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泵效
泵效计算公式

泵效计算公式泵效是指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它是衡量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泵效的计算公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咱们先来说说泵效的基本概念。
比如说,有一台水泵,咱们期望它能抽上来很多水,但实际上它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抽上来的水没有咱们预想的那么多。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泵效来看看它的工作效果到底咋样。
泵效的计算公式是:η = Q 实 / Q 理 × 100% 。
这里的η 就是泵效啦,Q 实指的是泵的实际输出流量,Q 理则是泵的理论流量。
给您举个特别具体的例子吧。
有一个工厂,要用泵来抽水进行生产。
这台泵按照设计,理论上每小时能抽 100 立方米的水。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过测量,发现它每小时只抽了 80 立方米的水。
那这时候,咱们来算算泵效。
首先,实际流量 Q 实是 80 立方米/小时,理论流量 Q 理是 100 立方米/小时。
然后把数字带入公式,泵效η = 80 / 100 × 100% = 80% 。
这就说明这台泵的工作效率是 80% 。
在实际应用中,影响泵效的因素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泵的内部结构,如果泵的叶轮设计不合理,或者泵的密封不好,那就会有泄漏,导致实际输出的流量减少,泵效也就降低了。
还有管道的阻力,如果管道太长、太细,或者有很多弯曲的地方,水流受到的阻力就大,实际流量也会受影响,泵效也就跟着下降了。
再比如,我之前在一个工地看到过,他们用泵抽水来浇灌混凝土。
那台泵刚开始的时候工作还挺正常,泵效也还不错。
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抽上来的水越来越少。
工人们赶紧检查,发现原来是管道里进了杂物,把管道给堵了一部分,水流阻力增大,实际流量就减少了,泵效也就降低了。
后来把杂物清理掉,泵又能正常工作了,泵效也恢复了正常。
所以说呀,要想提高泵效,就得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保证泵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泵型和结构。
然后要定期对泵进行维护和保养,检查密封情况,清理杂物。
还要合理设计管道,减少阻力。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抽油泵是一种用于将液体从一个低压区域抽到一个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抽油泵的泵效是指单位时间内抽取的液体的能量效率,影响抽油泵泵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输送介质的物理性质:液体的黏度、密度和流变性质等对泵效有直接影响。
黏度越大、密度越大、流变性越强,泵效越低。
2. 泵的结构和工作状态:包括泵的内部结构和几何参数、叶轮的叶片角度、进、出口管道的布局以及液体的入口速度和压力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泵的流量和扬程,进而影响泵效。
3. 液体的温度:温度对液体的黏度、密度和流变性质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泵效。
高温下液体的黏度较小,泵效相对较高,而低温下液体的黏度较大,泵效较低。
4. 泵的选型和匹配:选择合适的泵型和配套的管道能够提高泵的效率。
泵的选型应符合输送介质的需求,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泵型,以确保泵的工作在最佳点附近。
针对以上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抽油泵的泵效:1. 优化泵的结构和几何参数:合理设计泵的内部结构,减小泵的内部摩擦阻力,提高泵效。
通过调整叶轮的叶片角度和进、出口管道的布局,使液体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能量损失。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涂层:选择适用于输送介质的材料和涂层,减少泵叶轮和泵壳的磨损和腐蚀,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3. 控制液体的温度:合理控制液体的温度,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一方面,避免液体过热引起黏度变小,避免液体过冷引起黏度变大,从而影响泵效。
4. 选用高效率和节能的电动机: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提高电机的转换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提高整个抽油泵系统的泵效。
提高抽油泵的泵效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液体的物性、泵的结构和工作状态、液体的温度以及泵的选型和匹配等因素。
通过优化泵的设计和选材,控制液体的温度,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抽油泵的泵效。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

2) 冲程损失的计算
(1) 油井使用单级杆时的计算公式为 :
式中 fr一抽油杆的截面积m2; ft 一油管的截面积,m2; fp 一油管的截面积,m2; E 一抽油杆材料的弹性模量 ,Pa; 钢的弹性模量为 2.1× 1011 Pa ; L 一下泵深度 ,m。 f p L gL L1 L2 L ( ... ) (2) 油井使用多级抽油杆时的计算公式:
式中η-泵效 , % ; Q-泵每日的实际体积排量 ,m3/d; Qt- 泵每日的理论排量 , m3/d。
二、影响泵效的因素
影响泵效的因素: 油井的工作制度选择的 不合理、冲程损 失的影响、气体的影响、漏失的影响和供液 不足的影响。
( 一 ) 油井工作制度的影响
油井工作制度选择不合理:指的是冲程、 冲数、泵径选得过大 , 使地层能 量供不应求 , 使泵效降低。
1 kR 由公式 1 R 可以看出 : 泵的余隙百分比越大 , 泵的充满系数越低 , 对泵效的 影响越大 ; 气油比越大 , 泵的充满系数越低 , 对泵效的影响 越大。 因此 , 对于气油比大的井应尽量减小防冲距和防止气 体进入泵内。
( 四 ) 漏失的影响
21713 400 600 1000 ( ) 11 4 4 4 2.1 10 3.8 10 2.85 10 11.65 10
=0.415(m)
冲程损失对泵效的影响 :
/
S 0.415 100% 23% 1 .8
100%
