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观察与描述各种碳酸盐岩

合集下载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汇总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汇总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结构分类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基础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结构命名原则(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线。

(2)若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则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则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结构名称。

将“次要”+“主要”结构,二者构成岩石总结构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示例: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则以该两种粒屑联合作为主要结构名称。

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示例:鲕粒30%、生物36% 、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主要结构名称统称为“粒屑”。

示例: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行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达到时,采取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

示例: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

(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结构名称,并在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01鲕粒石灰岩(1)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紫红色,滴少量稀盐酸强烈起泡,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质纯。

有少量铁质侵染使鲕粒呈红色。

颗粒含量为70%左右,几乎全为鲕粒,鲕粒大多为球形,直径1~2mm,有的鲕粒可见白色的生物碎屑作为核部,同心层厚,且以正常鲕为主,鲕粒分布较均匀。

填隙物约占岩石的30%,成分为亮晶方解石和泥晶两种,以亮晶胶结物为主。

孔隙-接触式胶结。

鲕粒支撑结构。

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

有时可见长形颗粒半定向排列。

定名:暗紫红色鲕粒石灰岩。

(2)薄片描述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占岩石的90%以上,含少量铁质,浸染后使鲕粒颜色变红。

还有少量其他矿物。

结构组分为颗粒、亮晶胶结物和泥晶,分别占岩石的70%、20%、10%。

以鲕粒为主,约占颗粒的90%以上。

含有少量生物碎屑和砂屑。

鲕粒主要为正常鲕,少量为偏心鲕、表鲕和变形鲕,还有少量藻鲕。

正常鲕多而大,直径1~2mm,同心层数多面分布密集,成分为泥晶方解石,可见少量方解石晶体切割同心层。

核部成分多样,主要为棘皮类、三叶虫生物碎屑,也有砂屑作为核部,同心层的厚度大于鲕核直径。

偏心鲕同心层分布疏密不均,鲕核偏向一侧。

表鲕同心层厚度小于鲕核直径,有的表鲕的核部为棘皮类生物骨骼,仅有少数同心层环绕。

变形鲕发生破裂或片状剥离,有的变形鲕内部结构保存较好,仍清楚可见。

生物碎屑含量低,主要为长条形的三叶虫碎屑,它们独立存在于岩石中。

砂屑含量较低,由泥晶方解石组成,具有一定的磨圆度。

填隙物包括亮晶和泥晶两种,以亮晶为主,约占岩石的20%,泥晶约占岩石的10%。

亮晶方解石干净,透明度好,以细晶为主,具有栉壳状结构,可见两个世代的亮晶方解石,第一世代的晶体自形程度较高,围绕颗粒边缘呈犬牙状生长;第二世代的方解石多为他形或半自形,分布在孔隙中央,晶粒接触界线较平直。

泥晶方解石表面污浊,透明度差。

这些泥晶多经重结晶作用形成粉-细晶,晶粒之间接触界面不规则,有三重接触现象。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第一类型碳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颗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和生物碳酸盐岩。

一、颗粒碳酸盐岩该类岩石由颗粒和填隙物两大部分组成。

颗粒主要包括内碎屑(砾屑、砂屑和粉屑)、鲕粒、生物碎屑、球粒、团块等。

填隙物由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泥晶基质,二是只有亮晶胶结物,三是既有泥晶基质也有亮晶胶结物。

定名颜色+岩石单层厚度+结构+矿物成分。

如:深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

颜色——深灰色。

岩石单层厚度——厚层状。

结构——鲕粒(鲕状)结构。

矿物成分——方解石,鲕粒和填隙物都是方解石。

描述1、颜色由颜色的色调和深浅组成,符合少前多后的原则,多用色谱表中的单色和双色混合色描述,尽量避免用三色混合色描述,可用生活自然色。

如浅黄绿色,浅—颜色的深浅,黄绿—颜色的色调,绿多黄少。

又如橄榄色(生活自然色)。

先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再描述风化面颜色。

2、单层厚度的规定块状层 >100cm 厚层 100—50cm 中厚层 50—10cm 薄层 10—1cm 微薄层 <1cm注意测量岩层单层厚度的范围及主要的单层厚度。

