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质量与安全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及各项规章制度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及各项规章制度
一、采收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确保原料的安全性
在采收质量管理中,应对质量安全控制采取足够的措施,以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包括工厂安全管理,原料质量检验,防止集中采购,防止货物中毒等。
2、使用现代化设备
采收质量管理中,必须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以保证采收的产品质量,并能够准确控制采收的量。
3、强化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是采收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4、改进采收工艺
在实施采收质量安全控制时,应该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完善工艺,以确保采收工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加工设备安全控制
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中,应严格控制加工设备的操作安全,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检验的准确性。
2、遵守国家标准
在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中,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3、加强检验工作
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中,应加强原料、成品的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改进加工工艺。
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

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而茶叶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茶叶加工企业需要重视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1. 农药残留:茶叶生长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常常喷洒农药,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茶叶上残留有害物质,从而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工工艺不当:茶叶加工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过程,如果这些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当,就会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甚至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
3. 加工设备卫生问题:如果茶叶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不到位,就会导致茶叶被污染,从而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4. 外来物质: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如果茶园附近存在化工厂、废水处理厂等,就有可能导致污染物进入茶园,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1. 合理使用农药:茶叶生长过程中需要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要合理使用农药,选择对茶叶安全无害的农药品种,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使用,做到科学施药。
2. 严格控制加工工艺:茶叶加工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都符合标准,避免因为加工工艺不当导致茶叶质量不达标。
3. 加强设备卫生管理:加工设备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状况符合卫生标准,避免设备污染茶叶。
4. 保护茶园周边环境:避免在茶园周边设置化工厂、废水处理厂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确保茶叶的生长环境清洁、安全。
5. 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茶叶加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茶叶的生长、加工、流通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追溯,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追溯和解决。
6.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管,对茶叶加工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茶叶的质量与安全

茶叶的质量与安全首先,茶叶的质量与安全与种植环境密切相关。
茶叶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优质的茶叶应该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没有受到化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因此,茶叶的种植环境需要得到严格监管和管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茶叶的加工过程也关乎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茶叶的采摘、萎凋、揉捻、烘干等工序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茶叶的营养成分和香气得以保存,并且排除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
同时,茶叶的加工场所也需要具备卫生条件,并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茶叶的包装和运输也是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茶叶的包装材料应该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能够保持茶叶的新鲜和干燥,避免外界污染。
而茶叶的运输过程则需要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以确保茶叶的安全性。
最后,茶叶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关注。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茶叶产业的监管,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而消费者也需要提高对茶叶质量和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茶叶,并关注茶叶的质量和安全信息。
总之,茶叶的质量与安全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放心地享用这种美味的饮品。
很多人喜欢品茶,它不仅是一种传统饮品,更是一种对身心健康有益的饮料。
然而,茶叶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茶叶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时刻提醒我们,对茶叶产业的规范与监管必不可少。
茶叶的质量与安全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也影响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与安全,需要从种植、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加以规范和监管,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茶叶的种植环境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茶叶的生长环境应该是没有受到化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在这个环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合规使用和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要求农民在使用这些物质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茶叶标准与质量安全管理

茶叶标准与质量安全管理茶叶标准与质量安全管理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升茶叶品牌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茶叶标准与质量安全管理的要点:1. 制定标准:政府和茶叶行业协会应制定严格的茶叶标准,包括茶叶的产地、品种、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等方面。
这些标准应该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并引导茶农和茶叶企业提高生产水平。
