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键 词 : 酸钠 ; 酸 氢钠j 学设计 和反 思 碳 碳 教
Ke r s:s dum abo ae;o i m c r o ae isrcina e i n e e to y wo d o i c r n t s d u biab n t ;n tu to ld sg a d rf cin n l
比较 , 以把 碳 酸 钠和 碳 酸 氢 钠 的对 比 实验 一 直 贯 穿 这节 课 的始 终 , 所 回顾 : 在前面 的内容 中学习过生成 N :0 a 的化学 方程 式 , 同 c 请 由学 生 自 己发 现反 应 的本质 以及 区别 。 学 们 回 顾并 写 出。 3 教学 目标 学 生 : O+ N O = a O+ O C 22 a H N 2 3H2 C 31知 识 与 技 能 : 握 碳 酸 钠 的 性 质 ; 道 鉴 别 碳 酸 钠 和 碳 酸 氢 . 掌 知 CO2 +Na0= NaCO 2 2 钠 的 方法 i 了解 碳 酸钠 和 碳 酸 氢 钠 的 用途 。 2 22 2 = N 2O 0 CO + NaO2 2 a C
张 来 军 Z a gL i n h n a u j
( 京 晓庄学 院生 物化工 与环境 工程 学 院 , 南 南京 2 7 ) 11 1 1
( c ol f h mia a dE vrn na E gn eig N nigXi z un olg , ajn 1 1 1 C ia S ho e cl n n i me tl n ie r , ajn a h a gC l e N nig2 1 7 , hn oC o n o e
浙江省温州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一《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一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一》中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的第二小节内容,前面一节是对金属钠的介绍,而后面一节是离子反应。
因此,本节内容能够说是对爽朗金属钠的连续介绍,使学生对爽朗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本节内容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大多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这也为下节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了反应基础。
而就本节的内容本身来说,介绍的两个物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专门广,因此同学们要重点把握。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是必修一的内容,因此针对的是高一的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差不多学过了物质的分类,明白了盐的相关反应类型,例如:盐+酸==新盐+新酸等;在专题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样方法;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他们差不多学习了CO2的制备,明白了碳酸钙的相关性质。
因此,从明白得上来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不存在太大的明白得难点,但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⒈了解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⒉明白得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⒊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
⒋明白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迁移、分析与类比、实验探究等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中体会化学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
【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手段:化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仪器及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有油污的铜片等。
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等。
【教学过程】〖引入〗展现玻璃、肥皂、洗涤剂等的图片,同学们明白纯碱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地点用到纯碱呢?纯碱还能用在其他方面吗?〖学生〗讨论纯碱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掌握碳酸钠的化学式、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了解碳酸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碳酸钠的化学式和性质。
2. 碳酸钠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2. 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盐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碳酸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碳酸钠?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经验。
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式和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得出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2.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碳酸钠的性质,如溶解性、碱性等。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
三、介绍碳酸钠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课件展示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如合成法、提取法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四、探索碳酸钠的应用(15分钟)1. 课件展示碳酸钠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深入研究碳酸钠的性质。
2.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碳酸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碳酸钠的化学式、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六、碳酸钠的溶解性实验(15分钟)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碳酸钠的溶解性。
2.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类,它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
高中化学碳酸钠教案

高中化学碳酸钠教案
主题:碳酸钠
