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DOC)

合集下载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化方案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化方案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化方案研究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轻型载货汽车的重要部件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化方案研究,包括系统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和动力提升三个方面。

一、系统结构优化1. 车速感知器的应用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常采用伺服电动助力转向技术,传统的系统结构中,转向电机的转向力矩大小是固定的,无法根据车速变化而自适应调整。

为此,我们可以增加车速感知器,通过实时监测车速变化,调整转向电机的转向力矩大小,使转向更加轻松灵活。

2. 前轮转向角度传感器的应用前轮转向角度传感器是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实时监测前轮转向角度,并将此信息传输给转向控制器。

转向控制器据此计算出需要输出的转向力矩大小。

通过合理地设计前轮转向角度传感器的位置和灵敏度,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二、节能降耗1. 电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因此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优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方面。

电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时需求智能化地控制电源的输出,调整转向电机的转向力矩输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 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转向操作过程中,转向电机会产生大量的惯性能量,这些能量通常都会被浪费掉。

我们可以采用能量回收技术,通过将转向电机所产生的惯性能量转换成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从而实现对能源的再生利用。

三、动力提升1. 变矩器的应用变矩器是一种能够调节输出转矩大小的装置,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转向需求智能调整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驾驶体验。

2. 负载力学控制技术的应用负载力学控制技术是一种将车辆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进行耦合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动力分配和车轮负载的控制。

通过合理地设计负载力学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

货车转向系设计

货车转向系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货车转向系设计学生姓名:王强指导教师:诸鑫瑞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M12车辆工程学号: ********** 提交日期:2014年05月8日答辩日期:2014年05月14日目录摘要.......................................................... I II ABSTRACT ........................................................ I V 1 前言.. (1)1.1转向系的作用 (1)1.2转向系研究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1)2 汽车转向系统总述 (2)2.1转向系的组成及各组成部件的功用 (2)2.1.1转向器 (2)2.1.2 转向操纵机构 (2)2.1.3 转向传动机构 (3)2.2转向器的分类 (3)2.2.1 齿轮齿条转向器 (3)2.2.2 循环球式转向器 (5)2.2.3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5)2.3转向系统设计要求 (6)2.3.1设计要求 (6)3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7)3.1转向器的效率 (7)3.1.1 转向器的正效率 (7)3.1.2 转向器的逆效率 (8)3.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8)3.2.1转向系传动比 (8)3.2.2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9)3.2.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10)3.2.4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10)3.3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10)4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 (12)4.1转向器的方案分析 (12)4.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12)4.1.2其他转向器 (14)4.1.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工作原理及布置、结构形式的选择 (14)4.2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15)4.2.1初选设计数据 (15)4.2.2 转向轮侧偏角计算 (16)4.2.3转向器参数选取 (16)4.2.4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16)4.2.5强度校核 (17)4.2.6齿轮齿条的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18)5转向梯形机构 (20)5.1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20)5.1.1整体式转向梯形 (20)5.1.2断开式转向梯形 (20)5.2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6 三维建模 (25)6.1P RO/E介绍及主要特性 (25)6.2三维零件图及组装图 (26)总结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货车转向系设计摘要转向系是汽车的重要组成之一,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能够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对安全性要求很高。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任务书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任务书
(10)毕业设计修改 第十六周
(11)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七周
五、主要参考资料
[1]陈家瑞.汽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张洪欣.汽车底盘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龚溎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转向系统载荷的计算
(4)用CAD画装配图和零件图。
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1)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现有的资源收集资料,调研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功用,掌握CAD制图的规范及要求,了解国内外转向系统的发展状况
(2)到生产车间及实验室了解转向系统的构造,各零部件的装配位置
(3)编写课题研究大纲和开题报告
(4)选择基本参数并对各参数进行设计与计算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否
题目名称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上的车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其目的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5]《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汽车工程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轻型载货汽车作为商用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控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对于提升轻型载货汽车的操控性和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设计原则1.1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原则。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道路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自动监测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2 操控性原则良好的操控性是轻型载货汽车的重要特点之一。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准确而敏感的转向反馈,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感知车辆的操纵状态。

同时,系统应提供适当的转向力量,给予驾驶员足够的操纵空间和反馈信息,确保驾驶操作的准确性和舒适性。

1.3 能效性原则能效性是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设计中应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能量损耗,并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算法,实现能量回收和再利用,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设计方法2.1 动力系统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系统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

