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一)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二)检查自学:1.生字:罢、苟、唯、骄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三)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

(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3篇)《鱼游到了纸上》篇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创设情境: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⑵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1、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引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⑵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⑶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⑵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⑷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

(机动)【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爱看鱼聋哑青年忘我鱼画鱼《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2《鱼游到了纸上》是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略)布置、检查预习,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说一说理由;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即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敬佩)来进行交流。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第一次读课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一亮?生:“游”字、“纸上”……师: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一亮呢?(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这话是谁说的?)二、第一次读书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1、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明确读书要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生按读书要求读书、思考。

)3、师生交流:◆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抓住“惊奇”、“叫”。

◆当时你就在现场,听到女孩惊叫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挤过去,看到了那青年是4、学习青年画鱼的段落◆(出示画鱼的句子)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你读出了青年的什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鱼游到了纸上》 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 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让学生了解纸上的鱼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鱼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纸张进行创意绘画的技巧。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分享成果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纸上的鱼创作过程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描述鱼类特征和习性的准确性。

运用纸张进行创意绘画的技巧。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准备鱼类图片和视频资料。

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学生自备绘画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展示鱼类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类的特征和习性。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鱼类知识。

4.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纸上的鱼创作过程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创作纸上的鱼。

4.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创作纸上的鱼,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相互展示和评价作品。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宠物鱼,描述其特征和习性。

学生选择一种鱼类,创作一幅纸上的鱼作品。

5.2 作业要求描述准确、生动,能够展示鱼类的特征和习性。

创作作品具有创意和艺术性。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对纸上的鱼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6.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第七章:家长沟通7.1 沟通内容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教师向家长说明学生的作业要求和完成情况。

7.2 沟通方式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教师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

第八章:课程评价8.1 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2~3段,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2~3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如呆呆地、静静地、一丝不苟等来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一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鱼在纸上游吗?那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好,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导学生自学全文。

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唯字,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各写一个。

3、填空:我在()观鱼,看到了一位()的青年,他()。

4、指名说不懂的问题。

四、快速默读课文按下列提示分段:1、玉泉观鱼2、认识青年3、人们赞叹4、了解青年五、指导学习第2、3段。

1、自由读,从哪里看出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找到的同学自由上前板书。

)2、出示: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画画。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境界。

②指导理解:一丝不苟A、要求学生从句子中划出能够说明一丝不苟意思的一个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丝不苟的意思。

③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看出什么。

④指导朗读。

3、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教学同。

说说大家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4、正是因为青年画得很像,以致于一个女孩发出了惊叹。

指名读女孩的话(读出惊叹的语气)比较哟,他画的金鱼真像啊!哟,金画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写出了他画的金鱼仿佛是活的。

)六、小结:这位青年怎么会画得如此之象呢?下一节课桌上我们再去了解他。

板书设计:呆呆地、静静地一丝不苟举止特别忘我境界没有反应融为一体2、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一《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如果能把握好课文的脉络,顺着作者发现这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及其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条线,就能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悟出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这样一个道理。

而这些典型材料恰恰源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只有平时留心观察和积累,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感人。

因此,教学本文,要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

可采用以下的步骤:一、整体入手了解全文每一篇文章拿到手上,都必须先大概了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精学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一个初步印象,扫清阅读中生字、新词的障碍,并理清作者思路,文章写作顺序。

所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轮读或范读。

教师设问:课文讲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主要人物是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紧扣课题理清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统率全文的灵魂。

“鱼游到了纸上”正是青年刻苦练习、勤于观察的结果。

在弄清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以后,从课文中再找一找与它类似的句子,比较每一次出现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再设问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初步明确“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关系。

可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明二者的关系,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突破口,也为下面理解“从哪里看出游到了纸上”和“从哪里看出先游到了心里”作了铺垫。

三、精讲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为了让长文短教,就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重点词句,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体会句子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会受到触动,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几个重点句子处理方法如下:一句:“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鱼游到了纸上》 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 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绘画艺术元素。

3.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生活美。

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绘画艺术进行深入剖析。

3.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文本材料。

2.收集相关的绘画艺术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画有鱼的纸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3.绘画艺术分析: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艺术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引导学生理解画家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描绘生活的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所展现的生活美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美。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公开课中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对于生活和美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学生继续培养观察美、欣赏美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4. 反思与总结: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描绘生活的画,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独特的想象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独特的想象力。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表达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独特的想象力。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想象描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表达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本课所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文字或绘画表达出来。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准备想象描绘的作业模板,方便学生完成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想象描绘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

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

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
质。

(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

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
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

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
步了解两种技法。

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

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

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

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

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三、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细致的观察。

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设】:
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