3、结构当颗粒的含量大于岩石总量的90%时,填隙物可不参加定名,主要有如下结构:(1)、单颗粒结构砾屑结构、砂屑结构、粉屑结构、鲕粒(或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球粒结构、团块结构等。

(2)复合颗粒结构A、以两种颗粒为主的结构少前多后复合定名,如砂屑鲕粒结构,砂屑少鲕粒多,并且二者的含量都大于5%。

B、三种(含三种)以上颗粒的结构,同A,如生物碎屑砂屑鲕粒结构;但是如果三种颗粒的含量相当,就可称为颗粒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占岩石总量的50—90%时,填隙物要参加定名。

以泥晶为主时,为泥晶某某颗粒结构,如泥晶砾屑结构;以亮晶为主时,亮晶某某颗粒结构,如亮晶鲕粒结构等。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25—50%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为颗粒泥晶结构。

某某颗粒泥晶结构,如鲕粒泥晶结构。

碳酸盐岩地质

碳酸盐岩地质

碳酸盐岩地质碳酸盐岩地质是地球地壳中重要的地质类型之一,它由碳酸盐矿物构成,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苦土石等。

碳酸盐岩地质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地球科学意义,不仅是制约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重要载体,还是重要的工程材料和旅游资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碳酸盐岩地质的形成过程、特征、分类以及相关的地质现象。

碳酸盐岩地质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沉积和变质。

沉积是指碳酸盐岩在地壳表面或地下盆地中通过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在长时间内沉积积聚形成的过程。

变质是指碳酸盐岩在地壳深部因高温、高压等条件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大理岩麋状岩等。

碳酸盐岩地质一般形成在大洋盆、古海湖盆以及海洋沉积物沉积区等地,这些地区通常富含钙离子和碳酸盐离子,有利于碳酸盐岩的形成。

碳酸盐岩地质具有独特的特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具有相对较高的硬度和密度,并且容易溶解。

由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性质,碳酸盐岩地质在地下水和包括酸雨在内的大气降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各种地下溶洞、地下溶蚀河道和喀斯特地貌等。

此外,碳酸盐岩地质还具有脆性强、可塑性差等特点,容易发生断裂和折叠等构造变形。

根据碳酸盐岩的物质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细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石灰岩、白垩纪石灰岩、多石级石灰岩和大理岩等。

石灰岩是由方解石或白云石主要组成的碳酸盐岩地质,广泛分布在地球各个地区。

白垩纪石灰岩是白垩纪时期沉积的石灰岩,常见于地球上许多地区的山脉和高原上。

多石级石灰岩是由多种碳酸盐矿物和其他沉淀物组成的碳酸盐岩地质,广泛分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大理岩是由大理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地质,常见于地壳深部,是中高温和高压下的产物。

与碳酸盐岩地质相关的地质现象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岩地区地表和地下发育的特殊地形,包括天坑、溶洞、地下河等。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密切相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下溶蚀通道。

碳酸盐岩的特征与应用

碳酸盐岩的特征与应用

碳酸盐岩的特征与应用碳酸盐岩是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

碳酸盐岩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应用。

1.特征:(1)岩石组成: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黄铁矿、硫化物、膨润土等。

(2)岩石结构:碳酸盐岩通常以晶粒或胶结体的形式存在,晶粒可以是细粒状、块状、针状等。

碳酸盐岩也常见于层状、柱状、块状等构造。

(3)岩石颜色:碳酸盐岩的颜色多样,有白色、灰色、黄色、棕色、绿色等。

这些颜色的变化与岩石中含有的杂质和氧化程度有关。

(4)溶解性:碳酸盐岩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容易被地下水溶解形成洞穴、溶洞等地貌。

