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阴虚血热——两地汤——阴阳解析
两地汤加减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临床观察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试行 …所制定 的阴虚血热型月经
先 期 患者 。排 除 生 殖 器 官 器 质 性 性 病 变 患 者 。9 2例 患 者 均 表 现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
治疗组 , 3个 月 为 1 疗程 。
3 治 疗 结 果
3 . 1 疗效标准 口
中 国 医药 科 技 出版 社 , 2 0 0 2: 5 .
[ 2 ] 周倩茹.自拟两地汤加减治疗月经先期 7 8例临床观察[ J].浙江
中医杂志 , 2 0 1 3 , 4 8 ( 3 ): 1 8 9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一l 2— 2 5 编辑 : 姚玲 )
祖 国 医学 认 为 , 月 经 先 期 的 主要 病 因病 机 是 冲任 不 固 , 经 血
失于制 约 , 月 经提 前 到来 。临床 分 型 为j 0 【 热 和气 虚 , 亦 可见 ’ 肾 虚、 肝郁 、 血瘀 。血热 者 - " I N热扰血海 , 迫m 妄行 , 使 月经先 期而 至; 也可因素体阴虚 , 或大病久病 , 失 血伤 阴 , 阴虚内热而 迫血先
显效: 月经 周期恢 复正 常能 维持 3个 月 以 上; 有效 : 月 经周 期恢 复 正 常 , 但 不 能 维 持 3个 月 以上 ; 无效: 月经 周 期 未见 变
化。 见 病 之 一 , 又称 “ 经行 先期 ” 、 “ 经早 ” 。
3 . 2
结 果
笔者采用两地汤加减治疗阴虚 L 热型月经先期4 6 例, 取得了良
好 的效 果 , 现报道如 下。
中医治月经病小知识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代表...

中医治月经病小知识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代表...
中医治月经病小知识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代表方药为两地汤;
月经量多色红血热,代表方为保阴煎;
月经过多气虚证,代表方举元煎;
月经后期的血虚寒证,治法为扶阳祛寒调经,主方为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月经后期血瘀气滞证,选方血府逐瘀汤;
月经过少血瘀证,可选方桃红四物汤;
月经过少痰湿证,可选用苍附导痰丸;
月经过少肾虚证,宜用归肾丸补肾为主;
月经过少血虚证,宜用滋血汤补血为主;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一是肝郁,一是肾虚。
肝郁有热可选方加味逍遥散,肾虚证代表方药为固阴汤;
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治崩漏三法为“塞流、澄源、复旧”,但当灵活应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崩漏肾阴虚代表方药为左归丸;
崩漏脾气虚证的代表方为固本止崩汤;
崩漏肾气虚证,代表方加减苁蓉莬丝子丸;
崩漏实热证,可首选清热固经汤;@快问中医
崩漏血瘀证,可选方四物汤合失笑散;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可选用两地汤或两地汤合二至丸;经间期出血湿热证,可选用清肝止淋汤)。
中医院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中医妇科学(规培)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证(1)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3)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梔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金实良)(1)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2)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5、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若肝郁肾虚,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治宜补肾疏肝调经,方用定经汤)3、脾處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四、月经过多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黄草五、月经过少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六、经期延长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前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芦茹丸或固经丸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一—桃红四物汤台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证——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2、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3、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崩漏1、牌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田七(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型(1)虚热证——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九、闭经1、气血處弱证——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证——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证——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6、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十、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6、阳虚内寒证——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十一、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2、肾阳虚证——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3、肾阴阳俱虛证——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中医妇科笔记.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证;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汤1、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扶阳祛寒调经。
(金匮)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2、肾虚;补肾调经。
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五、月经过少:1、血虚;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或小营煎2、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3、血瘀;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六、经期延长:1、血瘀;活血祛瘀止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茹丸或固经丸3、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2、湿热: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3、血瘀;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八、崩漏:1、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4、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九、闭经:1、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莵丝子丸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中医妇科学方歌

中医妇科学方歌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气虚证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血寒症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证:逍遥散肾虚证:固阴煎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痰湿证:苍附导痰汤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6.经期延长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血热证虚热证:两地汤湿热证:固经丸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归芍香附依;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中医妇科学》笔记

