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3课盛唐气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感受唐朝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来感受唐朝的繁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唐朝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盛唐气象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盛唐气象相关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盛唐气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繁荣景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唐朝的历史背景。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展示。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初唐的经济繁荣,了解唐朝的民族交流、民族融合和社会风气,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统一的历史贡献。

2。

过程和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阅读和欣赏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盛唐的天气,并分析相关现象的原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盛唐,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在学习唐代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了解到各民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与融合困难:民族沟通和融合[教学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课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子项目,即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与融合、开放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这四个子项目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

四者相互关联,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展现了唐代的盛世。

2。

学习情况分析(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3。

教学方法阅读与解释法、材料分析法、图解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第1页:共9页设置场景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引入新班级的地名被称为“唐人街”?1.经济繁荣(1)农业展示“雨中耕作”并提出问题:雨中耕作”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农业的发展。

从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关于农业的信息?通过对《雨中耕作》的观察,可以看出唐代农民有弯犁等,进而产生了下水管等灌溉工具。

(显示屈原犁和下轮的示意图)显示唐代水利工程介绍中的古坝文字和图片探索新知识展示敦煌莫高窟“农事图”图片、问题极性看图片,回答问题。

请看图片,了解唐代农具的改进。

观察图片看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农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唐代水利工程建设、耕作技术、蔬菜新品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9
导入新课
展示唐人街的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地方的名字为什么叫 “唐人街 ”?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1.经济的繁荣 ( 1) 农业方面
展示《雨中耕作图》,提出问题
:《雨中耕作图》是一幅反映唐朝农
观察图片,回答
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 Leabharlann 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 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 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你能从 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 禄东赞吗?
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 蕃壁画》,教师讲述:唐太宗同意将 文成公主嫁给他, 并派专使护送文成 公主远行。
想一想: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唐 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A .使吐蕃与唐朝结盟 B .使吐蕃与唐 “和同为一家 ” C .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 贡献
D .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4.文学家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其中 “李杜 ”是指 ()
A .李白、杜甫 B .李白、杜牧 C .白居易、李白 D .李煌、杜甫 参考答案:
1. C
2. B
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获 取有效历史信息的 能力。
2/ 9
?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设置了解唐朝丝织品薄、美 等特点,从而引出手工业方面。
( 1) 丝织品 展示唐代花鸟纹绵图、唐朝穿裙
观察图片,思考
衫的妇女和简单介绍唐代花鸟纹绵图 、唐朝穿裙衫的妇女,提出问题:请
问题,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你能说说唐朝丝织品哪些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第一篇: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盛唐气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下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你们不会有了新朋友就忘记我这个老朋友吧?下面谁能背诵历史朝代歌,请举手。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盛唐气象》出示:“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谁的诗?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师:什么才能表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盛世)那个行业?(农业)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那个行业?(农业)师:下面我们就学习盛唐经济的繁荣——农业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呢?(参考书回答)随机: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师:下面我们看盛唐的农具相关史事: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①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盛世经济的繁荣②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③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学以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石窟等艺术成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①盛世经济的繁荣②文成公主远嫁吐蕃③唐朝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唐朝文化辉煌的原因板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目标展示目标导学一、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二、整体感知1、本课共有几目?分别是什么?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经济的繁荣(阅读教材11-13页)1、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1 )农业方面:①______面积逐渐扩大。

②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

(2 )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_________水平最高,其中_____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生产水平高,越窑的_____和邢窑的______最为有名。

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颇具规模。

(3) 商业方面:唐朝商业繁荣,水陆交通______,贸易往来______。

都城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______性的大都市,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______区,城内所建100多个_____,是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阅读教材14-15页)1、政策:唐太宗实行_________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试分析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关系稳定发展的原因。

一是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各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二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新版-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相州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王其金
辅备人
车炳红
教学内容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
教后反思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