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案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案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案

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学内容简析:1.群文议题: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群诗材料:《石灰吟》、《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卜算子*咏梅》、《竹石》3群文特点:本课选用的四首诗词,都是托物言志诗,但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均有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举一反三——会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举一反三——会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教师)对资料的整体感知(学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托物言志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并结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谜底:爆竹。

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一旦时机到来就一鸣惊人的雄心壮志。

那么古人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自己要一鸣惊人的壮志呢?(引出托物言志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见课件)(板书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四首古诗词的学习来品味托物言志(课件出示四首古诗)二、共读一篇,打开思路学方法1、咱们先来共度第一首诗,这是明朝的于谦所作《石灰吟》(课件出示)生齐读,师纠正后生再读。

2、托物言志重点应放在哪两个字上?明确:物、志因此学习此类诗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找什么?找物。

其次,既是托物言志,那么这个所托之物一定与所言之志有共通之处。

所以第二步,我们是要看,看什么?看物的特点。

(提示:从诗文里找)明确:《石灰吟》里的石灰特点: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清白。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三步,析,析什么?从物的特点里析其品格和神韵明确: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他表现的“若等闲”“浑不怕”这是何等的坚强不屈甚至无惧死亡。

而“留清白”又是何等的高洁。

最后我们要做的第四步就是悟,悟什么?所托之物的品格特点便是是人要抒发的志向明确:坚强不屈,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课件出示:找——物、看——特点、析——品格神韵、悟——所言之志)三、再读一篇,加强理解固方法(课件出示)明确:找物——奇鸟看特点——饮醴泉、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羽翼自摧藏、处非位析品格——“饮醴泉、栖山岗”体现品行高洁;“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体现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羽翼自摧藏”体现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体现不被赏识的悲苦悟志趣——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教学内容选自《古代诗词鉴赏》教材第四章“艺术手法”部分,具体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等经典诗词作品。

通过分析这些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手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定义及其在诗词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引出托物言志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托物言志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详细分析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钱塘湖春行》和《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创作一首小诗,激发创作兴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离骚》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答案示例:《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托物言志手法,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

诗人屈原以芰荷、芙蓉等自然意象象征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如何将托物言志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托物言志的素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典诗词,积累更多的托物言志素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的群文阅读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的群文阅读

托物言志的群文阅读导学案城郊中学寇黎学习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

2、通过群文阅读,掌握托物言志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重难点)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

1、表现手法:分为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2、修辞手法:包括、、、、、、3、描写手法:包括描写手法和描写角度。

4、描写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渲染、烘托、白描等。

5、描写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俯仰结合,五感(视、听、嗅、味、触)。

6、抒情手法;分为抒情和抒情。

7、直接抒情:直抒胸臆8、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温故知新。

1、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托”是、的意思。

“物”即,“志”可以是、、、等。

简单说,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三、学以致用。

以一颗小桃树为例,学习和掌握托物言志诗文的基本阅读步骤。

1、浏览课文,勾画直接描写小桃树发芽、长大、开花以及遭遇风雨样子和“我”的成长经历的句子来读读。

2、独立完成下表。

小桃树“我”成长环境(恶劣)成长经历(磨难)面对挫折(态度)主旨通过描述一棵成长中过程,赞美了精神,来表达作者的情志、理想:。

3、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

4、学法归纳(托物言志诗文的基本阅读步骤)一步、二步、三步、四步、四、小试牛刀。

红砖颂①你是泥家生的女,你在窑中长成人。

②一团黄泥,经一炉烈火,便着上一件朴素的红袍。

一块块、一队队、一簇簇,像燃烧的火炭,似威武的勇士,如飘落的云雾。

③你棱角分明,既松又坚,既脆又韧,适应他人的多种需求。

造大厦,要多高,你就长多高;建厂房,要多大,你就扩多大;砌剧院,要多美,你就变多美。

百花周围你默默地伫立,誓做它们的忠实卫士;台阶上你默欧地平卧,乐做人们攀登的垫脚;地底下你又成了下水道、粪池,不嫌污秽之物弄脏你的红袍。

你从不要求受惠的人们对你歌功颂德,即使感激一瞥,你也并不企求。

④你可曾要人们记住你的名字?没有,从来没有。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掌握《托物言志群文》的精华内容。

