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抽油泵泵效实验

合集下载

抽油泵泵效分析[精制材料]

抽油泵泵效分析[精制材料]
实操应用
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结构图
13
(二)管式抽油泵工作原理
上死点 S
下死点
抽油泵工作原理图
a-柱塞上行 b-柱塞下行
实操应用
14
1-拉杆 2-泵筒 3-游动阀4-柱塞 5-固定阀
管式抽油泵工作原理可概 括为:柱塞上行时,游动阀 关,固定阀开,吸液入泵, 排液出井;柱塞下行时,固 定阀关,游动阀开,泵内液 体转入油管。
抽油泵实物图
我国抽油泵行业标准是SY/T5059一91《抽油泵》。
实操应用
4
(一)抽油泵类型
①按抽油泵的结构和在井内安装的原理,抽油泵分为: 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
抽油泵
管式泵
组合式泵筒泵
整体泵筒泵
厚壁泵筒泵
薄壁泵筒泵 顶部固定泵
厚壁筒泵 底部固定泵
顶部固定泵
定筒式泵 薄壁筒泵 底部固定泵
杆式泵
顶部固定泵 组合筒泵 底部固定泵
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示意图
1-油管;2-支承定位密封装置;3-柱 塞;4-游动阀;5-内工作筒;6-固定
阀;7-外工作筒
实操应用
10
c.杆式泵的类型
(a)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
结构特点:泵由泵顶部的固定支 承装置将泵筒固定在油管内的预定 位置上。
优点:在柱塞运动时可将锁紧装 置四周的砂子冲掉,防止砂卡,起 泵作业容易;泵筒可绕顶部锁紧装 置这个支点摆动,所以在斜井中下 泵时,不会损坏;在固定位置深度 相同的情况下,泵的沉没度比底部 固定的杆式抽油泵更大,所以更适 合低产井和低液面井中使用;顶部 固定位置使泵本身具有气锚作用, 可在含气较多的油井中使用。
实操应用
9
(2)杆式泵
a.杆式泵的结构:主要 由泵筒、柱塞、游动阀、固 定阀、泵定位密封部分及外 工作筒组成。

延大采油工程实验指导03有杆泵与抽油原理

延大采油工程实验指导03有杆泵与抽油原理

实验三有杆泵与抽油原理一.实验目的1. 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机杆泵四连杆机构)。

2.掌握有杆泵抽汲原理熟悉游梁式抽油机主要部件组成、各部件名称结构及工作原理。

3. 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4.观察模拟泵在井筒内的工作状况。

二.实验内容1.抽油机工作原理有杆泵抽油是三大采油方法之一。

本实验装置由抽油机和井筒两大部分组成,见图1。

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皮带轮和减速箱减速,传递给曲柄轴,带动曲柄作低速旋转运动,经曲柄、连杆、横梁带动油梁作上下摆动,挂在游梁驴头上的悬绳器便带动抽油杆柱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泵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

图1 抽油机的实验装置组成示意图2.抽油泵工作原理有杆泵是由泵筒、衬套、柱塞、游动阀、固定阀组成。

泵的工作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即柱塞在泵内让出容积,液体进泵和从泵内排出液体。

在理想的情况下,柱塞上下一次进入和排出的液体等于柱塞让出的容积。

上冲程,抽油机带动抽油杆连接柱塞一起向上运动,柱塞上的游动阀受柱塞上油管液柱压力作用而关闭,与此同时,泵腔内由于柱塞上行让出容积而压力降低,固定阀在油套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作用下被冲开,液体被吸入泵腔内,上冲程为泵吸液而油井排液过程。

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关闭,泵腔内压力增高,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冲开,泵腔内液体通过游动阀排入井筒中,见图2。

柱塞上下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一次进液和排液的过程。

图2 泵的工作原理图3.气锚分离原理气锚是井下油气分离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油气密度不同而起油气分离作用的。

