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式呼吸
播音主持与编导— 胸腹联合式呼吸

第二节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发音的原理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
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
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
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
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
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
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
3、吐字系统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
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
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4、共鸣系统参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
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
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
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
二、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启动声带“预热”在进行播音主持工作之前,我们要做“热身”运动,让声带逐渐运动起来,使嗓子慢慢发出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柔到刚等等。
1、气泡音: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的气泡似的声音。
喉部放松,缓缓地持续地小声发出喉噻“e”的音。
我练腹式呼吸的体会

我练腹式呼吸的体会呼吸是人体生命的基本活动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半采用胸式呼吸,即通过胸部的起伏来呼吸。
然而,经常采用胸式呼吸会导致氧气吸入不足,容易出现疲劳、焦虑等问题。
为了改善呼吸方式,我开始练习腹式呼吸,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一些改变。
腹式呼吸,顾名思义,是通过腹部的运动来实现呼吸。
与胸式呼吸相比,腹式呼吸更注重腹部的运动,使得气体的吸入更深、呼出更彻底。
过去,我对于腹式呼吸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甚至对其效果表示怀疑。
然而,当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腹式呼吸后,我才真正领悟到了其益处。
首先,腹式呼吸帮助我调整了呼吸节奏。
在练习腹式呼吸时,我发现需要由慢慢地吸入气体来拉伸腹部,然后再慢慢地将气体呼出,这种缓慢的呼吸方式让我的呼吸节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比之下,胸式呼吸往往更急促,容易让人感到紧张和疲劳。
通过腹式呼吸的练习,我可以更好地放松身心,调整自己的状态。
其次,腹式呼吸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在进行腹式呼吸时,我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运动上,从而使得呼吸更加自然而有力。
这种注重细节的注意力训练,在我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带给了我一些启示。
我开始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任务,避免了分心和浮躁的情绪。
我发现,腹式呼吸不仅可以提高我身体的健康状况,还有助于提升我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效率。
最后,腹式呼吸帮助我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
练习腹式呼吸需要耐心和长时间的坚持,只有在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后,我才慢慢掌握了这种呼吸方式。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即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逐渐掌握一项技能或养成一种习惯。
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我培养了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这将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我不仅在身体上感受到了明显的好处,同时也在心理层面得到了一些提升。
腹式呼吸帮助我调整呼吸节奏,增强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当然,练习腹式呼吸并不仅仅只有好处,比如在一开始时可能会觉得不适应,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才能够真正掌握。
教师必练: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胸腔、横膈肌、腹肌联合控制气息.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它可以操纵和支持声音的能力,为气息均衡、平稳地呼出提供了条件.一、呼吸基本状态练习:吸气:闻花香、抬重物、半打哈欠呼气:叹气、发ai音、发“a”音、数数、数葫芦感情和声音是通过气息来连结的。
1、取坐姿,身体重心在臀下当中椅子的前部,需满臀坐。
腰直、胸含、肩松;完全自然地象叹气一样,将体内分气全部吐出来,然后从容自然地吸气。
注意体会吸气时,小腹自然的外凸、两肋后部及腰两例自然张开、撑起的感觉。
吸到正常的程度自然地呼气,注意体会两肋下塌、腹壁渐松复原。
2.以慢吸慢呼的方式,在第一练习的基础上,以坐姿体会稍有控制的吸气和呼气。
