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第四章

合集下载

生产运作与管理第4章选址

生产运作与管理第4章选址

5、注意店铺所在街道的特点和街道客流的方向与分类
6、选择同类店铺比较聚集的街区,或者选择适合自己店
铺的专业市场
h
25
肯德基的选址步骤
划分商圈
市级商业型(徐家汇商城),区级商业型(五角 场),定点(目标)消费型,还有社区、商务两 用型,旅游型等等。
选择地点——在最聚客的地方开店
h
26
2)与顾客间接接触的服务机构
评价、确定地区
在此国地区范围内找出几个具体位置
评价、并确定
结束
h
3
2. 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
▪接近用户市场 ▪接近原料或材料产地 ▪劳动力条件 ▪行业环境 ▪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 ▪建筑成本与土地成本
▪社区情况 ▪当地政府的政策 ▪ 供应商 ▪ 环境保护 ▪ 其他
h
4
Sourc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September 7, 2002.
h
8
(1)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某一机动汽化器制造商考虑将新建一处生产制造厂, 在A、B、C三个城市进行选择,条件如下表(元):
方案
固定成本
单位 变动成本
预测销量
预计 销售价格
A
30万
750 2000 1200
B
60万
450 2000 1200
C 110万 250 2000 1200
TCA = 300000+750*2000 TCB = 600000+450*2000 TCC = 1100000+250*2000
平均家庭收入 平均家庭人口 人口密度 交通便利
h
22
5、服务机构选址

生产运作管理第四章题

生产运作管理第四章题

一.单项选择1.中期计划的计划期长度是多少?___C___ P69A.1个月B.6个月C.一年或更长D.3~5年2.___B___不是制定计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P69A.承诺原则B.合理原则C.弹性原则D.滚动原则3.编制计划的最后一步是___D___ P70A.评估各种备选方案B.选择方案C.拟定派生计划D.用预算将计划数据化4.__B__不是能力策略P78A.中间策略B.保守策略C.积极策略D.消极策略5.__C__不是调节控制因素中的长期因素P79A.建设新厂B.技术改造C.采用新的工艺设备D.扩建旧厂6.__A__不是调节控制因素中的短期因素P80A.增加工人B.改善原材料质量C.加班加点D.采取措施降低废品率7.SqFP中__C__ P74 eA.P是设备组的总产量B.F是设备全年制度工作日eC.S是设备组的设备数量D.q是设备按台时定额8.__C__不是最有影响和最实用的准则P90A.先到先服务准则B.后到先服务准则C.成本最低优先准则D.随机安排准则9.编制计划的第一步是__D__ P70A.确立目标B.考察计划的前提C.确定可供选的方案D.认识机会10.__B__不是短期计划P69A.物料需求计划B.投入资源计划C.生产能力需求计划D.作业进度计划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C__ P69A.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B.计划是一种预测与构想,即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C.长期计划的长度一般为1~3年D.计划的实质是对要达到的目的及实现的途径进行预先规定12.在优先准则中__C__比较公平P90A.后到先服务准则B.临界比最小准则C.先到先服务准则D. 随机安排准则13.在优先准则中__B__可使平均流程时间最短,从而减少在制品数量P90A.先到先服务准则B.最短加工时间优先准则C.后到先服务准则D.临界比最小准则14.在优先准则中__B__可使工件的最大厌恶时间最小P90A.先到先服务准则B.临界比最小准则C.随机安排准则D.后到先服务准则15.__D__不是期量标准P87A.作业计划标准B.日历标准C.期量定额D.作业计划定额二.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与运作能力的理论能力P74理论能力是指不考虑设备计划修理、设备故障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停工等的损失所达到的产出量,即生产与运作系统在现有条件下可能打到的最大产出量。