2. 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和茶叶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对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茶叶进行抽检、送检,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茶叶,应该予以退回或销毁,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 培训和教育:政府和茶叶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对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授茶叶生产、加工、储存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茶农和茶叶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
4. 建立追溯体系:建立茶叶追溯体系是保障茶叶品质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追溯体系,可以实现对茶叶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从源头上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追溯体系还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茶叶的产地、生产过程等信息,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忠诚度。
5.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茶叶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水平、加强市场营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政府和茶叶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对品牌的保护和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总之,茶叶标准与质量安全管理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加强监管、培训和教育、建立追溯体系、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才能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而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茶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更是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茶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和可能的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环境污染:茶叶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而环境污染会对茶叶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都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
2. 农药残留: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会在茶叶中残留,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农药,会对茶叶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甚至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3. 加工工艺不合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温度、湿度、时间控制不当,会导致茶叶内部成分变质,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4. 产品添加剂: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有害物质,如甲醛、二氧化硫等,以此提高茶叶的外观,导致茶叶质量安全隐患。
5. 包装卫生问题:茶叶在包装过程中,如果包装材料不洁净或者加工环境不卫生,会导致茶叶被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1. 加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茶叶种植的生产环节要加强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药残留。
2. 规范加工工艺:加强对茶叶加工过程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加工工艺标准和流程,确保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符合标准,保障茶叶的品质安全。
3. 加强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和抽检。
4.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茶叶的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和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茶叶。
5. 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茶叶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6. 加强行业自律:茶叶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惩罚违法违规企业,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

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首先,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需要从茶叶的生产环节开始。
茶叶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茶园地块,保证土壤肥力和环境卫生。
种植茶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做好药剂喷洒,以防止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要采取措施预防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合理的施肥管理和农事措施,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安全。
加工过程中,应该遵循卫生规范,保持生产环境的洁净。
还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茶叶加工的时间、温度、湿度等符合标准。
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违禁物质和化学添加剂,以确保茶叶的安全性。
同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抽样,确保茶叶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
茶叶的储存和包装也是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茶叶的储存需要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和场所,避免与异味物质接触,防止茶叶变质。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并注意包装的密封性和防潮性,防止茶叶受到外界污染。
为了进一步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茶叶行业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茶叶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茶叶生产和经营者的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增强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加强茶叶质量监测和检验,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
通过抽样检验、化验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茶叶质量问题,确保市场上销售的茶叶符合安全标准。
4.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内部自查和审核,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建立起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追踪茶叶从种植、采摘到销售的全过程,确保茶叶质量可追溯。
总之,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维护茶叶行业形象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质量安全承诺书

茶叶质量安全承诺书一、背景介绍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和消费历史。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当前茶叶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消费者享受到高质量的茶叶,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对其所生产的茶叶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承诺,从而建立消费者对其企业的信任。