由此可见 , 只考虑冲程损失的影响 , 泵效 就只能达到 70% 多。所以实际泵效一般都低 于 70%。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气开采的深入,抽油泵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抽油泵的泵效,降低生产成本。
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井地质条件油井地质条件是影响抽油泵泵效最基本的因素之一,通常包括油井储量、含油层岩性、压力、温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油井出油量、油质、粘度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抽油泵的泵效。
二、抽油泵结构参数抽油泵的结构参数包括泵的排量、提水高度、泵的直径、叶轮转速、泵的管道布置等。
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将影响抽油泵泵效,影响最大的是泵的排量和提水高度。
三、工作液的性质工作液的性质包括液体的黏度、密度、温度、酸碱度等。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抽油泵的摩擦损失和水力阻力,也会影响泵效。
四、泵的安装条件泵的安装条件涉及到管道的布置、支架的稳定性等。
泵的布置方式、管道的截面积和长度等因素会对泵的摩擦损失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泵效。
为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泵的结构参数通过选取合适的泵的排量和提水高度等参数,可以实现泵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泵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叶轮几何形状、降低泵的转速等措施来提高泵效。
二、通过液体额外的加压来降低液体黏度在油井开采中,液体往往是高黏度油,这种液体会增加泵的摩擦损失和水力阻力,降低泵效。
此时,可以通过在上游以适当压力降低流体黏度,提高流体稀释,进而提高泵效。
三、采用宽范围变频控制系统采用宽范围变频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泵的变频调速,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从而提高泵效。
四、优化泵的安装条件通过合理的管道敷设和支架设计等方式,降低管道的阻力,提高泵效。
总之,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泵效的最大化。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摘要】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是油田开发中关键的技术挑战之一。
本文主要从选择泵型、提高泵效率、优化配套设备、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和增加井下作业人员技能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在选择泵型时需要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合理选择适合的泵型。
通过提高泵效率和优化配套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泵井堵塞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在增加井下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培养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抽油泵、泵效、技术措施、泵型、泵效率、配套设备、工艺控制、作业人员技能、提高、优化、改善、井下、提高效率。
1. 引言1.1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抽油泵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产量。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和复杂性的增加,如何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成为了重中之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技术措施的提升。
合理选择泵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关键一环。
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和要求,选用适合的泵型能够提高泵的效率和性能,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通过提高泵效率和优化配套设备,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效能,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能耗。
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和增加井下作业人员技能也是提高泵效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故障发生和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提升油田生产水平,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油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合理选择泵型合理选择泵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在选择泵型时,需要考虑井下地质条件、油井产能、井深、液位变化、油液性质等因素。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开采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井下抽油泵是油田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泵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开采效率和成本。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为此,针对目前井下抽油泵泵效较低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改进。
一、选择合适的井下抽油泵型号不同的油田及不同的工况下需要选择适合的井下抽油泵型号。
根据油层温度、产液粘度、含气量、泵油量等参数,合理选择泵型。
