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课文
世说新语两则的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两则的原文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一《咏雪》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
俄而雪骤(4),公欣然(5)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6)曰:“撒盐空中差可拟(7)。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8)”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咏雪》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
论:讨论。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迅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
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的妻子。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咏雪》译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咏雪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咏雪①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④讲论文义⑤。
俄而⑥雪骤⑦,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⑧?”兄子胡儿⑨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⑩。
”兄女曰:“未若⑪柳絮因风⑫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⑬,左将军王凝之⑭妻也。
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④[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⑤[文义]文章的义理。
⑥[俄而]不久,一会儿。
⑦[骤]急。
⑧[何所似]像什么。
⑨[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⑩[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⑪[未若]不如,不及。
⑫[因风]乘风。
因,趁、乘。
⑬[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⑭[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谢太傅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家中的子侄辈)讲论文义(诗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谢安哥哥的长子,即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如)柳絮因(凭借)风起(飘起)。
”他(另一个飘起)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高兴)。
即(就是)公大兄无弈女,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判断)。
初中语文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邱与友期行一、相关资料《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部编版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课文全解
全文综合分析
(4)谢太傅对两个比喻未置可否,只 “大笑乐”而已,耐人寻味的同时,营 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 内容 庭氛围。 分析 (5)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其比 拟高明出众,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 赞赏。 (6)人物形象:谢安——慈祥,和蔼; 谢道韫——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课文全解
全文综合分析 内容 (6)人物形象:元方——聪颖机智、明 分析 白事理、落落大方、率真;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课文全解
全文综合分析
本故事记述元方虽然人小但懂得为人的 全文 道理——“信”“礼”,作者借七岁小孩 评析 的责客语,从反面说明“信”和“礼”
的重要性。 写作 ①故事完整,语言简洁。②通过对话、 特色 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全解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 在门外玩耍。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戏:玩耍。]
课文全解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译文】那人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表疑问。]
课文全解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 已经走了。” [君:表示对对方的尊称,您。]
课文全解
全文综合分析
全文 本文主要写谢安出题——咏雪以考子侄 评析 辈,文中暗示道韫的才气。 写作 ①语言精练,耐人寻味。②运用比喻, 特色 生动形象。
文章 《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 主旨 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 (思 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 想感 传承,同时也显示了谢道韫的才气。 情)
课文全解
全文综合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写七岁的 文章主 陈元方严词批驳“友人”不守约定、 旨(思 不讲礼貌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守信、 想感情)懂礼,才能受到别人尊重;同时也
教科版《《世说新语》二则》电子课文

教科版《《世说新语》二则》电子课文教科版《《世说新语》二则》电子课文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世说新语》二则》电子课文快乐读书屋七《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
读一读下面的二则短文;想一想,短文揭示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世说新语》二则(南朝宋)刘义庆管宁、华歆(_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华歆一起在园里给菜地锄草,看见地上有一个铜钱。
管宁照旧挥锄,与见了瓦块石头没什么两样;华歆捡起来又丢掉了。
两人又曾一起读书,有一高官乘华丽的车路过门前。
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下书去看。
管宁把坐席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注释】管宁:字幼安,东汉北海郡(今山东泰山东部)人。
华歆:字子鱼,东汉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
共:一起,一同。
锄菜:给菜地锄草。
不异:没有什么不同。
席:古人的习惯是在地上铺席,坐在上面谈话、读书或做其他事。
乘轩冕:乘轩戴冕。
轩,古代一种前高后低、顶上有帷幕的车;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员所戴的帽子。
废书:扔下书本。
王戎(rng)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和几个小孩一起玩。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其他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唯有王戎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答:树在路边却仍有那么多李子,这李子必定是苦的。
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注释】王戎:西晋琅邪(y)临沂(y)(今山东临沂北)人。
尝:曾经。
诸:众,许多。
信然:果然是这样。
认:冕戎。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 孔子见南子南子者,鲁人也,少时隐居,不市采,不与时接,精精神焉。
及长,游大夫之门,以一篑之直,一琴之雅,报之。
大夫未之知也。
孔子自鲁游吴,至南子门,谓门者曰:“有南子在此乎?”门者曰:“无之。
”孔子曰:“善哉!吾闻其人善,而未之识也。
”言毕,去,张琴而歌。
南子闻之,曰:“孔丘来矣!”即出迎之,揖而让入。
孔子曰:“有言乎?”南子不对。
孔子又问,南子曰:“君自来何所?”孔子曰:“游。
”南子曰:“何游?”孔子曰:“吴。
”南子曰:“何为?”孔子曰:“求买八扇生。
”南子乃告孔子曰:“八扇生已死矣。
”——《世说新语》2. 鲁迅离婚信大长今到我家来吓我女人,她要问昨天的事。
因为昨天我给她拍了一个耳光,这是三十年的夫妻,我从不出手打人,这一回打她只因为太气了。
她不讲觉悟,一向站在日本人方面瞪眼看人,光明哇叫,真不怕钱能装到死。
我忍受到今天,已经忍受得不行,我希望她一个月不要来。
我再也不想见到她,也不想看到她写的信,所以请你们不要再传阅给我。
请代我去找张光楷,把所有钱交给她。
明天我也写信去找她,要她自己取钱请她赶快走,立刻走,我当然不会阻止。
其实我一心一意的工作和造反都没有造成今日的状况,都是她搅和的。
我没有再去见上海警察和国民党,不会去的。
鲁迅——鲁迅《信》二、教案1. 语文知识重点词汇1.游:旅游,指外出观光游玩。
2.篑(kuì):民间常用来举行儿童成人礼的仪式,篑指用糯米粉做的一种饮食。
3.琴之雅:指琴声幽静、柔和的音乐。
4.八扇生:初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品,以描述一位美女与八扇子之间的故事。
5.大长今: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故事辑自朝鲜民间传说,是一部历史类的喜剧。
语言点1.名词性从句2.比喻手法2. 阅读分析《世说新语》是作者刘义庆在东晋时期整理的一部鲁迅企鹅解密班资料群语录。
这个故事中的孔子发现了一个对琴艺、礼仪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南子,他虽然从未谋面,却对南子十分敬仰,张琴而歌,偶然得以见南子,最后了解到他想要找的画家已经去世。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全解

《世说新语》二则全解《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释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同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句解:“寒雪日”写屋外天寒雪骤,“讲论文义”写室内谈笑风生,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
文字简洁却内容丰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人物、环境、事件等。
原文:俄而雪骤,释词:俄而,不久、一会儿骤,紧译文: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句解:“骤”字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雪之急,突出了雪景的壮观,为下文的“咏雪”做铺垫。
原文: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释词:欣然,高兴的样子何,什么似,像译文: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句解:谢太傅的问话引出了下文“兄子”“兄女”的回答。
“欣然”表现了谢太傅见到白雪纷纷的喜悦之情。
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释词: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译文: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
”句解:比喻胡儿以白盐撒于空中比喻白雪飘飞之态,突出了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照应上文的“雪骤”,形象生动。
原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释词: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译文: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说像柳絮乘风起舞。
”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句解:比喻,将飘飞的雪花比作乘风起舞的柳絮,突出了雪花飘飞的轻盈姿态,同时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
太傅对以上两个比喻并未直接表示赞同或反对,只“大笑乐”,表现了谢家家庭聚会时欢快、轻松的氛围。
原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释词:即,就是译文:(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句解: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释词:期行,相约同行日中,正午时分舍去,舍弃、离开乃;才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合作探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____等要素。
2.通过“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4.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