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结肠顺行灌肠术3例报告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晚期结直肠癌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晚期结直肠癌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结直肠癌肠梗阻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尤其是腹部或盆腔肿瘤的患者,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依赖非手术的姑息性支持治疗。
顽固性恶心、呕吐是其临床主要症状之一,大多病人需长期使用鼻胃管减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护理方便。
作为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应用,其引流效果好,也适用于姑息性胃肠减压治疗。
本文研究PEG 在46例晚期结直肠癌肠梗阻病人姑息支持治疗的应用,重点观察其作为胃肠减压途径的安全及有效性,以及对晚期结直肠癌肠梗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62.8岁,60岁以上33例。
梗阻时间10~72 h,超过24 h者31例(67.4%),阵发性腹痛33例(71.7%),腹胀35例(76.1%),恶心呕吐28例(60.9%),腹部包块7例(15.2%),直肠肿块1例(2.2%),血便3例(6.5%),停止排便排气13例(28.3%),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8例(39.1%)。
46例中22例(47.8%)表现有明显的肠麻痹及中毒症状,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术前均行正位腹部拍片,均示不同程度的结肠梗阻表现,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诊断22例,CT诊断11例,B超诊断13例。
其中回盲部癌5例,升结肠癌8例,横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15例,直肠癌5例。
均为肿瘤转移或复发性引起的晚期结直肠癌肠梗阻,已无手术指征。
入院后主要通过禁食、鼻胃管减压、镇痛、止吐、抑制胃肠分泌、静脉输液或肠外营养支持等姑息支持治疗。
2.方法PEG采用拖出法。
术前给予镇静及止痛,拔除鼻胃管,首先以胃镜观察食管与胃有无病变,注气使胃膨胀,然后操纵胃镜将胃前壁顶向腹壁,光源反映在前腹璧。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技术

每日常规护理
监测胃造口管的位置:
导管通过内垫和外垫固定,外垫可调节松紧, 固定过松,易导致切口处渗漏,并发炎症,甚至出 血。固定过紧,易引起病人疼痛不适,胃壁组织缺 血,导致内垫综合征。一般在PEG术后2天内固定 较紧,以压迫胃壁,防止出血及渗透引起的炎症不 适。以后病人可根据自身的感觉,将外垫固定在 合适的位置。为防止导管牵拉引起疼痛,可用线、 胶布或别针将导管相对固定在衣服上。亦有病人 在衣服上缝个小洞,导管从洞口穿出,有利于保暖。
产品部件
喂养管连接器
聚氨酯材质 圣诞树形金属杆:与造口管道最佳固定 双重防尘帽关闭机制:与鲁尔接口注射器等各种注射器及
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相匹配
适应症
PEG管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也可用于胃减压术。
下列疾病可以需要进行长期肠内营养:
神经疾病:
– 吞咽反射损伤(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 硬化,脑血管意外等)
放置后的即时护理
控制胃造口管的位置:
在护理记录中记下造口管的长度和管径。从管道内抽吸 出胃内容物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胃液的pH值必须小于7。 在护理记录中记下测得的pH值。 测得值将在以后用作比较。当对管道的位置有任何怀疑 时, 应用对照液X线检查或内窥镜检查以确定管道在正 确位置。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相对于外科手术置管的优势
无需进行手术 置管后进行喂养时间更早 死亡率更低 并发症更少 费用更低廉
PEG相对于鼻胃管喂养的优势
不损伤食道 无肺和咽喉部的并发症 不增加发生鼻窦炎的危险性 用大口径管道使营养输注更方便 管道位于腹部更易被患者/护理者接受 总体费用更低廉
呈90°放置的硅酮材质的腹部外固定盘片: 使胃造口管不易发生意外的拔出 管道不打折、扭结,保证营养液输注
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结肠顺行灌肠术3例报告

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结肠顺行灌肠术3例报告发表时间:2014-01-08T10:32:43.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印在平1 丁曙晴2 吴昆岚2[导读] 结肠镜循腔进境至盲肠,检查回盲瓣舒缩正常,阑尾窝可见。