生产与运作管理-习题答案1-4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习题答案1-4章
62
从至表
布置顺序
1234567
顺行
顺 次数 序 出发 号
1 车床 2 铣床 3 钻床 4 镗床 5 磨床 6 压床 7 检验 倒 次数 行 距离
运量
目的 车床 铣床 钻床 镗床 磨床 压床 检验 次数 距离 运量
总计 0
3
5
4
5
2
8
27
4
1211Βιβλιοθήκη 5111205
1210
4
001
5
13
2
1
2
从至表(一)
3
2
6
2
1
1
7
1
7
0
1
3
2
6
5
4
3
2
1
0
4
9
4
6
47
从至表(一)
布置顺序
1
23
4
5
6
7
顺行
顺 次数 序 出发 号
1 车床 2 钻床 3 检验 4 磨床 5 铣床 6 镗床 7 压床 倒 次数 行 距离
运量
目的 车床 钻床 检验 磨床 铣床 镗床 压床 次数 距离 运量
总计 0
58
5
3
3
1
27
4
22
改进后的从至表
物料运量图
检验
车床
压床
磨床
铣床 钻床
镗床
课件作业:
• 下表中A、B、C、D、E、F、G、I八种设备的交接关系和 交接次数如下:
从/至 A
B
C
DE
F
GI
合计
A
2
2
1
2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计算机题及实践题部分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计算机题及实践题部分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计算机题及实践题部分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生产运作管理课后计算机题及实践题(部分)答案一、计算题 第四章计算题1、一个制造厂计划在某车间旁增加一侧房,建一条新的生产线,……。

解:A 方案的月运输量是:(15+15)×2000+(15+10)×2000+(30+10)×3000+(15+10)×1000+(20+35)×3000 =420000(m ).B 方案的月运输量是:(25+35)×2000+(25+10)×2000+(10+10)×3000+(15+10)×1000+(10+25)×3000 =380000(m ).故B 方案的月运输量最小。

2、根据如下图所示的作业活动图,将9个部门安排在一个3×3的区域内……。

解:(1)列出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只考虑A 好X)(2)据上表编制A 主关系簇和X 关系簇,如下图:(3)安置所以部门如右图:X 关系簇3、答案: 节拍为分/件,个工作日4、答案 :(2)节拍为分/件,(3)最小工作地数为5 (4)重新组合的工作地为:(A,B),(C,D,E),(F,G),(H,I),(J),(K,L),效率为%5、答案 :为A 第五章计算题:1、一个工作人员欲制定一个金属切削作业的时间定额…… 解:正常时间为:×125%=13(分)标准时间为:13×(1+16%)=(分)2、观测一项作业,共60次…… 解:(1)观测到的时间:分钟 (2)正常时间:×95%=分钟(3)标准时间:×95%×(1+10%)=分钟 3、答案:377分钟。

