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粪造影幻灯PPT讲稿

合集下载

粪便检查实习小讲课PPT课件

粪便检查实习小讲课PPT课件
(1)粘液便: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 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粘液则一般 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 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3)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 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 果酱样
feces
标本采集、处理和接收
标本容器
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不可用尿不 湿纸片等吸水用具包裹)
粪便标本种类
常规标本——检查粪便性状、颜色、细胞等, (最常见的项目检查) 细菌培养标本——致病菌(腹泻查找致病菌) 寄生虫或虫卵标本——寄生虫等
5
feces
标本采集、处理和接收
粪便常规检查采集新鲜标本,标本避免混有尿液、 消毒液及污水,送检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标本 量最少不能少于花生米粒大小。 寄生虫检查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feces
粪便检验
1
feces
粪便检查的目的
1、了解消化道有无感染、出血、恶性肿瘤 2、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了解胃肠道和肝胆系 统的功能状况 3、检查肠道致病菌,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4、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试 验 5、根据粪便颜色检查有助于鉴别黄疸的类型
2
粪便(feces)组成
化学法隐血试验干扰因素
影响因素 标本因素 食物因素 药物因素 器材和试剂 操作过程
假阳性Hale Waihona Puke 假阴性非消化道血液
亚铁血红素降解
含Hb或含过氧化物 酶的食物
刺激肠道出血或具 有氧化作用药物
有还原作用的药物
污染氧化剂
试剂失效,污染还 原剂

便秘的造影学诊断指南培训课件

便秘的造影学诊断指南培训课件
进行钡剂灌肠的步骤和操作。
3 排便造影的技术和解读
排便造影技术和结果的解读。
2 钡剂灌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详细说明。
VII.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
1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
结肠镜检查的过程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 镜检查的详细操作。
2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
结肠镜检查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详细 说明。
3 排便机制
排便过程中的解剖和生 理变化。
III. 便秘的类型和原因
1 原发性便秘
原因、症状和处理的策 略。
2 继发性便秘
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关的 便秘。
3 引起便秘的药物和
其他因素
药物和其他外部因素引 起的便秘。
IV. 便秘的影像学技术
1 影像学技术概述
用于诊断便秘的不同影 像学技术的简介。
2 不同影像学技术的
3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
结肠镜检查的优缺 点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 镜检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VIII. 临床案例和诊断解读
1 病例研究和影像结

不同病例的影像结果和 诊断。
2 影像结果的解读
3 鉴别诊断和治疗选

对影像结果的详细解读。
从影像结果中鉴别诊断
和治疗的选择。
IX. 结束
1 课程总结
培训课程的总结。
优缺点
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点 和局限性。
3 影像前准备
进行影像学检查前的准 备措施。
V. 不同影像学模式在便秘中的作用
1 X光透视
透视图像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在便秘中的应用。
2 磁共振成像(MRI)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
排粪障碍性疾病检查 排粪造影
影像中心
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
前日午后服番泻叶10g。 检查前3小时服少量钡剂,以观察小肠情况。 造影剂 硫酸钡配置4:1。 检查设备 1.坐桶。 2.机器设备要求焦点0.6-1.2mm。 3.数字采集及存储点片系统。
操作步骤
1.逆行灌钡200ml。 2.摄静坐、提肛、强忍、力排图像。注意包括 耻骨联合、骶尾骨。 3.测量:肛直角-110°、肛上距-3.5cm、 乙耻距和小耻距、肛管长度、骶直间距。
9.盆底疝 包括小肠疝,乙状结肠疝等。力排时小肠或乙状结肠疝入 直肠子宫窝,或直肠膀胱窝内即形成本病。有的乙状结肠 或小肠位于会阴皮下形成会阴疝。 10.骶直分离 第3骶椎水平处骶直间距大于20mm。直肠近段向下迂曲 成角。乙状结肠和小肠位于骶直间。这些异位肠曲将直肠 向前推压影响排便。如同时伴有内脏下垂排粪更加困难。 11.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症 本症为一种慢性和非特异性良性疾病,可能与直肠内套叠 和耻骨直肠肌异常收缩有关。溃疡多为单发,多位于直肠 前壁套叠和脱垂的顶端形态大小不一,溃疡浅不易发现。 12.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在对便秘者的排粪造影过程中,力排后不见排出钡剂,肛 直角、肛上距均属正常范围,无搁架征及其他异常,肛指 诊患者有紧缩感。这种情况国外未见报道,国内有些学者 将该情况称为内括约肌失驰缓症。
二.诊断器质性病变致便秘者 Nhomakorabea1.直肠癌、盆腔肿瘤如畸胎瘤、子宫肌瘤、直 肠其他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直肠有影 像者均可引起便秘而行排粪造影检查,均可见 相应表现。 2.肛门部手术、会阴部外伤、骶尾骨骨折等, 均可引起便秘。 3.其他 直肠癌根治术加臀大肌成形术或括约 肌间成形术,排粪造影通过静坐、提肛、强忍 和力排各排粪状态的显示,可以判断其控便的 功能,对其作出估价。还有粪石嵌塞也可致便 秘。