印在平1 丁曙晴2 吴昆岚2(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卫生院外科 225235)(2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 210001)【摘要】目的探讨经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后行顺行结肠灌肠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结肠镜循腔进腹至盲肠,于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腹壁置入导管,并将导管国定于右下腹壁。
结果由导管灌入生理盐水200-1000毫升,掌握调整排便时间及排便量。
【关键词】便秘内窥镜盲肠造口顺行结肠灌洗【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262-02 例1:某男,14岁,因“先天性无肛术后排便障碍”来诊。
患儿出生后发现肛窝处闭塞,诊断为“先天性高位无肛”,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
术后大便5~7日/次,稀便不能控制。
查体:消瘦,左下腹见一12cm的陈旧手术疤痕,洞状肛门,位置偏于前侧,肛周污粪,肛门指诊食指能通过,无肛管肌肉收缩感,指套退出无闭合反应。
经会阴部人造肛门灌入钡剂300ml后摄钡灌肠片提示,肛门松弛,所见结肠充盈良好,未见明确狭窄及充盈缺损,未见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
结肠袋分布对称,结肠粘膜完整。
肛管直肠测压提示:肛管静息压 10 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 30 mmHg,直肠肛门收缩及抑制反射消失,肛门失禁改变。
盆底MRI检查:直肠最大管径2.8cm,最小管径2.0cm,耻骨直肠肌及外括约肌缺失。
例2:某女,25岁,因“先天性巨结肠症(短段型)”,长期口服刺激性泻药,于18岁时行“Ikeda术”。
病理提示:符合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诊断。
术后症状好转一年,以后仍出现排便困难,依赖泻药及逆行灌肠。
经皮内镜辅助下盲肠造口顺行结肠灌洗的护理体会

【 编号】 1 7 — 2 0 2 1 )3 a 一 7 — 2 文章 6 3 7 1 (0 0 0 ( )O 7 0
1 . 行 结 肠 灌 洗 技 术操 作 方 法 2顺
结 肠 镜循 腔 进 镜 至盲 肠 . 检查 回盲 瓣 舒缩 正 常 , 阑尾窝
治疗 排便 失禁 或 慢性 便秘 的一种 手 术方 法『 1 9 l 9 0年 Mao e 】 。 ln
f】 甘 元 琼 . 理 护 理 在 当 代 护 理 工 作 中 的运 用 和 作用 『. 国 当代 医 药, 1 心 J中 ]
患 者和 家属 不能擅 自调节 输液 速 度 。经 常核 对输 液 速 度 , 若 发 现输 液部位 有 红肿 、 渗 等异 常情 况 时 , 立 即处 理 , 免 外 应 避 影 响治 疗效果 和 导致 机体 损伤 , 增加 患 者痛 苦 。患 者 由于 年
入肠 镜 可见 导管 近端 密 封垫 片与肠 壁 紧密 贴合 . 镜术 毕 。 退
13护 理 .
11 . 一般 资料
本组 病例 4例 , 中 , 2例 , 2例 ; 其 男 女 年龄 1~ 3岁 , 47 平 均 4 . 。 例 先天 性无 肛行 肛 门成形 术 后排 便 障碍 1 05岁 1 4年 , 1 先 天性 巨 结肠 行 Ie a术 后 7年 , 慢性 便 秘 , 例 kd 2例 缺乏 便 意3 0年 , 均有 强烈 手术 愿望 。3例 患者 长期 依赖 E 服泻 剂及 l 逆行 灌肠 每 5 7天排 便 1次 , ~ 1例便 秘且 伴稀 便不 能 控制 。
【 要】 结 4 经皮 内镜辅 助下 盲肠 造 口结 肠顺 行灌 洗技 术 治疗慢 性 便秘 的护 理 , 前注 重心 理 护理 、 道 准备 以 摘 总 例 术 肠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的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指南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Europe Society of Parent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GuideUnes gastrostomy
on
percutaneous endoscopk ttos—
HU
Heng-yan‘,YU胁,l—chun,黝ⅣG
Wei—ming.’Department
of Surgery.Beijing Hepingli
pital,Beijing
10001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U
Jian・chun,E—mail:弘莉@163.corn
endoscopic
【Abstract】Pereutaneous
ly arranged based quality of life.
