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
幼儿园春龙节(即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方案

幼儿园春龙节(即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龙节、农事节、春耕节等。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幼儿园通过举办春龙节民俗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促进亲子关系,增进家园共育。
二、活动目标1.文化传承:让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及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亲子互动: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教育意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活动时间活动可安排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的一周内进行,具体日期需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天气情况确定。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操场及相关功能区。
五、活动准备1.物资准备:o绘本PPT《春龙节》o剪头模拟工具(如剪刀、梳子、理发围布等)o蔬菜彩面、香菇肉馅、鲅鱼馅等包饺子的材料o各种粮食种子(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及瓷迷你缸o龙形图案贴纸、彩笔、画纸等绘画材料o舞龙道具(如龙身、龙珠等,可自制或租赁)2.人员准备:o教师需提前熟悉节日文化,设计活动流程,准备教学材料。
o邀请有理发经验的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剪发活动。
o邀请擅长绘画或手工的家长协助完成绘画和手工制作环节。
1. 开场致辞教师简短介绍春龙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绘本故事《春龙节》利用PPT和人偶(或教师扮演)讲述春龙节的故事,展示活好的面及打好的蔬菜汁等食材,为后续的包饺子活动做铺垫。
3. 剃龙头(模拟剪发)•目的:让幼儿了解“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
•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为幼儿模拟剪发,或让幼儿相互扮演理发师和顾客进行角色游戏。
4. 包饺子(吃龙耳)•目的:让幼儿体验包饺子的乐趣,了解“吃龙耳”的习俗。
•活动:教师示范包饺子,然后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饺子。
完成后,可一起品尝劳动成果。
小班绘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

小班绘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日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
(2)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绘本《二月二龙抬头》。
(2)教学工具,PPT、图片、视频等。
4.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2)学习,通过阅读绘本《二月二龙抬头》,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和传说,并引导学生讨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意义。
(3)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饰品或装饰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总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6.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反思。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他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小班二月二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二月二,又称“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好运连连。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特制定本活动计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时间2022年2月2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五、活动对象小班全体幼儿及家长六、活动流程1. 开场(9:00-9:10)- 活动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流程及注意事项。
- 全体幼儿及家长起立,齐唱国歌。
2. 传统文化讲座(9:10-9:30)- 邀请民俗专家为家长和幼儿讲解二月二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3. 制作龙抬头饰品(9:30-10:30)- 分组进行,每组由一名家长和若干幼儿组成。
- 提供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 指导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龙抬头饰品,如剪纸、手工制作等。
4. 龙抬头服饰展示(10:30-10:50)- 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龙抬头饰品。
- 家长和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
5. 亲子游戏(10:50-11:10)- 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如“抓龙鳞”、“踩高跷”等,增进亲子感情。
6. 活动总结(11:10-11:30)- 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家庭给予表彰。
- 全体幼儿及家长合影留念。
七、活动准备1. 场地布置:布置龙抬头主题背景墙,摆放制作材料。
2. 邀请专家:提前联系民俗专家,确定讲座内容。
3. 分组准备:将幼儿及家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家长负责人。
4. 活动道具: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龙鳞图案等制作材料。
八、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前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告知活动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
2. 活动过程中,家长需配合教师,确保幼儿安全。
3. 活动现场保持安静,尊重他人,共同维护活动秩序。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教案一】主题:二月二龙抬头年龄段:3-5岁教学目标:1. 学生能认识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和由来。
2. 学生知道龙的形态和习性。
3. 学生了解龙的文化元素。
4. 听懂简单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教学内容:1.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由和意义。
2. 龙的生活和习性。
3.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 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意义。
2. 讲解龙的生活和习性,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示。
3. 通过观察、绘画、塑造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龙的形态和特点,并串联龙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如春节、年画等。
4. 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龙的文化元素。
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
2. 讲解结合实证法。
3. 拓展延伸法。
教学器材:1. 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图片、物品。
2. 龙模型、颜料、纸张、画笔等。
3. 精心制作的故事绘本。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及听取他们的回答,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提供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自我巩固和反思。