气锚可分为旋转式、沉降式,其结构图见3.3。

气锚安装在抽油泵的末端。

沉降式气锚当柱塞上行时,由于抽吸和管外液柱压力作用,油和气进入锚内,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气体大部分上浮于气锚的上端,而液体则沉降于气锚的下端;当柱塞下行时,由于泵的阀被关闭,气锚内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气体上浮自锚上端的排气孔抛出,进入管外油套环形空间,而脱气原油自气锚中心管的下口被吸入到泵腔内,从而达到防止气体进泵,提高泵效的目的。

泵效、动液面、流静压、断脱点

泵效、动液面、流静压、断脱点
2 /4 ×S = πD 分 光杆×n
式中:V分--------泵的每分钟排量
n-----------冲数,次/分
2、理论排量:
泵每日的理论排量V理: V理=πD2/4×S光×n ×60×24
=1440 × πD2/4×S光×n
Q理= 1440×πD2/4×S光×n ×ρ混
(体积排量)
(重量排量)
液量等于活塞在泵中所让出的体积。用公式表式如下:
V活=F× S光= πD2/4 ×S光 式中 V活------- 一个冲程的排液量 F ------S光-----活塞截面积,m2 活塞的理论冲程(光杆冲程)长度m
D ------- 活塞直径m
2、理论排量:
光杆冲程:指抽油机驴头由下死点移动到上死点所走 过的距离。(米) 冲数:是指抽油机驴头一分钟内上下往返的次数, 次/分钟 泵的每分钟的排量为: V
油层
油层
例题:
某井油层中部深度为1827m,动、静液面深度分别为700m和400 m,混合液密度为0.9t/m3,套压1.0MPa,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
井流、静压。
解:已知ρ混=0.9tm3 =700m,H静=400m P套=1.0MPa 求:P静? P流? H中=1827m H动
由P流压=(H中-H动)× ρ混/100+ P套
递减率
老井综合递减率:油田(或区块)核实年产油量扣出当 年新井年产油量后下降的百分数。综合递减大于零,说明产 量递减,综合递减小于零,表示产量上升。
老井自然递减率:油田(或区块)老井扣出措施增产油 量后年产油量下降的百分数。
递减率
D综合递减率
阶段产油量 新井产油量 1 100% 标定水平 日历天数 阶段产油 新井产油 措施产油 1 100% 标定水平 日历天数

泵性能实验报告

泵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液压泵的性能实验
实验人姓名年级班级专业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实验指导老师(签名)
实验报告
1.本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过程)
3.实验记录:
(1)填写液压泵技术性能指标;
型号规格额定转速
额定压力理论流量
油液牌号
(2)填写试验记录表并进行数据处理:
表1 液压泵性能实验数据表
4.绘制液压泵工作特性曲线:用坐标纸绘制q-p,ηv-p,ηm-p和η-p 四条曲线。

(要求所有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思考题
(1)实验台液压系统中溢流阀起什么作用?
(2)实验台液压系统中节流阀为什么能够对被试泵进行加载?(3)泵的理论流量和额定流量区别何在?。

探讨管式抽油泵可能达到的最大泵效

探讨管式抽油泵可能达到的最大泵效

通 过 对 前 置 电 路 板 研 制 , 决 了 前 置 电 路 板 易 解
损 坏 且 不 易 购 买 的 难 题 , 块 该 电 路 板 比 购 买 厂 家 一 可节 约 20 元 , 年 至少 可节 约 1 00 一 0万 元 。因 此 ,最 终成 果 不仅 将 使 综 合 录井 仪 的材 料 费 大 幅 度 降 低 ,
N. 冲 次 , / n} 一 次 mi s 冲程, 。 一 m 泵 效 的 高 低 反 映 了 泵 性 能 的 好 坏 及 抽 油 参 数 的 选 择 是 否 合 适 , 常 影 响 泵 效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以 下 三 通
从 深 井 泵 工 作 的 三 个 环 节 ( 塞 让 出 体 积 、 油 活 原 进 泵 和从 泵 内排 出 原油 ) 看 , 假 定 的 条 件 下 , 来 在 此 时 影 响泵效 的因素 可 简化 为 以下三 个 方面 : ① 抽 油杆 和油 管 柱的弹 性 伸缩 由 于 深 井 泵 的 工 作 特 点 , 油 杆 柱 和 油 管 在 工 抽
作 过 程 中承 受 着 交 变 载 荷 , 而 发 生 弹 性 伸 缩 , 活 从 使
塞 冲 程 (p 小 于 光 杆 冲 程 ( ) 这 是 造 成 泵 效 小 于 s) s , 10 的不 可避 免 的因 素 。 0 ② 充 满 程 度 的 影 响
此 时 泵 的 充 满 程 度 将 不 受 气 体 或 泵 排 量 大 于 油 层 供 液 能 力 时 进 入 泵 内 液 体 减 少 的 影 响 , 要 是 考 主 虑 到 防 冲 距 的 影 响 , 于 实 际 生 产 中 , 冲 距 多 是 根 由 防