teral Society of Parentral and En—
jejunostomy,
NCJ),以使其早期获得足够的营养。目前,该技术 及其改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6引。 对PEG和鼻胃管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显示,鼻 胃管的不适和并发症(刺激、溃疡、出血、脱出、 堵塞)发生率较高,而PEG则有更高的依从性,且 刺激小,食管反流和吸人性肺炎发生率较低,喂养 效果更好∽d 3|。因此,ESPEN建议,对于超过2—3 周的人工喂养,应首选PEG。
JET-PEG)或直接行经皮内镜引导下空肠造口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博驯。与
JET-PEG相比,PEJ的管道堵塞和重新置管率较小, 故需长期空肠喂养的患者应直接放置PEJ。然而亦 有研究对通过PEJ或JET.PEG行空肠喂养能否减少 反流和吸人性肺炎得出不同结论[29-31 J。
医学灌肠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医学灌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肠道准备、肠道检查前准备以及某些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医学灌肠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二、医学灌肠的原理医学灌肠是通过将一定量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温水等)灌入直肠和乙状结肠,刺激肠道蠕动,软化大便,帮助排便或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
灌肠液的温度、压力和容量等因素会影响灌肠的效果。
三、医学灌肠的适应症1. 便秘: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灌肠可以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2. 肠道准备:在进行结肠镜、钡剂灌肠等检查前,灌肠可以清洁肠道,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3. 某些疾病的治疗:如肠道感染、中毒等,灌肠可以帮助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缓解症状。
4.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护理: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灌肠可以用于治疗便秘、消化不良等。
四、医学灌肠的禁忌症1. 肠道穿孔:灌肠可能导致肠道穿孔,因此有肠道穿孔史的患者禁用。
2. 肠道出血:灌肠可能加重出血,因此有肠道出血的患者禁用。
3. 肠道肿瘤:灌肠可能刺激肿瘤,加重病情,因此有肠道肿瘤的患者禁用。
4. 急性腹膜炎:灌肠可能加重腹膜炎,因此有急性腹膜炎的患者禁用。
五、医学灌肠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将灌肠溶液加热至适宜温度(一般38℃左右),准备好灌肠器材。
2. 患者体位: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抬高。
3. 灌肠:将灌肠管插入肛门约15-20厘米,缓慢注入灌肠溶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4. 维持灌肠:注入一定量的灌肠溶液后,协助患者保持体位,一般维持10-20分钟。
5. 排便:灌肠后,协助患者排便,观察排便情况。
六、医学灌肠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1. 并发症:- 肠道损伤:灌肠可能导致肠道损伤,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
- 肠道感染:灌肠溶液不洁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 腹部不适:灌肠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等。
2. 护理要点:-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内镜报告模板

内镜报告模板食管炎食管黏膜粗糙,血管网模糊,齿状线不清反流性食管炎(B级)下段黏膜灰白粗糙,血管网模糊,见条状黏膜缺损,其中最长一条可达2cmBarrett食管?齿状线上见数个橘红色岛状及舌状黏膜Barrett食管APC术后可见三处舌状黏膜,均行APC治疗,术后创面灰白色,未见出血食管隆起性质待查距门齿25cm处可见一不规则隆起,表面附污秽苔,向腔内突出,致内镜不能通过,质脆易出血,取活检数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插镜情况:顺利Lesmi,Lgf,D1.0,Rf1食管:距门齿25cm开始,可见4条曲张静脉,迂曲呈瘤状,RC (+)贲门:开闭好, E-G线清楚胃底:粘液湖稍浊,可见1处曲张静脉团,最大直径1.0cm回肠末端炎症性质待查结肠镜插入至回盲部,插镜顺利,回盲部黏膜散在圆形出血灶,回盲瓣呈乳头状,其上可见一浅溃疡;阑尾开口新月形;插镜至回肠末端10cm,见黏膜充血水肿及多个溃疡,覆脓苔,取活检数块。