授课对象:高中化学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2. 掌握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能够解决相关碳酸钠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难点:碳酸钠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
2.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气体、试管。
3. 相关教学资料和练习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引言介绍碳酸钠的基本信息,并与学生讨论碳酸钠的应用。
二、教学:梳理碳酸钠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
三、练习:让学生进行碳酸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反馈:让学生课后总结所学内容,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要点:
1. 碳酸钠的结构和性质。
2. 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3. 碳酸钠的应用。
教学延伸:
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碳酸钠。
2.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碳酸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结束】。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第一章:碳酸钠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1.2 碳酸钠的分类和性质1.3 碳酸钠的制备方法第二章:碳酸钠的物理性质2.1 溶解性2.2 熔点与沸点2.3 密度和热导率第三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3.1 与酸的反应3.2 与碱的反应3.3 氧化还原反应第四章:碳酸钠的应用4.1 玻璃制造4.2 洗涤剂和清洁剂4.3 纺织工业第五章:碳酸钠的安全性和环保性5.1 碳酸钠的毒性5.2 安全操作指南5.3 环保要求和废弃物处理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第六章:碳酸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6.1 作为食用碱剂的用途6.2 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6.3 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第七章:碳酸钠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7.1 作为缓冲剂和溶剂的用途7.2 在制药过程中的净化和干燥7.3 作为药物释放系统的成分第八章:碳酸钠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8.1 在鞣革过程中的作用8.2 改善皮革的柔软度和透气性8.3 在染色和涂饰中的应用第九章:碳酸钠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9.1 在造纸工业中的作用9.2 在陶瓷和搪瓷工业中的应用9.3 在水处理中的用途第十章:碳酸钠的研究和未来发展10.1 碳酸钠的合成和改性研究10.2 碳酸钠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10.3 碳酸钠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前景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第十一章:碳酸钠的工业生产与经济价值11.1 碳酸钠的主要生产方法11.2 工业生产中的技术要求和条件11.3 碳酸钠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分析第十二章: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技术12.1 碳酸钠的制备实验12.2 碳酸钠的性质分析实验12.3 碳酸钠应用产品的质量检验第十三章:碳酸钠的环境影响与治理措施13.1 碳酸钠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13.2 碳酸钠废水处理和资源化13.3 碳酸钠废气的处理和减排第十四章:碳酸钠的替代品与新产品开发14.1 碳酸钠的替代品研究14.2 碳酸钠新产品开发的方向14.3 碳酸钠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第十五章:碳酸钠的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15.1 碳酸钠典型应用案例分析15.2 教学实践中的碳酸钠实验设计15.3 碳酸钠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碳酸钠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成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1)【学海导航】1.碳酸钠的性质 2.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比较 3.侯制碱法【主干知识】一.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按图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4】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碳酸钠被称为“纯碱”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应用比较工业上以______为原料生产纯碱,将_______通入_______的_______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说课

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碳酸钠是一种化学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a2CO3。
它具有多种性质和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关于碳酸钠性质和用途的详细讲解。
性质:1. 物理性质:- 碳酸钠为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具有碱性。
- 它的相对密度为2.54 g/cm3,熔点为851。
在高温下熔化,形成无色的烧碱液体。
- 在自然界中,碳酸钠以较稀的镁和钠盐的形式存在,如纯碱石、纯碱矿、水合碱石等。
2. 化学性质:- 碳酸钠可溶于水,产生碱性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在空气中加热转化为烧碱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 它能被强酸(如硫酸)中和生成相应的钠盐,如硫酸钠。
- 碳酸钠也能和酸类产生中和反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例如,碳酸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用途:1. 工业用途:- 碳酸钠是纺织工业中最常用的碱性剂。
它用于去除棉纤维和染料中的酸性杂质,并用作染色、绷平和漂白工艺中的中性化剂。
- 它也被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过程中,用作玻璃原料和玻璃液的成分。
- 碳酸钠可用于制备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 在皮革工业中,碳酸钠可以用作鞣制过程中的中性化剂。
- 碳酸钠还被用作金属铸造中的熔剂、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中和剂,以及水处理剂。
