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达标检测卷 (A) (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高二生物专题4.2《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学案含答案

专题4.2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2.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
3.生物武器的种类和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学习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对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它们带来的伦理问题。
3.如何看待禁止生物武器与转基因技术在生物武器方面的应用。
学习难点:1.讨论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语言、严谨的逻辑表述自己的观点,防止随意的猜测、盲目的疑虑和偏激的态度。
学习过程:预习﹒交流﹒回顾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辨析(1)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解决饥饿和贫困不可或缺的技术。
(2)生物技术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
(3) 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应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2.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生殖方式上应为有性生殖。
(2)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包括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即涉及人自身的社会地位、家庭观念、两性关系等伦理方面,但不包括转基因生物、试管婴儿等。
3.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4.政府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新知﹒巩固﹒展示1、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判断正误](1)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 )(2)转基因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 )(3)对待转基因技术应该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 )(4)(2019江苏卷T13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 )(5)(2019·江苏卷T18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是:( )A.只能识别GAATTC序列B.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和具有特定的酶切位点C.识别黏性末端D.切割质粒DNA的标记基因【答案】B【解析】限制性内切酶有很多种类,有的能识别序列GAATTC,有的能识别其他序列,A错。
但都能识别特定的序列,B对。
有的能识别粘性末端,有的识别平末端,C错。
实验中,一般不选择切割标记基因的酶,D错。
【考点】本题考查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2.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重组DNA分子的获得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RNAD.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抗虫棉【答案】C【解析】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故A正确;重组DNA分子的工具酶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故B正确;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 分子,故C错误;科学家培育抗虫棉时,利用了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利用转基因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以及标记基因等。
(2)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处理,对于牛的精子常采用。
(3)图中①过程常采用,图中②过程的培养液成分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成分,以及等物质。
(4)早期胚胎发育到才进行移植。
【答案】(1)启动子终止子(2)获能化学诱导法(或化学法)(3)显微注射法(1分)激素血清(4)桑椹胚或囊胚【解析】(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 (3)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解析版)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三)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B.目前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C.基因工程运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来培育新品种D.成功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便完成了基因工程的工作解析:选B载体不属于工具酶,A错误;目前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载体需要含有限制酶切点、标记基因等,B正确;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还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D错误。
2.有关基因工程中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只能识别6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B.限制酶与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一样C.病毒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DNA连接酶能把黏性末端的氢键连接起来解析:选B大多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个、8个或其他数量的核苷酸组成,A错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B正确;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C错误;DNA连接酶可使DNA片段的黏性末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D错误。
3.如图是DNA分子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是磷酸二酯键,即图中的②。
4.某种微生物合成的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的蛋白酶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
现要将此酶开发成一种片剂,临床治疗食物的消化不良,最佳方案是()A.减少此酶在片剂中的含量B.将此酶与人蛋白酶拼接,形成新的蛋白酶C.重新设计与创造一种全新的蛋白酶D.替换此酶中的少数氨基酸,改善其功能解析:选D减少此酶的含量会降低疗效,且剩余的酶仍然容易失效,A错误;蛋白质之间不能进行简单的拼接,B错误;只需将此酶进行改造后满足需求即可,不需重新设计与创造一种全新的蛋白酶,C错误;要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可以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此酶中的少数氨基酸,以改善其功能,D正确。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
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有关核酸的方向性问题①核苷酸:1’碳连碱基;2’碳(脱氧核糖连无氧;核糖有氧);3’碳连羟基(-OH);5’碳连磷酸②一条脱氧核苷酸链(DNA单链):一端的3’碳上有游离的羟基(-OH),叫3’端;另一端的5’碳上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叫5’端。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RNA链)也是如此。
③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构成④DNA聚合酶:总是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合成子链)⑤RNA聚合酶:总是从引物的3’端连接核糖核苷酸(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合成子链)⑥tRNA的3’端结合氨基酸⑦翻译时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沿着mRNA的5’-3’方向移动⑧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的序列:沿5’-3’方向读取二、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2、对原核生物的作用:防止外来病原物的侵害,将外源DNA切割保证自身安全3、作用: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结果:切割DNA成为两个DNA片段识别的序列:①沿5’-3’方向读取;②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少数4个、8个。
;③多数为回文序列(因此,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既相同,又互补)黏性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图中虚线)两侧将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1、E.coli DNA连接酶:①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②只能连接黏性末端,不能连接平末端③恢复磷酸二酯键2、T4 DNA连接酶:①从T4噬菌体中分离出来;②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相对较低;③恢复磷酸二酯键(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1、最常用的载体: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真核细胞细胞核或原核细胞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阶段综合测评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阶段综合测评(四) 生物技术的平安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平安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B[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应与传统农业(一般棉花)种植区隔离,否则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可能扩散到一般作物中,使传统农业种植区的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A正确;目的基因为DNA分子,动物食用后会被消化成小分子脱氧核苷酸,所以目的基因不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B错误;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花粉扩散而使野生植物获得新基因,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导入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植物的某些根际微生物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D正确。