粪便检查 ppt课件

粪便检查  ppt课件

ppt课件
23
脂肪小滴
ppt课件
24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二 显微镜检查
(3)肌纤维 见于肠蠕动亢进、腹泻、消化不良
ppt课件
25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二 显微镜检查
(4)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 见于 肠蠕动亢进、腹泻
ppt课件
26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二 显微镜检查
(5)寄生虫及虫卵(略)
ppt课件
27
第三章 粪便检查
ppt课件
9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3) 黑便及柏油便 产生原因: 见于消化道出血,RBC破坏形成黑色硝化铁.其
色 泽因硝化铁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所致. 临床意义: 上消化道出血50-70毫升可出现黑便
柏油便持续2-3天,出血量至少为500毫升 隐血实验(+) 服用活性炭、铋剂等也可呈黑色但 隐血实验(-) 动物血、肝或铁剂便呈黑色,隐血实验(+) 应注意
(4)肠粘膜上皮细胞 见于结肠炎
(5)肿瘤细胞 见于乙状结肠癌、直肠癌
ppt课件
20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二 显微镜检查
2 食物残渣
(1)淀粉颗粒 见于 慢性胰腺炎及胰腺功能不全时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ppt课件
21
淀粉颗粒
ppt课件
22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二 显微镜检查
2 食物残渣
(2)脂肪小滴 见于:急、慢性胰腺炎 胰头癌 肠蠕动亢进、腹泻、消化不良
ppt课件
7
第三章 粪便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米泔样便 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状 ,量大
见于:霍乱、副霍乱
ppt课件
8
第三章 粪便检查
(2) 粘液便 脓性及脓血便 产生原因: 肠道下段有炎症 临床意义: 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粪便检查PPT

粪便检查PPT

正常粪便:很难发现
结肠炎症: 上皮细胞
数量增多
坏死性肠炎、霍乱、 副霍乱、伪膜性肠炎

粪便中的上皮细胞
二、食物残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常情况:仅见到无定形的细小颗粒残渣,偶见 少量脂肪小滴和淀粉颗粒。
食物消化不完全时:不同类型的食物残渣

1.淀粉颗粒 2.脂肪 3.肌肉纤维 4.结缔组织 5.植物纤维及细胞
二、性状和颜色

正常成人粪便: 黄色或棕黄色(褐色),质软,成形便

婴儿粪便:
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粪便异常性状及可能原因1
粪便性状 可能机制 常见原因
球状硬块便
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 便秘患者、老年人和儿童巨结肠症 水分吸收过多 肠道受刺激、炎症或 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 过敏反应 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下消化道出血 炎症,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 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 结肠癌等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结 肠癌或直肠癌和急性血吸虫病