在将体内余气全部吐出来之后,吸气时有意识地强调“吸到肿底、两肋打开、腹壁打开、”的感觉进行慢吸慢呼。
在吸气的过程中,着重体会两助后部渐张、腹肌渐渐向“丹田”集中。
腹壁从松弛状渐渐绷紧“站定”的感觉。
当吸气至比日常自然吸气稍多的五、六成满时,调整吸气肌、呼气肌的控制感觉;屏气一瞬间立即慢慢的呼气。
呼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保持两助张开支撑感(实际仍会塌下收回一些);二是,着重体会,在这种呼吸肌的配合中、靠腹肌收缩往外送气流的感觉。
这一步练习主要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中,腹肌参与吸气、呼气控制、特别是收腹呼气的感觉。
随着呼吸控制能力及隔肌与腹肌配合能力的增强,吸气量可加大到八、九成满,只需注意呼气时,仍不要有明显地“扼喉”感。
(二)、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
1、慢吸慢呼,数数儿,延长呼气控制。
保持正确的基本呼吸状态下、慢吸气至八成满,然后,以大约每秒一个数儿的速度数数儿:l,2,3,4.要吸一口气数数儿,中途不换气、不补气,并保证数字之间语音规整、声音圆润集中、音高一致、力度一致;出声则出气。
不出声不漏气;开头的数字、气不冲声不紧,近尾的数字气不憋、声不噎。
简述呼吸形式及其在运动中的应用(一)

简述呼吸形式及其在运动中的应用(一)呼吸形式及其在运动中的应用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指通过放松腹部肌肉,使气息通过鼻子进入肺部,同时腹部向外膨胀,再通过嘴巴缓慢呼气。
•在运动中,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氧气供给和提高肺活量,提升运动耐力,并减少运动时的肌肉疲劳。
2.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通过胸部肌肉的运动,使气息通过鼻子进入肺部,然后通过嘴巴缓慢呼气。
•在高强度运动中,胸式呼吸可以迅速补充氧气,提供短时间内大量的能量,适用于爆发力较强的运动项目。
3. 深呼吸•深呼吸是指通过深度吸气和缓慢呼气,使肺部获得更多的氧气,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在有氧运动中,通过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摄入量,提高身体的氧耗能力,延缓乳酸的产生,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4. 运动中的正常呼吸节奏•在大多数有氧运动中,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向外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正常呼吸节奏可根据运动强度和个人体验进行调整,一般建议以平稳的呼吸为主,并避免呼吸过于急促或过于缓慢。
5. 提高运动效果的呼吸技巧•配合动作呼吸:每一次运动动作都可以与呼吸配合进行,如“吸气进攻,呼气回防”等,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和节约能量。
•混合呼吸:在高强度运动中,可根据需要采用混合呼吸,即同时利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以迅速补充氧气和增加能量供给。
总结:呼吸形式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腹式、胸式和深呼吸等不同呼吸形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
正确运用呼吸技巧,可以提高氧气供给和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减少疲劳,并提升运动效果。
6. 呼吸训练的应用•呼吸训练是一种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改善呼吸形式和提高呼吸效率的方法。
•在训练期间,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深度和方式,可以增强肺活量,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时的呼吸流畅性。
7. 呼吸与放松的关系•呼吸与身体的放松状态密切相关。
足够的氧气摄入可以降低紧张情绪,帮助放松身体。
•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专注于呼吸,并尽量保持平稳和深沉的呼吸,可以帮助平静思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播音主持教程最适合播音主持的呼吸方法

播音主持教程最适合播音主持的呼吸方法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播音主持教程:最适合播音主持的呼吸方法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原晶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
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的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所以正确的呼吸方式很重要,特别是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呼吸方法错误,不仅会存在以上的问题,还会严重影响语言表达的效果。
那么我们常用的呼吸方法都有哪些又有哪些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一、胸式呼吸"胸式呼吸"顾名思义是以胸腔为主要呼吸部位的呼吸方法。
它仅仅利用扩大和缩小胸部肌肉的方式来吸入和呼出空气,这样气只能吸到上胸部,肋骨上下移动,仅仅改变了胸腔面积的大小。
“胸式呼吸”吸气时往往双肩上抬,气息吸得浅,因此它又被称为肩式呼吸法、锁骨式呼吸法或高胸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气息位置比较靠上,使原本能够控制气息的两肋、横隔膜及腹部的肌肉失去了作用,气进得快出得也快,气浅而少,由此一来就很难控制气息的使用。
如果用这种方法呼吸,我们就会为了吸进更多的气,使胸部更加紧张,致使颈部肌肉、下颚和舌根、喉头紧张,声音也必然失去了弹性,不会有色彩变化,给人以窄挤、生硬的感觉。
同时吸气时不自觉地双肩上抬,也使讲话时的形象大打折扣。
所以胸式呼吸方法不能满足播音的需要。