数 合 理 、 的 工 作 状 况 良好 时 , 油 泵 所 能 达 到 的 最 泵 抽 大 供液 能力 。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井下抽油泵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设备,其泵效对于提高油井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一些技术措施:1. 选择合适的井下抽油泵类型:根据油井的特性、流体性质和工况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的井下抽油泵类型,如潜水电泵、柱塞泵等,以确保泵的高效运行。

2. 优化泵的结构设计:改进井下抽油泵的结构设计,提高泵的效率。

采用合理的叶轮结构和密封装置,减小泵的内部泄漏,减少渗漏流量;优化泵的进出口设计,尽量减小阻力,提高泵的泵效。

3. 提高泵的故障检测和处理能力:加强泵的故障监测和检修,及时发现并处理泵的故障,以避免故障对泵效的影响。

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泵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4. 优化泵的动力系统:提高井下抽油泵的动力系统效率,如改进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减小传动装置的能量损耗等。

合理调节泵的工作参数,如泵的转速、进出口压力等,以提高泵的效率。

5. 优化井下抽油泵与井筒的配合:通过合理的泵和井筒配合设计,减小泵与井筒之间的摩擦和间隙,提高泵的泵效。

合理选择泵的直径和井筒的直径,减小泵与井筒之间的径向间隙和摩擦,减小泵的内部泄漏。

6. 加强泵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井下抽油泵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泵的良好状态。

包括清洗泵内部,更换磨损部件,校准泵的工作参数等,同时加强泵的润滑和密封,以提高泵的效率和寿命。

7. 优化井下工艺措施:通过优化井下的工艺措施,减小油井的阻力和流体粘度,提高井下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

通过调整注汽量、注入辅助剂等手段来改善井底流体环境,减小泵的难抽现象。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泵类型、优化泵结构和动力系统设计、完善故障检测和维护措施,并通过优化井下工艺措施以提高井下流体流动性。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综合运用,相互促进,以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提高油井产能。

不同倾斜角度下抽油泵泵效室内试验

不同倾斜角度下抽油泵泵效室内试验



通过对 常规泵在 不同倾斜 角度 下的工作 特性及 阀球运 动规律 的研究 , 计 出改进 型斜井抽油 泵; 设 并将 两种泵 的工作
特 性曲线进行对 比, 得到 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 降低的临界倾角 , 同时分析 了倾 斜角度和冲 次对泵效 的影响 以及 改进 型斜井 抽油泵泵效高于常规泵的原 因。研究结果表 明改进型斜井泵 的内部结构 的改进 和材质 的优 选是泵效提 高的主要 因素。研 究
度做 进一 步试 验分 析 , 到泵 效 开 始 下 降 的临 界 倾 找
9 7 04
科学Biblioteka 技术与_ 程 _ [
1 0卷
况 , 绘制泵 效 曲 线 , 出抽 油泵 在倾 斜 状 态 下 工 并 找
柱 塞 中间装有 软 密封 部 分 与 金 属部 分 的变 向接 箍 ,
作时影 响 泵效 的 主 要 因素 。 同 时 对 改 进 型 斜 井 泵
进行 同一工 况 下 对 比试 验 , 试 其 效 果 , 验 程 序 测 试
如下 :
倾 斜作 业时 , 向接箍 能够 使 金 属 部分 在 受 力 时产 变
生 自然 变 向 , 减少 柱塞 在泵筒 内的摩擦 力 。
( )对 常规泵 (b 8 进行试 验分 析 。试验倾 斜 1 q3 ) 角度 0为( 9 ) ( 角 为 0 表 示 泵 垂 直 于 地 面 , 0~ 0 。 倾 。
第 1 O卷
第3 6期
21 0 0年 1 2月