2.应用:(1)建筑材料:碳酸盐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纪念碑等。

其质地坚硬、耐久,色泽美观,可以制作出各种花纹和雕塑作品。

(2)石灰制品:碳酸盐岩中的方解石可以炼制成石灰石,并且经过煅烧反应制成石灰、石灰石粉等石灰制品。

石灰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环保等领域。

(3)矿产资源:碳酸盐岩中常常夹带有金、银、铅、锌、铜等有价值的金属矿物,这使得碳酸盐岩成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同时,碳酸盐岩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石油类矿藏的顶盖岩层。

(4)地下水工程: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解性,形成了众多的地下洞穴和溶洞。

这些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地下水的储集和流动区域,利用碳酸盐岩的特性可以开展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开采和利用。

(5)环境工程:碳酸盐岩在环境修复和废弃物处理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将二氧化碳(CO2)以固态形式储存在碳酸盐岩中,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不仅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石灰制品和矿产资源使用,还可以用于地下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等方面。

对于碳酸盐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资料

碳酸盐岩资料

目录一、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 (1)二、碳酸盐岩类描述 (2)2.1灰岩 (2)2.2白云岩 (8)三、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11)一、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孔隙的分类及命名,乔奎特等按受组构控制及不受组构控制将碳酸盐岩孔隙划分为三大类十五种基本类型,如图1-1-4所示。

(1)原生孔隙这是沉积时形成的孔隙,成岩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孔隙主.要受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所控制,其中颗粒因素是主要的。

原生孔隙可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晶间孔隙、壳体掩蔽孔隙和生物骨架孔隙等五种。

(2)溶蚀孔隙指沉积过程及成岩后由于溶解作用所形成的孔隙。

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往往在沉积过程中就已开始进行,并延续到成岩作用结束。

在这个阶段,地层中原生孔隙发育时,地下水大都比较活跃,并通过溶蚀而使孔隙进一步增加。

成岩作用结束后,溶蚀孔隙仍可继续发育。

尤其在不整合侵蚀面附近,由于处于渗流带及潜流带上部水文条件下,使得地下水在原生的孔隙发育带更为活跃。

加上地表水的不断补充,因而在不整合面附近往往形成极为发育的溶烛孔隙,有时可具有极高的产能。

(3)生物钻孔和潜孔孔隙这种孔隙多在沉积及成岩过程中形成。

(4)收缩孔隙由于沉积物的收缩作用而形成的孔隙。

(5)裂缝裂缝一般是由于构造作用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裂缝的长度可以由几厘米到几公里不等。

宽度也可由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但微裂缝的宽度仅数十微米。

一般说来,大裂缝延伸远,方向稳定,与油气储集关系更为密切。

二、碳酸盐岩类描述1、观察碳酸盐岩主要结构特征(包括晶粒结构、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和交代结构)、胶结类型,注意泥晶基质与亮晶胶结物的区别。

2、学会对碳酸盐岩标本及薄片的描述方法。

3、掌握碳酸盐岩岩石分类命名原则和最基本的岩石类型。

4、碳酸盐岩主要由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含量>50%时称为石灰岩;若一半以上为白云石时为白云岩。

它们经常还和陆源碎屑及粘土矿物组成过渡类型岩石。

碳酸盐岩肉眼鉴定描述介绍课件

碳酸盐岩肉眼鉴定描述介绍课件
02 生物碎屑构造: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生物碎 屑构造有生物碎屑、生物骨架等。
03 晶粒构造:碳酸盐岩中常见的晶粒构造有 粒状、晶粒状、晶粒状等。
04 裂缝构造:碳酸盐岩中常见的裂缝构造有 裂缝、裂隙、节理等。
碳酸盐岩的矿物组 成
碳酸盐矿物
01
方解石:最常 见的碳酸盐矿 物,具有三斜
系晶体结构
02
白云石:具有 斜方系晶体结 构,颜色多为 白色或灰白色
碳酸盐岩肉眼鉴定描述介绍课件
演讲人
碳酸盐岩的基 本概念
碳酸盐岩的岩 石特征
碳酸盐岩的矿 物组成
碳酸盐岩的鉴 定方法
碳酸盐岩的基本概 念
碳酸盐岩的定义
01
碳酸盐岩是由碳 酸盐矿物组成的
岩石
02
碳酸盐矿物包括 方解石、白云石、
菱镁矿等
03
碳酸盐岩的形成 与沉积环境、生 物活动等因素有