粪便中的霉菌
食用铁剂、动物血、肝脏、 上消化道出血 活性炭及某些中药
淡黄色
乳儿便、服用大黄、山道年
胆红素未氧化及脂肪不消化
四、寄生虫

肉眼分辨的较大虫体: 蛔虫、蛲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阔头裂节绦虫等

将粪便过筛冲洗后: 可发现钩虫、鞭虫等细小虫体 服驱虫剂后:查有无虫体 驱绦虫后:寻找头节

粪便化学检验
1.淀粉颗粒
圆形、椭圆形,无色,可见同心形折光条纹
正常粪便中较少见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腹泻:可大量出现,常
伴较多的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

粪便检验-ppt课件

粪便检验-ppt课件
(3)米苷样便:呈白色陶米水样,多见 于霍乱、副霍乱,为白色淘米水样。
(4)柏油样便:因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隐
血试验强阳性。 (5)白陶土样便: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及
钡餐造影术后。 (6)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结肠癌、肛
裂、痔疮。 (7)胨状便:见于慢性菌痢及过敏性肠炎。
(8)黏液便:粘液混匀于粪便中,见 于小肠病变;粘液非混匀于粪便中且较集 中,见于大肠病变;粘液粘附于粪便表面, 常见于直肠炎;透明胶冻样粘液附于粪便 表面时,见于粘液性肠炎、痉孪性便秘、 情绪激动等。
➢正常粪便,无或偶见白细胞。 ➢结肠炎,白细胞分散存在,一般少于15个 /HFP;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见大量 的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以及吞有异物 的小吞噬细胞; ➢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
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3)巨噬细胞:常随脓细胞出现于急性菌痢 的粪便中,溃疡性结肠炎时,亦可偶见。
➢寄生虫检测应多次取样,并注意取样方式。 ➢阿米巴滋养体等原虫检测,应及时、保温送
检。 ➢粪便隐血检测应于试验前素食三天,并禁服
铁剂、及维生素。
第二节 理学检查
1、粪便量 2、粪便外观
颜色:正常人粪便呈黄褐色,婴 儿粪便呈黄绿色或金黄色糊状。
常见颜色的改变见下表:
颜色 黄褐色 金黄色
灰白色
绿色 红色 酱色
真菌 假丝酵母菌
念珠菌
粪便检验
粪便检查主要用于协助诊断消化道疾病: 1、肠道感染性疾病; 2、肠道寄生虫感染; 3、消化道出血鉴别与肿瘤筛检; 4、了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5、黄疸的鉴别诊断。
粪便成分主要有:
1、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2、已被消化但未被吸收的食糜; 3、消化道分泌物; 4、分解产物; 5、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 6、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

粪便检查PPT课件.ppt

粪便检查PPT课件.ppt
作为消化道肿瘤筛选指标
?其他: 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EHF均可阳性
假阳性反应 ?进食动物血、肉类 ?进食大量蔬菜
(四)细菌学检查
检查方法
粪便直接涂片镜检 细菌培养 有助于确诊及菌种鉴定
临床意义
? 正常菌群 占干重1/3,无临床意义
? 主要菌群--大肠杆菌、厌氧菌、肠球菌 ? 过路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 少量芽胞菌和酵母菌
二、检验项目
?一般性状检查 ?显微镜检查 ?化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1.量
?正常1次/日,量100~300g ?细粮、肉食--量少,粗粮、蔬菜--量多 ?胃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量多
炎症渗出、分泌增多、肠蠕动亢进、消化吸收不良
2.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 ?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病理情况可有多种改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虫病诊断主要靠从粪便中查出卵囊。
?集卵法可提高虫卵的检出率
?方法有:水洗粪便沉淀法或离心沉淀法、饱和 盐水浮聚法
(三)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OBT)
原理
Hb(含铁血红素)+H2O2 → 〔O〕 →氧化色原物质显色
检查方法
化学法:
?邻联甲苯胺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 ?灵敏度较高 (1~5ml出血可检出) ?特异性较差
动物血、肉、铁剂、蔬菜、白细胞--假阳性 大量Vc、还原性药物—假阴性
免疫学法:
?胶体金法、免疫斑点法( 所用抗体为 抗人血红蛋
白抗体、抗人红细胞基质抗体)
?特异性强 不需控制饮食 ?鉴别出血部位 上消出血时免疫原性改变,不敏感
用于检测下消出血
临床意义

