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语文文学常识及二十四节气歌全解

语文文学常识及二十四节气歌全解

语文文学常识及二十四节气歌全解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第二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3.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4.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二、课外文化常识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二十四节气解释

二十四节气解释

二十四节气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系统,据说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

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左右,共分为24个节气。

这一时间系统既能反映季节变化,也能告诉人们农事和气候的变化情况。

下面将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详细解释。

立春: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开始了。

雨水:雨水节气指春季来临,雨水开始增多,标志着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到了。

惊蛰: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万物复苏,表示春雷开始惊醒蛰伏的动物。

春分:春分节气表示春天正式到来,昼夜平分。

清明:清明节气,天气晴朗,万物生长,春天之美正当其时。

谷雨: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播种的时节到了。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开始了。

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麦类作物将近成熟,夏农有了丰收的希望。

芒种:芒种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正是夏季种植作物的关键时期。

夏至:夏至节气是夏季的中点,此时阳光最强烈,白天最长。

小暑:小暑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气温已经开始升高。

大暑:大暑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最高,正值盛夏时节。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结束,秋天开始了。

处暑:处暑节气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气温已经开始下降。

白露:白露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落在草木上,表示秋天的清晨比夏天更凉爽了。

秋分:秋分节气表示秋季正式开始,白昼和黑夜完全相等。

寒露:寒露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说明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植物开始凋零。

霜降:霜降节气是秋季的第六个节气,寒露后气温更低,霜降开始结霜。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冬天正式开始。

小雪: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气温逐渐下降,开始下雪了。

大雪: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雪花渐大,气温降到最低。

冬至:冬至节气是冬季的中点,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

小寒:小寒节气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寒冷天气已经开始。

大寒:大寒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骤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反映了气候和农事的变化,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知识汇总(一)名家作品及称呼1.三曹 : 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 : 李杜 : 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小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 : 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5.书法四大家 : 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朝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 : 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 : 苏轼、辛弃疾。

8.苏黄 : 苏轼、黄庭坚9.三苏: 苏洵(老苏)、苏轼 (大苏)、苏辙 (小苏 )。

10.南宋四大家 :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简称关、白、马、郑。

12. 诸子百家 : 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着作, 当前流传中最为宽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12 家。

主要派别及代表 : 儒家——孔子、孟子 ; 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 ; 墨家一墨子 ; 兵家一孙武。

( 2017 资阳)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 葛朗台 (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人物 ) 、夏洛克 (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 、阿巴贡 (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小气鬼》( 又译《悭吝人》) 中的主人公 ) 。

15.“四书”“五经” :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 : 指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三别”指《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17. 永州八记 : 指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 挨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六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六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六年级语文文学常识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二、地理部分: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三、天文部分: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023中考语文冲刺专练——识记文学常识(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冲刺专练——识记文学常识(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冲刺专练——识记文学常识考点解读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概要识记。

让时间、国别、体裁穿针引线,将众多文学常识连成一体;了解教材中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了解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开复习。

中考预测围绕教材,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体裁,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成就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进行识记。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仔细回忆所读名著,根据提供的信息搜寻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还要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理解类题目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

感悟类题目主要是对人物的评述、对内容的评析探究、以及对人物的思想探究等。

注意理解的准确和感悟的角度。

1.(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这个句子中的“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充当状语。

B.“一带一路”“更加坚强”“民族复兴”“热爱祖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编年体史书。

D.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

封建君主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答案】C【详解】C.错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三一文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古老节令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
一年中按地球公转轨道上的特定位置,由太阳直射点移动到黄经0度的时刻,即黄道上每
隔15度划分的24个时期。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交替,标志着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各种农事
活动的规范和引导。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
大寒。

其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之始,也就是一年的极点。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节和中秋节都恰好是在春分、秋分之间和夏至、冬至之间举行。

一年
中的节气时间点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与时区没有关系,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时
间是一致的。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各地民间流传,而且也在文学中得到广泛表现。

不少古时诗词歌曲
中都充满了二十四节气的影子。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雪》这首诗中写道:“瀚海
沸腾风有声,铁马冰河入梦行。

5冰壶秋月霜满地,人静山青钟不鸣。

”诗人以“夜来大雪”描绘了寒冷冬季的荒凉景象,表达出自己对冬季的感受与思考。

还有唐代的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利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来
形容咸阳城墙外的崤山,给人以清新感和欣悦之情。

这些诗句流落千年,至今仍能唤起人
们对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除了诗词,传统戏曲也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大量创作,其中以春节期间的“春节宫灯戏”最为著名。

这种戏曲以扮演魔怪和百姓的对抗为主要内容,极具娱乐性和表现力。


各地方节日活动中,戏曲表演往往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祭祀传统和节日习俗,也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精神财富之一,为我们今日生活中的许多文化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