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等级划分依据
公路路线技术等级对应表

公路路线技术等级对应表
1. 一级公路,一级公路是国家级重要干线公路,连接主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域。
这些公路通常是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设计标准高,通行能力大,交通流畅,服务水平优秀。
2. 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连接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次干线公路,起到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作用。
这些公路的设计标准较高,通行能力较大,但比一级公路低一些,交通流量适中,服务水平良好。
3. 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连接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支线公路,主要用于农村交通和农产品运输。
这些公路的设计标准相对较低,通行能力较小,交通流量较少,服务水平一般。
4. 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连接农村和村庄的乡村道路,主要用于农田内部的交通和农产品运输。
这些公路的设计标准较低,通行能力小,交通流量很少,服务水平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公路路线技术等级的划分可能存在差异,上述对应表仅为一般性参考。
此外,公路路线技术等
级的划分还受到道路宽度、交通流量、设计速度、道路几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公路等级划分

我国公路等级的划分一、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划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为专门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二级公路——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为沟通县、乡(镇)、村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二、根据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公路等级划分

我国公路等级的划分一、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划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为专门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为沟通县、乡(镇)、村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二、根据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一、概述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是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程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依据和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和依据1.法律法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施工环境:施工环境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包括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气象条件、交通状况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3.施工难度:公路工程施工涉及的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不同施工阶段和施工工艺的安全风险也不尽相同。
因此,施工难度也是划分安全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
4.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素质包括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工作经验等方面。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程度。
根据以上标准和依据,可以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高风险等级: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施工项目。
2.中风险等级:施工难度较大、有一定技术要求,且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般安全事故的施工项目。
3.低风险等级:施工难度较小、技术要求较低,且施工现场环境较为简单,安全隐患较小,不易导致安全事故的施工项目。
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实施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强化安全培训: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施工人员,开展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3.实施定期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农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农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农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道路的功能、路面宽度、路基标准、车辆通行能力等因素,将农村道路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标准。
一般来说,农村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
一级道路是指连接县、乡和主要村庄的道路,路面宽度在6米以上,路基标准为至少6米。
车辆通行能力较强,可供大型载货车等车辆通行。
二级道路是连接主要村庄和较为重要的乡镇、行政中心等地的道路,路面宽度一般在4-6米之间,路基标准为4-6米。
车辆通行能力一般,主要适用于小型载货车等车辆通行。
三级道路是连接农村村庄、田间地头等的道路,路面宽度一般在3-4米之间,路基标准为3-4米。
车辆通行能力较弱,主要适用于农用车辆通行。
以上就是农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不同等级的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和通行能力,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和管理方式。
- 1 -。
道路分级体系

道路分级体系道路分级体系是指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对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道路分级的定义、原则、分类和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路分级的定义道路分级是指根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以适应不同交通需求和安全要求的一种分类方法。
二、道路分级的原则1.功能原则:根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将道路分为快速通道、干线道路、支线道路和支路等不同等级。
2.交通流量原则: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将道路分为主干线、次干线和支线等不同等级。
3.交通安全原则:根据道路的交通安全要求,将道路分为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和乡村道路等不同等级。
三、道路分级的分类1.快速通道:快速通道是指为了满足高速交通需求而建设的道路,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
快速通道通常具有分隔带、匝道、立交桥等设施,交通流量大,车速快。
2.干线道路:干线道路是指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主要道路,如国道、省道等。
干线道路通常具有较高的交通流量和较快的车速,是城市之间和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
3.支线道路:支线道路是指连接干线道路和支路的次要道路,如县道、乡村公路等。
支线道路通常具有较低的交通流量和较慢的车速,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枢纽。
4.支路:支路是指连接支线道路和居民区、商业区等的道路,如街道、巷道等。
支路通常具有较低的交通流量和较慢的车速,是城市内部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道路分级的特点1.交通流量不同: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交通流量,快速通道和干线道路的交通流量较大,而支线道路和支路的交通流量较小。
2.车速不同: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车速,快速通道和干线道路的车速较快,而支线道路和支路的车速较慢。
3.交通设施不同: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交通设施,快速通道和干线道路通常具有分隔带、匝道、立交桥等设施,而支线道路和支路的交通设施相对简单。
4.交通安全要求不同: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交通安全要求,快速通道和干线道路的交通安全要求较高,而支线道路和支路的交通安全要求相对较低。
公路等级划分及公里概算