Vo_1 No 3 De . 01 l O .6 c2 0
17 — 11 2 1 ) 69 7 —4 6 1 8 5( 0 0 3 -0 3 0

抽油泵泵效实验(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抽油泵泵效实验(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二 抽油泵泵效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机杆泵四连杆机构);2、掌握泵效测量和计算的方法;3、观察泵效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4、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二、实验原理抽油泵的效率是分析抽油机井工作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气液混合物流过抽油泵的能量方程式和机械能守恒原理可以分析抽油泵的效率。

泵的实际排量要小于理论排量,两者的比值称作泵容积效率,油田统称泵效,也有称作泵的排量系数,即:TVQ Q=η式中:Q —泵的实际排液量;T Q —泵的理论排量;V η—泵效。

Sn D Q T 42π=式中:D —泵径;S —冲程;n —冲次影响泵的容积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油杆、油管的弹性变形,液体漏失以及泵筒内液体的充满程度和液体在地层与地面体积的差异等。

当有气体进入泵中时,泵效由于气体的影响而降低,增加气锚装置可将部分气体分离到环形空间中,使泵效提高,通过测定油气锚和无气锚时的排量可计算出气锚的分气效果(泵效的相对减少量):未通气时泵效通气时泵效未通气时泵效泵效的相对减少量-=实验用供液瓶代替地层供液,用小型抽油机带动活塞产液,由空压机供气。

在油管出口用量筒和秒表计量实际排量。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设备:小型抽油机,深井泵模型,空压机,阀组,空气定值器,浮子流量计,供液瓶,秒表等。

2、实验介质:空气,水。

四、实验步骤1、记录实验深井泵的泵径;2、移动支架使泵筒中心线是否与驴头对准,检查对应泵筒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是否畅通;3、用手转动皮带轮带动驴头上下运动,记录柱塞冲程;4、接通抽油机电源,测量冲次;5、用量筒和秒表在油管出口记录实际排液量,重复三次;6、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将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为0.4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7、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将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为0.2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8、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将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为0.1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9、关闭抽油机和空压机电源,轻抬支架更换泵筒,更换对应的进液管和进气管;10、重复5-9步;11、清扫地面,实验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战永平
同组者:
抽油泵泵效实验2018
1. 实验目的(每空1分,共20)
(1) 抽油装置是指由、、所组成的抽油系统。

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等四大部分组成。

抽油泵主要由、、、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抽油泵可分为和。

(2) 游梁式抽油机是以和连线做固定杆,以、、为活动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

(3) 泵效是指油井生产过程中,与的比值。

2. 实验内容(每题4分,共20分)
(1) 光杆冲程:
(2) 气锁:
(3) 沉没度:
(4) 动液面:
(5) 冲程损失:
3. 实验过程(每空1分,共10分)
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活塞上的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此时,泵内(柱塞下面的)压力降低,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上冲程是、的过程。

造成泵吸入的条件是泵内压力(吸入压力)低于。

下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由于光杆进入井筒,在井口挤出相当于的
液体。

下冲程是泵向油管内排液的过程。

造成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是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

4. 数据处理(写出算例)(30分)
(1) 理论排量计算(公式编辑器编写)
(2) 实际排量计算(公式编辑器编写,只写一个计算示例即可)
(3) 泵效计算:(公式编辑器编写,只写一个计算示例即可)
(4) 泵效计算结果(填上气量)
(5) 以气量为横坐标,泵效为纵坐标做出泵效与气量的关系图
(6) 泵效与气量的关系曲线,以及实验时观察到现象,分析曲线。

5. 问题(20分)
(1) 气体对泵筒充满程度影响的实验现象描述(5分)
(2) 气锚的分气原理。

(5分)
(3) 简述杆式泵与管式泵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5分)
(4) 简述抽油机泵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