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第一章:《童话故事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3. 童话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童话故事,并列出他们所知道的童话故事。
2. 教师介绍童话故事的特点,如虚构性、奇幻性、寓意性等。
3. 讨论童话故事的魅力,如培养想象力、道德教育、心理疏导等。
4. 分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白雪公主》教学目标:1. 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白雪公主、皇后等。
3.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
2. 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如善恶报应、美丽与善良等。
4.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对故事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第三章:《小红帽》教学目标:1. 理解《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小红帽》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小红帽、狼等。
3.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小红帽》的故事情节。
2. 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如警惕陌生人、听从父母等。
4.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对故事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睡美人》1. 理解《睡美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睡美人》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睡美人、王子等。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故事

群文阅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 作学习的能力。
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是开放、多元、互动的,旨在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 养和综合素质。
理解和认识。
添加标题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文本, 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 本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
点。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选择具有相似 主题或结构的多个文本; 比较这些文本在内容、语 言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异同点
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选择的文本 应该具有可比性,即它 们之间有相似或相关主 题或结构;比较的点应 该明确,避免过于笼统 或琐碎;比较过程中应 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和发现,而不是简单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所选案例相关的资料,包括ຫໍສະໝຸດ 话故事原文、教学 目标、学生情况等。
分析案例特点: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案例进行分 析,挖掘其教学价值。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案例特点和群文阅读教学理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 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
实施教学方案: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实际教学,观察学生的反应和 教学效果。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a. 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对文本提出问题,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b. 分析论证:对文本的主题、结构、语 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深层含义;c. 评价判断:对文本的价值、意义、优缺点进行评价,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d. 反思总结: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童话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童话故事”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丑小鸭》、《海的女儿》以及《卖火柴的小女孩》三篇童话故事。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夸张及象征手法,同时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了解童话故事的背景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话中的象征、夸张手法及其寓意。
教学重点:三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文学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童话故事的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简要介绍三篇童话故事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精讲细读(3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三篇童话故事,体会故事中的想象、夸张手法。
(2)针对故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3)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情景剧表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童话故事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单元丑小鸭:坚持梦想,勇敢追求海的女儿:无私奉献,真爱无价卖火柴的小女孩: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温暖2. 童话的特点:想象、夸张、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三篇童话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以“我心中的童话”为主题,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 答案:(1)共同点:想象丰富,夸张手法,寓意深刻。
不同点: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有所不同。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童话故事》这一主题的群文阅读。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三单元“文学乐园”中的第79课,详细内容包括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白雪公主》,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要素。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激发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如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形式生动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童话故事,提炼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童话故事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要求运用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分析其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道理等,让学生学会如何深入剖析童话故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基本特点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形式生动2. 故事分析要素人物情节背景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与家长分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童话故事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要素。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分享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2.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 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解析4. 童话故事的主题提炼5. 童话故事的阅读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提炼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童话故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自主阅读童话故事。
四、教学准备1. 童话故事文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文本。
2. 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2. 第二课时: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欣赏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3. 第三课时:解析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叙事技巧。
4. 第四课时:教授如何提炼童话故事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第五课时:讲解童话故事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童话故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精彩的童话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提炼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个童话故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童话故事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阅读。
群文阅读教案《21走进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案《21走进童话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1走进童话故事》这一单元,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文学的色彩——童话”。
具体内容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经典童话故事,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童话故事中的共同元素和各自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如何从童话故事中汲取道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童话故事书籍、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童话故事动画,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4. 例题讲解:以《白雪公主》为例,详细讲解童话故事的结构、人物塑造和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灰姑娘》和《小红帽》两个故事,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表演童话故事,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头:引出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发展:描述故事情节,展示角色关系高潮:矛盾冲突达到顶点结局:问题解决,寓意呈现2. 童话故事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结构紧凑语言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童话故事”为主题,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 答案要求: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寓意积极,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创作潜能。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童话故事创作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群文阅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优秀教案

群文阅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三篇童话故事——《小兔子乖乖》、《狐狸和乌鸦》、《狼和七只小羊》。
这三篇故事均具有反复的情节,通过分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手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反复手法在故事中的作用。
2. 故事讲解(10分钟)分别讲解《小兔子乖乖》、《狐狸和乌鸦》、《狼和七只小羊》三个故事,重点指出故事中的反复情节。
3. 分析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童话故事中会出现反复情节?反复手法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反复手法进行故事创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反复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童话故事,分析其中的反复手法。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童话故事、反复手法、作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阅读《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童话故事,分析其中的反复手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学生需要列出所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分析其作用,如增强故事悬念、突出人物形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手法,使学生掌握了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反复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本组说明】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向我们描写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画面,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童年的发现》,写的是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在同步阅读中安排了以下课文:《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
每一篇课文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纯真的美丽的故事,这些都是令人留恋和难忘的。
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这组课文后,组织学生围绕“童年趣事”这个专题进行习作训练,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设计理念】主题: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索,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感悟,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人教版《同步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教学重点】1.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同步习作的基础。
3.同步习作《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