04
碳酸盐岩广泛分 布于世界各地, 是重要的矿产资
06
混合沉积:多种成因 的碳酸盐岩混合沉积, 形成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的岩石特 征
岩石颜色
碳酸盐岩颜色多样, 包括白色、灰色、
黄色、红色、绿色 1
等。
碳酸盐岩的颜色可 4
以作为岩石分类和 鉴定的依据之一。
颜色主要由岩石中 所含的矿物成分决
2 定,如方解石、白
云石、菱镁矿等。
3
岩石颜色还可以受
到氧化、风化、生
04
观察岩石的断口: 碳酸盐岩断口平 整,呈贝壳状
实验鉴定法
01
酸碱滴定法: 通过滴定碳 酸盐岩的酸 碱度来鉴定 其成分
02
显微镜观察 法:通过显 微镜观察碳 酸盐岩的微 观结构来鉴 定其成分

实验六七 碳酸盐岩观察描述

实验六七 碳酸盐岩观察描述

实验六碳酸盐岩手标本的观察描述(2学时)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编号:01011504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观察和描述石灰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和主要岩石类型。

3.鉴定几种常见的主要岩石类型,并初步分析其成因。

二、实习内容石灰岩类:1(竹叶状)砾屑灰岩、2.砾屑灰岩、3. 鲕粒灰岩、4.变晶鲕鲕粒灰岩、5.生物碎屑灰岩、6.藻灰结核灰岩、7.球藻灰岩、8泥晶灰岩、9.泥灰岩、10.豹皮状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类:晶粒白云岩。

硅质岩:结核状燧石。

三、实验指导碳酸盐岩观察描述的内容1.颜色的观察与描述描述碳酸盐岩的颜色与其它岩石一样,在次不做重复。

2.矿物成分的鉴定碳酸盐岩中的矿物成分一般粒度细小,再加上方解石与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的形态、解理极相似或相同,所以,肉眼区分是非常困难的,可借助于盐酸(5%)来鉴定,方解石遇盐酸强烈起泡,白云石遇冷盐看不到起泡,但有时可以听到兹兹响声,粉沫或加热可以起泡。

所以,加盐酸剧烈起泡者为灰岩类,不起泡或粉沫起泡者为白云岩类,方解石质含量大于50%的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加盐酸后起泡,但在岩石表面留有泥质残余痕迹。

另外白云岩的风化面上可见溶沟现象(刀砍纹构造),而灰岩中很少见到这种特征。

3.结构特征及结构组分的观察描述(以颗粒结构为例)碳酸盐岩颗粒结构和砂岩碎屑结构一样,也是由颗粒和填隙物组成,在观察描述具颗粒结构的岩石时,应首先确定结构的基本类型和颗粒、填隙物含量,然后按照先颗粒后填隙物,先含量多的结构组分后含量少的组分的顺序,逐一描述每种结构组分的特征及含量。

颗粒组分的观察描述,如:内碎屑:颗粒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内部的层理与砾屑长轴的关系,表面特征及有无红色氧化环,排列方式(如叠瓦状、菜花状排列等),百分含量。

