
5.5.3内部沟通
●
●
○
○
5.6管理评审
●
●
○
5.6.1总则
●
○
5.6.1.1质量管理体系业绩
●
●
○
5.6.2评审输入
●
●
○
5.6.2.1评审输入—补充
○
5.6.3评审输出
○
●
●
●
8.2.1顾客满意
●
○
●
●
●
8.2.1.1顾客满意●
○
●
●
8.2.2.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
●
○
●
●
8.2.2.2制造过程审核
○
○
●
○
●
●
8.2.2.3产品审核
○
○
●
○
●
●
8.2.2.4内部审核计划
○
●
8.2.2.5内部审核员资格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
●
○
8.2.3.1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补充
●
●
●
○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
●
○
8.2.4.1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
●
●
○
8.2.4.2外观项目
●
●
●
○
8.3不合格品控制
○
●
●
○
8.3.1不合格品控制—补充
●
○
8.3.2返工产品的控制
●
○
8.3.3顾客通知
●
○
8.3.4顾客特许
●
○
8.4数据分析
●
●
●
○
8.4.1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
●
●
○
8.5改进
●
○
●
●
○
●
●
8.5.1持续改进
ISO9001:2000和ISO/TS16949:2002标准条款与八项质理管理原则的对应关系
ISO9001:2000和
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条文要素
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
作用
全员
参与
过程
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
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领导
作用
全员
参与
过程
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
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3.6.1设计和开发确认—补充
7.3.6.2原型样件计划
●
7.3.6.3产品批准过程
●
●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
7.4采购
●
●
7.4.1采购过程
●
●
7.4.1.1法规的符合性
○
●
7.4.1.2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
●
●
●
6.2.2.1产品设计技能
○
6.2.2.2培训
○
●
●
●
6.2.2.3岗位培训
○
●
○
●
6.2.2.4员工激励与授权
○
●
○
●
6.3基础设施
○
●
●
6.3.1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
●
●
6.3.2应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