【教案二】主题:二月二龙抬头年龄段:4-6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阐述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
2. 学生能使用艺术语言描述龙的形态和特点,表达对龙的热爱、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制作龙舞表演,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2. 讲解龙的形态和特点,并分享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 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龙模型和龙头面具,用艺术语言描述龙的特点。
4. 分组合作,自行设计龙舞表演,模拟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知识。
2. 讲解龙的形态和特点,以语言、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龙的文化意义。
3. 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龙模型和龙头面具,通过手工制作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龙的形态和特点。
小学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

小学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欢乐校园乐悠悠”二、活动目的。
1. 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通过有趣的活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生活。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开始时间]-下午[结束时间]四、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教室。
五、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六、活动准备。
1. 提前一周让老师们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知识,包括习俗由来、传说故事等,让同学们有个初步的了解。
2. 后勤部门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制作龙的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筷子等(用于制作小龙手工)。
炒豆(可以是学校食堂自制的安全卫生的炒豆)、龙须面等传统食物。
绘制与龙抬头有关的图案的彩旗,用来装饰校园。
3. 安排好活动当天的摄影和摄像人员,记录美好瞬间。
4. 划分好操场活动区域,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七、活动内容。
(一)上午:传统习俗体验。
1. 舞龙表演(开场秀)邀请校外的舞龙团队到学校操场进行精彩的舞龙表演。
表演过程中,舞龙队伍穿梭在同学们中间,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舞龙的魅力。
表演结束后,邀请舞龙队的叔叔伯伯给同学们简单讲解舞龙的技巧和寓意。
2. 剃龙头。
在操场的一角设置“临时理发店”,邀请几位家长志愿者(如果有会理发的家长就更好啦)来为同学们理发。
不是真的剃光头,只是象征性地修剪一下头发,寓意着像龙一样精神焕发。
为了让这个活动更有趣,可以给每个来理发的同学在头发上喷一点彩色的发胶,弄出个龙角或者龙须的造型(前提是得到家长同意哦)。
3. 炒豆品尝会。
在教室里,每个班级组织炒豆品尝会。
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炒豆分给同学们,同学们一边品尝炒豆,一边听老师讲述吃炒豆的习俗,据说吃炒豆可以保佑平安健康呢。
(二)下午:创意手工与趣味竞赛。
1. 制作小龙手工。
同学们回到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小龙。
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形态的小龙。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2.能够模仿歌曲,表达对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和喜爱。
3.能够通过美术活动,制作与二月二龙抬头相关的手工制品。
4.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图画材料:龙腾图、红边抬龙图等。
3.小班绘画材料:颜料、彩纸、毛笔等。
4.龙的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布料、彩条等。
5.幼儿歌曲CD及播放器。
教学流程1.班级氛围营造(5分钟)•让小班宝宝们自由活动,观察装饰在班级墙壁上的各种与龙有关的图片和图案。
•通过带有节日气氛的音乐和布置,渲染色彩斑斓且欢快的教学氛围。
2.集体教学环节(20分钟)•通过看图及故事板等形式,带领小班宝宝们了解和认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教师现场演唱《龙抬头》歌曲,并引导幼儿一起哼唱、模仿,表达对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和喜爱。
3.美术创作环节(30分钟)•老师为幼儿提供相关资料,并穿插讲解引导幼儿用挂彩纸、剪彩条、几何纸等材料,制作出与二月二龙抬头相关的手工制品。
•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以简单创意为出发点,根据所学绘画技巧、彩纸拼贴、贴画及涂装等方式进行美术创作。
4.合作探究环节(20分钟)•通过导师引导,让社交成员结成小组,目前关联幼儿园食堂做出自己的传统美食,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班级教师定期进班组织比较展示,倡导集体荣誉意识。
5.个别巩固环节(15分钟)•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玩乐,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认知能力。
6.班级活动环节(10分钟)•让小班宝宝们团队合作,通过赛跑、游戏等形式,体验龙抬头的习俗,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策略•讲授知识之余,注重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和引导,以鼓励幼儿自我探索和表达。
•通过与幼儿共同制作手工,加强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参与,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与乐趣。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活动方案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福运满盈乐悠悠”二、活动目标。
1. 让小班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2. 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亲子关系(如果有亲子参与的部分)。
三、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日期],上午9:00 11:00。
四、活动地点。
小班教室及幼儿园操场(如果有户外活动部分)五、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收集与二月二龙抬头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简单易懂的PPT。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彩笔、小镜子、黑豆、红豆、小米等食材(用于制作龙的手工和炒金豆环节)。
提前布置教室,营造节日氛围,可以挂一些龙的图片、拉花等。
准备小奖品,如小龙形状的贴纸、小糖果等。
2. 幼儿准备。
提前通知幼儿和家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知识。
六、活动过程。
# (一)活动导入(9:00 9:10)1. 教师穿着带有龙图案的衣服,热情地迎接小朋友们进入教室,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布置,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教室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呀?”引导幼儿发现龙的元素。
# (二)龙抬头故事时间(9:10 9:30)1. 教师播放制作好的PPT,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幼儿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例如:“小朋友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龙,它负责给人间降雨。
可是有一年,它不小心睡着了,结果好久都没下雨,大地干干的。
后来呀,一个神仙把龙叫醒了,龙一抬头,就开始下雨啦,人们为了感谢龙,就把每年的这个时候叫做二月二龙抬头。
”2.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幼儿,如“龙为什么会睡着呀?”“龙抬头后发生了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答对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小龙贴纸。
