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李时珍》课件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李时珍》课件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
掉这花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 不同了 整?

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 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这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
李时珍
我国明朝杰 出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他用了 将近30年的时间 编写了著名的医 学巨著《本草纲 目》。为我国的 医药学事业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药物图谱
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怎样不怕苦和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 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他有时好几天不 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 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 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 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 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李时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李时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李时珍》教案1、了解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事情,从而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但......还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

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时珍》这篇课文。

二、自学(略)。

三、读议课文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怎样得到父亲的同意开始行医的?讨论:(用读句了,抓词语,谈体会的方法)理解鄙视、疑难病症、对症良方。

点拔:从李时珍能想出对症良方,你看出了什么?(看出他治病的本领已经不小了。

)轻声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李时珍偷学本领,22岁开始行医。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完善一词你怎样理解?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投影;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看出李时珍处处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议;这段讲了什么?(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4、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余人边听边画在采药中,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用_____ 画出,他怎样做的?用画出。

读句子,体会意思;投影;(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意思是:他不怕环境艰险,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

)(2)许多药物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意思是:他敢于实践,不顾个人安危,医德高尚。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李时珍走了()里路,访问了()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李时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李时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xx教学反思xx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在课后要进行怎样的教学反思呢?在此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李时珍教学反思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教学这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经过,体会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

在学生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通过读文质疑,使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的问题有关于李时珍的,也有关于《本草纲目》的,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提出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

有的同学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拿出来交流,老师作了适当的补充。

“从哪里看出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为什么说它中药书中的伟大著作?”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解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后,学生积极交流,有的用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有的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可见学生在读中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和内化。

“你们认为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问题,增强了学习兴趣,又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互相补充。

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以《李时珍》一课为例:《李时珍》一课是一篇老课文。

很多老师都教过许多次,课文的重点难点应把握在李时珍花了27年重新编写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本草纲目》《李时珍》教学反思《李时珍》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李时珍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李时珍

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 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 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
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 药物书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世界医学科学宝库中的一部 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 药物1892种,药方11096 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 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 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 流传全世界。
养成勤动脑、 爱思考的好习惯。
教: 学校: 班级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李时珍
《本草纲目》这本书 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 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 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 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 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 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 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想象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之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医生、病人、病魔、病人家属
…… )先说说再写下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李时珍》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李时珍》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
234
再提醒回顾:小熊刚才是怎样救出小猴的?
同时还可让学生板书关键词。 教师相机点评,提升小结方法。如:“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 到了一位机灵的小熊。”“这些语言符合小熊的身份。” 三、了解故事创编要求。 1.阅读作文要求及提示。
2.说说你的理解,或者说你还有哪项要求没弄明白。 预设引导: 如何把“重要的地方写细致些”(提示第二项)?其实第三个提 示已经给了我们更明确的提示,那就是说“最好把两三个写得突出 一 些”,写什么呢?写它们的动作、语言等。
2.早上,一缕阳光射进树林,小动物们纷纷醒了。——让台上的 小动 物自由表演。
更多的小动物醒了——让台下的同学也按自己的想象活动起来。
(放松情绪,营造大胆想象气氛) 3.出示“和睦相处”,请你用自己的表演表现这个词。 (不作限制,不做评价,继续营造故事环境,营造大胆想象气氛。 ) 4.在学生表演正入情境时,师扮演猎人上,捉住小猴。 此段尽量设计得富有戏剧性。 如: 猎人上:听说,这山里有猴子,看来不假呀,瞧这地儿,深山老 林的,哎,这一趟,一定不会空跑的。 转身神秘的说:马戏团的老板出高价买只猴子。看样子,这次我 发财喽~
230
们的 呢?
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 养。)
补充:刘向 中国西汉文学家。编著了《新序》、《说苑》、《古 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 我们从注释中还知道,这个小故事选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 。 既为谏,则所谏何人?所谏何事?若想知道这些,可找原文读 一读。
2.这则短文寓意深刻,故事性强,你能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 吗? 3.、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 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民间传说,有 的 成语来自古诗词句,有的成语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 来自寓 言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来自寓言呢?课后搜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李时珍》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李时珍》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

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 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 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 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 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李时珍 药 物 诊费 职 业 救死扶伤 解除 疑难病症 有效 缺点 情况 编写
药材 品尝 流传
蕲春 记载 经验 拜访 判断 书籍 译成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 )画,第三画是( 理:有( ) )。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 )。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李时珍》是⼀篇精读课⽂,讲的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的事。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李时珍》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李时珍》原⽂ 李时珍是明朝伟⼤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家世代⾏医,⽗亲给穷⼈看病,常常不收诊费。

