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_

合集下载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意味着龙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此时,人们应该庆祝,祈求龙神保佑,带来好运和繁荣。

那么,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有哪些呢?故事一:龙王调雨在中国传统信仰中,龙神是水的主宰,它能操纵雨水。

因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与龙王调雨有关。

传说,在汉朝时期,某个地方遭受旱灾,人们饱受饥饿和痛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龙神派遣了龙王前来解救。

龙王调控了天空中的云彩,使之释放下大量的雨水,降下了急需的降雨。

于是,人们开始庆祝并感谢龙王的神力。

从此以后,人们就在每年的二月二日庆祝龙抬头节,以祈求龙王的保佑和丰收。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祈雨仪式,以期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吸引龙王离开水府,到周围的田地上去为庄稼降雨,以换取百姓的平安和健康。

故事二:龙的身世相传龙神非常神秘,它们的起源和身世一直是人们想要探究的问题。

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由于龙神在人间给予了太多的帮助和祝福,人们决定在每年的二月二日祭拜龙神以感谢它的恩德。

据传说,龙神是由祖先太昊所驾驭的神龙后代。

他与其他的神龙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

太昊是华夏人的祖先,又被称为颛顼,他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受到了神龙的帮助。

这些神龙借助它们强大的力量,为世界带来了水、风、雨、云和日月星辰,是大自然的主宰。

因此,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人们会为这些古老的神龙祈祷,以感谢它们创造出了这美好的世界。

故事三:庆祝龙鱼重逢在民间传说中,二月二是龙鱼重逢的日子,因为龙和鱼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据说,在古代,人们不但把龙视为神物,而且把鱼视为聪明和灵性的象征。

由于龙鱼有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二月二日被视为庆祝龙鱼重逢的日子。

传说中有一条神龙长时间潜伏在久旱的地方,为了测试当地的人们是否有诚信与互助的品德。

在神龙沉睡中,当地的湖泊变得干涸,一尾被命运戏弄的鲤鱼没了食物和水,决定使最后的努力,钻入了干涸的河底。

但是,神龙醒来后发现鲤鱼还活着,漂浮在水面上。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及寓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及寓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及寓意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这让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那之后,人间连续的干旱,田里的庄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几乎干涸的可以见底了。

田里面没有了收成,村里面闹起了饥荒。

大家都没有粮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

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老百姓受灾挨饿。

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他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下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龙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着急。

但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让金豆开花的方法。

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农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的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准备播种,有个老人忽然发现,这些金灿灿的黄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让他的妻子到锅里去炒一炒,看看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变化,炒了一会儿,黄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差不多都被炒干了,都爆了开来,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啦!金豆开花啦!"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了开来,老人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的百姓。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地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

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点上了香炉。

大家把炒熟的黄豆和玉米供了起来。

龙王得知了此事,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

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他召回凌霄殿。

让他做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

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黄豆,爆玉米花吃。

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龙抬头的故事

相传,古时有位皇帝,因耽误了祭天的时辰,惹得玉帝雷霆大怒,便下令让龙王三年之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此,大旱三年,庄稼颗粒无收,河流、湖泊陆续干涸。

百姓民不聊生,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后来,龙王的小儿子青龙于心不忍,不想看着百姓饱受折磨,痛苦哀嚎,便偷偷的为人间降了一场雨。

次日,玉帝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将青龙压在了一座大山下,旁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见状,既担心又着急,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让金豆开花。

一直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百姓们拿出家中的玉米种子和黄豆种子进行晾晒。

期间,有位老人发现,这玉米和黄豆金光闪闪,很像玉帝所说的金豆。

于是匆忙跑回家中,想在锅里炒制一番,看看能否像金豆开花一样。

不久,玉米和黄豆接连爆开,锅里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响。

老人开心的将此事告诉了全村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支起锅灶,开始炒玉米和黄豆。

等其开花后便摆放在供桌上。

后来,玉帝看到人间家家户户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能赦免青龙,让它重返天庭,帮助龙王给人间降雨。

随即,天空电闪雷鸣,青龙冲破山石,仰天长啸,一跃而起,直上云霄。

一瞬间,久违的雨滴倾泻而下,百姓们欢天喜地,大地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庄稼的收成也越来越好。

从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流传至今,每年的这天,人们就炒黄豆,爆玉米花。

真诚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一: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

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二:皇帝耕田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

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

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

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三:武则天和龙抬头的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二月二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的传说故事您知道二月二吧?这里面可有不少有趣的传说呢!一、龙抬头的由来传说啊,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条玉龙。

这条玉龙可不得了,它掌管着行云布雨呢。

有一年,天下大旱,土地都干得裂口子了,庄稼那是颗粒无收啊,老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这玉龙看着心里着急啊,它就没管天庭那不许私自降雨的规矩,私自给人间下了一场大雨。

