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名篇名句赏析

诗经名篇名句赏析

诗经名篇名句赏析诗经名篇名句赏析诗经名句: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扬扬,可以乐饥。

《诗经·陈风·衡门》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诗经·国风·周南·关》译: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齿如犀。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人》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牙如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

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

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如美玉经过琢磨。

《诗经》四篇赏析

《诗经》四篇赏析

《》“诗言志”的传统及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国风》中的一些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至今影响着我们。

一、《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燕燕》是一首送别的诗歌,这一点向来没有异议,但关于送者和被送者的身份,则有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云:“《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据《左传》,卫庄公夫人庄姜无子,以庄公妾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死,完即位,是为恒公。

后为州吁所杀,戴妫归陈。

故毛公认为这是庄姜送别戴妫所赋之诗。

此种说法清代以来学者多不信,崔述在《读风偶识》说:“此篇之文,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

”且认为文中几次出现“之子于归”的句子只有在女子出嫁时才用,因而推测此诗为卫国有女出嫁,其兄送别所赋。

此种看法影响很大,近人多从其说。

今人黄怀信则以为:“从文字看,送者应该是姑娘的母亲(或其他与之有亲情的女性人物)。

”{1}二、三章反复送别之意,结构与一章类似,但在整饬中又有所变化。

三章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结构与一章全同,起到排比的修辞效果。

而二章之“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则略作变化,使得诗情更为摇曳婉转。

此外,三章从鸣声上下刻画,与前两章从飞行轨迹着墨也有所变化,表现手法多了一层曲折。

要之,《燕燕》的特点就在于情感的深沉真挚,上海博物馆藏《诗论》云:“《燕燕》之情,以其蜀(独)也。

”“独”者,专一也。

《诗论》论诗,多引孔子语,其为孔门观点,应无疑义。

王士评此诗为“万古送别之祖”,他自己《秋柳》诗中的名联“他日参差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当本于此。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魏风——《十亩之间》1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桑者:采桑的人。

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

泄泄:同闲闲,十分悠闲的样子逝:往。

赏析:《十亩之间》描写采桑女子劳动之后,结伴同归的情景,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诗经·魏风——《伐檀》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释:坎坎:砍伐权树木的声音。

廛:音“蝉”,古制百亩。

县:通“悬”。

特:三岁的野猪,此代指野兽。

漘:音“纯”,河坝。

囷:音“逡”,粮食囤。

素飧:熟食。

赏析:《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

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

诗用对比,揭露“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

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抗议。

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诗经·魏风——《硕鼠》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硕鼠:肥大的老鼠。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一起来阅读吧!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孔子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它的美还在于意思。

《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

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

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

诗经国风十五篇

诗经国风十五篇

诗经国风十五篇
《诗经》中的《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合称十五
国风。

这些诗歌是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
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

这些诗歌广泛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爱情、婚姻、战争、压迫和反抗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

诗经的国风是西周民歌的代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语言精练优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诗经》原文或相关文献,也可以咨询研究《诗经》的学者。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诗经经典篇章赏析《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诗经经典篇章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诗经经典篇章赏析第一节周南本节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共 11 篇作品。

第一篇关雎【概要】这是一首恋曲,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01、关关:指雌雄两鸟相对鸣叫02、雎鸠(JuJiu):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

03、洲:水中陆地04、窈窕(YaoTiao):娴静端正的样子05、淑女:贤德的女子。

淑,善06、君子:对男子的美称07、好逑:好的配偶08、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09、荇(Xing)菜:一种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10、流之:随着水流而摇摆的样子11、寤寐(WuMei):指日夜。

寤,睡醒;寐,睡着。

12、求:追求13、悠:长久14、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15、芼(Mao):采摘第二篇葛覃【概要】描绘一个女子做完工作,准备回娘家看望父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01、葛:一种多年生蔓草,俗名苎麻,纤维可织布。

02、覃:延长、延伸03、施(Yi):同“移”04、萋萋、莫莫:植物茂盛的样子05、黄鸟:黄鹂06、喈喈(Jie):黄鹂相和的叫声07、刈(Yi):刀割08、濩(Huo):在水中煮09、絺(Chi):细,细麻布10、綌(Xi):粗,粗麻布11、斁(Yi):厌恶12、师氏:负责管理的女管家13、告:告假14、归:回家15、薄:语气助词,稍稍的意思16、污:用作动词,搓揉以去污17、私:指平日所穿的衣服18、浣(Huan):洗19、衣:指见客时穿的礼服20、害:同“曷”,哪些21、宁:平安,此作问安【译文】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