设计时需考虑最大转向力矩和转向响应时间的要求。

根据车辆的使用场景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机类型和功率,并合理布置驱动电机的位置和传动装置,以实现较高的转向精度和效率。

2.2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保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状态和驾驶员操纵信号,并利用合适的控制算法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实现对转向助力的调节和控制。

同时,控制系统还应具备自检和故障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助力系统设计助力系统设计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起到实际辅助转向作用的部分。

设计时需结合车辆的设计参数和动力系统的输出能力,选择合适的助力装置,并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方法,实现对转向助力力量的准确控制和传递。

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任务书

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任务书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第4周(3月22日~3月28日)
(2)对现有的各种机械式转向器进行研究确定具体的结构形式第5周(3月29日~4月4日)
(3)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优选转向器的总体方案。第6周(4月5日~4月11日)
(4)进行转向器的零部件的设计计算。第7~9周(4月12日~5月2日)
(5)完成转向器装配图、主要零件图,完成设计说明书第10~14周(5月3日~6月6日)
(6)毕业设计审核、修改第15、16周(6月7日~6月20日)
(7)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及答辩第17周(6月21日~6月27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刘维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7
[2]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源自实验员从事专业
汽车运用技术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转向器是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转向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现代的转向器更是向电子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机械式转向器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较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蜗杆滚轮式等。
本设计针对轻型货车进行转向器的匹配设计,并设计液压转向助力装置,能够使学生复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的主要内容:

最经典的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最经典的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1 规范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2. 引用标准: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7-199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1997载重汽车轮胎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GB/T 6327-1996《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3. 概述: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

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

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

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

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 车辆类型:以EQ3386 8 X4为例,6 X4或4 X2类似5 杆系的布置: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

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确定的参数如下第一、二轴选择7 吨级规格轮胎型号:12.00-20 、轮胎气压0.74Mpa 、花纹第一轴外轮转角35 °;内轮转角44°第二轴外轮转角29 °;内轮转角34°第一轴上节臂参数上节臂球销坐标上节臂有效长度垂臂参数垂臂长度315mm ,中间球销长度187mm (接中间拉杆),初始角向后2°第二轴上节臂参数上节臂球销坐标上节臂有效长度中间垂臂参数中间垂臂长度330 mm (接第二直拉杆),中间球销长度230mm (接中间拉杆),中间球销长度269.5mm (接助力油缸活塞),初始角向后6°上述主要参数确定后,便可布置转向机支架、第一直拉杆、第二直拉杆、中间拉杆。

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

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轻型货车液压转向器设计院系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车辆工程BW07-3学生姓名:王伟指导教师:田芳职称:实验师黑龙江工程学院二○一一年六月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The Design for Vans Hydraulic SteeringGearCandidate:wangweiSpecialty:Construction MachineryClass: BW07-3Supervisor:Tianfa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1-06·Harbin摘要本设计是一款轻型货车的转向器。

通过有关资料对转向器的分类,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发展方向做一系列的调查了解,决定本设计的转向器,主要是根据汽车的类型、前轴负荷、使用条件等来决定,并要考虑其效率特性、角传动比变化特性等对使用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转向器的其他性能、寿命、制造工艺等。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尺寸计算和齿轮齿条的几何传动关系计算,对齿轮齿条进行了设计计算并进行了校核,其中着重对主动小齿轮的齿根弯曲强度进行了校核。

最后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动力辅助液压装置的相关设计,主要对液压动力缸直径的计算,分配阀和反作用阀有关参数的确定,油罐容积和油泵排量的设计等,根据计算利用AutoCAD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轻型货车;转向器;齿轮齿条;转向助力;转向系统。