鲕粒: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百分含量;生物颗粒:观察生物骨骼的形态特点、大小、完整程度、排列方式、百分含量;填隙物的特征及观察描述:亮晶胶结物一般较明亮透明,亮白色、玻璃光泽、粒径较粗(常大于0.03毫米),颗粒状断口,可见极完全解理,在岩石中的含量少于颗粒,呈颗粒支撑;而泥晶基质的粒度较细小,小于0.03毫米,颜色较深,断口较致密或呈瓷状断口,在岩石中含量可多可少,呈杂基支撑或颗粒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 现状:《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目前是
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2011年入 学的学生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采 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发展方向:建设项目课程
•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 • 如何“做中学”?做什么?学什么? • 从学习情境的角度设计课程。 • 让“做”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作
教学单元设计
• 教材内容: • 本节内容选自石油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沉积岩与沉积相》何幼
斌主编 • 第 一 章 绪论 • 第二节 沉积岩的形成
沉 积 旋 回 示 意 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职业素质
沉积岩的形成
碎屑岩的成分结 构与构造
粘土岩的结构与 构造
碳酸盐岩的结构 与构造 各类沉积相特征
•主要工作岗位: •钻井地质工 •油气开发工岗位 •测井工岗位 •泥浆工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 输气工岗位 钻井工岗位 发电工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钻井地质监督
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 《沉积岩与沉积相》是在学习完《普通地质》、 《工程流体力学》、《石油工程概论》之后开设 的课程。为学习《石油地质学》、《油气开发地 质》、《钻井地质》打下了基础。
会观察与描述各种 碎屑岩; 会观察与描述各种 粘土岩; 会观察与描述各种 碳酸盐岩;
科学创新意识; 增强师生感情; 增强班级凝聚力; 使学生对本学科更 加热爱.
教学重、难点:
Q99 4—15/36 水平层理
泥岩
较深湖
课堂教学要求
弄清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基本原理与方法
应结合专业特点,理论联系 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
学生提问
教学任务单
学习 情景
学习任务
所用的设施和材料 学习方式 达到的效果
会观 1. 岩石认知 1.各种岩石标 上网、 能够会
察与 描述
2. 观察与描
本图书馆、 观察与源自各种 碳酸 盐岩述各种碳酸 盐岩
2. 鉴定工具
3. 填写实验
实验室
描述各 种碳酸 盐岩
报告
教学体会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 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 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沉积岩》 说课稿
煤层气教研室 孙金凤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说课内容设计
课程 整体 设计
教学 单元 设计
❖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 《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是石油勘察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 术课程。
钻井基本 理论知识 和技术, 培养学生 的自我学习 及持续发展 能力
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
1 双师教师
2
技术骨干充实 专业教学团队
3
.双师素质和 双师型教师培 养、引进、考 核和职务评审 聘任的激励与 约束机制 。
教学条件
多专业 多技能
实践 教学 资源
教学 培训 职业鉴定
校内实训基地 钻井仿真操作实训中心
•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钻井技 术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学生应重点掌握从事钻井实际工作的基本 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 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服务面向
•学生毕业后 •石油和天燃气勘探开 发生产第一线,从事钻 井、测井、物理勘探 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 作或工艺、技术和管 理工作。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 旧的教学模式 • 教师为主体 学生是被动学习
灌输式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为主体 主动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
教学意义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具有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 启发式和形象化等 通过实物、幻灯、录象等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比较法
现场参观 启发式
目标导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设计:
高职生需
学会
要的能力
学会
生存
认知
学会 做事
学会共 同生活
学生的学习方法
阅读法
观察法
归纳法
分析法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 自学
课堂引入
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 1. 培养哪些人? • 生源基础和特点(学生学习时间与能力有限性) • 2. 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 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人才成长类型差异) • 3. 如何培养?学习何种课程? • 培养过程和方法(鲜明的特色) • 4. 培养保障条件? • 师资、设施、环境、经费(要求显著不同)
用。
1、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不适应应试教育; • 不适应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的
知识学习模式; • 形象思维能力强,每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 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 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 向的可造就人才。
适于“在做中学”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绪论 •沉积岩形成
沉积岩构造
•碎屑岩
•碳酸盐岩 粘土岩 •沉积相
沉积盆地岩相 条件
•湖泊相
三角洲相 海相
多媒体课件 项目教学法 模拟训练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及考核方式:
学生 评价
为培养 学生能 力,规 范学生 的行为
教务处 听课
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
考核教 师教学 态度和 授课情 况
考勤、学习 态度、课堂 提问、课程 小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