2. 日常用途:- 碳酸钠被广泛用于烹饪和烘焙中作为酸剂。
它可以促使面团膨胀,增加食物的体积和松软度。
同时,在烘焙过程中,碳酸钠会和酸性成分(如醋、酸奶)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促使面团发酵膨胀。
- 由于碳酸钠能中和酸性物质,因此它也可以用作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的缓解剂。
- 碳酸钠可以用于清洁和除臭。
它可以去除银器上的黑斑、食物残渣以及常见的油脂和污渍。
- 在池塘或水池的pH调节剂中,碳酸钠可以改善水质并维持适宜的水中生物生长环境。
3. 医疗用途:- 碳酸钠可以在医疗领域用作抗酸治疗剂,如处理胃酸过多引起的酸中毒。
-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药物过量引起的酸中毒。
- 碳酸钠还常用于洗眼液和洗剂的配制中,用于清洁和消毒。
碳酸钠的性质和运用

14 碳酸钠的性质和运用学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通过了解侯氏制碱的过程,知道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能用实验的方法,对比研究碳酸钠的性质。
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相互转化教学难点:Na2CO3和NaHCO3的鉴别、除杂教学过程:(看书P50-55)[思考]:碳酸钠为何俗称纯碱?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且在加热条件下碱性增强。
在日常生活中常应用于[实验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2]:将碳酸钠滴加入稀盐酸溶液中,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1)Na2CO3固体(NaHCO3)(2)Na2CO3溶液(NaHCO3)(3)NaHCO3溶液(Na2CO3)二、侯氏制碱法: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2,利用NaHCO3溶解度较小,析出NaHCO3,将析出的NaHCO3晶体煅烧,即得Na2CO3。
14 碳酸钠的性质和运用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用途都相符的是A.烧碱、Na2CO3、制玻璃B.小苏打、NaHCO3、治疗胃酸过多C.苏打、NaOH、造纸D.食盐、NaCl、化肥2.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A.烧碱B.硫酸氢钠C.氢氧化钡D.稀盐酸3.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4.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是A.Na2CO3B.NaOH C.BaCl2D.NaHCO35.在甲,乙两坩埚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NaHCO3固体,将甲坩埚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盐酸,乙不经加热也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完全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比为A.1∶1.5 B.1∶1 C.1∶2 D.2∶16.用1L的1.0mol·L-1NaOH 溶液吸收0.75mol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A.1∶3 B.1∶2 C.2∶3 D.3∶27.加热10.0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克,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方法及区分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碳酸钠的性质难点碳酸钠的性质辅助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科目化学授课人朱瑞瑾学校五中时间2006.10.16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大家都知道的在我国北宋时期的苏洵、苏轼、苏辙在文学史被并称为“三苏”,可你们知道吗?在化学界也有“三苏”![投影]化学界“三苏”的化学式,化学名称及相应的俗称。
[介绍] 化学界“三苏”的化学式、化学名称、相应的俗称及碳酸钠的用途[投影]碳酸钠的用途图片[过渡]由于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了解碳酸钠的性质[板书]一、碳酸钠的性质[引导]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碳酸钠的性质,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投影] 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引导]探究物质的性质一般是从观察物质的外观开始,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现在请大家来观察这两瓶药品。
[展示碳酸钠样品][板书]1、物理性质[过渡]通过观察碳酸钠的外观我们了解了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下面我们来根据碳酸钠的所属物质类别,预测碳酸钠可能有那些化学性质?[引导]Na2CO3俗称“纯碱”,它属于“碱”吗?[引导] Na2CO3属于盐类,那它可能具有那些性质?[板书]可能①与酸②与碱③与盐[引导]碳酸钠属于盐类,为什么会被称为“碱”呢?[板书]④水溶液呈碱性[过渡]那么,碳酸钠是否能与酸、碱、盐反应呢?请大家根据学案上的提示,通过实验逐一验证我倾听倾听观看通过[投影]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观察、总结出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回答:不属于“碱”,属于“盐”。
思考、回答能够与酸、碱、盐反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碳酸钠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回忆已有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们的预测。
[投影]友情提示:1、为节约实验时间,请大家先做学案上的【实验四】,在等待“静置2min”时,同时做其它实验。
2、实验时请大家注意规范操作,以保证实验安全[指导学生探究活动][投影]碳酸钠的性质[引导学生整理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2、化学性质[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验证了我们对碳酸钠性质的预测,下面我们将研究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
[板书]二、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的固体[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产物和反应过程,得出结论。
[投影]2NaHCO3 = Na2CO3+CO2↑+H2O[讲解]我们除了通过加热的方法实现NaHCO3转化为Na2CO3,还可以通过加氢氧化钠的方法实现。
[投影]NaHCO3 +NaOH = Na2CO3+H2O[提问]A试管内澄清石灰水为什么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转引]碳酸钠与碳酸钙都是碳酸盐,组成相似,如果碳酸钙能与H2O和CO2反应生成Ca(HCO3)2,那碳酸钠是否也可以通过与H2O和CO2反应生成NaHCO3[投影] Na2CO3+CO2+H2O=2NaHCO3[总结] 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条件CO2+H2O[板书] Na2CO3NaHCO3或NaOH[过渡]大家请看,我手中的这两瓶药品它们分别是Na2CO3和NaHCO3,从外观上你能区分吗?[引导]现在请大家根据学案上提供的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区分这两种物质。