]2.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逼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他的依据是(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给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别性状,增加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实力D.转基因技术打破物种原有的界限,变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C[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由于被科学家给予了某些特别性状,增加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实力,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逼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 3.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问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B.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袤的应用前景C.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探讨和试验尚未作出详细规定D.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养分物质种类基本相同C[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A正确;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袤的应用前景,B正确;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方法》,C错误;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养分物质种类差别不大,D正确。
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现代生物科技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B.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核移植D.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答案】C【解析】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下培养的技术。
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2.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
(1)图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根据已知的胰岛素基因序列,采用________方法获得了胰岛素基因。
Ⅰ过程中通常用________法将胰岛素基因转入草莓细胞中,使其随草莓细胞基因组进行表达。
(3)图中A是________,获得该细胞需要用__ ______酶处理凤梨草莓和绿色草莓的细胞。
A培育至具有凤梨风味的绿草莓幼苗需经过_____ ___过程,在培养过程中,除了在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____ ____。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材答案与提示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材答案与提示第1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材第6~7页探究·实践一、制作泡菜结果分析与评价1.隔绝空气;无氧条件。
2.装完原料后还需要加入冷却好的盐水,留有一定空间,便于冷却好的盐水淹没全部菜料。
3.根据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二、制作果酒和果醋结果分析与评价1.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中出现气泡,发酵液温度上升,逐渐变为深红色,葡萄皮覆盖在发酵液表面。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为制作果酒时气泡的释放,在发酵10天后变化最明显。
原因:果醋发酵液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并聚集在发酵液表面形成的;果酒发酵液中产生气泡是由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O2,发酵过程产热,使发酵液温度上升,发酵过程中果皮中的花青素进入发酵液中使发酵液呈深红色。
2.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除酵母菌之外的微生物生长,它们会对果酒发酵产生影响。
为避免这种影响,应按照“方法步骤”所述来处理材料及器具,避免杂菌污染,并保持无氧条件,注意在排气时仅拧松瓶盖,切勿打开,防止其他微生物进入。
3.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温度为30~35 ℃,且保持有氧条件,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发酵温度为18~30 ℃,故其不会继续发酵。
醋酸菌来自空气,可通过人工接种醋酸菌加快果醋的制作。
4.可以通过检查容器密闭性、选用优质原料、人工接种菌种等措施改进。
教材第8页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会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2)×[乳酸菌发酵不产生CO2。
](3)√[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使该臭豆腐具有特殊的味道。
]2.D[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制作果醋利用了其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乙酸。
]二、拓展应用1.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有酒、酸奶、食醋等;它们制作的原理分别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乳酸菌的无氧呼吸、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 )A.大肠杆菌B.质粒C.植物病毒D.噬菌体【答案】A【解析】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衍生物等,大肠杆菌不能作为运载体。
2.生物学家能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的血清蛋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分子手术刀”是。
(2)“分子缝合针”是。
(3)“分子运输车”是。
(4)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和等。
然后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的,通过发育形成的牛体细胞中都含人的,成熟的牛产的奶中含有,证明基因操作成功。
【答案】(1)限制酶(2)DNA连接酶(3)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或运载体)(4)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受精卵血清蛋白基因人的血清蛋白【解析】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其中限制酶是“分子手术刀”,DNA连接酶是“分子缝合针”,运载体是“分子运输车”。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时,往往采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其全能性最高。
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该受精卵通过发育形成的牛体细胞中都含人的血清蛋白基因,该基因在牛体内表达,所以成熟的牛产的奶中含有人的血清蛋白。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步骤。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3.下图是基因工程中某种基本工具作用示意图,此工具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连接酶C.质粒D.运载体【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该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生 物(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A .细菌拟核中的DNA B .细菌质粒 C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D .动植物病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综上所述,BCD 项不符合题意,A 项符合题意。
2.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其原因是A .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的能力较弱B .只有经过处理的大肠杆菌才能吸收质粒C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不能吸收质粒D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的能力极弱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列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大肠杆菌细胞外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能阻止其他物质进入,通过Ca 2+处理细胞,可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D 项正确。
3.下列有关DNA 连接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促进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氢键 B .促进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 .只能连接具有粘性末端的DNA 片段D .能连接经各种限制酶作用后的不同来源的DNA 片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 连接酶的相关知识。