# (三)我是小小龙(9:30 10:00)1. 手工制作环节:教师教幼儿用彩色纸制作小龙。
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长方形的彩色纸,教师示范将纸对折,然后在一端剪出一个小三角形作为龙的头,再在身体部分剪出一些小锯齿当作龙鳞。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小班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小班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福运满小班”二、活动目标。
1. 让小班的小朋友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2.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增强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果有合作活动的话)。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9:00 11:00。
四、活动地点。
小班教室及教室外的小操场(如果有户外活动环节)五、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简单易懂的PPT。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色纸(做龙鳞)、剪刀、胶水、彩色笔、小镜子(理发环节用)、小梳子、小喷壶(模拟降雨)、自制的小龙头头饰若干、小零食(像龙须酥之类与龙有关的零食)。
提前布置教室,张贴一些与龙有关的图片,营造活动氛围。
2. 小朋友准备。
提前通知家长让小朋友们穿上舒适、便于活动的衣服。
六、活动流程。
# (一)活动导入(9:00 9:15)1. 教师播放一段有欢快音乐和龙飞舞画面的视频,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然后说:“小朋友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叫二月二,龙抬头哦。
大家看,龙在天上飞呢,可威风啦。
谁能告诉老师,龙长什么样子呀?”鼓励小朋友们举手回答,不管回答得怎么样,都给予表扬。
2. 教师简单总结小朋友们的回答,然后说:“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过这个有趣的二月二,好不好呀?”引导小朋友们兴奋地回答“好”。
# (二)龙抬头故事时间(9:15 9:35)1. 教师播放PPT,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呀,有一条小龙,它冬天的时候在睡觉。
到了二月二这一天呢,它睡醒了,抬起头来,就开始呼风唤雨啦,这雨呀,能让庄稼长得高高的,人们就有好多好多吃的啦。
所以呀,二月二就成了一个特别的节日。
”2. 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一些简单的提问,像“小朋友们,小龙为什么要在冬天睡觉呀?”来保持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 (三)制作小龙(9:35 10:15)1. 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些彩色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笔,然后说:“现在呢,我们要一起做一条小龙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范文,欢迎借鉴。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一:一、活动背景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活动主题
公益从头开始
三、活动时间
**年3月**日(周六)上午9:00-11:00
四、活动地点
天山公园
五、参加人员
滨湖新区小朋友(共50名),理发师若干名
六、活动内容
1、征集志愿者
征集滨湖新区自愿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和发型师志愿者,前往所在社区(网格)报名。
2、造型制作大比拼
每位发型师限做3-5个发型,参与优秀发型评比。
3、优秀造型评选
现场挑选20名群众,对所有发型师完成后的造型进行现场评选,评选优秀造型奖10名,优秀志愿者10名。
4、颁发获奖证书。
七、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为契机,将民族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鼓励大家热爱生活,勤奋工作。
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能带动大家热爱公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中来,积极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
此外,鼓励大家在平凡工作中乐于创新,为滨湖建设出一份力。
八、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本着志愿的原则,各单位应精心组织,积极做好相关宣传、安全保障和协调工作。
2、活动中所需的理发器材,均为自带,请妥善带好相关器械,其他有主办方提供。
3、参与的理发师可携带本店的相关宣传材料,现场宣传。
4、设计的造型可以是图案、文字、符号等,但必须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否则不予评比。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二:设计思想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差不多都有这种说法。
黄河
口一带把这一天叫做“春龙节”。
因为阴历二月初,正当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从这一天起,开始雷鸣了,传说打雷是天上的龙怒吼或甩尾巴,龙睡了一冬天,到这一天开始苏醒,所以天上有雷鸣。
这一天正当初春季节,适宜于耕作,也因为各种虫鸟开始活动,就有吃蝎豆避免蝎子蛰的风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结合春龙节组织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龙的有关知识和民间风俗,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幼儿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好好学知识,练本领。
活动一认识龙
目的:
1.让幼儿知道龙的来历,了解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
2.让幼儿了解有关龙的传说、故事,丰富关于龙的词汇。
3.让幼儿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培养幼儿的自豪感。
准备:
课前搜集龙的图案、有关龙的传说、故事,歌曲磁带《龙的传人》。
过程:
1.引导幼儿谈话: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龙?(龙灯、龙船、龙袍、龙旗、商标、北京的五彩琉璃“九龙壁”等等。
)
2.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龙的图案,让幼儿观察:龙是什么样子的?(龙的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可以这样理解,龙的身体各部分是许多种动物的一部
分拼凑成的,它集各种动物有力、优美的特点于一身。
这说明龙是古人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
3.老师讲解龙的来历及它的价值: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距今五、六千年前,龙就诞生了。
那时,龙的形象还不象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改造创新着龙的形象,还赋予了龙非凡的神力。
现在,龙的形象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古人认为龙能“兴风雨,利万物”,古书中还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可见,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之物,人们特别喜爱它。
在民间哪里有快乐的场面,哪里就少不了龙。
传说中,它是消灾降福的“龙王”,雕刻在宫殿建筑上,它是帝王政权的象征,在工艺图案中,则是一种瑰丽的装饰。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三:二月二
同学们,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
你们知道这一天又叫什么节吗?
资料卡
农历的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
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你知道吗?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你还知道二月二的哪些小知识?
实践天地
〃课内以“二月二,龙抬头”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贴到班级的宣传栏里。
〃课外查阅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在班级内交流。
拓展延伸
小调查:青岛地区的人们还有哪些二月二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