李时珍亲眼看到医⽣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痛苦,就⽴下为穷⼈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医是被⼈鄙视的⾏业,李时珍的⽗亲不愿⼉⼦当医⽣,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向⽗亲学习,还暗⾃记下了不少药⽅。

有⼀回,⽗亲给⼈看病,病⼈患的是⼀种疑难病症,⽗亲⼀时想不出有效的药⽅。

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个古⽅,⽗亲⼀听,正是对症良药。

从此以后,⽗亲同意他学医了。

他⼆⼗⼆岁就开始给⼈看病。

李时珍⼀⾯⾏医,⼀⾯研究药物。

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长情况;还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重新编写⼀部⽐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且还亲⾃到各地去采药。

他不怕⼭⾼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遍了产药的名⼭,他有时⼏天不下⼭,饿了吃些⼲粮,天⿊了,就在⼭上过夜。

许多药材他都亲⼝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了上万⾥路,访问了千百个医⽣、⽼农、渔民和猎⼈,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家,开始写书。

他整整⽤了⼆⼗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部的药物书——《本草纲⽬》。

这部书有⼀百多万字,记载了⼀千⼋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部伟⼤著作。

 【篇⼆】⼩学三年级语⽂《李时珍》教案 ⼀、教学要求 1、阅读课⽂,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医著书的⾼尚精神。

2、学习⽣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的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的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的说课稿导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下面是给大家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的说课稿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李时珍》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课文。

在此之前学生已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图文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李时珍》的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以及树立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之才的人生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描写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1. 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引导读文、读中感悟、讨论教学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先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

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

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

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

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课文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4、抓住中心问题来阅读全文,进行思维训练,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5、体会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立志学医、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强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重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学和他怎样编写的。

难点:
体会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教学思路:
一、课前准备。

1、阅读有关李时珍的书籍。

2、上网查找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二、自主质疑,直奔中心。

1、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质疑,说说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而引出〈本草纲目〉。

2、围绕这本书有哪些问题,并归纳为:
(1)为什么要编这本书?
(2)他是怎样编写这本书的?
(3)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共同归纳的问题选取一个问题,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再互相交流。

(4)针对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书?抓住“完善”一词进行导读。

“完善”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旧药物书的不完善指哪些方面?这几个方面用什么标点连接。

说说你的理解。

(5)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找出句子后可让学生反复读书,对照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体会采药的艰辛,抓住“亲自品尝”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拜访”、“千百个”来体会他为了积累经验虚心向群众请教的态度。

(6)针对第三个问题:抓住“整整27年”来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间长,费尽心血,成果来自不易。

从“100多万字”、“1800多种药物”、“被译成多国文字”来体会这是一本巨著。

从而感受到李时珍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四、小结。

1、我们称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仅仅是因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吗?
第二课时学习1、2自然段,并学习单元训练重点。

五、板书设计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为什么编写? 完善
2、怎样编写? 不但------而且--------还------
3、一部怎样的书? 巨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李时珍》反思
以《李时珍》一课为例:《李时珍》一课是一篇老课文。

很多老师都教过许多次,课文的重点难点应把握在李时珍花了27年重新编写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本草纲目》。

为了编写这部书李时珍花费了大量的经历,课文中对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做了明确的说明:以前的药物书有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有些没有说明生长情况。

教了许多年,每次都是让学生理解到旧的药物书有不全;不对;不详的缺点也就算比较到位了。

可是学生们又对此提出了新的问题。

这些“不详”的药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想到中医药学是我们特有的医学,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何不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进一
步对此展开深入的了解呢?这不正是探究学习的大好时机,于是就顺势问学生,你们这一问题很专业,就更需要你们自己花大力气去解决好吗?学生们欣然的同意了。

这一节课继续进行着……
由于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课下还真的用心去研究了,他们亲自去了中医门诊,走访了许多老中医,采访了不少药剂师,了解到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如果药的形状和生长情况没有记全,会把许多形状相似的中药搞混,这样药性和药效就相差甚远。

轻者不能医治病人的病,重者会危及生命的。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补充。

学生们学习形势灵活多样,学习获得了多种收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觉得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它不仅仅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更应重视面对实际的问题应如何引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