这场雨一下,可就救了老百姓的命啊。

但是呢,玉龙这可是违反了天条啊。

玉皇大帝知道了以后,那是大发雷霆,就把玉龙压在了一座大山下面,还说要等金豆开花的时候才放它出来。

老百姓们可都记着玉龙的好呢,就想办法要救玉龙。

可是这金豆开花,哪有那么容易啊?突然有一天,有个聪明的老头想出了个主意。

他发现玉米粒就像金豆子一样,要是把玉米粒炒开花,那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嘛。

于是啊,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玉米粒拿出来炒,炒得那玉米粒噼里啪啦地开花。

玉皇大帝在天上一看,哟,这金豆真开花了。

没办法,只能遵守诺言,就把玉龙给放了。

玉龙一抬头,腾云驾雾就飞上了天,又开始给人间行云布雨了。

从那以后啊,每年的二月二就被叫做“龙抬头”了。

二、武则天与二月二还有一个说法和武则天有关呢。

武则天啊,您知道,她可是当上了皇帝。

但是呢,这在古代啊,女人当皇帝那可是违背天理的事儿。

据说啊,玉帝知道这事儿以后,就特别生气,下令龙王三年内不许给人间降雨。

这龙王一听,这可不行啊,人间的老百姓得多受苦啊。

可是玉帝的命令又不能违抗,龙王就偷偷地降了一点雨。

这事儿被玉帝发现了,就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底下,还在山上立了块碑,上面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这老百姓们啊,就像前面那个传说一样,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把玉米豆炒开花。

玉帝一看金豆开花了,只好让龙王回到天上去了。

所以啊,二月二这一天也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

中国古代神话二月二日龙抬头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二月二日龙抬头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二月二日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二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龙抬头。

在这一天,人们庆祝龙的觉醒,期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关于这个节日,中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美丽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您讲述其中一个关于龙抬头的故事。

故事名称:《青龙降世》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干旱贫瘠的小山村,村民们过着艰苦的生活。

这一年,村子里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庄稼干枯,河流断流,村民们心急如焚。

村里的长老们祈求各路神仙降雨,但都无济于事。

有一天,村里的年轻后生小石在山上偶然发现了一条受伤的小青蛇。

小石心生怜悯,将小青蛇带回家中悉心照料。

在小石的关爱下,小青蛇的伤口逐渐愈合,变得越来越有生气。

二月二日这一天,小石梦见一位神仙告诉他:“你照料的小青蛇其实是天上的青龙,因犯了天条被贬下凡间。

如今,它已经恢复了神力,只要你用心祈求,它定会为你带来雨水,解除旱情。

”小石醒来后,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民们。

于是,二月二日这天,村民们齐聚村头,摆上香案,焚香祈祷。

小石将小青蛇放在香案上,大家一起祈求青龙降雨。

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如注。

雨过天晴后,村民们发现小青蛇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巨大的青龙在天空中翱翔。

从此,村子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纪念青龙的恩德,村民们将每年的二月二日定为龙抬头节,以此庆祝青龙觉醒,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
雨顺。

这个故事传承了古代中国人民对龙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端午节农历2月2日又称春耕节、农历节、青龙节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篇1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

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

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

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

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

'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介绍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传说有一年民间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没法下种子。

老百姓纷纷上街祈福求雨,请求龙神赐雨。

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过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

老百姓叫苦连连,来年定要忍饥挨饿。

这时天上守护天河的青龙王得知后看着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将天河翻了个个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

天降大雨,滋润大地。

百姓们欢呼雀跃感谢龙王赐雨赐福。

这一年百姓们粮食大丰收,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吃不必担心忍饥挨饿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恼怒大发雷霆责怪龙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

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将青龙王压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头,除非金豆开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难过,想方设法地寻找什么是金豆,如何让金豆开花。

苦苦寻觅许久不得其法。

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将家里的干玉米粒放进热锅里加热,随着锅里温度升高。

玉米爆裂变成了玉米花。

家中父母闻声而来问其原因,得知孩童将玉米粒放进热锅,玉米粒爆裂。

其父一拍大腿惊呼,这不是就是金豆开花么。

隔日百姓家家户户上街支起锅罩做玉米花。

高声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开花请求释放青龙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拨开云雾一看,果真玉米为金,爆开像花。

故此为金豆开花。

玉皇大帝召来太上老君说到,我身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释放青龙王并官复原职。

压住青龙王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龙王抬头一飞冲天回到了天庭。

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6大习俗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节日故事来源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故事一: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故事二:
民间相传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

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

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

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

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

”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或者炒黄豆)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实质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
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