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交通状况
XX 县位于昆明市南部,滇池西南岸,南与玉溪相连、北与呈贡县、西山区 相通,西与安宁市、易门县毗邻,东接澄江县,目前过境公路有昆玉高速公路、 昆洛公路、 安晋公路, 另有县乡级公路 4 条, 专用公路 8 条。 昆玉铁路穿县而过。
立项审批部门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XXXX 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 XXX 万元,拟在选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 大街 19 号修建 XXXX 小区。拟建工程为高七层的全框架结构建筑及社区配套建筑,总占 地面积 3315.92m2,总建筑面积为 6260m2。改项目以得到了县国土局发出的该地 块的成交确认书,签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已公证,同意出让土地 5.2 亩(3315.92 平方米),并出了红线图。 本项目建设地址拟选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 大街 19 号,土地利用的用地性 质为居住用地。XX 县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局晋发改经贸发[2007]069 号文批复 (见附件)同意业主在上述地点建设“XXXX 小区”。昆明市规划局发的昆规综 条[2007]0048 号文批复(见附件)也同意该项目土地利用的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XXXX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受业主委托,编 制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X小区 建设单位: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 总占地面积3315.92m2, 总建筑面积6260m2, 绿化面积1492.16 m2, 建筑密度27.1%,容积率1.8,绿化率45%。 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拟选址位于XX县XX镇XX大街19号 土地类型:居住用地 地理位置:XXX 项目位于县城中部,县老干局活动中心西面,XXXX 工贸 公司职工住宅楼的东面,仁义村委会民房的北面,县委办公楼南面。如图: 县委 档案 局 X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28

数量(台套)
1 1 3 12 8 1
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配电箱、配电柜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 宿迁市恒和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位于宿迁市沭阳县十字街道奥尔玛路 12 号,
主要经营配电箱、柜等加工。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拟在宿迁市沭 阳县十字街道奥尔玛路 12 号投资 150 万元建设配电箱、配电柜生产项目,本项目租赁沭 阳县路桥工程仪器厂现有厂房进行建设。
项目与以上红线区域二级管控区无相交区域。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生态红线
区域保护规划》的要求。
②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相符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与本项目最近的
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配电箱、配电柜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产业政策 本项目不属于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 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淘汰和限制类项目;不 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及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 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亦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苏政办发 [2015]118 号)中限制和淘汰类项目,项目已通过沭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因此,项目
业政策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乡镇工业项目环保准入若干规定的通知》(苏 政办发[2014]20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的通知》 (宿环发[2017]162号)等文件进行说明,具体见表1-5。
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1.1 评价目的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⑴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⑵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⑾《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7号文〗;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交通部]。
⒂《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⒃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函;⒄《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2001年8月);⒅《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年9月);⒆《关于对<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评大纲>审查意见的函》(赣环督函字〔2001〕84号);⒇《关于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吉安市环保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为XX建设工程,位于XX市XX区,总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XX亿元。
项目涉及土地开发、道路建设、房屋建筑等工程,预计施工周期为XX年,预计建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XX个。
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1. 土地资源利用。
项目建设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周边的农田、植被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为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项目建设将采取合理的土地开发方案,并在建设完成后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 大气环境。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对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为减少大气污染,项目建设将采取先进的环保设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不受影响。
3. 水资源利用。
项目建设将对周边的水资源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保护水资源,项目建设将采取节水措施,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4. 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