二、茶叶质量安全承诺本企业郑重承诺,所销售的茶叶符合以下标准:1. 规范生产本企业在生产茶叶的全过程中,严格遵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规范,采用规范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2. 茶叶品质茶叶品质是衡量茶叶质量的关键指标。
本企业所售茶叶,均选用优质茶树品种,采用适宜的采摘和加工工艺,具有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味道清甜、汤色澄清的特点。
3. 养生保健茶叶的保健功效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本企业所售茶叶,均具备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如抗氧化、降脂降压、祛湿解毒等,符合消费者对养生保健茶叶的需求。
4. 安全保障茶叶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污染和细菌的侵害,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本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所售茶叶的安全性,确保茶叶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
三、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本企业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所售茶叶的质量和安全:1. 来源把关对于所选购的原料茶叶,本企业将严格把关,确保原料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2. 生产控制本企业将建立科学的生产控制体系,严格遵循GAP规范,加强并规范生产流程,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3. 检测监控本企业将建立完善的检测监控体系,确保所售茶叶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食品安全规定的要求。
4. 召回制度一旦发现所售茶叶存在安全隐患,本企业将及时采取召回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四、承诺书有效期本承诺书的有效期自签署之日起,至本企业所销售的所有茶叶售完,并在用户茶叶消费合同履行期间内一直有效。
五、承诺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本企业对本承诺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均属于本企业。
如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修改而需要修改本承诺书的内容,本企业将在第一时间公示相关内容。
茶叶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茶叶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茶叶质量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其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茶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
因此,茶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都要加强质量控制。
茶叶的品种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的品种质量标准也不同。
在选购茶叶时,消费者可以先了解几种茶叶的特点,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来选择。
例如,龙井茶鲜叶应呈现出冰糖般的色泽,松针形的外观和香气浓郁。
再如普洱茶,需要注意是否具备苦涩、甜润、陈香和回甘等特点。
茶叶的外形茶叶的外形对于茶叶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茶叶的外形应货真价实,干燥、有自然卷曲、大小一致、色泽统一。
此外,茶叶的包装也要注意,应该密封、防潮、防祝贺,以确保茶叶的品质不受破坏。
茶叶的香气、滋味和色泽茶叶的香气、滋味和色泽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白茶,其香气应清雅、浓郁、清新。
滋味应该鲜爽、饱满、回甘,色泽应清澈、明亮、透明。
茶叶安全保证措施茶叶在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
为了确保茶叶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茶园管理茶叶是通过植物生产的,茶园管理对茶叶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茶园中,不允许使用有害农药,避免污染茶叶。
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采用自然化、生态化茶园经营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污染环境。
加工工艺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保证无害,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茶叶进行烘焙、揉捻、晒干等工艺,杜绝使用灰蚁、硼砂、自来水等化学品和添加物,保证茶叶的天然、健康。
茶叶检测茶叶在销售前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检测茶叶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是否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附加物质。
消费者购买茶叶时,要观察茶叶的生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质量检测报告等。
结论茶叶是我国的饮品文化遗产,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决定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迅猛。
茶叶质量和安全是保住这个市场的重要条件,我们在选择茶叶时,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外形、香气、滋味、色泽等多方面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的质量与安全摘要:茶叶作为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茶叶的质量与安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通过检查,茶叶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为70%,主要涉及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涉及人体健康的问题。
另外,标注不规范、茶叶包装等都影响到茶叶的好坏。
人们在选购时就应当注意鉴别和判断茶叶品质的优良,通过各种感官来评价茶叶的品质,要避免茶叶选购误区,认准“QS”标志。
要改进茶叶市场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政府监管以及制定相应法规和标准是不可缺少的,还有,好的包装能够很好地保证茶叶的质量。
西湖龙井近年来所实施的政策将其茶叶品质拉到了一个高点,为其他茶叶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茶叶包装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eaAbstract:Tea,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people’s life, has an indelible effect. Theref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ea very much. Through the examining, the percent of pass of the tea product sample was 70%. It involves pesticide remaining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is impermissibly high, which is related to our body’s health. Besides, both an informal label and the package make an impact on the tea. To distinguish and judge the character of tea is necessary when shopping. Avoid sinking into the wrong way of buying tea and make sure the ‘QS’symbo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of the market of tea, supervising and different rules should be made. What’s more, a standard package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 What the Longjing tea did recent years set an apotheosis for the others.Key words: tea; quality; safety; package of tea中国人早已视饮茶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尤其以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为上乘珍品,有着上千年茶文化的我们对于茶有着浓厚的兴趣,没有茶我们的中国文化将会黯然许多。