请同学们将讨论的成果展现给我们大家[组织学生分组验证][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现象,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总结出可行性方案和最佳实验方案思考、回答它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活动与探究、】Na2CO3的化学性质整理实验形象,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小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A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澄清;加热后具支试管内无明显变化,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的结论,及了解相应得化学反应。
倾听,记忆回答:Ca(OH)2+CO2 =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思考、回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合作学习,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总结]区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投影]区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实验方案1:各取少量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再逐滴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有明显放热现象的原样品Na2CO3[组织学生阅读课本Na2CO3的应用][结束][提问]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哪些Na2CO3的性质[练习][作业]完成学案回答:不能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验证试验方案讨论、总结阅读、记忆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合作学习,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突出学习要点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方法及区分方法3.通过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培养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碳酸钠的性质【活动与探究1】碳酸钠的性质1、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填写下表:(表一)项目试验步骤现象及结论Na2CO3的物理性质观察试剂瓶中的Na2CO3固体和溶液颜色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水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 的化学性质【实验一】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放在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吸取Na2CO3溶液滴一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_______【实验二】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2ml的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与CaCl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a(OH)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按教材P50图2-11所示组装仪器,在广口瓶中放入约10mL的碳酸钠溶液,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①将一块有油污的铜片放入到试管中,向其中加入3mL 的碳酸钠溶液。
②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
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蘸有油污的铜片在从热的碳酸钠溶液取出再用水冲洗干净后,其表面的油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依然存在、消失)2、交换讨论上述现象和结论3、小结碳酸钠的性质(1)碳酸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资料1.PH试纸的使用方法: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取一小块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
(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
(3)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可能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2.液体试剂的取用取用少量液体,可用滴管取用,取液时,先取出滴管,捏紧胶头,排除空气和液体,再吸取液体,滴管取出后不可平放和倒放,滴试剂时下端不可接触接受器皿,用后立即插入原试剂瓶中,滴液时滴管保持垂直,避免倾斜。
滴管不可两用。
量大时应采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使瓶上的标签对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使液体沿试管内壁流下,用完后塞好瓶塞。
3.固体试剂的取用把少量粉末或细小颗粒固体加入试管,可用洁净的药匙或条形纸槽,取用后将药匙擦干净。
块状或大颗粒的固体取用,用镊子将固体送入平放的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让块状固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滑下到底部。
4.试管的加热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但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止沸腾时液体外溢,加热前,试管外壁应该擦干,保持干燥。
用试管夹夹住,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以免液体外喷伤人。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慢慢向下移,不时的移动试管,以免局部过热而爆沸。
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试管底部不能与灯心接触,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或防在桌面上,防止骤冷炸裂。
5.烧杯的加热对较多的液体加热可用烧杯,液体的量应以容积的1/3~2/3为宜,加热前外壁应该擦干,保持干燥。
烧杯须采用石棉网。
6.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至少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H2O)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