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light wagon steering gear. Through the relevant material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eering gear, structure performance, principle of work, doing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e design of steering gear, mainly based on the type, front axle load, use conditions to decide, and should consider its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Angle changes to us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conditions of the adaptabil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life the produc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etc.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 including overall design scheme, the main property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of the steering gear, gear rack calculation and super-modulus gear geometry calculation of gear transmission relations, the designing calculation rack and checks, which focuses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small gear tooth root bending strength check. Finally consult relevant material to the auxiliary power of hydraulic equipment related design, mainly to the hydraulic power cylinder the diameter of the calculation, and adverse effect on distributing valve valve of parameters, volume and oil pump oil tank displacement of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using AutoCAD draw assembly drawings and drawing.Keywords: Vans, Redirector; Rack-and pinion; Steering system.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绪论 (1)1.1研究的目的意义 (1)1.2转向器的发展现状 (1)1.3 确定设计方案 (5)1.4 本章小结 (7)第2章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9)2.1确定转向盘直径 (9)2.2计算转向系效率 (9)2.3计算转向系传动比 (11)2.4 本章小结 (12)第3章转向器机械部分的设计计算 (13)3.1 齿轮齿条尺寸结构的设计 (13)3.2齿轮齿条几何传动的关系 (14)3.3齿轮强度的校核 (16)3.4 本章小结 (26)第4章转向器液压动力辅助系统设计 (27)4.1液压动力缸直径设计 (27)4.2分配阀有关参数确定 (28)4.3反作用阀和回位弹簧参数确定 (29)4.4油罐容积和油泵排量设计 (30)4.5结论 (30)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A (34)附录B (36)第1章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测试方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行业中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机、转向机构及控制单元。

其中电机主要提供转矩,将能量转化为力矩,驱动转向机构转动。

控制单元控制电机的运转,实现转向机构的动作。

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安装;(2)工作时几乎没有噪音;(3)电机无液压泵,减少能量损失;(4)能保持恒定的转向力,用能更加高效。

3、系统设计(1)选择合适的电机:最大转矩应与车辆质量和使用环境相匹配;(2)选择合适的转向机构:应具备高强度及承载能力;(3)设计控制单元: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及编程方式来控制电机的输出;同时,应添加保护机制,在出现异常情况下自动切断电源。

4、系统测试在完成系统设计后,进行测试,包括以下方面:(1)电机转矩测试:测算出电机输出的最大力矩;(2)转向机构测试:测试其强度及承载能力;(3)控制单元测试:测试编程是否正确,保护机制是否有效;(4)实际道路测试:测试转向系统在不同路况下的表现及响应速度。

5、后续改进(1)传感器数量增加:通过添加传感器采集更多行车状态信息,可以提高控制单元对转向系统的控制水平。

(2)更换电机:更换更高性能的电机,使得转向系统响应更加迅速高效。

总结: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轻型载货汽车中有诸多优点,经过仔细的设计和测试,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及驾驶舒适感。

随着科技的进步,该系统还有望持续改进和完善,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加高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郑蕊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07—6班 指导教师姓名姚佳岩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 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 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

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 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 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 个基本发展阶段。

1)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 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 这样一来, 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 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 驾驶员负担较重, 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 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 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

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953 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 使得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功率消耗和价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80 年代后期, 又出现了变减速比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在接下来的数年内, 动力转向系统的技术革新差不多都是基于液压转向系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变流量泵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Variable Displacement Power Steering Pump) 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 Electric Hydraulic PowerSteering, 简称EHPS) 系统。

变流量泵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处于比较高的行驶速度或者不需要转向的情况下, 泵的流量会相应地减少, 从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耗。

电动液压转向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转向泵, 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调, 可以即时关闭, 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功效。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驾驶室变得宽敞, 布置更方便, 降低了转向操纵力, 也使转向系统更为灵敏。

由于该类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 目前在部分乘用车、大部分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

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系统布置、安装、密封性、操纵灵敏度、能量消耗、磨损与噪声等方面存在不足。

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PS 在日本最先获得实际应用, 1988 年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并装在其生产的Cervo 车上, 随后又配备在Alto 上。

此后,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微型轿车向大型轿车和客车方向发展。

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 美国的Delphi 公司, 英国的Lucas 公司, 德国的ZF 公司, 都研制出了各自的EPS 。

EPS 的助力形式也从低速范围助力型向全速范围助力型发展, 并且其控制形式与功能也进一步加强。

日本早期开发的EPS 仅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 高速时EPS 将停止工作。

新一代的EPS 则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 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EPS 技术日趋完善, 并且其成本大幅度降低, 为此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大。

4)线控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 Steering by Wire-SBW) 是更新一代的汽车电子转向系统, 线控转向系统与上述各类转向系统的根本区别就是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