结肠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结肠内可见多处海绵状血管瘤,基本正常小肠粘膜像下进镜:插镜至小肠内距回盲瓣4m处,所见小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于进镜最深处给予含有美兰的甘油果糖粘膜下标记注射喷洒后退镜:上进镜:插镜至下进镜标记处,所见小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1.检查结束后短时间内不宜驾驶或从事精细工作2.术后最好有人陪伴回家十二指肠隆起病变套扎术后前壁及大弯侧分别见两枚大小约0.2x0.3cm样隆起,以COOK6连发套扎器套扎,见病灶变色。
异位胰腺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可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大小约为0.5*0.5cm隆起病变,中央凹陷,未见溃疡,予以注射针注射抬高病灶,后予高频电凝电切,切除物送病检,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近回盲瓣处见一大小约0.5x0.5cm隆起病灶,用一次性注射针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一次性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后留灰白创面,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
距肛门约25cm,可见一大小约3.0x3.5cm带蒂隆起,表面充血,用尼龙绳圈套器套于蒂部,用一次性注射针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一次性圈套器高频电切除,创面予三枚钛夹钳夹预防出血处理,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切除物回收送检。
经皮内镜辅助下盲肠造口顺行结肠灌洗的护理体会

经皮内镜辅助下盲肠造口顺行结肠灌洗的护理体会总结4例经皮内镜辅助下盲肠造口结肠顺行灌洗技术治疗慢性便秘的护理,术前注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加强穿刺处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灌洗护理。
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随访等,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结肠顺行灌洗技术;护理;体会顺行性结肠灌洗(ACE)是指在近端结肠腔内置入导管,向远端进行灌洗,达到结直肠排空的目的,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排便失禁或慢性便秘的一种手术方法[1]。
1990年Malone等[2]报道了顺行结肠灌洗技术,适用于慢传输性便秘,直肠排空障碍,以直肠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排便失禁。
2002年Heriot等[3]提出经内镜结肠皮下造口顺行灌洗技术。
我中心将经内镜结肠皮下造口顺行灌洗技术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便秘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4~73岁,平均40.5岁。
1例先天性无肛行肛门成形术后排便障碍14年,1例先天性巨结肠行Ikeda术后7年,2例慢性便秘,缺乏便意30年,均有强烈手术愿望。
3例患者长期依赖口服泻剂及逆行灌肠每5~7天排便1次,1例便秘且伴稀便不能控制。
1.2顺行结肠灌洗技术操作方法结肠镜循腔进镜至盲肠,检查回盲瓣舒缩正常,阑尾窝可见。
结肠镜引导下,助手在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腹壁穿刺定位,局部麻醉,于最薄弱处作一0.5 cm的小切口穿刺置入一套管,置入导丝后由肠镜活检钳夹持导丝后退镜,在肛门外引出导丝在其头端系一直径0.4 cm的PEG硅胶管,在肠镜监视下从右下腹壁切口处回抽导丝,将导管引出腹壁外,上固定卡片,腹壁外消毒,固定下敷料。
再次插入肠镜可见导管近端密封垫片与肠壁紧密贴合,退镜术毕。
1.3护理1.3.1术前护理1.3.1.1心理护理患者因患病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后,才下定决心选择该治疗方法,非常渴望手术成功,同时,又担心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结肠顺行灌肠术3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经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后行顺行结肠灌肠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结肠镜循腔进腹至盲肠,于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腹壁置
入导管,并将导管国定于右下腹壁。
结果由导管灌入生理盐水200-1000毫升,掌握调整排便时间及排便量。
【关键词】便秘内窥镜盲肠造口顺行结肠灌洗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3)32-0262-02
例1:某男,14岁,因“先天性无肛术后排便障碍”来诊。
患儿出生后发现肛
窝处闭塞,诊断为“先天性高位无肛”,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