《便秘的影像学检查》课件

《便秘的影像学检查》课件
了解直肠指检的操作过程,以 及检查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直肠指检的操作步骤
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直肠指检, 包括注意事项和需要遵守的规 定。
直肠指检的风险和注意 事项
描述可能存在的直肠指检的风 险和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这些 风险。
腹部X线检查
1
腹部X线检查的定义和目的
讲解腹部X线检查技术如何帮助诊断便秘及相关疾病。
2
腹部X线检查的操作步骤
介绍腹部X线检查操作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事项。
3
腹部X线检查的注意事项
提供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您更好地准备并完成腹部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的定义和目的
讲解磁共振成像技术如何帮助诊断便秘及相关疾病。
磁共振成像的操作步骤
介绍磁共振成像操作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和注意事项。
《便秘的影像学检查》 PPT课件
无法排便?患上便秘?快来了解便秘的影像学检查吧!让您掌握正确的检查 方法,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便秘。
概述
便秘的定义和症状简介
了解便秘的定义,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便秘 症状。
影像学检查介绍
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帮您了解何时 应该选择哪种检查方法。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的定义和目的
结论
1
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估
总结整个影像学检查过程,并做出相
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
应的评估。
因诊断目的和条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
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
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和作用
讲解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及在诊断便秘 中的价值。
磁共振成像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提供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您更好地准备并完成磁共振成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中,要尊重病人的排粪习 惯姿势,让病人精神放松。另 外一定要和病人解释清楚动作 的要领,以取得病人的充分理 解配合,以便尽可能准确的反 映功能状态。
三:排粪造影的测量 和正常值
1.肛直角(anorecal angle:ARA) 有轴线法和近似轴线法,后者易划且准。
因此只介绍后者。划平行与直肠壶腹部远端 后缘末端在耻骨直肠肌切迹处的平行线。上 述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为肛直角。该角反映 盆底肌群特别是耻骨直肠肌的活动情况。 静坐和提肛时耻骨直肠肌处于收缩状态, 故肛直角小,提肛时更小。力排时耻骨 直肠肌放松,肛直角加大。
造影剂:
(1)、75%(W/V)硫酸钡混悬液。
既能用来做排粪造影,观察肛管直肠的排 粪活动,又可以做钡灌肠排除结肠和直肠 的器质性病变。对于排粪造影的检查,稀 钡的优点是可以观察乙状结肠疝。缺点是 排空快,对于显示轻微的功能障碍不利。 稀钡可作为一种折中的选择。
(2)、半固态糊剂:性状与粪 便相似,有利于排粪生理的观 察。但黏膜的涂布差,为了显 示黏膜还须另注钡剂。关于稠 钡,稀钡优缺点的对比,国内 认为对于肛直肠功能性疾病的 诊断前者优于后者。
6.直肠排空时间: (voidingtime) 直肠内容物排空需要的时 间。 正常在10秒左右。大于30秒为 异常。
7.排粪开始时间:(initiation time)
正常为1秒,大于10秒为异 常。
8.肠内容物残留率:(the rate of residual contrast material)
2、充分利用体位引流,将钡剂 引流至直肠部。
病人坐在排粪桶上,调整高度以充分 显示耻骨联合。躯干与下肢成钝角的情况 下,分别摄静坐、提肛、初排和力排时的 直肠侧位象。力排象应包括开始时和最大 用力时的充盈相和黏膜相。