该系统具有两个电机:路感电机和驱动电机。

路感电机安装在转向柱上, 控制器根据汽车转向工况控制路感电机产生合适的转矩, 向驾驶员提供模拟路面信息。

驱动电机安装在齿条上, 汽车的转向阻力完全由驱动电机来克服, 转向盘只是作为转向系统的一个转角信号输入装置。

线控转向系统能够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 有利于汽车设计制造, 并能大大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但是由于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无机械连接, 生成让驾驶员能够感知汽车实际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的“路感”比较困难; 且电子器件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所以线控转向系统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只配备在一些概念汽车上。

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助力转向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技术日趋完善。

今后,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将进一步成熟, 线控转向系统将成为我们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研究的努力方向。

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 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 在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 EPS 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而得到青睐, 它代表着未来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 EPS 将作为标准配置装备到汽车上, 未来一段时间在动力转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而SBW 由于有利于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有利于汽车设计制造、有利于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汽车操控稳定性等原因, 将成为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汽车的转向系统的性能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设计转向系统,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始终是设计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选择的是机械式转向系统,选择的是能将滑动摩擦通过钢球转变成滚动摩擦的循环球式转向器。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转向系设计的基本内容:本设计的题目是轻型货车转向系的设计。

以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式向器的选择;三是转向传动机构的选择;四是梯形结构设计。

因此本设计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通过万向节带动蜗杆轴旋转,蜗杆轴与扇形齿轮啮合,通过安装在扇形轴上的转向臂向转向拉杆机构传递操作力,实现转向。

(1) 汽车转向系方案的设计(2) 汽车转向器方案的设计(3) 汽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4) 汽车转向系的设计计算(5) 用CAD画装配图和零件图,合计3张零号图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次设计针对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

在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对转向器和转向梯形的设计,因此,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汽车总体参数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对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进行选择,接着再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主要是转向梯形)进行设计,最后,利用软件AUTOCAD完成其设计图纸。

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在对转向器的设计中,包括了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的设计和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前者是基于参照同类汽车,确定出钢球中心距,设计出一系列的尺寸,而后者则是根据汽车前轴的载荷来确定出齿扇模数,再由此设计出所有参数的。

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在设计中借鉴同类汽车转向梯形设计的经验尺寸对转向梯形进行尺寸初选。

再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作为一个四杆机构对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汽车总体参数的确定汽车形式的确定 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转向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发动机的确定 轮胎的确定整体式转向梯形结构优化设计 转向系结构元件汽车转向系方案的选择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选择 转向系的选择 转向传动机构的选择 转向梯形的选择转向系的设计计算完成CAD 绘图完成说明书的编写四、进度安排(1) 收集资料,调研,撰写开题报告第一周(2) 周四交开题报告,实习了解转向系统的构造第二周(3) 完成各参数的设计、计算和校核工作,至少应有装配图的草图第三周-第七周(4) 中期检查,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第八周(5) 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编写说明书第九周-第十一周(6) 交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装配图、零件图,修改第十二周(7)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核第十三周(8) 毕业设计修改第十四周(9) 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或预审第十五周(10) 毕业设计修改第十六周(11)毕业设计答辩第十七周五、参考文献[1]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人民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李庆华.材料力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刘朝儒.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汽车工程手册[M]:基础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汽车工程手册[M]:设计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9] 季学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与节能[J].世界汽车,2001,10[10]徐梁征,肖成永等.汽车列车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系统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3,12[11]宋晓琳,徐成,殷其华.汽车转向器总成性能试验数据处理系统[J].汽车科技,2002,5[12]丁礼灯,杨家军等.汽车动力转向器转向力矩的分析与计算[J].三峡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2001,3[13]王玉梅,岳静等.微型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齿扇设计参数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26(2):145~147[14]钟兵.低速汽车转向系设计[J].山东五征集团汽车研究所.2006,4(3):54~55[15]邱峰.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1,5[16]Masahiko Hurishige, Takayuki Kifuku, Noriyuki Inoue. A Control Strategy to Reduce Steering Torque for Stationary Vehicles Equipped With EPS. Mitsubishi Electric Cop[17] Zuo Li, Wu Wenjiang, Study on Stability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18] Moriwaki, K,On automatic motion control with optimization,SICE 2003 Annual Conference六、备注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