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令腹压增加,横膈膜下降,感觉是把脏器挤到下方,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从而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的一种呼吸方式。
用此方法呼吸,肚子会膨胀,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升降。
在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有所上升,因而可以此进行较大气息量的深度呼吸。
但这种呼吸方法的缺点是:气息容量虽大,但由于它仅仅是对横膈膜的运用,而得不到肋间肌的对抗,因而会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减弱,气进得多出得也快。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pptx

3
学海无涯
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陷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 , 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风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了当中之魁首
。
(三)快吸慢呼训练
选择发音响亮的音节组成的人名,比如:阿毛、阿花、小兰、小安、小刚……等。
假设这个熟识的“小安”在远处,你发现了他,要喊他,迅速地抢吸一口气,然后 拖长腔喊他。
呼气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尽量保持两助张开支撑感(实际仍会塌下收回一些); 二是,着重体会,在这种呼吸肌的配合中、靠腹肌收缩往外送气流的感觉。这一步 练习主要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中,腹肌参与吸气、呼气控制、特别是收腹呼气的感觉。 随着呼吸控制能力及隔肌与腹肌配合能力的增强,吸气量可加大到八、九成满,只需注意呼 气时,仍不要有明显地“扼喉”感。
发声时,气息的动向是往上的。呼气时,输送气息的步骤是:上腹部 的力量把气推到胸部,然后再从胸部呼出来。也就是, 利用上腹部往上提 的感觉把气带上来。要感到胸部、两肋和上腹部都在共同用力地帮助推动 气息。
2.慢吸慢呼,数葫芦。 词如下:
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 数葫芦的呼吸控制及用声要求,同上一个数数儿的练习。一般达到一口气能数十五 个至二十个葫芦即可。由于数葫芦接近说话状态,难度较大。但是练好了更容易结合话筒前 用声用气的实际控制状态。
播音主持教程最适合播音主持的呼吸方法

播音主持教程最适合播音主持的呼吸方法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播音主持教程:最适合播音主持的呼吸方法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原晶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
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的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所以正确的呼吸方式很重要,特别是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呼吸方法错误,不仅会存在以上的问题,还会严重影响语言表达的效果。
那么我们常用的呼吸方法都有哪些?又有哪些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一、胸式呼吸"胸式呼吸"顾名思义是以胸腔为主要呼吸部位的呼吸方法。
它仅仅利用扩大和缩小胸部肌肉的方式来吸入和呼出空气,这样气只能吸到上胸部,肋骨上下移动,仅仅改变了胸腔面积的大小。
“胸式呼吸”吸气时往往双肩上抬,气息吸得浅,因此它又被称为肩式呼吸法、锁骨式呼吸法或高胸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气息位置比较靠上,使原本能够控制气息的两肋、横隔膜及腹部的肌肉失去了作用,气进得快出得也快,气浅而少,由此一来就很难控制气息的使用。
如果用这种方法呼吸,我们就会为了吸进更多的气,使胸部更加紧张,致使颈部肌肉、下颚和舌根、喉头紧张,声音也必然失去了弹性,不会有色彩变化,给人以窄挤、生硬的感觉。
同时吸气时不自觉地双肩上抬,也使讲话时的形象大打折扣。
所以胸式呼吸方法不能满足播音的需要。
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令腹压增加,横膈膜下降,感觉是把脏器挤到下方,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从而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的一种呼吸方式。
用此方法呼吸,肚子会膨胀,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升降。
在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有所上升,因而可以此进行较大气息量的深度呼吸。
但这种呼吸方法的缺点是:气息容量虽大,但由于它仅仅是对横膈膜的运用,而得不到肋间肌的对抗,因而会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减弱,气进得多出得也快。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联合呼吸法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时应该掌握得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胸腔、横膈肌、腹肌联合控制气息。
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
它可以操纵与支持声音得能力,为气息均衡、平稳地呼出提供了条件。
一、呼吸基本状态练习:吸气:“沿纽扣”练习,沿后背、闻花香、毛细孔扩张、抬重物、半打哈欠呼气:叹气、发ai音、吃桌面灰、发“a”音、数数、数葫芦感情与声音就是通过气息来连结得。
(一)、体会日常生活中自然得胸腹联合式呼吸时,呼吸肌得运动及与配合。
1、取坐姿,身体重心在臀下当中椅子得前部,需满臀坐。
腰直、胸含、肩松;完全自然地象叹气一样,将体内分气全部吐出来,然后从容自然地吸气。
注意体会吸气时,小腹自然得外凸、两肋后部及腰两例自然张开、撑起得感觉。
吸到正常得程度自然地呼气,注意体会两肋下塌、腹壁渐松复原。