最有名的诗经国风作品

最有名的诗经国风作品

最有名的诗经国风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国风部分是最为著名的,
下面为您介绍几篇:
一、《关雎》
铭记古代爱情的风景,关雎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此篇诗表达了一个男
子对于自己的爱情的无限眷恋与感慨,充满了激情和思念。

二、《蒹葭》
蒹葭是一首描写往事的长诗,具有民歌的特点。

它通过描写旧时的悲
欢离合,来表达对于当时社会的失落感。

此篇诗的韵律悠扬,意境优美,极具文学价值。

三、《桃夭》
桃夭是一首描写婚姻的诗,通过对于二人如何用生命追求爱情的描述,来渲染爱情的高贵和婚姻的神圣。

此篇诗语言工整,韵律优美,充满
情感和生命力。

四、《伯兮》
伯兮是一首流传至今的诗歌,它描述了一个女子对于自己男友的思念
之情。

此篇诗的优美语言,婉约风格令人难以抵挡,无愧为中国古典
文学的瑰宝。

五、《问》
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篇诗,它通过对于某件事情的询问
来表达作者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无限期盼。

此篇诗的意境高远,极具思想含量,充满哲理和智慧。

以上就是《诗经》中的几篇国风作品,它们无疑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的瑰宝,其音韵之美,表达之深刻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

风,是古代五音之一,也是指古代的邦国。

《诗经》的风部共包括十五国的民歌,歌颂了十五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风土人情。

以下将结合《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1. 《关雎》(周南.关雎)《关雎》是《诗经》中最有名的篇章之一,它是描写周国的一首婉转动人的民歌。

这首诗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乡野气息和深情厚谊的世界中。

通过“关雎”这一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角色,揭示了周国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国风》(郑风.试范)《国风》是反映郑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试范》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以“西北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为开场,描绘了郑国美女的风采和独立的品质,展现了郑国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独立自主的性格,体现了郑国人民崇尚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3. 《卫风》(卫风.硕鼠)《卫风》是描写卫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硕鼠》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田间劳作和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卫国人民朴实无华、劳作忠厚的品质,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勤劳的精神。

4. 《王风》(王风.采蘩)《王风》是描写王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采蘩》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王国人民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下艰苦耕作的场景,展现了王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无尽向往。

5. 《衡风》(衡风.卫风之什)《衡风》是描写衡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卫风之什》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以“二矢之菹,率为我母”为开场,描绘了衡国人民对母亲的孝心和对家庭的深情,展现了衡国人民对家庭的珍视和孝顺的美德。

6. 《邶风》(邶风.樛木)《邶风》是描写邶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樛木》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田园风光的描绘,展现了邶国人民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周南》(周南.关雎)《周南》是描写周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关雎》是其中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诗经中的风,主要有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诗经·国风·鄘风
第一篇柏舟
【概要】女子表达坚贞的爱情,抱怨母亲不体谅。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为我仪。

之死矢靡他。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汎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为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01、汎:泛
02、中河:河中
03、髧(Dan):头发下垂的样子
04、髦(Mao):古时未成年男子的发式,即前额头发长齐眉毛,两边分别扎成辫子,称两髦。

05、仪、特:配偶。

仪通偶
06、之:到
07、矢:誓
08、靡他:无他心
09、慝(Te):忒,改变
10、母也天只:母亲啊,苍天啊。

只,语气助词
11、谅:体谅
第二篇墙有茨
【概要】讽刺贵族们宫中的丑事。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01、茨(Ci):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02、中冓(Gou):陈奂《传疏》“《说文》,‘冓,交积材也’……,凡室必积材盖屋,故室内谓之内冓”。

马瑞辱《通释》“《释文》,‘冓本又作遘’。

《玉篇》引作冓。

冓、遘,皆为垢。

……垢当读为诟,耻辱也。

……此诗内冓,亦当读为内诟,谓内室诟耻之言。


03、襄:除去
04、束:捆去
05、详:扬,道也,讲的意思
第三篇君子偕老
【概要】描写贵族女子美丽的服饰和容貌。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注释】
01、君子:指卫宣公
02、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此指伴侣
03、副:数量词表示一副。

或说假髻,即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假发。

04、笄(Ji):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女子十五岁才能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故女子十五称及笄。

05、珈:笄上的玉饰,侯伯夫人有六珈
06、委佗:逶迤,行走从容自得的样子
07、象服:袆衣,绘有鸟羽或日月星辰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衣服。