4、答案:分钟。

5、一新达成的工会合同允许……解:正常工作时间:1461+=6.35460⨯⨯()(分) 标准作业时间:24+106.351+=7.2240+14()(分)6、答案:57次观察。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50×100+80×100+100×150+50×200/ 50+200 = 66.7(公里)
100+120+1
41
第二节 设施的布置
设施布局从制造业来说包括厂区的划分、设备 的布局;服务业是指顾客服务区域、办公区域、休 息室、餐厅等。
一、厂区布置的基本要求(P151) (1)厂房的布置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尽可能 使厂区内物件运输路线最短;减少交叉和迂回路线, 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费用。 (2)充分利用厂区平面,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 紧凑布置,生产和协作关系密切的单位就近布置, 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和生产费用。
盈亏平衡分析法 (P47)
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CV
固定成本CF 产量
30
公式推倒 利润=收入- 成本
即:R=P•Q -(FC + Q •Va) 当R≠0,Q=(F+P)/(R-Va) 当R=0,Q。称为保本点(盈亏平衡点)
Q。= FC/(R-Va)
31
例1:工厂修建大、中、小三种投资规模选择,各自的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产出能力如表:
27
• 目前设施选址的发展趋势
(1)工业园区和工业中心 (2)企业群体布局,靠近仓储设施和服务设施 (3)从全球范围考虑 (4)向郊区发展 (5)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控制 (6)从动态、长期、均衡的发展出发 (6)应用多目标规划和计算机技术
28
三、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法 重心法 评分法
29
金额
销售收入
14
优点
设备改变容易; 员工培训时间缩短; 物料处理成本降低; 零件生产、运送更快捷; 流程中库存小; 生产自动化容易。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系统选址与布局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系统选址与布局
第四章 生产系统选址与布局
2021/8/25
1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在哪儿生产和以什么方式生 产,这些是生产运营系统设计的四个根本问题,是 需要公司高层慎重决策的长期生产方案问题。
• 为什么美国麦当劳公司吧它在中国的第一家快餐连 锁店开在北京王府井的街口?
• 为什么大型百货商场的一层大多是首饰和化装品柜 台?
代号
密切程度
A
绝对重要
E
特别重要
I
重要
O
一般
U
不重要
X
不予考虑
表1 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
2021/8/25
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关系密切原因
使用共同的原始记录 共用人员 共用场地
人员接触频繁 文件交换频繁 工作流程连续 做类似的工作
共用设备 其他
表2 关系密切原因表
26
1.材料库 2.成品库 3.工具库 4.生产车间 5.机修车间 6.半成品库 7.食堂 8.办公室
某企业有n个可供选择的厂址,需供给m个目标市场
设 Xi: i工厂的产量 (i=1‥‥‥ n)
Rj: j目标市场需求量 (j=1 ‥‥‥ m)
Xij: i工厂运往j目标市场的产品数量
Ci: i工厂的单位产品本钱
Dij: i工厂向j目标市场运输单位产品的费用
目标函数:
nm
CiXi
DijXij min
1、作业相关图 2、从——至〔from-to)表法 作业相关图法由穆德提出,它是根据企业各个
部门之间的活动关系密切程度布置其相互位 置。 首先将密切程度划分为A、E、I、O、U、X六个 等级,然后列出导致不同程度关系的原因。 使用这两种资料,将待布置的部门一一确定 出相互关系,根据相互关系重要程度,按重 2021要/8/25等级高的部门相邻布置的原那么,安排出25

生产运作管理第4章

生产运作管理第4章
X:1---4,3---6,3---4。
2、编制主联系簇(如图1) 3、考虑其它有A联系的部门
4
26
1
5
3 图2
4、画出X关系图(如图3) 5、安置各部门(如图4)
1 4 3
6
图3
1
2
6
3
5
4
图4
二、从—至表法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求物料总运量最小的布置方案的方法。比较 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
Sk
k
T
Tek r
式中:Sk —第K步时组合方案的最小工序数;
Tek —第K+1步之前各试定工序时间之和;
T—所有工步时间总和;
r—节拍。
每步从各组合方案中,找出Sk值为最小的方案,作 为节点进行分支。
当各方案的Sk值相等时,选取Tek较大的方案。
第一步
2 2
5
3
6
1
7
4
2 6
6
5
7
9
方案1 - 1 (1,2,5) 方案1 - 2 (1,2,6) Te11 6 2 1 9 Te12 6 2 2 10
(3)优先安排运量最大的车间,然后将与它流量最大的靠近布 置,以此类推。
(4)最后,考虑其它因素进行改正和调整。
7 01 4
02 2 1 05
10
21
4
03 11 04
三、新设备的布置问题
问题:在已有的设备设施中,再安置一台新设备。
假定物料或人员在两台设备或两个部门之间移动时,只能按 交叉垂直的路线运动,即两点之间不能走对角线,设原有设 备在坐标内的点为 (a1,b1 ) ,(a2 ,b2 ) ,(an ,bn ) , 则目标是求出x,y,使得