2.以慢吸慢呼得方式,在第一练习得基础上,以坐姿体会稍有控制得吸气与呼气。
在将体内余气全部吐出来之后,吸气时有意识地强调“吸到肿底、两肋打开、腹壁打开、”得感觉进行慢吸慢呼。
在吸气得过程中,着重体会两助后部渐张、腹肌渐渐向“丹田”集中。
腹壁从松弛状渐渐绷紧“站定”得感觉。
当吸气至比日常自然吸气稍多得五、六成满时,调整吸气肌、呼气肌得控制感觉;屏气一瞬间立即慢慢得呼气。
呼气时要注意两点:一就是.尽量保持两助张开支撑感(实际仍会塌下收回一些);二就是,着重体会,在这种呼吸肌得配合中、靠腹肌收缩往外送气流得感觉。
这一步练习主要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中,腹肌参与吸气、呼气控制、特别就是收腹呼气得感觉。
随着呼吸控制能力及隔肌与腹肌配合能力得增强,吸气量可加大到八、九成满,只需注意呼气时,仍不要有明显地“扼喉”感。
(二)、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得基本状态。
1、慢吸慢呼,数数儿,延长呼气控制。
保持正确得基本呼吸状态下、慢吸气至八成满,然后,以大约每秒一个数儿得速度数数儿:l,2,3,4.要吸一口气数数儿,中途不换气、不补气,并保证数字之间语音规整、声音圆润集中、音高一致、力度一致;出声则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声唱法的发展
发展—阉人歌手 13世纪中叶,欧洲音乐突破单声部,进入复调音乐 时期。声乐演唱形式以多声部合唱为主。声部分女高、 女低、男高、男低,由于圣经规定“妇女在教堂中应 保持缄默”,所以,最初的女声部都由男童代替。由 于男孩变声期不能唱出符合圣咏要求的优美纯净的高 音,所以就出现了“阉人歌声”。 阉人歌手具有女声的声带,男子强健的体魄,不用假 声就能发出女声一样的高音。声音明亮、轻巧、优美, 音域宽广。18世纪末阉人歌手逐渐走向衰落,由于 封建制度动摇,人们要求废除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妇 女要求解放并开始走上舞台。
三种唱法的差异比较
位置:美声—高位置歌唱、面罩共鸣 民族—高位置歌唱、面罩共鸣 通俗—没有统一标准 音色:美声—混声 民族—真声多、脆亮甜 通俗—没有统一标准 情感:美声—深情歌唱 民族—声情并茂 通俗—个性化,以情感人。
通俗唱法歌曲练习
课堂学生歌曲练习
《让世界充满爱》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简介》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知道唱歌有哪几种唱法吗?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现在央视青歌赛 分又添加了原生态唱法。 同学们喜欢哪一种唱法呢?为什么? 歌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划分? 有历史文化的因素,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主要是满 足当今社会不同观众的欣赏、审美需求。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来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 是“美好的歌唱”。它是意大利的一种歌唱 的发声方法,由于歌唱技能技巧具有科学性, 所以被世界各国声乐教学普遍采用。
美声唱法的发展
起源—圣咏音乐 圣咏音乐是美声唱法的萌芽。圣咏音乐是欧洲中 世纪教堂中用拉丁文演唱的与宗教有关内容的音 乐,如演唱圣诗、朗诵《圣经》等,集体合唱是 圣咏音乐的主要形式。圣咏音乐是单旋律,有宣 叙调和旋律性两种,为了避免单调,演唱者会自 动加花、加乐句、乐段丰富演唱效果。 欧洲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300年欧洲文艺复兴。
通俗唱法欣赏
邓丽君演唱《夜来香》,王菲和那英演唱的 《相约1998》, 谭晶和廖昌永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孙 悦演唱《祝你平安》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通俗唱法有何特点?
通俗唱法的特点
1.呼吸深浅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呼吸标准。 2.声音运用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声音感念。 3.歌唱娱乐性、群众性、自由性。 4.自弹自唱、歌舞一体,表演稍夸张。 5.注重灯光、音响效果。
美声唱法的发展
成熟—歌剧诞生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文艺复兴提出复兴古希腊文 化,实质是与中世纪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针锋相对的人文主义。 1600年卡契尼、佩里作曲的《尤丽狄西》标志着歌剧的诞生。 卡契尼提出要以洪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在 威尼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使歌剧从宫廷和贵族的厅堂 娱乐走向普通大众的欣赏艺术。剧院的扩大,观众的增多,要求 歌唱艺术声音要有穿透力,从而促使美声唱法不断成熟形成了声 乐体系。由于文艺复兴人性的觉醒,原来由阉人歌手担任女角的 演唱形式,逐渐改变成男唱男角、女唱女角,这是歌剧艺术的重 大转折。与此同时,男声找到用“掩蔽”使高音稳定的方法,标 准男高音演唱技巧的实质性飞跃,歌剧舞台也逐渐形成以男角为 主角的局面。19世纪是男声的黄金时期,声乐史上称这一时期 为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
民族唱法歌曲练习
课堂学生歌曲练习
合唱《茉莉花》江苏民歌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 是由通俗音乐而产生的,唱法自然、吐字清 晰、表演性强。
通俗唱法的发展
起源: 据音乐学家考究,在公元前的古罗马、古 埃及一带,有以音乐为生的游吟歌手,他 们在街市“击歌”表演的现象,被称为是 最早的通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专有名词, 在19世纪的报刊上被最早提出来。
美声唱法演唱欣赏
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歌剧《弄臣》中 选段《美女如云》 中国歌唱家廖昌永演唱歌剧选段《斗牛士之 歌》和歌曲《母亲》。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美声唱法有何的特 点?