DNA 连接酶能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A 项错误;DNA 连接酶能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使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 项正确;E .coliDNA 连接酶、T 4DNA 连接酶。
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 4DNA 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C 项错误;DNA 连接酶能催化相同黏性末端的DNA 片段之间的连接,也能连接平末端,D 项错误。
4.科学家研究“噬菌体宿主特异性的限制-修饰现象”时,首次发现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B .宿主可通过自身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入侵的外源DNA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可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小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相关知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在原核生物中可切割外源DNA ,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A 、B 两项正确;少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可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C 项正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D 项错误。
5.实验室常用PCR 技术对DNA 进行体外扩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95℃时DNA 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B .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5’方向延伸 C .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 D .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PCR 的相关知识。
95℃时是DNA 的氢键断开,A 项错误;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3’方向延伸,B 项错误;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C 项正确;PCR 技术通过高温解旋,不需要解旋酶,D 项错误。
6.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 ,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 ,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 ,再扩增基因B B .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基因B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操作的过程。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然后扩增,可获得大量的基因B,A项正确;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只要根据目的基因的相关信息和基因文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即可,不需要或不一定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B项错误;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连接需要用DNA连接酶,而不是DNA聚合酶,C项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即将基因B先导入农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D项错误。
7.下列关于PCR技术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②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③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④4种核糖核苷三磷酸⑤DNA连接酶⑥耐高温DNA聚合酶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⑤⑦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⑤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PCR的相关知识。
①PCR需要一对引物,即一对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①正确;②PCR需要模板,即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②正确;③PCR需要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作为原料,③正确;④PCR需要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作为原料,④错误;⑤采用PCR合成DNA时,不需要DNA连接酶,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⑤错误;⑥体外合成DNA时,需要耐高温DNA聚合酶,⑥正确;⑦体外合成DNA时,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⑦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③⑥,C项正确。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
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错误;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
9.基因工程应用广泛,成果丰硕。
下列成果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是A.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B.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C.人工诱变获得高产青霉素的青霉菌株D.用单个细胞培养出可供移植的皮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制备利用了基因工程,以腺病毒为载体,目的基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抗原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作为疫苗,A项正确;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错误;人工诱变获得高产青霉素的青霉菌株利用了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用单个细胞培养出可供移植的皮肤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错误。
10.下列关于“基因探针”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某一特定的DNA,也可检测RNAB.基因探针是一小段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单链核酸序列C.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核酸分子,又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D.基因探针以单链形式发挥作用,其放射性和荧光标记便于检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探针。
基因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
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浩瀚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
根据杂交原理,作为探针的核酸序列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应是单链,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
②应带有容易被检测的标记。
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
基因探针可以根据碱基配对的原理检测核酸分子,但不能检测特定的蛋白质,综上分析,ABD项正确,C项错误。
11.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各种手段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诱变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基因工程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认为造成染色体变异,B正确;人工诱变能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实现定向变异,C 错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D正确。
12.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知识。
对转基因食品只是要求标注“转基因**”等字样,并没有要求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赞成和反对的观点,即使存在安全性问题,也不是立刻会表现出来的,B项错误。
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转基因生物一定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加以禁止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③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④如果转基因生物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关系。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合理利用,①项错误;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②项正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也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③项错误;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④项正确。
1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通过卵细胞传播进入杂草,形成“超级杂草”B.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C.可能会成为新的过敏原D.可能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