要根据井眼直径和油井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径和叶轮类型,以确保抽油泵能够顺利运行,降低泵效降低的影响。
二、改进材料和工艺通过改进井下抽油泵的制造材料和工艺,提高泵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延长泵的使用寿命,降低泵的维修成本,提高泵效。
采用耐磨、耐腐蚀的高强度材料制造泵体、叶轮、轴承等关键部件,同时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以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三、优化泵的结构设计通过优化井下抽油泵的结构设计,改善泵的水力性能,提高泵效。
采用先进的CAD/CAM技术,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改进叶轮、导叶等水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减小水泵内部的流阻,增加进出口的流量,提高泵的泵效。
四、采用先进的泵驱动技术采用先进的泵驱动技术,如变频调速技术、柔性传动技术、高效能电机等,提高井下抽油泵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泵效。
通过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泵的运行速度,使泵始终在最佳工况下运行;采用柔性传动技术,减小传动损失,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选用高效能电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整体能效。
五、优化油井生产管理通过优化油井生产管理,合理控制生产参数,提高井下抽油泵的工作效率。
对油井进行良好的调控和管理,保持适当的产液速度,避免因液位下降过快或产液过载而导致井下抽油泵出现顿挫、卡橡皮等问题,进而提高泵效。
六、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对井下抽油泵的远程监测、诊断和控制,保障泵的安全运行,提高泵效。
油田有杆管式抽油泵实用理论排量与泵效计算方法-图片版

油田有杆活塞管式抽油泵理论排量及泵效计算方法关键词:理论排量泵效混合液密度抽油机油田含水抽油泵油井一、体积理论排量公式:
S =S r+ S L
因S r和S L不便直接测得,所以现场一般用S代替S r ,用井口理论排量代替井下理论排量,因此,计算结果比实际偏大;
D : 泵直径,毫米;
S :光杆冲程,米;
S r :泵冲程,米;
N : 冲次,次/分钟;
S L : 冲程损失,米;
r:real,实际;
L:lost,损失;
二、质量理论排量公式:
A、体积含水法计算混合液密度公式:
B、质量含水法计算混合液密度公式:
C、质量理论排量公式:
三、泵效公式:
f v : 体积含水,小数或百分数;
f m: 质量含水,小数或百分数;
ρm: 混合液密度,g/cm3或g/ml;
ρo: 净化原油密度, g/cm3或g/ml;
ρw: 原油中水的密度, g/cm3或g/ml ,近似值1g/ml或1g/cm3;
D : 泵直径,mm;
S :光杆冲程,m;
S r :泵冲程,m;
N : 冲次,次/分钟;
S L : 冲程损失,m;
r: real,实际;
L : lost,损失;
η: 泵效,小数或百分数;
q L: 日产液,ton/day;
1g/cm3=1g/ml=1000kg/m3
说明:
▪以上公式未考虑井下温度、压力、气油比、原油成分、膨胀系数,关于这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体积含水与质量含水之间的转换,具体请参见本人在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9卷第1期发表的《油田分队计量末端产量计算公式》
作者:尹鹏飞
2010.10.20。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井下抽油泵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设备,其泵效对于提高油井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一些技术措施:1. 选择合适的井下抽油泵类型:根据油井的特性、流体性质和工况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的井下抽油泵类型,如潜水电泵、柱塞泵等,以确保泵的高效运行。
2. 优化泵的结构设计:改进井下抽油泵的结构设计,提高泵的效率。
采用合理的叶轮结构和密封装置,减小泵的内部泄漏,减少渗漏流量;优化泵的进出口设计,尽量减小阻力,提高泵的泵效。
3. 提高泵的故障检测和处理能力:加强泵的故障监测和检修,及时发现并处理泵的故障,以避免故障对泵效的影响。
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泵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4. 优化泵的动力系统:提高井下抽油泵的动力系统效率,如改进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减小传动装置的能量损耗等。
合理调节泵的工作参数,如泵的转速、进出口压力等,以提高泵的效率。
5. 优化井下抽油泵与井筒的配合:通过合理的泵和井筒配合设计,减小泵与井筒之间的摩擦和间隙,提高泵的泵效。
合理选择泵的直径和井筒的直径,减小泵与井筒之间的径向间隙和摩擦,减小泵的内部泄漏。
6. 加强泵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井下抽油泵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泵的良好状态。
包括清洗泵内部,更换磨损部件,校准泵的工作参数等,同时加强泵的润滑和密封,以提高泵的效率和寿命。
7. 优化井下工艺措施:通过优化井下的工艺措施,减小油井的阻力和流体粘度,提高井下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
通过调整注汽量、注入辅助剂等手段来改善井底流体环境,减小泵的难抽现象。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泵类型、优化泵结构和动力系统设计、完善故障检测和维护措施,并通过优化井下工艺措施以提高井下流体流动性。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综合运用,相互促进,以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提高油井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10.26 成绩:
班级: 石工11-14学号: 11034128 姓名:朱光辉 教师: 战永平
同组者:王天宇 孙艺 孙贝贝 赵艳武 万欣成 胡雄军 游家庆 杨琛 张紫峣