08、子:指君子的夫人,或说卫宣姜。

此句大意是“夫人不贤淑,
怎么说她呢”
09、玼(Ci):花纹绚烂貌
10、翟:指绣织有野鸡花纹的女衣
11、鬒(Zhen):浓密的黑发
12、不屑:不需要
13、髢(Di):装衬的假发
14、瑱(Tian):古人冠冕上用丝绳垂挂在两侧用以塞耳的玉,或说耳坠。

15、象揥(Ti):象牙材质搔头或梳理头发用的簪子
16、扬且之皙也:玉石般白皙的肤色。

扬,玉。

17、胡然而天、帝:仿佛如天仙、帝子。

而,如
18、瑳(Cuo):颜色鲜艳洁白貌。

展:古代妇女穿的一种礼服
19、蒙彼绉絺:遮盖在下面的绉纱(细葛布)。

蒙,遮盖。

20、绁袢(XieFan):夏季穿的白色薄内衣。

21、清扬:眉清目秀
22、展:确实
23、邦之媛也:国家的美女。

媛,美女。

《国风·郑风·狡童》
先秦:佚名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国风·郑风·狡童》译文
那个滑头小伙子,为何不和我说话?都是因你的缘故,使我饭也吃不下。

那个滑头小伙子,为何不与我共餐?都是因你的缘故,使我觉也睡不安。

《国风·郑风·狡童》注释
狡童:美貌少年。

狡,同“姣”,美好。

一说为狡猾,如口语说“滑头”之类,是戏谑之语。

彼:那。

维:为,因为。

不能餐:饭吃不香,吃不下。

食:一起吃饭。

息:安稳入睡。

《国风·郑风·狡童》鉴赏
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

确实,一个姑娘生活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反复证实小伙子的爱情是执着专一,永恒不变的。

因而,恋爱中的姑娘永远没有精神的安宁。

对方一个异常的表情,会激起她心中的波澜;对方一个失爱的举动,更会使她痛苦无比,寝食难安。

《郑风·狡童》中的这位女子就是如此,或许是一次口角,或许是一个误会,小伙子两个失爱的举动,她竟为之寝食不安,直言痛呼。

首先,诗的两章通过循序渐进的结构方式,有层次地表现了这对恋人之间已经出现的疏离过程。

第一章曰:“不与我言”,第二章承之曰:“不与我食”,这不是同时并举,而是逐步发展。

所谓“不与我言”,并非道途相遇,掉头不顾,而当理解为共食之时,不瞅不睬;所谓“不与我食”,是指始而为共食之时,不瞅不睬,继而至分而居之,不与共食。

爱情的小舟,遇到了急风狂浪,正面临倾覆的危险。

与此相应,女子失恋的痛苦也随之步步加深。

共食不睬,虽一日三餐不宁而长夜同寝尚安;而分居离食,就食不甘味更寝不安席了。

因此这位女子要直言呼告,痛诉怨恨。

其次,诗篇通过直言痛呼的人物语言,刻画了一个初遭失恋而情感缠绵,对恋人仍一往情深的女子形象。

《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

《郑风·狡童》中的女子面临失恋的情况,听她的呼告,能感觉在怨恨与焦虑中,仍对恋人充满了渴望与深情。

“狡童”的“狡”,一说通“佼”,亦即强壮俊美之意;如此理解,“彼狡童兮”,亦即“那个强壮漂亮的小伙子啊”。

这就是骂中有爱,恨中带恋了。

所谓“若忿,若憾,若谑,若真,情之至也”(陈继揆《读风臆补》)。

而两章的后两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则由前两句第三人称的
“彼”,转变为第二人称的直面式的呼告了,从而把对“狡童”的恋慕期待之情表现得缠绵难割。

古老的《诗经》,传达的是古今相通之情,只因语言简奥,才会艰深难解。

《郑风·狡童》则不然,不仅女子的感情哀伤动人,女子的呼告也是明白如话,句句入耳。

可是,一首直抒胸臆之诗,千百年来却久遭曲解。

“诗必取足于己,空诸依傍而词意相宣,庶几斐然成章;……尽舍诗中所言而别求诗外之物,不屑眉睫之间而上穷碧落、下及黄泉,以冀弋获,此可以考史,可以说教,然而非谈艺之当务也”(《管锥编》第一册)。

钱钟书对“《诗》作诗读”之旨作了淋漓透辟的发挥,读《郑风·狡童》然,读一切古诗均然。

《国风·郑风·狡童》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狡童》这首诗,汉代经生以之为刺诗。

郑昭公忽不能与贤人共图国事,致使祭仲擅权,危害国家,故诗人作此刺之。

后人多从其说。

而现代学者一般不赞成这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热烈的情歌或女子失恋的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