生产与运作管理-4章生产系统布局与布置

生产与运作管理-4章生产系统布局与布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5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和 对象专业化车间
朱明工作室
zhubob@
即按产品(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特点:三不同一同,即不同设备、不同工种、 不同加工方法、同加工对象。 两种形式: ——以产品或部件为对象的和以同类零件为对 象的。 ——以同类零件为对象建立的专业化车间。
2013-8-1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8
四、选址决策的方法
主要有:
评分法 量本利分析法
朱明工作室
zhubob@
2013-8-1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
量本利收入
朱明工作室
zhubob@
TC1 :厂址1总成本 TC2 :厂址2总成本
朱明工作室
zhubob@
2013-8-1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第四章 生产系统的布局与布置
企业选址 工厂平面布局
2013-8-1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
第四章 生产系统的布局与布置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空间组织,直观地说就是确 定构成生产与运作系统硬件的空间位置、地理 位置。 生产与运作系统除了它的构成硬件(设置和装 备)外,还有人力资源结构,即生产与运作系 统的组织形式。 因此,广义地说,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空间组织 还包括建立生产与运作单位,构建生产与运作 单元。 本章将讨论企业选址、厂区内平面布局等相关 问题。
(2)困难 A. 选址的因素相互矛盾 B. 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 难确定和度量 C. 不同决策部门利益不同, 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D. 判别的标准具有动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工作设计
4.4.1 工作设计的概念 4.4.2 工作设计的内容 4.4.3 工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4.4.1 工作设计的概念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 标与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 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也就是说,工作设计是一个根据组织 及员工个人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 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工作的关系的过 程。其目的在于使工作分配一方面满足组 织、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员工个人 在生理,心理的需求。
4.3.2 工作标准的作用
1.制定生产动作能力计划 2. 进行作业排序和任务分配 3. 进行运营系统及运营流程设计
4.3.3 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是一种科学分析的方法,必须遵循 一定的程序: 1.选择项目; 2.确定将要达到的目标; 3.分析现状; 4.对现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 目标方法; 5.对被选项目的现行方法和目标方法进行比较; 6.改良方法设计,确定较优方法,并使之标准化。
4.2.3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因 素
1.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3. 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4.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 自然条件
4.2.4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1)按实物量指标计算 劳动生产率=产出数量/投入的劳动消耗量 (2)按价值量计算 劳动生产率=产值或增加值(销售额)/投 入的劳动消耗量(销售人数) (3)按劳动量计算
4.5.6 劳动定额的形式及制定的 原则
1.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两种: (1)时间定额; (2)产量定额。 2. 制定劳动定额应遵循的原则: (1)确定定额水平应有科学根据,实事求是,力求做到 先进合理; (2)同一企业内,各个车间、班组、工序间的定额水平 必须平衡,要保证相同工作其定额水平的统一; (3)定额工作必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职工积极 性,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方针为目的,结合企 业实际情况,逐步健全,不断提高。
4.5.4 劳动定额概述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 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 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是组织 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4.5.5 劳动定额的作用
1.劳动定额是衡量工人贡献量的大小,合理进行 分配的重要依据; 2.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是科学组织 生产的依据; 3.劳动定额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重要手段; 4.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基础资料。
4.1.2 工作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1. 工作研究的范畴
工作研究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这两个方面又体现 在: ⑴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工作方法; ⑵工标准化; ⑶制订时间标准; ⑷培训操作人员,贯彻实施新工作方法。
2.工作研究的特点
⑴指导思想是创新; ⑵系统分析的方法; ⑶着眼点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⑷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⑸工作研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和 管理工具。
2.工作设计的方法
(1)机械型工作设计法 (2)激励型工作设计法 (3)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和生物型工作
5 生产企业的劳动组织
4.5.1 劳动组织的概念 4.5.2 劳动组织的内容 4.5.3 企业进行劳动组织的任务与意义 4.5.4 劳动定额概述 4.5.5 劳动定额的作用 4.5.6 劳动定额的形式及制定的原则 4.5.7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4.2.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劳动生产率就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 价值的能力或效率,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 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 量的比值。