2. 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鲜明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能够通过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写作素养。

二、教材分析1. 《托物言志群文》由南朝梁代的萧统所编,包括《梁诗》、《梁文》和《梁传》三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群体文学作品。

2. 本文主要以《梁诗》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其优美的诗歌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内容以课文朗读为主,重点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鲜明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写作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1 教师出示一幅唐代画家顾恺之的《洛阳图》,并请学生描述画面中的具体内容;1.2 教师解释画面,指出唐朝时期富有诗意的绘画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正文环节(40分钟)2.1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大声朗读课文中的选段,让学生跟读;学生分组或单独朗读诗歌,逐段深入理解和把握。

2.2 分析课文(20分钟)2.2.1 文学格式分析文本采用五言古诗格律,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2.2.2 文学特点分析诗歌以托物言志为主题,把日常生活物品比喻为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2.2.3 表达手法分析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意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2.3 艺术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体验,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和情感抒发的深度。

3. 练习环节(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小练习题,摆脱文本的束缚,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自由写作等途径,进行应用性训练。

4. 合并环节(5分钟)教师恢复课堂秩序,对全班进行温馨提示和表扬。

四、教学方式1. 朗读课文2. 讲解课文3. 班内讨论分析4. 教师提问和反馈五、教学评估1. 正确理解和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鲜明特色。

2. 能够准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精品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精品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关于“托物言志”的章节,详细内容涉及诗词中如何运用具体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我们将选取《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石灰吟》等经典诗词作品,通过细致阅读与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人们如何巧妙地借助自然景物、物品等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这一诗词表现手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与志向,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会分析诗词中的物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描绘的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托物言志。

2. 新课内容呈现:详细讲解教材中关于托物言志的章节,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托物言志的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如何通过“床前明月光”等物象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石灰吟》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托物言志——诗词中的情感表达2. 内容:定义:借助具体物象表达作者情感与志向诗词举例:《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石灰吟》托物言志手法:象征、拟人、比喻等情感与物象的联系:以物喻情、以物抒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内心情感的古诗词。

2. 答案示例:《秋夜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初识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 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 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咏物诗 。诗人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 象征、托物言志、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 抽象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 么特点呢?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托物言志学习三步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找物:
石灰
看特点: 悟志趣:
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身碎骨、留清白。
言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竹石》----------(清)郑燮 《陋室铭》-------(唐)刘禹锡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学习内容:
《石灰吟》--------(明)于谦 《竹石》----------(清)郑燮 《陋室铭》-------(唐)刘禹锡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读一读,请你结合内容,猜一猜下面这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古诗文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课件 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什么?
爆竹 [明]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材, 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案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案

欢迎共阅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学内容简析:1.群文议题: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群诗材料:《石灰吟》、《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卜算子*咏梅》、《竹石》3群文特点:本课选用的四首诗词,都是托物言志诗,但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均有不同。

教学目标: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举一反三——会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举一反三——会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教师)对资料的整体感知(学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托物言志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并结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谜底:爆竹。

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一旦时机到来就一鸣惊人的雄心壮志。

那么古人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自己要一鸣惊人的壮志呢?(引出托物言志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见课件)(板书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四首古诗词的学习来品味托物言志(课件出示四首古诗)二、共读一篇,打开思路学方法1、咱们先来共度第一首诗,这是明朝的于谦所作《石灰吟》(课件出示)生齐读,师纠正后生再读。

2、托物言志重点应放在哪两个字上?明确:物、志因此学习此类诗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找什么?找物。

其次,既是托物言志,那么这个所托之物一定与所言之志有共通之处。

所以第二步,我们是要看,看什么?看物的特点。

(提示:从诗文里找)明确:《石灰吟》里的石灰特点: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清白。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三步,析,析什么?从物的特点里析其品格和神韵明确: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他表现的“若等闲”“浑不怕”这是何等的坚强不屈甚至无惧死亡。