美声唱法的特点
1.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声音唱在气上,使用胸 腹联合式呼吸法。 2.强调喉咙打开,喉位稳定下降。 3.声区统一,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 鸣混合使用于歌唱,使人的歌唱潜能得到最 大程度的释放。 4.采用面罩共鸣、高位置歌唱 5.母音统一 6.声音强弱控制能力较强。
美声唱法歌曲练习
课堂学生歌曲练习
合唱《欢乐颂》 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 是以美声唱法的气息为支持,以民族的语言 为基础,以音色的脆、甜、亮、宽为特征, 行腔韵味为特色,以情、声、字、腔及形 体表演融为一体的演唱方法。
民族唱法
古代: 中国民族唱法源远流长,据历史考证距今有8000年历史。 《易经》中记载:“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韩娥、秦青等著名歌手。韩娥歌声“余音绕 梁,三日不绝”、秦青“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显示了中 国古代高超的演唱技术。 汉代是中国古代民歌发展的高峰期,宫廷设有专门的音乐机 构—“乐府”,流传下来民歌有《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 唐代也设有专门的演唱机构—“梨园”,有被称为“唐代大曲” 的大型歌舞形式。宋、元、明、清时期,政府均有专门的音 乐机构,清代的山歌、小调、号子民歌的演唱日趋成熟。人 们已经学会用不同的音色、唱法和表现方法来表现不同风格 的声乐作品。
民族唱法欣赏
彭丽媛演唱《阳光路上》,宋祖英演唱《天 蓝蓝》。王宏伟演唱《我从新疆来》。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民族唱法有何的特 点?
民族唱法的特点
1.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 2.继承戏曲、曲艺的演唱精髓。 3.讲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4.以“脆、甜、亮、宽”的音色为审美特特 征 5.歌唱强调肢体表演、服装设计等外部表现。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简介
运河高师艺术系
高宏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介绍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起源和 发展;欣赏三种唱法的录像,总结三种唱法各自不 同的特点,比较三种唱法的差异,了解唱法与民族 审美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三种唱法。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三种唱法的演唱特点,帮助学生 了解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情感的基本技能技 巧,培养学生学会歌唱中运用这些演唱技巧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三种唱法,让学生感受歌唱艺术 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 族音乐,歌唱艺术在吸收、借鉴不同文化的同时, 要有意识的保护、传承、弘扬中国民族声乐文化!
通俗唱法的发展
发展: 中国通俗音乐是20世纪初,从国外传入。30年代有 一定发展,代表的歌星是周璇。建国后,通俗音乐作 为“靡靡之音”被禁锢,港台通俗音乐却蓬勃发展, 代表歌星邓丽君。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要求 “百花齐放”,港台、欧美通俗音乐纷纷涌入。由于 通俗音乐内容贴近生活、旋律清晰明快、演唱方式轻 松自如,受到年轻人的喜爱。1983年上海市文化局、 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青年演员独唱演出评奖活动” 的评奖会上,通俗和美声、民族三种唱法被提出来, 得到周小燕等声乐专家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
民族唱法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声乐处于发展时期,出 现了郭兰英等老一辈歌唱家,他们在歌唱中不断 寻找符合发声规律的歌唱方法,他们演唱声音淳 朴、明亮,影响了几代人。文革时期,民族声乐 开始借鉴美声唱法科学训练方法,使民歌唱法有 质的飞跃,涌现了李双江、马玉涛等歌唱家。改 革开放以后,中国民族声乐不断走向成熟,著名 声乐教育家金铁林为民族声乐辛勤耕耘,培养了 彭丽媛、张也、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为弘扬中 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 束
谢 谢 观 赏!
课堂讨论:通俗音乐能否进课堂?
通俗音乐只要是内容积极健康、旋律优美动听, 是可以进课堂 ,如《同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等。但是对内容低俗,演唱“挤、嘘、喊、哑、 沙”通俗音乐,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对 学生的声带造成损伤),是绝对不允许进课堂的。
三种唱法的差异比较
呼吸:美声—胸腹式呼吸; 民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 通俗—没有统一标准。 共鸣:美声—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 民族—口腔共鸣、头腔共鸣 通俗—没有统一标准。 语言:美声—语言清晰、声音丰满、母音统一 民族—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声情并茂 通俗—语言清晰。 喉咙:美声—喉咙打开、喉位稳定下降 民族—喉咙打开、喉位适当下降 通俗—没有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