4.2.2 劳动生产率的分类
1. 劳动生产率按范围分类 (1)个别劳动生产率 (2)社会劳动生产率 2. 劳动生产率按条件分类 (1)劳动的社会生产率 (2)劳动的自然生产率 3. 劳动生产率按不同人员范围类分 (1)全员劳动生产率。 (2)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4.5.7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1. 经验估工法 2. 统计分析法 3.类推比较法 4.技术定额法
4.3 工作标准与方法研究
4.3.1 工作标准概述 4.3.2 工作标准的作用 4.3.3 方法研究
4.3.1 工作标准概述
所谓工作标准(work Standards)是 指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独立完成一定工作 所需要的时间。完成这样的工作应该用预 先设定好的方法,用其正常的努力程度和 正常的技能(非超常发挥),所以也称为 时间标准。
4.2.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及途 径
1.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缩短个别劳动时 间,是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可以 缩短社会必要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产品的生 产成本,使商品更为价廉,一般情况下, 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销量。
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清晰的定义任务 (2)专注于所定义的任务 (3)正确合理的评价任务
4.4.2 工作设计的内容
工作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确定工 作设计的具体目标,确定工作内容,确定 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地和工作环境的设计等。 在通常情况下,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工 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确定。
4.4.3 工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1.工作设计的理论研究 (1)劳动分工理论 (2)社会技术理论 (3)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4.5.3 成组技术的组织形式
合理地组织劳动,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 要作用。通过劳动组织工作,对生产进行合理的 分工和装配工人,以及严密的协作,才能充分发 挥每个劳动者的能力,组成一个具有强大合力的 集体,完成个人和少数人难以完成的工作。合理 的分工与协作,不仅能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而且也能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它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企业发展有很大的 作用。
4.5.2 劳动组织的内容
1.设置企业、车间、工段、生产班组等组织机构; 2.制定计量与考核班组与个人劳动量的劳动定额; 3.组织与实施企业各类人员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组织轮班; 5.合理组织工作地,使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 对象三者达到最优结合; 6.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消除无效劳动提高劳动 (工作)效率; 7.制定准则,加强管理,保证集体劳动有序进行。
2.工作研究的任务
(1)最佳利用有限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 济效益。 (2)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3)公正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并分配报酬。 (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2 劳动生产率
4.2.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4.2.2 劳动生产率的分类 4.2.3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因素 4.2.4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4.2.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及途径
第4章 工作研究设计与组织
4.1
工作研究 劳动生产率 工作标准与方法研究 工作设计 生产企业的劳动组织
4.2
4.3
4.4
4.5
4.1 工作研究
4.1.1 工作研究概述 4.1.2 工作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4.1.3 工作研究的步骤 4.1.4 工作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4.1.1 工作研究概述
工作研究又称作业研究,是指运用系 统的方法对人的工作进行分析,设计和管 理,把工作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 素排除,寻求更好,更经济、更容易的工 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4.1.3 工作研究的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目标 3.记录现行方法 4.分析 5.设计和试用新方法 6.方法实施
4.1.4 工作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1. 工作研究的意义
(1)改进生产流程和工序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 益 (2)在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环节有成果,在实施中就能 立竿见影地获取成效 (3)可使生产流程,设备布局,工作地布置、工作环境 等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4)能够获取比现有工作方法更加经济,合理,有效的 新工作方法。 (5)能按标准时间组织劳动,预算产品成本,确定工资 和资金水平执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4.5.1 劳动组织的概念
所谓企业劳动组织,是指在企业劳动过程中, 按照生产的过程或工艺流程科学地组织劳动者的 分工与协作,使之成为协调的统一整体,合理地 进行劳动;正确处理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劳 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改善 劳动组织的形式,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与环境, 以发挥劳动者的技能与积极性,充分应用新的科 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