抽油泵泵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工程(机杆泵的四连杆机构); (2)掌握抽油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3)观察泵效的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 (4)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二、 实验原理
抽油泵的效率是分析抽油机井工作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气液混合物流过抽油泵的能量方程式和机械能守恒原理可以分析泵效。
泵的实际排量要小于理论排量,两者的比值称作容积泵效率,油田称泵效,也称泵的排量系数,即:
T V Q Q
=
η
式中:Q -----泵的实际排液量; T Q -----泵的理论排液量;
V
η-----泵效;
Sn
D Q T 4
2
π=
式中:D----泵径; S-----冲程; n-----冲次;
影响泵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油杆、油管的弹性变形,液体漏失及泵筒液体的充满程度和液体在地层与地面体积的差异等。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井中,由于排量系数只表示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占抽油泵理论排量的份额,它并不能从能量角度准确的表示抽油泵的效率。
当有气体进入泵中时,泵效由于气体的影响而降低,增加气锚装置可将部分气体分离到环空,使泵效提高,通过测定有气锚和无气锚时的排量就可计算出气
锚的分气效果(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未通气时泵效
通气后泵效
未通气时泵效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实验用供液瓶代替地层供液,用小型抽油机带动活塞产液,由空压机供气,在油管口用量筒和秒表计量实际排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实验设备
小型抽油机、深井泵模型、空压机、阀组、空气定值器、浮子流量计、供液瓶、秒表等;
2.实验介质 空气、水;
四、 实验步骤
1. 记录实验深井泵的泵径;
2. 移动支架使泵筒中心线与驴头对准,检查对应泵筒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是
否通畅;
3. 用手转动皮带轮带动驴头上下运动,记录柱塞冲程;
4. 接通抽油机电源,测量冲次;
5. 用量筒和秒表在油管口记录实际排液量,重复三次;
6. 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井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位0.4
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
7. 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井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位0.8
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
8. 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井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位1.6
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
9. 关闭抽油机和空压机电源,轻抬支架更换泵筒,更换对应的进液管和进
气管;
10. 重复5-9步;
11. 清扫地面,实验结束;
五、 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
计算步骤如下: 1.理论排量
min /23.14056.55.354
34
2
2
ml Sn D Q T =⨯⨯⨯=
=
ππ
平均实际排液量Q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实际排量Q
2.泵效计算:
以无气锚抽油泵未通气时测得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步骤如下:
%4023
.140583.564Q Q T ===
η 同理计算结果见表3
表3泵效η
泵效与气体流量的关系曲线见图1:
结果分析:从以上泵效计算结果来看,气量对于泵效的影响很大,从第一组数据来看,大气量时的泵效不是很理想,从未通气的40.19%下降到28.20%;同时也说明气锚的安装对提高含气井的泵效很有作用,通气量从小到大变化时,泵效却几乎没有影响。
目前油田现场安装气锚的不是很多,一般都装有油气分离器。
3.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以气体流量为h m /4.03时的无气锚抽油泵泵效和有气锚抽油泵泵效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37.58%-50.20%
=
== -33.58%37.58%
无气锚时泵效有气锚时泵效泵效的相对减少量无气锚时泵效
同理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泵效相对减少量 以无气锚时泵效为基准的泵效减少量/%
未通气
- 小气量 -33.58% 中气量 -51.10% 大气量
-86.90%
结果分析:从以上泵效减少量计算结果来看,通气量从小到大时,有气锚泵与无气锚泵泵效差距越来越大,表现出气锚对产气井泵效的影响程度。
六.简答题
1.简述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答:上冲程,柱塞向上运动,游动阀关闭,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压差作用下打开,故上冲程是泵内吸入液体井口排出液体的过程。
条件是泵内压力低于沉没压力。
下冲程,柱塞向下运动,固定阀关闭,泵内压力增大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泵排出液体。
下冲程是泵向油管内排液的过程。
条件是泵内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液柱压力。
抽油泵工作过程简图如下:
2.简述气锚的分气原理
答:来自地层的油气两相流体从气锚下端进入环形空间,由于气体的滑脱和锚孔的阻挡,部分气体被分离。
油进入环形空间,其流动方由向上变为向下。
向下流动过程中,在气液密度差作用下,气泡向上从流体分离,并通过上部锚孔进入环形空间再次分离。
同时分离后的流体进入吸入管,并从其上端排出。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工程,掌握抽油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熟悉泵效的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气锚的分气效果。
最后,感谢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