为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将在施工前进行生态调查,并制定生态保护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社会环境。
项目建设将对周边的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包括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等问题。
为减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将合理规划交通组织,控制施工噪音,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对周边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
1. 严格控制施工噪音,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采取绿化措施,对施工完成后的场地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4. 加强社会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及时调整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昌平区崔阿路(定泗路~怀昌路)道路工程环评

北京市昌平区南环东路北 1 号 传真 010-69717141 邮政编码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小汤山镇、崔村镇,道路南起定泗路,北至怀昌路 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 新建■改扩建□技改□ 473500 其中:环保 161087.0273 投资(万元) 5 预期投产日期 批准文号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143 昌发改函【2017】134 号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 4813 136500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 比例 2020 年 1 月 1.33%
工程 主要 内容
桥梁长度
交通工程 绿化工程
136500 m2
续表 3
雨水管线 供水管线 管线工程 工程 内容 信息工程 燃气工程 供电工程 拆除工程 挖除旧路面 拆除旧桥
工程主要内容一览表
排水明渠 DN400 DN600 DN800 2*24 孔 DN500(高压 B) DN600(中压) □2000×2100mm 14Φ150mm 31200m2 1200m2 km m m m m m m m m 11.5 2280 4220 5067 11567 5500 4100 6500 5067
3、工程内容 工程主要内容见表 3。 表3
道 路 工 程 线路 工程 路基 工程 桥梁 工程 长度 11.496km 长度 10.79km 桥梁数量 信号灯:19 处 绿化带
-4-
工程主要内容一览表
红线宽度 40~45m 宽度 25.5m 5座 道路功能 一级公路 路面结构 类型 沥青砼 设计速度 60km/h 填方量(万 m3) 101.03 挖方量(万 m3) 71.69 0.706km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 目 名 称 : 昌
道路 公路 环评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代表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清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清发改[2011]24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E4721占地面积(平方米) 179258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433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0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月内容及规模:1、建设项目概况清丰县位于濮阳市北部,近年来县城建成面积由8.5平方千米扩大到16.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8.5万人。
目前清丰城区主干道格局为“四纵六横”,其中朝阳路和南箕街、政通大道分别是其中的一横两纵,由于建设已久,路面凹凸不平,雨季积水严重,已不能满足当前清丰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影响了城区形象和经济发展。
因此清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对南箕街、政通大道、朝阳路进行升级改造。
南箕街、政通大道、朝阳路升级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总长度为9000米,改造总面积为17925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332万元。
本项目为改扩建性质,目前已开始施工,属于补办环评性质。
已经清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清发改[2011]24号),经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二十二类“城市基础设施”中第3项“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清丰县城总体规划,以及县领导“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将清丰县城构建成一个内外相连、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形成“产城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是清丰县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城建开发的需求。
项目已经清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意,符合《清丰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
项目的建设,缓解了道路两侧污水随意排放情况,有利于环境的改善,道路的建设,美化了城市环境,方便居民出行,物流、人流、信息流更加快捷,本项目建设符合清丰县城总体规划。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清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天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公路环评报告书

前言汕马路位于汕尾市区西部,该道路是汕尾市区西部出入市区的唯一通道,也是马宫镇联系汕尾市区的纽带。
汕尾市委、市政府对汕马路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市政府设立“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挥、指导汕马路建设工程的全面工作。
2000年10月,由汕尾市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和汕尾市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完成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减轻道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指导工程环保设计,汕尾市城建局于2000年11月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汕马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作单位为汕尾市环境监测站。