1、中央分隔带,简称:中分带,也就是常说的中间绿化带。
宽度一般是2米,个别征地容易的地方可能做成3米(这种情况较少)。
2、机动车道,也就是跑汽车的路面,一级公路每车道宽3.75米,2个车道就是7.5米,上面画的是双向4车道。
也有很宽的一级公路是双向6车道的,比如现在扩建的104国道,就是从双向4车道改造成双向6车道。
3、0.5米的是路缘带,其实和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是一样的,仅仅是增加这0.5米,保证汽车行车安全系数的。
4、最外面的就是路肩了,一般2米左右,用来种植草坪和灌木。
再外面就是绿化带(绿化带宽度的制定就比较随意了,绿化带已经出了路基范围,没有结构层。
)一级公路的一般路基路面结构举例:1米一级公路概算(按照23米宽计算)。
1、计算工程量1.1路基宽度=7.5*2+2+0.5*2+2.5*2=23米(一般还有24.5米,26米,20米,3种)1.2路基和路床土石方填筑厚度一般1.5米左右(0.8+0.7),一般是6%灰土或者8%灰土。
6%灰土单价一般50元/M3,考虑放坡,土方造价=50元/M3*(23+4)宽度*1.5米厚=2025元。
1.3底基层10%灰土,一般70元/M3,底基层造价=70元/M3*(23+2)宽度*0.2米厚=350元。
1.4水稳基层一般180元/M3,底基层造价=180元/M3*19米宽*0.36米厚=1231元。
1.5沥青砼一般1200元/M3,底基层造价=1200元/M3*18米宽*0.16米厚=3456元。
1.6土方开挖外运一般8元/M3,开挖造价=8*(23+6)宽度*1.0米厚=232元。
1.7中央分隔带每米500元(全包)合计造价:2025+350+1231+3456+232+500=7794元/米(800万/KM 基本可以接受了)1、二级公路一般宽度为10米~12米,一般没有中分带。
2、机动车道,也就是跑汽车的路面,而级公路每车道宽3. 5米二级公路的一般路基路面结构举例:1米二级公路概算。
公路等级划分

我国公路等级的划分一、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划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为专门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局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为沟通县、乡〔镇〕、村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二、根据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效劳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
个等级。
一般情况下:
1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
2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
3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
4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
一、交通量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
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车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二、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二级公路为15年;三级公路为10年;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行车速度
各级公路行车速度
高速公路一般选用12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选用
100km/h或8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
对个别特殊困难路段,允许采用6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但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在平原微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分别采用100km/h、80km/h、60km/h、40km/h;山岭重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分别采用表列60km/h、
40km/h、30km/h、20km/h。
1级公路设计时速为60-80公里/小时,双向机动车道数大于等于4道,车道宽度3.75米,道路总宽度70米,必须设有分隔带;
2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60公里/小时,双向机动车道数大于等于4道,车道宽度3.5米,道路总宽度30-60米,应该设有分隔带;
3级公路设计时速为30-40公里/小时,双向机动车道数大于等于2道,车道宽度3.5米,道路总宽度20-40米,可以设有分隔带;
4级公路设计时速为30公里/小时,双向机动车道数大于等于2道,车道宽度3.5米,道路总宽度16-30米,没有分隔带。
四、行车道宽度
各级公路行车道宽度
二级公路当混合交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有困难时,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14m,并应划线分快、慢行车道。
五中间带高速公路应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及中央分隔带组成。
路缘带设置应起到诱导视线等作用。
一级公路一般应设置中间带。
当受特殊条件限制时,可不设中央分隔带,但必须设置分隔设施。
整体式断面的中间带宽度
六路肩宽度
各级公路路肩宽度
公路等级和具体的道路没有关系。
例如:318国道,是上海通往西藏友谊桥的,有些路段是高速公路、有些路段是1级公路、有些路段是2级公路、有些路段是3级公路、有些路段是4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