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修养的故事【三篇】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守则与标准。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1:左公与曾公的襟怀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
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好久。
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2:佛学让刘德华学会包容自从杨丽娟事件之后,所有人都见识到刘德华的粉丝是多么的痴情。
其实,终归是因为刘德华的品行以及他对所有身边人的情意。
据刘德华说,自从认真地接触佛教,受师父妙莲老和尚之启发后,做人处事比以前较为宽宏大量,人生观亦豁达开朗!由于自己对佛教义理认识不深,不能去宣讲佛法,唯有身体力行,多做慈善事业。
记起师父经常开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只要用你的悲心,说好话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发随喜心赞赏心,令对方成就,都能修福田”。
出钱或出力,帮助贫穷无依者,都能广结善缘。
身为艺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扬善,劝更多人献出爱心,参与慈善活动。
刘德华与妙莲老和尚倾谈中,感觉到师父多数用很简单的譬喻,将信念、道理带给自己,很容易明白。
什么是“第一”?尤其是艺人,在这个娱乐圈子里,很多时都为争这个“第一”而烦恼。
但师父带给我“第一”的启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带给他们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序递次,佛教讲因缘、时节、果报。
要按照次序递次一步一步的来,时间未到,你想亦没有,时间一到,你不想它也有。
学佛的人要铁面无私,就好象佛陀一样,“不为自己求安泰,但愿众生悉离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为自己,而损害别人。
刘德华承认佛法对人生观有所启发:“之前,我的抱怨比较多,什么事情也要问个为什么,追查出所以然。
锤炼品德修养的名人轶事故事

锤炼品德修养1.程门立雪杨时(1053年~1135年)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 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杨香扼虎救亲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
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
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3.彭德怀度量宽宏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
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
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
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
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
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
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4.为自己建造房子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
有关道德的故事

有关道德的故事故事一,孔子的弟子樊迟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樊迟心里十分矛盾,他知道这是别人失落的财物,但又忍不住想要据为己有。
最终,他决定将钱包交给了当地的官府,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对樊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你的行为是正确的,你做到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故事二,有一个叫做张三的小孩,他经常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偷东西不认账。
他的父母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告诉他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懂得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张三在父母的教育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学会了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孩子。
故事三,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有一个叫做李华的商人,他经营着一家小店铺。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店里多了一张假钞,他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将假钞放进来的。
李华没有选择将假钞继续流通,而是毅然决然地将假钞交给了警察,希望能够帮助警方抓住制造假钞的犯罪分子。
他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道德的重视和思考,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社会因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变得更加美好!。
道德修养故事精选_故事大全

道德修养故事精选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修养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修养故事精选篇一:青花瓷瓶在上课前,心理学教授让学生到办公室,一人搬一个青花瓷瓶去教室。
他告诉学生,瓷瓶每个才50块,放心搬。
学生们一听,每人挑选卢一个瓷瓶,向教室跑去。
开始上课了,教授先问:“这些青花瓷瓶值多少钱?”学生们抢答说:“50块一个。
”教授听了,笑着说:“其实,这种青花瓷瓶,起码20xx0块一个。
”学生都都瞪大了双眼。
他们还有点后怕,万一刚才一失手,那不惨了?这时,教授的手机响了,挂了电话,教授无奈地说:“看来还得请大家帮忙把瓷瓶搬回去。
”然后,他扫视了一圈,问:“愿意帮忙的,举手!”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教授便问大家,为何不肯帮忙。
学生都说,怕摔了,赔不起。
听完,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无知者无畏,心态决定成败。
学生们若有所悟,纷纷点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教授突然拿起一个瓷瓶,摔在地上,他说:“这些瓷瓶呀,50块也不值!现在,有同学愿意搬吗?”这回,学生们又都举起手来。
道德修养故事精选篇二:改变命运的胡须有个小伙子,立志做一名政治家。
可当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他却在一场车祸中受了伤。
几个月后,他的身体虽然康复,下巴却留下了难看的疤痕。
修复手术之后,效果也不理想,那疤痕就像宝石上的瑕疵刺眼而顽固。
小伙子沮丧极了,不愿与人交往,再也没勇气在公开场合演讲。
一天,他的父亲指着墙角的一块污渍说:“这些怎么也擦不掉,你有什么好主意?”小伙子转身取来铲子和锤子,想把墙面敲碎,再用水泥和石膏修补好。
父亲笑了:“那未免大动干戈了吧。
”说完,父亲搬来了一盆花草摆在墙角,房间顿时增色不少。
小伙子对父亲的妙招赞不绝口,父亲摇摇头,说:“其实我是想告诉你,当遭遇不美好时,除了想方设法地把它们‘铲除’外,还可以用更美好的事物来影响和改变它们。
提升品行去修心养性的例子

提升品行去修心养性的例子1.故事篇一: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故事篇二:曾参,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故事篇三:仲由,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4.故事篇四: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品德启蒙教育故事