术后大便5~7日/次,稀便不能控制。
查体:消瘦,左下腹见一12cm的陈旧手术疤痕,洞状肛门,位置偏于前侧,肛周污粪,肛门指诊食指能通过,无肛管肌肉收缩感,指套退出
无闭合反应。
经会阴部人造肛门灌入钡剂300ml后摄钡灌肠片提示,肛门松弛,
所见结肠充盈良好,未见明确狭窄及充盈缺损,未见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
结肠袋分布对称,结肠粘膜完整。
肛管直肠测压提示:肛管静息压 10 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 30 mmHg,直肠肛门收缩及抑制反射消失,肛门失禁改变。
盆底MRI
检查:直肠最大管径2.8cm,最小管径2.0cm,耻骨直肠肌及外括约肌缺失。
例2:某女,25岁,因“先天性巨结肠症(短段型)”,长期口服刺激性泻药,于18岁时行“Ikeda术”。
病理提示:符合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诊断。
术后症状
好转一年,以后仍出现排便困难,依赖泻药及逆行灌肠。
因长期半流饮食,身体
消瘦。
予结肠传输试验:口服标志物 72 h后20粒标志物9粒在升结肠,6粒在
横结肠,6粒降结肠,120 h 所有标志物均在直肠,提示全结肠运输迟缓;予钡灌
肠显示左半结肠结肠袋减少,无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样改变;排粪造影及肛
管直肠测压排除出口梗阻性便秘。
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黑变病。
心理测试排除抑郁、焦虑症等。
患者对手术缺乏信心经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无效,后长期依赖灌肠,效果仍不佳。
例3:某男,73岁,“缺乏便意三十年”,每5-7日排便一次,便质干硬,长期依赖各种泻药协助排便。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否认糖尿病史。
头晕体虚,动则气喘,食寐不安。
因各种泻药无效,逆行灌肠辅助排便6年,效果不佳。
结肠传输试验:口服标志物120 h 后,标志物1粒在升结肠,3粒在横结肠,10
粒在降结肠,6粒在直肠,提示全结肠动力迟缓;钡灌肠提示:结肠袋明显减少,结肠扩张;排粪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排除出口梗阻性便秘。
结肠镜检查排除
结肠肿瘤。
患者年老体弱,无法承受手术治疗。
操作方法:结肠镜循腔进境至盲肠,检查回盲瓣舒缩正常,阑尾窝可见。
结
肠镜引导下,助手在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腹壁穿刺定位,局部消毒
麻醉,于最薄弱处作一0.5cm的小切口穿刺置入一套管,导入导丝后由肠镜采活
检钳夹持导丝后退镜,在肛门外引出导丝在其头端系一直径0.4cm的PEG硅胶管,在肠镜监视下从右下腹壁切口处回抽导丝,将导管引出腹壁外,上固定卡片,腹
壁外消毒,固定敷料,再次插入肠镜,内见垫片与肠壁紧密贴合,退镜,术毕。
术后处理:术后第3天给予生理盐水自导管灌入,量由200ml逐渐加量至1000ml左右,具体根据患者灌入后排便时间及排变量调整,教会患者使用方法、
灌洗水量及配方,嘱患者隔日灌洗一次,并填写排便日记以便掌握排便规律。
讨论
该技术自1990年Malone首先报道阑尾造瘘结肠顺行灌洗(MACE)[1]法以来,得到了应用。
主要用于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大便失禁、顽固性便秘患
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因原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瘘口狭窄等原因影响其
广泛应用。
我们采用PEG管,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盲肠造口后行顺行结肠灌洗,可
以去除滞留于结肠的粪便,可同时解决便秘和失禁。
灌洗液应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以清洁肠道为限度。
一般选用生理盐水加比沙可啶(便塞停) 5mg或聚乙二醇4000(福松)20g,水量500-2000ml不等[2]。
经皮内镜下盲肠造瘘术较之MACE,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虽然不能改善肛门括约肌的控便能力,但可以
及时清除肠道内粪便,为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和顽固性便秘患者提供了一种改善症
状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alone PS,Ransley PG, Kiely EM.Preliminary report:the antegrade continence ncet,1990,336:1217-1218.
[2] King SK,Sutcliffe JR,Southwell BR,et al.Th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 successfully treats idiopathic slow-transit constipation.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5,40:1935-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