2001年1月中旬在汕尾市环保局和汕尾市城建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汕马路工程沿线进行了新的深入的环境调查和现场踏勘,并由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在详细搜集环境专题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建设意义汕马路是汕尾市区连接深汕高速公路仅有的二个重要出入口之一,是汕尾的窗口和门面,该道路的建设对改善市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市区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推动市区西部一带岸线旅游开发和万吨港口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90)17号部长令];(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57号公告];(14)汕尾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汕马路工程环评大纲的审查意见》(2000年12月20日);(15)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汕马路市政道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瑶山溪(灌中路-海翔大道)绿道慢行系统工程环评报告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瑶山溪(灌中路-海翔大道)绿道慢行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建设局(盖章)法人代表邹荣生(盖章或签字)联系人纪安帮联系电话188****3466邮政编码361021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号福建省环境保护厅1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瑶山溪(灌中路-海翔大道)绿道慢行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建设局代建单位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集美区集美区瑶山溪(灌中路-海翔大道)(起点:N 24°35'38.25" E117°59'51.90";终点)建设依据集发展基前[2016]22号主管部门厦门市集美区发展改革委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N7851公园管理建设规模起点为灌中路与瑶山溪流交叉路口至海翔大道,(瑶3+570.86至瑶7+339.33)。
中间横穿铁山路、集美大道,沈海高速公路,新建鹰厦铁路、福厦深铁路、鹰厦铁路,海翔大道。
全长共3768.47米,宽约109米的瑶山溪绿道慢行系统总投资2419.20万元环保投资219.81万元1.2项目由来瑶山溪绿道与慢行系统为厦门集美绿岛与慢性系统JM02南北贯穿连线,对于逐步完善整个集美区绿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它贯穿高速公路及高铁、鹰潭铁路线的郊野型绿道,能够便捷实现南北贯穿,真正实现便利于民的绿道功能,因此开展该项目建设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厦门市规划局公示的《集美区瑶山溪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中,该区位为:瑶山溪流域位于灌口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内,从灌口杜行村起,以灌口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确定瑶山溪两侧规划道路为界,南至规划马銮湾路,含万宝山观光果园及规划马銮湾湿地公园、双龙潭水库及部分山体,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厦门市集美区发展和改革委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不涉及划拨用地)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同意了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见附件3:集发展基前[2016]22号文),项目于2017年4月27日取得厦门市集美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瑶山溪(罐中路-海翔大道)绿道慢得系统工程投资概算的批复,详见附件4集发展基[2017]72号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书编号:项目编号****************环境影响报告表二00五年八月一、总论1.1项目建设意义及工程选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市域三面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泉州乃至全省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泉州市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然而从新开发区、港口码头、旅游等经济发展区域布局需求来看,***与晋江、泉州、厦门的公路规划建设还相对滞后,由于现有公路的格局,***的出外交通主要通过省道307线与国道324线和厦漳泉高速衔接出市,增加了运输里程,项目建成后,将不仅为***和晋江的交通提供便捷的高等级通道,对于加快狮晋两地的经济往来、沟通内陆与沿海码头、加强对外贸易有积极的意义,也拉近了***与南安、厦门的空间距离。
根据《泉州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本项目属省级经济干线“三横”的组成部分,是一、二、三纵连接的最简捷途径,同时也是泉州市路网规划中的“三横”之一,属于新规划中的省道308线。
项目的建设不仅形成了国道主干线的连接线,可以改善既有县道的运输状况,改变原省道308线的运输压力,而且构架了沿海片区与晋江、泉州市区的交通主要通道,有机地联系沿海港口与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使海、陆、空立体交通的联系更加顺畅便捷。
从***的公路网络布局上看,***中部地区和沿海主要港口、乡镇和工业开发区等的交通流量也都必须转到国道324线和福厦高速公路方能对外衔接,这些连接线道路等级低,周转里程较远,未能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不利于各港口、场站和区域间的便捷联系,***中部广大地区和沿海岸线的滩涂和大片土地也难以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本项目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为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了泉州市的交通网络,意义重大。
本工程位于***灵秀镇内,是对既有灵石公路的裁弯取直并进行拓宽,该段路线起点与***西二环路相接,终点与省道308线晋江坂头至梧垵段相接,本段线路全长1.822公里,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见图1。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5月25日国务院发布,1990年8月1日起执行。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2002年。
(1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
(1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
(14)《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2年5月。
(15)《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福建省人民政府,1998年。
(16)《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的通知》,福建省环境保护局,1999年。
(1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第17号令,1990年7月。
(18)《***市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年8月。
(19)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环保局。
(20)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国家环保局。
(21)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国家环保局。