《中医妇科学》笔记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 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2. 血热型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六、经期延长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八、痛经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九、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十一、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二、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十三、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二、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五、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六、子淋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汤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四、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血府逐瘀汤五、产后身痛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2)血瘀:养血活络、化瘀止痛-生化汤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妇科杂病一、徵瘕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散聚汤4)毒热:解毒除湿、破瘀消徵-银花蕺菜饮二、不孕症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归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肺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开郁种玉汤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三、阴痒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方剂索引:1.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2. 两地汤: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3.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4. 清热固经汤:生地. 地骨皮. 炙龟板.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焦栀子. 地榆. 甘草5.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6. 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7. 完带汤: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甘草. 陈皮. 柴胡.车前子. 黑芥穗8. 止带方: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黄柏. 栀子. 牛膝9. 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 川断. 黄芩. 黄柏. 甘草10. 天仙藤散: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瓜.苏叶.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11. 生化汤: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甘草12. 解毒活血汤:连翘. 葛根. 柴胡. 枳壳. 当归. 赤芍. 生地.红花. 桃仁. 甘草13.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 鹿角霜. 杜仲. 川椒14. 启宫丸:制半夏. 苍术. 香附. 茯苓. 神曲. 陈皮. 川芎.15. 阴痒外治法:1)塌痒汤:鹤虱. 苦参. 威灵仙. 归尾. 蛇床子. 狼毒.2)蛇床子散:蛇床子. 花椒. 明矾. 苦参. 百部.。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一般来说,月经这位老朋友是有信用的,总是如约而至。
但有的时候老朋友却有些迫不及待,提前到了。
如果提前的时间超过了7天,甚至1个月来2次月经,而且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的,就属于月经提前了。
中医将月经提前称为“月经先期”、“经行先期”、“经期超前”、“经早”。
如果月经提前没有超过7天,或者偶尔1次提前超过7天,没有其他身体不舒服的,不算月经提前。
是什么原因让老朋友心急火燎,急不可耐呢?是血热和气虚。
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平衡的,身体不寒不热,血液在气的约束和推动下,按照既定的轨道静静的流淌,不快也不慢。
如果肾阴虚损,就会产生虚热,热会加速血液的运行速度,中医将这种情况叫做血热妄行,在身体表现出的症状可能是各种出血,女性朋友就可能出现月经提前。
女性朋友的血液中有热、有火,就会让老朋友不得安宁,提前行动,那就是月经提前了。
血液的运行和气有密切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液是在气的推动下运行的;气还有约束血液的功能,血液之所以能在经脉内正常的运行,还要靠气来约束,如果气虚不能约束血液,血液很可能就跑到经脉外面去了,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出血,在女性朋友就可能表现为月经提前,这种情况叫“气不摄血”。
气的根本是什么呢?是肾气,因为肾是主藏的,肾气的藏就是使人体的各种生命物质能够固摄住,不流失。
明白了月经提前的形机理,下面看看怎么治疗。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有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咽干口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肾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
生地黄15克,地骨皮15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白芍15在,阿胶10克。
上述药物除阿胶外,水煎取500毫升,去掉药渣,将阿胶放入煎好的药液中化开,分3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
每天1剂。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中医妇科口诀记忆法

中医妇科口诀记忆法中医妇科口诀心法一一熟记考试无忧。
可参考总结的笔记同背,事半功倍。
月经病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疣痛长;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
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两地汤——阴阳解析两地汤——阴阳解析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主要证候:
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傅青主女科》两地汤方:
生地、玄参一两,白芍、麦冬五钱、阿胶、地骨皮三钱
解析:
阳性药:无
平性药:阿胶
阴性药:生地、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
君药:玄参
阿胶:甘,平。
归肺、肝、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生津。
白芍: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麦冬:甘、微苦,微寒。
归肺、心、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地骨皮:甘、淡、寒。
归肺、肝、肾经。
清热退蒸,凉血。
阴性药物多,无阳性药物,针对热证;君药药物功效以凉血滋阴为主,针对热滞血虚实多虚少;阳明病,内热津亏,迫血妄行。
方剂中,生地、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清热凉血滋阴散结。
诸药合用以清热凉血滋阴散结为主。
适用于素体津亏,津亏热浮,迫血妄行者。
清经散、两地汤、丹栀逍遥散比较:
清经散,以清热活血为主,养血滋阴为辅。
适用于素体阳盛,热盛灼津,迫血妄行者。
两地汤,以清热凉血滋阴散结为主。
适用于素体津亏,津亏热浮,迫血妄行者。
丹栀逍遥散,以疏肝养血为主,清热凉血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气滞血虚、肝郁化热、迫血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