国外还做强忍合称四相法: 用力向下做排粪动作但肛门紧闭。 但该动作较难做,而且价值有限, 故国内做的不多。摄片一定要包括 耻骨联合,骶尾骨,和肛门,以便测量。
4.肛管长度(the length of
the anal canal:ACL) 肛管上部中点至肛门的距离。 平均37.03+/-6
5.骶直间距(the distance
beween the sacrum and the
rectum:DSR) 充钡的直肠后缘至骶骨前
缘的距离,分别测骶2.3.4. 骶尾关节和尾骨尖五个位置。 正常小于10毫米,大于20 毫米为异常。
大于灌入量的1/3为异常。
四:排粪障碍的其他 影象检查方法
1.结肠传输实验:
clononic transit test
检查前3天禁服泻药及对肠 动力有影响的药物和刺激性食 物。于检查前一天口服20粒含 钡剂的标记物,此后每24小时 摄腹部平片一张。直至第三张, 以得知肠道的运输能力。检查 期间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变
正常值: 静坐:101.9+/-16. 4 力排:120.2+/-16. 7 力排与静坐差:18.3+/- 16.5
2.耻尾线肛上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orecal junction and the pubococcygeal line: DUAC) 耻尾线(pubococcygeal line:PCL),耻骨联 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连线,它基本相当于盆底的解 剖位置。肛管上部既肛管直肠结合部,正常平静 时刚巧位于耻尾线下边缘。肛上距为肛管上部中 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上为负下为正。
排粪造影幻灯课件
概念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 对以肛管直肠部为主所作的动、 静态结合,形态功能并重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它可显示该部 位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异常。 它较钡灌肠、临床指诊、内镜 检查对功能异常的判定更准确 可靠。
历史
60年代 Phillips&Broden 小儿巨结肠和直
肠脱垂研究
70年代 临床应用
1984年专文报道
1988年 英国 直肠造影(Proctography)讨
论会
1985年 长海医院 开始研究 1990年11月 全国便秘诊治标准讨论会 制定 标准
二:排粪造影检查的 方法和步骤
1.检查方法:
准备:
检查前一日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 散3包后大量饮水。或者清洁灌肠 两次,以清洁肠道。 检查前2-3小时服钡剂以显示小肠。
改进方法:第一天口服20粒含
钡剂的标记物,此后每24小时 口服20粒含钡剂的与前次形状 不同的标记物,共三次。最后 一次服完24小时后摄腹部平片 一张。
(2)、机器设备: 焦点:0.6-1.2mm 电压:90-100kv 胶片: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inch
在透视下点片,有条 件的可以录象更好。
2.操作步骤
先行钡灌肠,600-800ml钡 剂,一般灌至降结肠如须同时 检查结肠,则适当增加钡剂, 先查结肠后再做排粪造影。拔 肛管时要留少量钡以显示肛管。
我们认为如果兼顾结肠气钡双重造 影和排粪造影时,易造成直肠区集气 影响排粪造影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1、结肠内注气易少不易多。
(3)、人造粪便:一种表面涂钡 糊,内部充填硅剂的物质。可以 模拟正常粪便的形状。在排粪造 影中的表现与正常的粪便相同。
检查用设备:
(1)、坐桶:坐桶很重要,是取的优 质影象的关键因素之一。DS-I型。密度:要 求与臀部组织的透X光性相近,否则摄得片子 中盆底组织结构与盆腔中的结构由于厚度相 差太大而不能同时显示(盆底肛管部分太黑, 暴光过度而不能分辨;或者盆腔部分肠管太 白,暴光不足而显示不清),从而大部分测 量无法进行;高度:应当可调,以适应不同 的病人;排出物的收集:尽可能方便,清洁。
男静坐:11.7+/-9.1 力排:23+/-13.6 女静坐:15.0+/-10.02 力排:32.8+/-13.3 中国人肛上距的正常值为30mm, 经产妇为35mm超过为会阴下降。
3.乙耻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gmoid colon and he pubococcygeal line:DSPC)和小耻距 即乙状结肠和小肠至耻尾线的距离 (上为负下为正)正常力排时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