(22)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国家环保局。
(23)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国家环保局。
(2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交通部JTJ005-96,1997年1月1日试行。
(25)《福建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01年12月。
(26)《泉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01年。
(27)交通部(90)第17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8)《****************施工图设计》,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05年4月。
1.3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1)大气环境根据《***市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年8月),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规划为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水环境根据《***市域环境功能区划》及调整后的《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项目纳污水域为泉州湾的水头-石湖海区。
该海域现状功能为海水养殖、接纳城市污水;主导功能为水产养殖;兼顾功能为纳污、码头港口,该海域近期功能类别为二类区,近期和远期分别执行GB3097-97《海水水质标准》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3)声环境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997年1月)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8年12月),该段公路临街两侧第一排建筑物声环境现状评价标准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区标准,第一排建筑物以外区域和重点评价对象(指200人以上的学校教室、2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应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
表1-1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标准状态)表1-3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效声级:dB(A)(1)废气施工粉尘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运营期汽车尾气排放执行下列标准: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1-2001~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0《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废水项目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
(3)噪声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1-4)。
汽车行驶噪声执行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和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1.4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区内敏感点主要有仕林村、***八中和泉州湾水头-石湖海区,根据工程性质和污染特征,选取项目保护目标如表1-5所示。
表1-5项目保护目标一览表注:表中桩号是指目标离公路最近点垂直公路的桩号。
二、工程概况2.1工程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规模(1)项目名称:****************(2)建设单位:***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建设性质:改造(4)道路长度:1.822km(5)路基宽度:50m(6)项目总投资:3129.22万元2.2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全长1.822km,路基宽50m,本段线路起点K0+000位于灵石路与***西二环路交叉处,终点K1+822.3与“省道308线晋江坂头至梧垵段相接,路线桩号及平面图见图2。
全线共布设2处平曲线,在K0+593.475处为了避开***八中,同时减少附近民房的拆迁,设置了R=500的平曲线,并设置4%的超高,平曲线采用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形式;在K1+368.025处为了与省道308线晋江坂头至梧垵段顺接,设置了R=15000的圆曲线,该处不设缓和曲线,采用圆曲线与直线相连的形式。
路线主要控制点(括号内为控制点离公路最近点垂直公路的桩号):仕林村(K0+970)、***八中(K0+770)。
路幅宽度50m;路幅布置:4m中央分隔带+2×12.25m双向六车道+2×2.25m边分带+2×4.5m非机动车道+2×4m人行道。
由于终点处省道308线晋江坂头至梧垵段横断面布置有差别,所以本工程在K1+800~K1+822.3段设置渐变段,保证道路的顺接。
线路沿线地形高低不平,地面高程一般在10.61~33.12m;沿线出露的岩性有侏罗纪灰白色绢云母化凝灰质粉砂岩、片岩、深灰黑色安山岩、深黑色英安质凝灰熔岩和侏罗纪次生火山岩、花岗斑岩、燕山早期花岗岩。
呈全风化至强风化状,自然边坡多在1:0.5~1:0.75之间,大都处于稳定状态,路线区域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
本线路场区抗震设防震烈度为VII度。
2.3主要技术指标及主要工程项目该段公路为改拓建工程,执行部颁一级公路标准。
由于道路穿过仕林村,路线布设时在尽量避免拆迁的前提下保证路线的顺直和协调。
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2-1。
表2-1工程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工程量以建设方案为依据,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材料用量见表2-2。
表2-2主要工程项目续表2-2根据区域发展规划,类比***区同级别道路的运营情况,采用“定基法”对交通量进行预测。
本项目预测交通量详见表2-3。
表2-3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日,折小型车)****************总长1.822km,总占地面积约152.7亩,其中既有公路占地28500平方米,拆迁地2227.78平方米,征用荒地45159.27平方米,征用菜地17268.94平方米,征用林地8634.47平方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地拆迁有关规定,项目开发者将拨出专款,会同工程建设所在地的镇政府和村民居委会,对被拆迁居(农)民进行安置补偿。
2.4工程施工方案本项目的工期安排见表2-4。
表2-4工期安排表本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拨款。
(1)土料、水本项目开挖土方主要为破旧路面材料,不可作为路堤填筑材料,因此需向外取土,取土场位于K1+200左侧一山包;水由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
(2)其它建筑材料石料、砂、木材、钢材、水泥等主要从市场购买。
全线筑路材料的运输方便,均可用汽车装运。
(1)路基施工全路线路基土石方采用机械化施工。
填石路基的堆料和摊铺应同步进行,石料直接堆放在摊铺初平的表面上,对超过粒径的部分应人工破碎,然后由大功率推土机向前摊铺,在推土机摊铺初平后铺洒碎石、石屑和细料,用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再振动碾压6~8遍。
对于碾压后有松动的块石,用合适粒径的小石块嵌实,并用手锤敲紧。
(2)路面施工机动车道路面采用24cm厚水泥砼面层,非机动车道路面采用20cm 厚水泥砼面层,人行道采用5cm厚人行道彩砖+2cm厚水泥砂浆作为面层,大部分为人工操作,借助混凝土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