而“留清白”又是何等的高洁。

最后我们要做的第四步就是悟,悟什么?所托之物的品格特点便是是人要抒发的志向明确:坚强不屈,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课件出示:找——物、看——特点、析——品格神韵、悟——所言之志)三、再读一篇,加强理解固方法(课件出示)明确:找物——奇鸟看特点——饮醴泉、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羽翼自摧藏、处非位析品格——“饮醴泉、栖山岗”体现品行高洁;“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体现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羽翼自摧藏”体现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体现不被赏识的悲苦悟志趣——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括《石头记》、《乌衣巷》、《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四首古诗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四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课本中的这些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诵:学生集体或分组朗诵四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四首诗词中的意象,如《石头记》中的“石头”,《乌衣巷》中的“乌衣”,《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钱塘湖春行》中的“钱塘湖”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6.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一篇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词名称2. 意象分析3.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一篇小作文。

2. 作业答案:(示例)我在操场上看到了一棵大树,它虽然受到了风雨的侵袭,但依然坚韧不拔,生机勃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也要像这棵大树一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四首古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教学内容简析:
1.群文议题: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2.群诗材料:《石灰吟》、《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卜算子*咏梅》、《竹石》
3群文特点:本课选用的四首诗词,都是托物言志诗,但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均有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2.举一反三——会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
教学重难点: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2.举一反三——会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教师)
对资料的整体感知(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托物言志
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并结合内
容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谜底:爆竹。

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一旦时机到来就一鸣惊人的雄心壮志。

那么古人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自己要一鸣惊人的壮志呢?(引出托物言志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见课件)(板书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对四首古诗词的学习来品味托物言志(课件出示四首古诗)
二、共读一篇,打开思路学方法
1、咱们先来共度第一首诗,这是明朝的于谦所作《石灰吟》(课件出示)生齐读,师纠正后生再读。

2、托物言志重点应放在哪两个字上?明确:物、志因此学习此类诗文我们
首先要做的就是找,找什么?找物。

其次,既是托物言志,那么这个所托之物一定与所言之志有共通之处。

所以第二步,我们是要看,看什么?看物的特点。

(提示:从诗文里找)明确:《石灰吟》里的石灰特点: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清白。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三步,析,析什么?从物的特点里析其品格和神韵明确: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他表现的“若等闲”“浑不怕”这是何等的坚强不屈甚至无惧死亡。

而“留清白”又是何等的高洁。

最后我们要做的第四步就是悟,悟什么?所托之物的品格特点便是是人要抒发的志向明确:坚强不屈,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课件出示:找——物、看——特点、析——品格神韵、悟——所言之志)
三、再读一篇,加强理解固方法(课件出示)
明确:找物——奇鸟
看特点——饮醴泉、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羽翼自摧藏、处非位
析品格——“饮醴泉、栖山岗”体现品行高洁;“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体现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羽翼自摧藏”体现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体现不被赏识的悲苦
悟志趣——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四、自读两篇,小组交流用方法
要求:小组讨论用所学方法步骤完成表格(见课件)
明确:找物——梅
看特点——断桥边、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香如故”
析品格——“断桥边、黄昏日落、风雨交侵”体现环境恶劣、境遇凄惨;“寂寞无主”体现独自挺立开放的孤苦无依、无人赏识的
落寞;“无意苦争春”,体现的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与世无争的美德“一任群芳妒”它胸怀坦荡;“香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体现的永远保持着高洁的人格、清白的操守。

悟志趣——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找物——竹石
看特点——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
析品格——“立根破岩、千磨万击”说明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咬定青山”体现其顽强“还坚劲”“任”体现其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悟志趣——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五、梳理统整,全班回忆理方法
一找二看三析四悟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迁方法
课件出示推荐篇目:《墨梅》——王冕
《菊花》——黄巢
《在狱咏蝉》——骆宾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