天南地北,城市乡村,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访问参观,无论是开会聊天还是商谈业务,无论是观览游赏还是做诗泼墨,无论是研讨学问还是饭前饭后,茶都是很好的助兴品,不仅醒脑,而且能消忧解困,养生保健之功效无与伦比。
可以这样说,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茶,茶讲究品饮,中国人饮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的生活模式之一。
但是,品茶需要好茶,决不能是劣质茶叶。
自然,茶叶质量和安全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1 茶叶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于2006年组织对茉莉花茶和红茶两类茶叶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等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9 家企业生产的 50 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0%,也就是说有三成茶叶不能喝,或者存在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
[1]本次抽查依据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重点对茉莉花茶和红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卫生指标,以及感官品质和标签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结果表明: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性有保障,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部分小型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0.7%,产品质量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质量安全问题:(1)部分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抽查中有部分产品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铅含量超标。
(2)部分产品质量等级不符——茶叶感官品质是反映茶叶档次和饮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抽查中有部分产品感官品质不符合标准要求。
(3)标签标注不规范——食品标签不仅能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同时也是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承诺食品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
抽查中有个别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厂名、厂址、产品标准以及产品质量等级未标示或标示不规范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曾经在主题报告中呼吁要警惕茶叶中氰戊菊酯农残超标。
有人在报告中推荐在茶园中使用“来福灵”农药来治茶树害虫,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错误。
我国农业部在1999年就已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酯(包括来福灵)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
欧盟对于茶叶中氰戊菊酯农残限量标准MRL值极为严格,来福灵的标准为0.05mg/kg。
而由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茶叶标准》( NY5244-2004) 中没有将戊菊酯列为必检项目,一些检测单位对茶叶农残不检氰戊菊酯,导致部分地区茶农误认为国家已放开了对氰戊菊酯的使用限制,容易造成氰戊菊酯残留超标的抬头。
[2]欧盟日本农残新检测的出台对我国茶叶出口是一次挑战,如果我国不能有积极的政策去应当,我国在茶叶出口上将会面临重大打击,一个传统产茶大国没有出口茶叶的资格会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
[3]另外,茶叶包装同样影响到茶叶的质量。
茶叶是供人们饮用的食品,是一种需要用包装来防止污染、减少因受环境变化而变质的产品。
易受潮、被氧化以及被微生物侵入,所以要保证茶叶质量,包装也是不容忽视的。
2 茶叶质量鉴别和安全选购在选购茶叶时,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判断标准来避免劣质茶和不安全茶。
2.1 茶叶质量鉴别对于茶叶本身的质量方面,主要采用感观评审的方法。
所谓感观评审,就是利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对茶叶的形态和质量做出判断,通过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的接触,对茶的品质做出评价。
一般茶叶的评审,分为外形和内质两种。
外形评审,分为条索、整碎(匀度)、嫩度、净度和色泽等项指标,其中以条索、净度为主要指标。
条索:松紧与鲜叶老嫩密切相关。
以紧结而重实的质量为好,粗而松、细而碎的质量为较差。
如珍眉茶,要求条索呈眉状,条索以紧缩光滑者为优;珠茶要求外形圆结,以越圆、越细、越重者质量越好;片茶,要求像瓜子形,成条者次之;茉莉花茶,要求条索紧直平伏,身骨重实,有条锋,芽毫显露。
净度:是指茶叶中含杂质的多少,以少者为好。
一般正品茶叶中不允许含任何杂质,而次品茶叶中不能含有非茶类杂质。
如优质花茶,不含梗、片、朴和末等,而次质花茶中或多或少含有前述杂质。
整碎(或匀度):要求芽叶匀齐,碎茶等含量越少越好。
优质茶叶,大小、长短均匀整齐,碎茶、下脚茶、粗茶等所占比例很少。
如要作仔细观察的话,可将100~150g茶叶倒入盘内,双手把茶盘顺着一定方向旋转数圈,使不同形状的茶叶在盘内分出层次,粗大而轻飘的浮在上面,碎而细小的沉在盘底,中段为比较均匀整齐的茶。
中段茶叶越多,表明匀度越好,相反,上面的粗大茶和盘底的细小碎茶所占比重越大,则匀度越差。
嫩度:是指芽毫的多少及其显露程度。
许多名茶和高档茶叶,芽毫多且显露。
如含有较多白毫的绿条及含有较多橙黄色芽尖的红茶,均为高档茶。
色泽:是指成品茶的颜色。
绿茶,以翠绿有光泽的为质量好,枯黄或暗褐的为质量差;红茶以乌润色的为质量好,暗红色的为次之,枯褐或灰褐色的为质量差;花茶以淳绿油润的为好。
从外形评审综合看:绿茶中,眉茶以条索紧秀,珠茶以颗粒圆结,龙井等扇形条以平削光滑,并均以匀净,翠绿油润者为好;红茶中,功夫茶以条索紧结,红碎茶以颗粒细小,并均以匀净、色泽乌润者为好;乌龙茶,以条索卷曲、色泽青褐光润为好;花茶,以条索紧结,匀净,色泽绿润或绿中微黄而润泽者为好。
一般说来,外形粗糙松碎,色泽枯褐花杂,茶梗茶籽过多的,均为质量低次的标志。
[4]2.2 茶叶安全选购人们在选购茶叶时通常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散茶更天然;二是认人认味不认“证”。
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茶叶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店员正在筛子上捡茶米。
但是不要以为这些散茶都来自农家,就是绿色、天然的“农家茶”。
其实,由于茶园大部分分散在农户手中,茶叶原料来自千家万户,品质差异很大,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很难控制。
还有些市民买茶叶有个特点,那就是找熟人介绍。
不管质量过不过关,找个熟人,试喝两杯,味道不错就买,根本不问也不看相关证件。
其实,这些茶叶有不少是“三无产品”,安全难以保证。
比如,经常饮用铅超标的茶叶会引发血液和肝肾等脏器中毒,还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等。
在种植过程中用铅超标的废水灌溉,茶园附近有化工厂等都会造成茶叶污染。
另外,土壤中本身含铅量高也会导致茶叶铅超标。
除了这些非人为因素外,有的非法商人为了让茶叶的颜色好看,为茶叶染色也是铅超标的另一个原因。
所以买茶应先认“QS”标志。
今年年初,茶叶领域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制实施,未经出厂检验合格并加贴QS标志的茶叶一律不许进入市场销售,否则将以无证查处,依据行政处罚条规,责令停止生产、吊销许可证等。
这就是说,买茶要认“QS”标志,饮茶安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证。
[5]3 茶叶质量与安全的改进与提高3.1 政府监管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首先应当做出行动。
针对反映出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对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加大宣传力度。
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茶叶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茶叶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广大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6]3.2 法律条文[7](一)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2种污染物在茶叶中的含量做出限量规定,见下表(二)GB2763ó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9种农药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做出规定,见下表3.3 环境优化西湖龙井销售近年来在茶叶的质量与安全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据西湖龙井茶铅来源研究的结果,大气粉尘、土壤污染、采摘技术、加工环节是最易受铅污染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