品德启蒙教育故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品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可以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品德启蒙教育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故事一,诚实守信。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喜欢说谎。
每次做错事情,他总是撒谎掩饰。
爸爸妈妈多次教育他要诚实守信,但小明总是不听。
一天,小明偷偷跑去玩游戏,结果错过了回家的时间。
他害怕爸爸妈妈责备,于是编造了一个借口。
但是爸爸妈妈很快就发现了他的谎言。
他们很生气,但是也很伤心。
他们告诉小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诚实守信,别人才会信任你。
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从此以后,他变得诚实守信,赢得了家人和朋友的信任。
故事二,助人为乐。
有一个叫小花的女孩,她非常善良乐于助人。
有一天,她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了,她立刻上前扶起老奶奶,并且送她回家。
老奶奶非常感激小花,她告诉小花,善良助人是做人的美德,只有助人为乐,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从此以后,小花更加努力地帮助别人,她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小天使。
故事三,团结友爱。
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喜欢和别人合作。
有一次,班上组织了一次团体活动,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任务。
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小明明白了团结友爱的力量,他知道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品德启蒙教育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品德教育,让他们明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美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思想品德哲理小故事

思想品德哲理小故事在这个喧嚣而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迷失于功利主义和物质欲望之中。
然而,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却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且持久的财富。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小故事来探讨思想品德的哲理。
故事一:井边的金子从前有一个人,他贫穷而寡欲,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一天,他在一口井边发现了一块金子。
当他拿起金子的那一刻,他心想:“我可以通过这块金子改变我贫穷的生活,过上富裕的日子!”于是,他决定去卖掉这块金子。
然而,他想不通,在这个世界上有比金子更有价值的东西吗?故事二:好心人的力量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个穷人走在路上,满头大汗。
他口渴得不行,想要喝点水。
正当他垂头丧气地行走时,一位陌生人看到了他的困境。
这位陌生人慷慨地给了穷人一杯冰凉的水。
穷人喝完水后,精神焕发,感激不已。
他决定通过一番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正处于困境中的人。
故事三:小鸟的自由有一天,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在外面玩耍,突然看到一个笼子里关着一只小鸟。
小女孩非常同情这只小鸟,于是她打开了笼门,将小鸟放飞了。
小鸟振翅高飞,享受着自由的感觉。
小女孩感到非常开心,她把这只小鸟的自由当成是自己的快乐。
这些小故事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品德哲理。
在第一个故事中,那块金子代表着物质财富,而思想品德则是更为珍贵的财富。
金钱可以带来短暂的富裕,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我们不应该追逐虚荣的物质,而是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在第二个故事中,那位陌生人的善举揭示了善良行为的力量。
一次简单的帮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激发人们对善良行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善良的力量传递友爱与温暖。
在第三个故事中,小女孩代表着纯真和善良。
她的善举不仅释放了小鸟,也象征了对自由的追求。
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我们具备纯正的心灵和善良的品格。
只有通过纯真、善良和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幸福。
德育小故事集锦范文(5篇)

德育小故事集锦范文(5篇)【篇一】德育小故事集锦潜能: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
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
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
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
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
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
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
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
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
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篇二】德育小故事集锦上帝施舍的天堂: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
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
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道德修养的故事【三篇】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
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预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
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
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
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不过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假如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
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为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
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道格拉斯帮林肯拿帽子】
1861年3月4日,林肯在白宫东门口发表总统就职演说。
当他缓慢地走上演讲台时,台下人头攒动,掌声四起,人们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不过,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细节却让林肯有些局促,甚至是无比尴尬;演讲台上没有桌子,让他不知道该把手杖和硕大的帽子放在哪里才好。
他向四周望了望,终于看到一处栅栏,便将手杖挂在上面,而帽子呢,栅栏太高,挂不上去。
放在地上吧?显然不合适;戴着吗?他也不能这么做。
面对全国民众演讲,脱帽是必须的礼仪。
正在他尴尬之际,联邦议员道格拉斯走上前来,伸手接过林肯的帽子,捧在手里,直到所有仪式都结束了,林肯友好地向道格拉斯点头示意,道格拉斯才把帽子递了回去。
其实,道格拉斯与林肯从年轻时就有许多恩怨纠葛。
道格拉斯出生名门,年轻时就是美国政坛的一颗明星,而林肯出身贫寒,两人同在春田市时,都曾追求过玛丽,玛丽最终成了林肯的夫人,道格拉斯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两个人的政见分歧也很大,特别是在对待美国黑奴问题上,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道格拉斯代表民主党跟代表共和党的林肯竞选国会议员时,林肯向道格拉斯发起论战邀约,两人就在伊利诺斯州针锋相对开展多次辩论。
一年前,两人又分别作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展开激烈角逐。
竞选议员,道格拉斯胜出;竞选总统,林肯获胜。
而道格拉斯虽败犹荣,因为他的失败是因为民主党的分裂,林肯只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道格拉斯有许多理由不服气,甚至可以看林肯当众出丑,发泄一下心中的积怨。
不过,他选择了伸出援手。
举手之间,彰显了道格拉斯的修养和气度,每个人的理念见解可以不同,但是气度和修养却是超越一切纷争的人生境界。